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老牌组长去世,朱大被任命为一注命题组组长。因为新官上任,避免出错或者引起太多动荡,所以出题风格大多依照以前的路数,大家普遍认为难度不大,考不过也是自己努力不够。今年,朱组有了更多的经验,自然在考题中加进了自己的想法,比如和实际工程结合,抗震统领全局等等,所以考题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组长一代题,情理上可以理解,也许明年考题趋于稳定,大家慢慢习惯也不会这么多怨言。只是今年考题侧重点的急剧变化和调配大家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当了实验小白鼠,的确心有不甘。
还有计算量的问题,大家也颇多怨言。朱长的出题思路很明确,就是要优中取优,以速度以反应选拔人才。经过一注的魔鬼考验,大家的智力反应还有手的灵活度都要上了好几个档次。确切的说,朱长考的更多的是做题速度70%+专业30%而不是专业本身。以现在题目看,有多少人能把题目做完?10%,5%,1%?如果不把题目做完,那么考题是否真的全面起到了考察大家专业知识的目的?如果仅以速度为考核的基准点,那么很多全面的专业人才就失去了胜出的机会。朱组啊,一级注册不是考名牌大学,设计专业需要的不是计算机一样的手和脑,能不能给大家更多考核专业的机会,而不是比拼速度?为什么不换种思路,让50%的考生把题目做完的情况下再挑选专业成绩呢,这样考过的人会更符合设计的需要。
最后,就是考题难易程度预判的问题。因为没人知道预判标准和究竟如何进行预判,所以朱组对今年考题的预判我也无从提出质疑。但有一点,今年的题朱长或者其他相关人员可否从头到尾做过以一遍?如果做过一遍,亲身体会到题目的难度和计算量,我相信他是不会说出今年通过率不会偏离往年的拍脑袋论点。
人是需要责任的。当了组长,不是一拍脑袋把几个人拼拼凑凑的考题整成一份完事。整体的题量各专业和每个专业的难度调配,如果不从头到尾好好把题目做过几遍如何把握?手中一份题,牵扯着数万考生的汗水和心血,伤不起,请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