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除磷是目前脱氮除磷研究的一个热点,它本身具有许多优点,也存在一些不足。本人对反硝化除磷进行了2年的试验,对反硝化除磷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希望对反硝化除磷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也想对刚刚开始反硝化除磷研究的同行给予一些帮助,如果能使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多出一些成果,将是本人非常乐见的。同行中对反硝化除磷有深刻理解的,也希望你们给予我指导,我将非常感激。
反硝化除磷是目前脱氮除磷研究的一个热点,它本身具有许多优点,也存在一些不足。本人对反硝化除磷进行了2年的试验,对反硝化除磷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希望对反硝化除磷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也想对刚刚开始反硝化除磷研究的同行给予一些帮助,如果能使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多出一些成果,将是本人非常乐见的。同行中对反硝化除磷有深刻理解的,也希望你们给予我指导,我将非常感激。
22楼
说实话,虽然对反硝化除磷做了较长时间的研究,但是,在实际工程中,除磷不是主要的目的。磷可以通过加药来达标。脱氮更重要些,除磷在反硝化除磷过程中,只是顺手牵羊的事,呵呵。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我想是生物除磷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在实际工程中生物除磷做的也非常不好。
回复
23楼
我现在做的论文题目是<固定化DNPAOs处理生活污水中微生物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有谁对这方面比较了解的,麻烦指点一下,谢谢!
回复
24楼
如何做到控制到亚硝化阶段,而不是硝化呢?
一般而言,亚硝酸盐是不容易积累的,除非在高温和低DO情况,如何在工程中实现呢?特别是对大型污水处理厂。
回复
25楼
关于生物除磷系统是否存在厌氧稳定(AnS)并导致系统需氧量降低的问题,几年来各国学者持有不同看法。通常认为在厌氧区并不发生基质的氧化,聚磷菌在厌氧区利用胞内聚磷酸盐分解产生的能量,只是输送挥发性脂肪酸(VFAs)进入细胞和转化为聚β羟基丁酸(PHB)以及其他碳储存聚合物,并将无机磷酸盐释放,储存物质只能在好氧区被氧化分解并提供能量,因此系统的需氧量并未在厌氧段得到减少。需氧量一般根据水质和处理要求按公式进行计算,然而一些试验的结果表明,在生物除磷工艺中的需氧量小于计算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Lan、Randall、Bordacs和Tracy等陆续报道了一些生物除磷系统因厌氧段的设置使系统需氧量得以减少的情况;Randall等人于1992年报道了关于生物除磷系统厌氧稳定导致需氧量减少的详细试验结果,提出了COD/需氧量的物料平衡式用以说明系统中全部COD和氮的平衡关系;Wable和Randall于1994年又继续对此作了进一步探讨。根据物料平衡关系可发现,系统的预计需氧量大于实测需氧量。经试验观察表明,需氧量的减少范围约为10%~30%,但对于厌氧稳定的机理至今尚未明确。 http://sapce.cnjlc.com
1COD/需氧量的物料平衡关系
环境技术网!
生物除磷系统的厌氧反应器中有机物的稳定是指厌氧区中所去除的有机物不会随后转化为新的细胞物质或导致系统内外的耗氧。因此,所述厌氧稳定就是将有机物转化为完全氧化或完 全还原的最终产物。由于在厌氧区所去除的有机物将被聚磷菌储存,厌氧区COD的稳定不可能采用直接测定的方法而得出准确的结果。为此,在有机物和耗氧速率(OURs)测定的基础上使用了COD/需氧量物料平衡方程式,以期量化厌氧稳定。
回复
26楼
同意上述意见:
1、在实际工程中,以AAO为前提的基础上,可以根据DPB的特性加以利用,更大程度的去除磷。
2、需氧量有一点减少,但很有可能是以工程造价为牺牲的,更多的可能是在化学除磷上可以少投加一些药剂。
3、密切关注中,对以后的实际工程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回复
27楼
我现在做的课题就是反硝化除磷 厌氧区采用折流挡板上下折流 前后采用廊道式推流混合方式不知能否达到设计要求 ,希望有经验的同仁指点一下。谢谢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