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期中级班的课程就这样结束了,我想有必要对自己做一下总结,也说说自己学习结构设计的经历。 很多人都不打相信,我是一个今年六月才毕业的学生,紧接着七月份就直接参加老庄的七期中级班,说实话,我自己也不大相信,我学到的东西都是老庄给我的。 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一个有老庄的时代,老庄提供给我们一个方向,一个学习结构设计的方向,使我们知道这条结构设计的“不归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正如邓公所言,老庄的精华都在免费讲座里,一个有实际工作经历的人,我觉得只要把免费讲座的所有内容都听进去我相信他一定会有质一般的改变。当然参加收费的课程,直接可以把一个新手变成一个老手也成为现实,但是我觉得从一个菜鸟变成一个老鸟,并非一朝一夕,这必定是一个时间的积累,给我们一套建筑图,进行结构软件进行结构的分析和施工图的绘制,这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知道建筑图都是不断地修改的,这种和建筑不断协调的能力,只有在实际工程中才能体现,还有就是设计出的施工图是否有利于施工,作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必须能够协调各方面的条件来设计,作为菜鸟,显然还是要经过时间的积累才能成为老鸟。
七期中级班的课程就这样结束了,我想有必要对自己做一下总结,也说说自己学习结构设计的经历。
很多人都不打相信,我是一个今年六月才毕业的学生,紧接着七月份就直接参加老庄的七期中级班,说实话,我自己也不大相信,我学到的东西都是老庄给我的。
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一个有老庄的时代,老庄提供给我们一个方向,一个学习结构设计的方向,使我们知道这条结构设计的“不归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正如邓公所言,老庄的精华都在免费讲座里,一个有实际工作经历的人,我觉得只要把免费讲座的所有内容都听进去我相信他一定会有质一般的改变。当然参加收费的课程,直接可以把一个新手变成一个老手也成为现实,但是我觉得从一个菜鸟变成一个老鸟,并非一朝一夕,这必定是一个时间的积累,给我们一套建筑图,进行结构软件进行结构的分析和施工图的绘制,这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知道建筑图都是不断地修改的,这种和建筑不断协调的能力,只有在实际工程中才能体现,还有就是设计出的施工图是否有利于施工,作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必须能够协调各方面的条件来设计,作为菜鸟,显然还是要经过时间的积累才能成为老鸟。
通过老庄课程,至少我们可以知道根据建筑图如何确定合理的结构模型、合理的假定、进行和实际相符合的计算分析,画出较为合理的施工图。至于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只能通过自己在实际工程中的学习和积累。
[
本帖最后由 yyscl 于 2011-10-13 14:54 编辑 ]
2楼
接触老庄是在2009年的十一月份左右把,那个时候老庄的培训班(面授班)还没有搞,免费讲座讲到第五讲,我印象非常的深刻,第五讲是答疑,网上的录音很久才发出来,那天是我时隔半年之久才上的网易,一上到主页就看到老庄结构院免费讲座之六——砖混结构设计,当是就深深吸引,看了看时间,还有一段时间可以听,当时就决定这个见过讲座必须听,一般来说听听也没有什么坏处,对吧?哈哈。
那天晚上刚好有活动,所以就把老庄的前四讲的录音全部下载下来,决定听。结果不听还好,听了一个之后就没有办法不听第二个。邓工的声音响亮而且讲起课来确实招人喜欢。当天晚上就听完了四讲,想想还真是够疯狂的。
2009年的时候我还只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正在上混凝土和钢结构的专业课,但是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我听懂老庄的内容,记得老庄在第一讲的里面有一个内容,说的是风从北到南吹的时候,高层建筑并不一定是南北方向发生震动,当风速达到一定时,高层建筑可能是东西方向震动,还利用细竹竿在湖面上划动比拟,让人很容易接受。我觉得这个例子对我的触动很大,当时的我有些迷茫,不知道我要学哪些课程,对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没有很好的把握,听完老庄的讲座,让我醍醐灌顶,一下找到了方向。
我觉得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大三这一学年,在这一学年的过程中,我看了很多的书,包括大学课程的内容,也看了不少研究生所要学的内容:数值分析,弹塑性力学,变分法,有限元,结构动力学。老庄推出的PKPM视频教学片和施工图绘制教学片,对我的学习所谓是又爬升了另一个档次,我觉得我自己又上了一个台阶,人总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这种感觉超好。
[
本帖最后由 yyscl 于 2011-9-27 20:04 编辑 ]
回复
3楼
