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次一注专业考试-考完有感,与考友共勉(长篇大论,有点儿流水账了)
xixi_boy168
2011年09月19日 15:57:11
只看楼主

好久没发过帖子了,看到很多网友都发表了自己的考后感想,心中也不免冲动,遂立此帖以作纪念。 昨天是第二次考一注结构专业了,2010第一次考根本就没看书也没打算过,就想去看看是怎么个情况,积累一点儿考场经验,本着不会的题目不涂机读卡的情况下,我考了34分,心中没有任何遗憾,反倒觉得自己水平还可以:) 今年是第二年考试,考前有近两个月的复习时间,期间工作不太忙,也算是认真看书了,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复习得比较全面了,把做真题的时候发现的自己的薄弱方面也有针对性地训练了一番,参看书也买了不少,感觉张庆芳老师编的书具有可看性(非打广告,解释较为中肯客观,错误相对较少),考前也信心满满,还跟老婆夸下海口说今年必过,谁知尽会如此悲催。

好久没发过帖子了,看到很多网友都发表了自己的考后感想,心中也不免冲动,遂立此帖以作纪念。

昨天是第二次考一注结构专业了,2010第一次考根本就没看书也没打算过,就想去看看是怎么个情况,积累一点儿考场经验,本着不会的题目不涂机读卡的情况下,我考了34分,心中没有任何遗憾,反倒觉得自己水平还可以:)

今年是第二年考试,考前有近两个月的复习时间,期间工作不太忙,也算是认真看书了,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复习得比较全面了,把做真题的时候发现的自己的薄弱方面也有针对性地训练了一番,参看书也买了不少,感觉张庆芳老师编的书具有可看性(非打广告,解释较为中肯客观,错误相对较少),考前也信心满满,还跟老婆夸下海口说今年必过,谁知尽会如此悲催。

上午监考老师有点恶心了,铃声响了正式开考了才发试卷,拿着卷子就开始做砌体结构了,因为之前征询过很多过来人的意见大多数人均说先做砌体,加上砌体自我感觉还好,卷面没有生面孔,就先砌体了,不知道是啥原因,反正就是不特别顺,做完砌体以后发现时间快过了一半了,刚才看别人的帖子说做完砌体也就一个小时多一点儿,看来和人家的差距还真是不小。总体感觉砌体正常,对于规范表达不够清楚的调整系数都回避了。

做完砌体以后看了看钢结构,真是有点后悔没有先看完一遍题先做钢结构,虽然我也不敢保证能把钢结构的分全都拿下,但是老实说我感觉确实是近几年来最简单的一年,简单得我都不敢下笔,唯恐有自己没考虑到的条文,这也许与自己平时做钢结构设计稍多,看的钢结构书较多有关吧,规范也相对较熟悉。话又说回来,简单归简单,不过钢结构做的时候也不是一马平川,闭口截面柱求平面外稳定我拿着题就去找附录里的稳定系数简化计算公式去了,没曾想直接取1,这显示出自己对规范条文看得不够仔细;那个剖分T型钢求抗弯强度的题我就先去算稳定去了,算完了才感觉不太对劲,想想应该是要考受拉受压翼缘的塑性发展系数不一样,又重新做一遍,看来自己的概念掌握还不是那么精准,同时也与自己粗心没好好审题有关。

踉踉跄跄地做完钢结构以后,我开始做混凝土了,平时做混凝土结构设计比较少,规范翻得较少,也就是为了考试才完整的翻阅的,也是自己的软肋,这软肋到底有多软自己都还没来得及体会,时间就已然只剩下半小时了,哎,真是悲催啊,上午总共也就做25道题吧,考完感觉很差,不过听做了混凝土的朋友说计算量很大,心中的悲催感没有进一步增加。

虽然已经隐约感觉到今年考过的可能性比较小了,但是我还是没有放弃最后一丝希望,心想下午的科目自己复习得还不错,而且下午的题相对应该容易一些,考完以后我才知道原来下午是更悲催的时刻。

上来的一个木结构我已经注意到了露天、原木、临时结构,算完了又看到木规里面有个设计使用年限5年需乘以0.9的系数,当时就预感不好,思考了一分钟没有定论,决定不乘该系数,做下一个题。在木材髓心与斜纹承压之间选择,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也没有找到木规里面现成的关于判断“髓心”选项的明文,感觉又不好,选了斜纹承压的那项。然后我直接跳到了桥梁部分。

做桥梁的时候刚开始3题挺顺,到了求橡胶支座和盖梁的时候我就郁闷了,因为没看书,本来考前一天我还想着看看呢,看来真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然后做的基础和桩,做的不好,特别是桩的部分,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个求桩水平承载力的条文,也没看到最后有个补充条款。烟囱的两题很多网友都说坑爹,不过因为自己算过自立式钢烟囱,对横风振顺风振搞得比较清楚,这两题还算顺利地解出来了。算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系数要用到附录里面那个超长的公式,懒得算了,由它去吧(刚才看了看《地规》,原来是用6.6.3条第3款,公式并没那么复杂,而不是附录的复杂公式)。求挡墙Pmax因为做过一个类似真题(墙背是竖直的),刚开始挺得意,后来发现由于墙背倾斜算那个土压力的偏心距有点儿麻烦,我楞是觉得缺少了挡墙的墙顶厚度这个参数,不知道是不是脑子短路了,反正也废了(现在回头来看这个偏心距真是TMD简单,欲哭无泪)。那个D值法的题目为了翻那个中梁刚度放大系数2也翻了半天(虽然我知道取2,但是为了写答案的时候引用该条文;不知道是否可以不引用该条文,这样做会不会扣分),来拿出张庆芳的书翻了翻,现学现卖也算是弄出个答案,虽然不肯定算的对。

