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除磷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fukunming
fukunming Lv.2
2006年07月24日 16:32:39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反硝化除磷是目前脱氮除磷研究的一个热点,它本身具有许多优点,也存在一些不足。本人对反硝化除磷进行了2年的试验,对反硝化除磷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希望对反硝化除磷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也想对刚刚开始反硝化除磷研究的同行给予一些帮助,如果能使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多出一些成果,将是本人非常乐见的。同行中对反硝化除磷有深刻理解的,也希望你们给予我指导,我将非常感激。

反硝化除磷是目前脱氮除磷研究的一个热点,它本身具有许多优点,也存在一些不足。本人对反硝化除磷进行了2年的试验,对反硝化除磷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希望对反硝化除磷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也想对刚刚开始反硝化除磷研究的同行给予一些帮助,如果能使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多出一些成果,将是本人非常乐见的。同行中对反硝化除磷有深刻理解的,也希望你们给予我指导,我将非常感激。
免费打赏
fukunming
2006年07月24日 16:46:21
2楼
  反硝化除磷与常规的生物强化除磷有所不同。
常规的除磷是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富集出的一类微生物,即聚磷菌(PAO),它们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吸收水中的简单有机物,合成体内的PHB,在好氧的条件下,分解体内的碳源PHB,过量的吸收磷,最终通过排除剩余污泥,达到把污水中的磷除掉的目的。
  反硝化除磷与其类似,不过是用缺氧段代替了好氧段,即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富集出的一类微生物,反硝化除磷菌(DPB),其原理也与厌氧/好氧除磷原理类似,只是以硝酸盐代替氧气做了电子受体。
  从微生物角度上来说,反硝化除磷菌兼有除磷和反硝化两个功能。也就是说,反硝化除磷菌是常规的反硝化菌与聚磷菌二者重合的那部分微生物。
回复
fukunming
2006年07月26日 08:51:14
3楼
反硝化除磷由于是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代替氧气,根据Kuba的结论,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SBR反应器运行能节省50%的碳源和30%的需氧量,降低50%的污泥产量,因而是一种绿色工艺。
近年来的研究指出,反硝化除磷不仅能够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来吸磷,而且能够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来吸磷。结合短程硝化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将是一种更加节碳、节能、降低污泥产量的高效脱氮除磷工艺。
大家以为如何?
回复
z_d_p@co163
2006年07月26日 09:37:55
4楼
在节能方面提些看法:
1、如果不考虑进水NOX-N,那么“反硝化除磷不仅能够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来吸磷,而且能够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来吸磷”还需考虑:TKN还是要氧化的。这与需氧量计算中扣除反硝化供氧量一项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总的需氧量”应该是一样的。
2、节省能耗应该是在控制混合液的DO水平。如控制在1.0mg/L会比控制在2.0mg/L省一些。
3、我曾经做过A2/O工艺中试,发现如果O段都采用低氧,污泥性状很差,漂泥甚多;有同仁在O段又划分了两块:后段是加强曝气,DO很高,情况方有改善。
4、还有一个混合液搅拌的问题。现在大都采用高效率的微孔曝气设备,对于低浓度城镇污水,满足混合液搅拌的最低空气量就足以使DO达到2mg/L,怎么节能?
回复
fukunming
2006年07月26日 12:07:08
5楼
z_d_p@co163,对你提出的
如果不考虑进水NOX-N,那么“反硝化除磷不仅能够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来吸磷,而且能够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来吸磷”还需考虑:TKN还是要氧化的。这与需氧量计算中扣除反硝化供氧量一项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总的需氧量”应该是一样的。
有些不大明白,氮的转化应该分为这样几个部分,氨化-亚硝酸化-硝酸化-反硝化四个部分,这个过程是氮的需氧量,而在反硝化除磷过程中,不仅仅是脱氮的问题,也包括一个除磷的过程,吸磷的时候也是需要氧气的,因而是节省曝气量的.
回复
txcworld@co163
2006年07月26日 21:37:03
6楼
现在还没其他的方法吗
回复
fukunming
2006年07月26日 21:59:19
7楼
txcworld@co163:
不知道你所说的其他的方法是什么。
你的意思是说除磷的方法吗?
一般来讲,除磷可通过化学除磷与生物除磷来达到目的。
生物除磷也就是通过厌氧-好氧(或缺氧)交替运行,排除剩余污泥来达到除磷的目的。
化学除磷是通过加石灰等物质,形成磷酸盐沉淀来去除水中的磷的。
回复
lanyuewen
2006年07月27日 10:22:07
8楼
我调试一个生活污水,工艺是水解酸化+接触氧化,除磷是在后面加石灰
回复
wxg001
2006年07月27日 11:41:22
9楼
一方面要考虑微生物菌群的生化特性,即对有机物、氨氮及磷的生化降解作用,另一方面要考虑微生物菌群的物化特性,即沉降及固液分离的性能。C、N、P在生化过程中有不同的进程和途径,相同的是都能通过剩余污泥分离去除一定的C、N、P,C还可以好氧生成终端产物二氧化碳以去除,而N则在缺氧反硝化过程生成终端产物氮气以去除,P只能通过剩余污泥的携带以去除,同时C、N可以参与微生物细胞的构成,P可作为细胞的能量载体ATP的构成成分。基于这种认识,无论是单一的还是组合的生物反应器中,实现不同途径、进程及终端产物的C、N、P的去除是复杂和困难的,特别是P的生化去除途径是单一的,至少目前的出水标准并没有准确反应相关物质的平衡,传统的100:5:1的比例是微生物生长适当条件的话,研究出水及剩余污泥中的CNP比例是有指导意义的,相关的研究就是如何培养驯化产生不同的微生物菌群,可以改变这种比例关系,此外,还有通过物化方法除磷。
回复
houfd
2006年07月27日 15:02:26
10楼
我认为在没有外加碳源的时候,楼主的工艺应该和普通的AAO工艺好氧量相同!
回复
z_d_p@co163
2006年07月27日 16:12:00
11楼

我的意思是,不管直接电子受体是什么,最终都来源于氧,所以“节省需氧量”要打引号;但由于DO水平可控制的低些,是可以节省一些曝气量。但这是两个层次方面的问题,不能掺在一块谈的。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