有些知识你虽然暂时不能理解,当然你能理解最好,对于我们不能理解的东西,我们要怎么呢?其实很简单,从小我们就在做的,而长大了之后没有人约束你,你自己也就懒的做了,那就“背”。
结构设计也是需要背的,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结构设计更是博大精深,对于我们不能理解的东西先把它记在自己的脑中,有空的时候拿出来想想,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理解,诚然你不能理解,但是你知道这么回事,说难听点,你就有了忽悠的资本。
记得我当时记七个比的时候,对它的概念也是不懂的,那怎么办呢,背呗,我的记忆力不是很好,我记得当时我背这七个比就好久。呵呵,相信你们都比我强,所以记住,背也是学习理解的方法。
[
本帖最后由 yyscl 于 2011-9-30 09:23 编辑 ]
回复
4楼
现在的网络如此发达,以至于很多人不愿直接查找手边措手可得的答案,而只是直接打开QQ的结构设计的群,直接问问题,现在的这个社会发展太快,很多人都很浮躁,无法静下心来,以至于很多人追求的是结果,而不在乎过程。
问题的出现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我们无时无刻的不在解决问题,而很多人喜欢直接求助于别人,自己也不加思考,当然映像不会深刻,以至于一个问题会被同一个人问很多遍。
作为新手,所遇到的问题,基本上老手都遇见过,老手在论坛里同样问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新手不愿意自己搜索呢?所以建议新手(包括我自己),遇见问题时不要着急着知道结果,应该问怎么得到结果,当知道的结果较多时,就要思考是什么原因产生那么多的结果,这些结果对结构的影响是大还是小,是偏于安全或不安全的。当无定论时,就应该知道结构界的通常做法,不一定正确,但是基本上没什么安全问题。
[
本帖最后由 yyscl 于 2011-9-30 09:22 编辑 ]
回复
5楼
大学四年给我留下了很多的美好回忆,可是时间匆匆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结束。大四时临近毕业的三个月,虽然说大伙都忙于做毕业设计,但对于我来讲却是异常的轻松,因为一品框架的计算对我而言不存在计算上的问题,纯粹只是体力活,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那几个月每天花半天的时间搞搞毕业设计,其他的时间基本上无所事事,这给我写书提供了时间的准备。毕业之后大家都奔赴各自的前程,很少再有相聚的时间,所以想送点礼物给我亲爱的同学们,我买不起昂贵的礼物,便宜的又拿不出手,纠结中,萌生了自己写书给同学的想法。
2011年7月1日是我正式上班的第一天,本着好东西大家共享的想法,我就把我的书发到了网易结构,没想到的邓公加我QQ,更没想到的是邓公让我免费参见七期中级班的课程,当时课程已经上了四节课,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把四节课都听玩了,因为当晚有第五节的课,我怕赶不上进度。现在想想当时还真是够疯狂的。
所以不用担心你的努力别人看不见,继续努力,保持前进才能不退步。说不定那天你的努力给你带来异样的惊喜。
[
本帖最后由 yyscl 于 2011-10-4 12:25 编辑 ]
回复
6楼
这是我同学在一家甲级院实习时,总工对他的说的,说的很实在,1基础扎实;2能吃苦;3能举一反三;4仔细;5追求完美。接下来我来说说我对它的理解。
1基础扎实就是说要有良好的力学素养,符合受力特点,更应符合自然规律。一名好的结构工程师能从中看出不合理的地方,更能清楚实际情况与假定模型之间的差异。简单来说就是要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学好,当然这三大力学主要针对的是上部结构来说的,那对于下部结构而言就是土力学,我觉得做好结构,应该把三大力学提升为四大力学,就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2能吃苦,我觉得做任何事都要先吃苦,后尝甜。但凡没经过苦难,是不会珍惜眼前的甜的。3能举一反三,记得高中的时候数学老师就经常这样教导我们,做题目要举一反三,这个题会做了,那么这一类题也应该要会做,在结构中也要能举一反三,比如说一个雨篷,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做,一种是挑梁,然后板架与两端的悬挑梁上;另一种就是直接挑板,这两种方式如果对于挑出范围不是很大的话都是可行的,但是挑出很大了就应该用挑梁了,但是从设计原理来讲都是只有一个模型,就是材料力学中的悬挑梁,根部弯矩和剪力最大,弯矩为ql^2/2,剪力为ql。4仔细,做结构设计一定要仔细,首先就是荷载不能计算错误,否则后面的再怎么计算正确都是徒劳;还有就是画结构施工图的时候也应该仔细,虚实线是否正确,柱子是否应该填充,板面筋深入距离等。