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在某革命遗址地纪念馆(纪念馆位于一山脚下,与革命旧址融为一体。馆舍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后山半山腰建一座纪念性建筑标志,以更好地弘扬和宣传革命精神及利于观众进行参观瞻仰。建设地点海拔约80米,面向座南朝北,周边山体为杉木群。设计要求:1、标志性建筑应成为当地景观亮点,人文与自然环境、历史与时代感相协,体现公益性、永久性革命纪念设施特点。2、设计应充分体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确立”、“我军军魂铸就地”、“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地”等特征。其方案设计应庄重、简洁,构思新颖,寓意形象,主题鲜明,具有较强的形式美感和视觉传播效力。
拟在某革命遗址地纪念馆(纪念馆位于一山脚下,与革命旧址融为一体。馆舍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后山半山腰建一座纪念性建筑标志,以更好地弘扬和宣传革命精神及利于观众进行参观瞻仰。建设地点海拔约80米,面向座南朝北,周边山体为杉木群。
设计要求:1、标志性建筑应成为当地景观亮点,人文与自然环境、历史与时代感相协,体现公益性、永久性革命纪念设施特点。
2、设计应充分体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确立”、“我军军魂铸就地”、“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地”等特征。其方案设计应庄重、简洁,构思新颖,寓意形象,主题鲜明,具有较强的形式美感和视觉传播效力。
鄙人在拿到任务书的第一反映是以纪念碑的形式来反映,可之前没设计过此类建筑,也不知道该运用什么手段、通过哪些方式去体现设计要求上所要求的,即如何才能体现出形式美感和视觉传播效力?而公益性、永久性革命纪念设施特点有是什么?另询问若建一纪念碑,其前广场又该如何去处理(结合地形)?
在其他方面又应该怎么去丰富?如在建筑比例及建筑物使用主材料上?问下各位大侠是否还应在其他方面上考虑?诚请指点!
12楼
看!
回复
13楼
关于融合,我想这几张图片从另一方面给楼主一个解释了,融合并非一定要有实际的联系。不需要在两个建筑之间有直接的对话,恰恰我们东方人的“含蓄”如果运用的好的话更有一番韵味在里面。
回复
14楼
说得浅显一点,把原来后山那个纪念馆比作是这几张图片里的竹子。不知道这种融合到不到位,如果楼主实在喜欢直接,那就开山洞吧:)
回复
15楼
难道说可以不把纪念碑和现有纪念馆通过台阶联系起来(在某革命遗址地纪念馆后山半山腰建一座纪念性建筑标志)?仅仅让人进行参观瞻仰。这在实例中很少见到,且效果如何难以确定,可不可能正因为不能“亲密接触”而给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形式美感和视觉传播效力?这也值得思考。
或者斑竹另有它意?小生尚未领会?:-)
进一步思考中……
回复
16楼
在某革命遗址地纪念馆后山半山腰建一座纪念性建筑标志,斑竹弄错了^^^表示抱歉,尽快弄到地形图……
回复
17楼
请大家有实例的发些实例上来,以便大家交流,集思广益啊:)
回复
18楼
刚才上网查了些资料.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http://www.5k5k.net/Html/Article/Class31/1362.htm
回复
19楼
回复
20楼
不好意思,因为太忙,现在才上传上来,还望抱歉.
现状图
回复
21楼
不好意思,上张图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得清?红圈表示设计方案建设所在地.那块深色,梯形状的是革命纪念馆.而其左边是革命纪念一景观---枫树坪.
从实地图和规划图的对比上可以看到枫树坪前的那条路将取缔,道路将改道绕河而行,以形成良好的旅游景观带,并使枫树坪广场的规模得以扩大已适应实际的需要。而设计征集中的纪念性标志性建筑即为图中圆圈所标,其轴线方向有利于群众从两个广场(枫树坪广场和军魂广场)参观、瞻仰,且从枫树坪后的河塘中看到纪念碑倒影又是别有一番意境…。
平面规划效果图: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