从大地湾博物馆看生土建筑的生命
sccbjs
sccbjs Lv.18
2011年11月18日 21:19:31
只看楼主

陈 萍 康锦润 提起黄土高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荒凉、干旱和沙尘暴,而说起那里的民居,能让人想起的也就只有窑洞和草房了。但对于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来说,这里的一切却远不止这些。因为,这里是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他们对这里充满了感情,这里也曾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早在八千年前,这里的人民就开始建造房屋,大地湾遗址就是这个时期建筑文明的重要佐证。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保存最好、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评为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遗址总面积32万平方米。截止1984年,共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个,墓葬79座,窑38座,灶台106座,防护和排水用的壕沟8条,各种骨、石、蚌、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共计8034件。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延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

陈 萍 康锦润

提起黄土高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荒凉、干旱和沙尘暴,而说起那里的民居,能让人想起的也就只有窑洞和草房了。但对于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来说,这里的一切却远不止这些。因为,这里是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他们对这里充满了感情,这里也曾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早在八千年前,这里的人民就开始建造房屋,大地湾遗址就是这个时期建筑文明的重要佐证。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保存最好、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评为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遗址总面积32万平方米。截止1984年,共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个,墓葬79座,窑38座,灶台106座,防护和排水用的壕沟8条,各种骨、石、蚌、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共计8034件。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延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
大地湾遗址的房屋,早期多以半地穴式圆形为主,直径在2~3米之间,室内有一小火塘。中期的房屋除仍保留了半地穴的形式外,出现了平地起建的房屋,面积增大,地面用料礓石水泥修抹。晚期房屋以平地起建为主,出现了规模宏伟,形制复杂的殿堂式房屋。
这里还发掘出被称为“陇原第一村”的较完整的原始氏族村落(图1)。这个村落以广场为中心,房址呈扇形分布,周围以壕沟环绕,平面为向心式封闭格局,展示了神奇的原始生活面貌。
历史的车轮是不停地向前滚动的,经过多少代中华儿女的努力,中国终于进入了富裕文明的社会,大地湾地区的人民也慢慢地富裕起来了。但是,在这里依然保留着原始大地湾的影子,这里的自然村落(图2)依然存在,沿着山河地形的起伏,散布在河边、山坳,民居依然注重利用当地资源,主要由土墙或黄土烧制的粘土砖墙和小青瓦屋面组成。大多是以青灰色为主的院落建筑(图3),虽然许多新翻修的房子用上了红砖红瓦,但是以夯土墙、毄子墙为主要维护结构,草泥抹面,椽架灰泥座瓦为顶的房子随处可见。
大地湾遗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早在2003年,报纸上就刊登了大地湾博物馆要建设的消息,当时所有的大地湾人都感到了莫大的骄傲。这座博物馆由于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农村,而且是建筑大师崔凯的作品,于是人们对这座博物馆的建设充满期待。2010年,初笔者有幸见到了还在建设当中大地湾博物馆(图5)。由于建筑本身利用了当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符号,当远远地看见它的时候,心情就激动起来!在山川起伏的掩映下,初现轮廓的大地湾博物馆显得格外的安静!在一层层水平梯田的陪衬下,博物馆就好像刚刚完成的一阶梯田,自然而充满了活力,和当地的民风民情十分融洽,可以说建筑本身完全融入到了环境当中。
大地湾博物馆占地近3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凯主持设计的。建筑主体呈八字形,建筑主体一层,地下一层,框架结构,墙体采用砖砌、夯土墙和黄土泥饰面的做法。
大地湾博物馆(图4)在整体规划设计方面考虑的地形,采用放射状的布置形式,建筑的形式与当地民居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比如在建筑的饰面上,在上古的人们采用木骨泥墙的结构形式,和现在采用框架结构形式,在结构方面有很多相似;在墙体以及装饰方面也都是采用当地最为丰富的黄土,不同的是,原始人直接把黄泥糊在木柱的表面作为防火处理的一种手段,而博物馆在面积非常大的外表面和内部采用当地使用非常广泛的“酸泥”(一种采用黄土、水、麦壳和制的泥)。这种装饰做法不会产生建筑垃圾,而且维护起来方便简单,新旧材料色差不大,也是一种非常环保的作法。
建筑是随时代发展的,但是在当今的优秀建筑作品当中,我们仍能看到逝去建筑的灵魂所在,形虽不同,根系一处。大地湾博物馆建筑就是当地八千年建筑的一个延续。
获得第一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最佳建筑奖的毛寺生态实验小学,位于甘肃省庆阳市毛寺村,也是黄土高原上生土建筑的典范。毛寺生态实验小学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舒适快乐的教学、活动空间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生土材料,挖掘当地的建造技术,从而不单单延续了当地传统的施工工艺,还由于绝大部分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的自然元素,如土坯、茅草、芦苇等,都具有“可再生性”,使得边角废料均可通过简易处理,立即投入再利用。
黄土高原的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对于当地的人们来说,生土建筑更是当地民居的根系,其生命力是顽强的,其文化意义更是浸透在每一个当地人的血液里,如此宝贵的建筑形式需要我们去不断地保护、不断继承、不断发展,从而让它一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当中璀璨下去!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