5追求完美,人总是追求完美的,但是往往完美的东西往往是达不到的,人在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比如说人们为了把地基基础搞明白,从最初的基础只需满足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到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从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到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工程作用,不断深化的认识,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不断神话我们的认识,我觉得这个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这五个品格说是结构工程师的五个必备品格,在我看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我相信只要你有了这五个品格,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有有所成就的。对于我而言,人生的路还很远,还需一步一步的走。
[
本帖最后由 yyscl 于 2011-10-7 14:19 编辑 ]
回复
7楼
不参加老庄的课程培训你依旧能够把结构好,可能很多人会质疑,这是理所当然的。当然这句话还是要有前提,有客观有主观。客观就是老庄拥有很多免费的资料,并将陆续做出更好更实用更强大的资料,这些资料你都可以在老庄结构院里面找得到,主观就是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
一本书的核心是什么?是目录。目录总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各章各节之间的内容,如果你能把各节的内容联系归纳为一章,然后又各章的内容联系总结,那么你这本书的内容很明显的能够在你的脑中成形,以后看着本书的时候,亦是简单。老庄课程的核心归纳已经公布于世,大家都可以上老庄的官网www.lzjgpx.com查询到各个培训课程的主要课程安排,从安排中我们就能学习如何进行结构设计,当然当中的努力也是相当的苦的,当然如果你想节省时间,那只有直接参加培训了,如果能够跟着课程安排进行认真刻苦的学习,我相信你所学习到的东西将比培训更深刻,毕竟是自己摸索的东西,当不一定比培训来的全面,参加培训都是走着前人走过的路在走一边,老师将告诉你前面哪里有坑,哪里有岔路不要走,我想说的是,不管你采取何种方式,记在自己脑中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我们可以采用老庄的课程安排进行复习,巩固,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功效。
[
本帖最后由 yyscl 于 2011-10-8 18:39 编辑 ]
回复
8楼
对每个学生到大三的时候总会面临两个问题,是考研还是就业?这是乎已经成为亘古不变的问题,论坛上的每年都有这样的问题,每年回答的人也不少,别人的回答如何,但最终的选择权还是在自己的手里。
有时会有这样的一种情况,针对不同的学校,或者同一学校不同的年级,如果大多数人选择就业那么选择就业的人数会再次增加;如果选择考研的人数较多那么到后面的考研的人数也会增加,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是看着别人怎么做,然后跟着自己也就怎么做了。人为何要如此随波逐流,难道按照自己的轨迹来不好吗?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对自己的认知,我觉得是非常的重要的,对自我的认知不清,到后来可能会追悔莫及。譬如大三学生选择考研还是就业的问题,如果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那么选择起来也就方便很多,也没那么多的痛苦,如果你想进设计院,尽管本科不能进很好的设计院,而毕业之前你能进一家设计院时,那么考不考研对你而言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想尽可能的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很好的设计院,那选择考研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我想本科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还是会进很好的设计院的。
如果一直去追逐那些永远得不到的东西或者得到后倍感无聊,那么今生定会迷失自己。从选择自愿开始,由于对专业的不了解,必然会有些人不大喜欢这个专业,觉得实在无趣,甚至做这一行让你觉得痛苦不堪,你何必还是执意下去,何不早点给自己一个解脱,做其他的事,至少自己不会痛苦。
很多人都在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当然我也在意,可是有没有想过,一直生存在别人的世界当中,亦是相当的痛苦,这也是对自我认识的不清产生的,如果对自我认知清楚的话,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了自己想要的一步一步按着自己的规划路途向前走,别人对你的说三道是你也只会笑笑,笑他人的无知及同情他们。
每个人只有一辈子,自我的认知亦是逐步的过程,做自己擅长喜欢的事以免到末了追悔莫及。
[
本帖最后由 yyscl 于 2011-10-10 18:28 编辑 ]
回复
9楼
作为生在80末年代的80后,真是生不逢时,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一份饿不死人的工作。。。。所幸如今的结构设计不要采用大堆的草稿子,丁字尺。。。。一切的复杂的繁重的重复的计算都交由计算机完成。这就是我说的生不逢时恰是时。