高层因为从来没做过这种设计,所以也是弱项,虽然已经加强看书的频率了,题也做了不少,但是做题的时候还是遇到了极大的麻烦。那个算梁顶钢筋的题目,以为可以用受拉钢筋配筋率不超过2.5%和一级抗震等级下部钢筋不宜少于上部钢筋的0.5倍来解,害的我查了半天《混凝土规范》后面的钢筋表算了半天也没算出个答案来。

总之下午也是悲催的,最后数了数也就25题吧。通过无望了,等来年吧!

体会如下:
1、 不能全怪出题人,人家命题组总规想的是要考倒一部分人,总得想点儿新花样来吧,不能老是那几个题做来做去的。虽然对于他们这种大小年的做法不认可,但是全怪他们也是不对。
2、 自己的复习还是有不全面的地方,有遗漏的地方,桩基规范就仔细看了算冲切和剪切的部分,这可能也与施老板的《复习指南》桩基部分题目比较少有关,复习按照这个走的。
3、 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越是觉得不会考的可能偏偏就考了,比如那个人行天桥的频率,这1分就是送分,可比其他算半天也许都算不对的题目来得容易多了。
4、 还是要多做题,本来我最烦题海战术的,但是这次考试让我认识到题海战术还是有必要的,时间太紧,拿着题根本就不允许你去思考,直接就得开始写,就这样6分钟内你还不一定能答完这道题呢。
5、 做房建的还是比做桥梁的网友考试占便宜的,人家都在认真考,我有什么理由让自己不过呢,来年继续吧!
7、 对于没考过一注而准备考一注的朋友,能一次通过就一次通过,因为不是每年你都恰巧在那个时候有那个复习时间的,错过了一次机会也许你会错过很多次机会,我现在最后悔就是去年有时间而没好好看书,要是去年好好复习,也许去年真就过了,此乃后话,希望对你们有点儿帮助,这些体会不是总有人给你说的。

写完了,手也敲酸了,看完的兄弟给顶一个,或者自己也写个帖子,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帖子!

[ 本帖最后由 xixi_boy168 于 2011-9-19 16:33 编辑 ]
免费打赏
xl-167
2011年09月19日 16:05:44
2楼
对于没考过一注而准备考一注的朋友,能一次通过就一次通过,因为不是每年你都恰巧在那个时候有那个复习时间的,错过了一次机会也许你会错过很多次机会,我现在最后悔就是去年有时间而没好好看书,要是去年好好复习,也许去年真就过了,此乃后话,希望对你们有点儿帮助,这些体会不是总有人给你说的。

上面所说正反应了注册考试作为国家大型考试,难度呈明显的峰谷交替趋势,我倒要问了 考试的公平和公信力何在?? 我们是在证券市场游泳吗? 总得说来本年的考题出的很失败。
回复
wzt-dbm
2011年09月19日 16:27:59
3楼
哎,看到楼主说主动土压力系数要用附录那个公式,就知道楼主没搞对地方
回复
xixi_boy168
2011年09月19日 16:36:24
4楼
回复
fotfeng
2011年09月19日 16:36:46
5楼
受益了·~~
回复
linjq13
2011年09月19日 16:37:06
6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习策略和答题策略
找到合适自己的 明年再来

MD 今年考前一个半月就没看过书
但是看了题目,我相信明年通过扎实题海战术 必能拿下
坛友们加油
回复
xixi_boy168
2011年09月19日 16:37:07
7楼


哎,老兄说的对啊,是没搞对地方,现在看到已经晚了,欲哭无泪
回复
windrain2023
2011年09月19日 16:48:02
8楼
我现在最后悔就是去年有时间而没好好看书,要是去年好好复习,也许去年真就过了,此乃后话,希望对你们有点儿帮助,这些体会不是总有人给你说的。
太对了,千万不要自己给自己减压,决定参加,就要好好准备,这才有效果。
基础里面有道求柱边M的是不是缺数据啊,p没提供,FK和MK也没提供,楼主有印象吗?
回复
xixi_boy168
2011年09月19日 17:08:46
9楼


估计楼上兄弟也是脑子短路了,Pmin与Pmax之间的应力不是均匀变化的吗?可以根据距离按照比例关系算出P的啊
回复
loono
2011年09月19日 17:21:34
10楼
楼上正解,我记得规范上有个图里面有P
回复
windrain2023
2011年09月19日 17:22:10
11楼
倒,果然不是一般短路啊
还有一个疑问啊,规范8.2.7-4计算公式的前提条件有两个,偏心距这个问题貌似题目里没交待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