当然,所有的计算的问题和出施工图交由计算机完成之后,使得很大部分人唯软件论,就是说很多人连根本的力学概念都不清楚,一味的相信软件,认为只要会使用了这个软件,就能通晓这个专业,但凡是新手老手都是会经历这样的一个认识过程的。但是随着认知深度的提高,慢慢的就会认识到,这是错误的,可能有的人长一点有的人短一点,但是大致方向还是保持前进的。比如说,利用pkpm进行结构设计的问题,新手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1我会利用pkpm进行模型的输入,然后很快的利用satwe计算,最后可以用pkpm进行施工图的绘制,这么个过程就会觉得结构设计也不过如此,殊不知茫茫大海你还只是漂浮于表面;2简单模型的建模,第二个问你就想知道在计算之前你所遇到的一系列的参数如何正确的填写,这个时候你就会找一大推的资料,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你知道了很多三大力学课本上没有讲到但是很容易得到的东西,这个时候你的能力上升了一点,你慢慢往深海潜水了,但是还是很浅;3第三个问题就会遇到你的模型输入正确与否,实际的结构与你输入pkpm中的模型差异,如何正确模拟真实的结构将会再次激发你的兴趣,这个时候你会找一大堆的资料,恭喜你,你又向深海前进了一点;4当模型的问题和参数的问题解决好之后你接下来的思考方向就会是如何判断你的结构是正确的,是符合规范的,比如高层中的七个比,再深层次就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这里的客观规律就是力学概念,这是你又会通过网络搜罗一大堆的资料,这个时候你触摸到了深海的岩石,就会觉得结构设计从原先的想法是一样的,结构设计是如此简单;5当上述一系列的问题迎刃而解的时候,常规的设计工作可以胜任的时候,你接下来思考的问你将使得你进入另一片深海,软件亦是人写的,那个那些个判断结构是如何得出的呢,这是你就追本溯源,利用三大力学的力学原理来思考,你就会豁然开朗,进入另一片天空,同时也是陷入万丈深海,你就会感叹结构理论博大精深,吾辈穷其一生亦是沧海一粟。
生不逢时恰是时,说的是软件是有程序编制而成,程序最大的好处就是流程,做事都是有先有后的,前辈把结构设计编制好了程序,我们可以依葫芦画瓢,按着程序的步骤来学习结构,相信成长也是飞快的。
生不逢时恰是时,我们无法改变现状,但是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我们这个时代可以利用一切有利于或不利于我们的资源,一切资源唯我所用,好好享受你的资源吧。
[
本帖最后由 yyscl 于 2011-10-12 20:00 编辑 ]
回复
10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BIM,BIM的全拼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翻译名称为:建筑信息模型。 它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以后对于结构设计人员来讲,就不用画施工图了,在BIM中包括建筑,结构,水电等有关于实体建筑的信息,从BIM中很容易得到建筑的信息,以后每个专业工程师只是往BIM添加信息就行了,首先建筑师有一个很好的建筑方案,建立三维建筑模型,然后结构工程师根据建筑师建立的BIM模型,在模型中删繁就简的布置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这个过程需和建筑师协调配合工作,由于是三维模型,所以很容易看到那些地方可以改进,接下来就是水电工程师在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建立的模型基础上布置水电的管道,三维模型的最大好处就是直观,由于都是在一个模型上进行相应的添加各专业的内容,所以对于出现的问题很容易发现,而且协调起来也是很方便的。
再来展望一下,如果BIM进行锁定,不允许其他单位的修改,那么以后的施工人员就无需拿着图纸,只需BIM就能进行施工作业,但是觉得还是不大现实,原因在于施工人员总不能拿这个电脑上工地,也许会有那么一天,但是我更加倾向于另一种,就是把BIM建立完成之后,点击生成,就能生成建筑的平立剖建筑施工图,梁板柱的结构施工图以及水电的布置图,那么现阶段的结构工程师繁重的施工图绘制将得到大大的解放。
题外:
这是愤怒的菜鸟学习结构历程最后一篇了,小弟的文笔不行,只是把自身到目前阶段对于结构学习的过程和感悟真实的写了下来,字数不多请大家尽量。
本来想写点七期中级班毕业感言的,谁知写着写着跑题了,真是的,唉。请大家勿怪,那就最后的时候写一点把,从整体上说,参加培训是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学会更多的东西的,这不是取决于外界条件,主要问题就是取决于你,取决于的努力程度,老庄的老师是引领者,带领你前进的方向,方向对了,自然路也就近了,但是快于不快,就在于自我,取决于你的勤奋,记住——勤能补拙。
最后请大家多多支持我的书《助——结构设计》
http://bbs.co188.com/content/2110_3604579_1.html。
[
本帖最后由 yyscl 于 2011-10-14 18:32 编辑 ]
回复
11楼
继续。继续说。哈哈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