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开裂是什么原因?
fangxian
fangxian Lv.2
2006年06月18日 20:46:31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我干的这个住宅楼XB砼是C20的水泥品牌是中固不知道怎么搞的自二楼开始砼就有开裂的现象我记得一次质检检察,甲方的工程师急忙过来让把水泥藏起来, 是水泥的原因吗/??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我干的这个住宅楼XB砼是C20的
水泥品牌是中固
不知道怎么搞的自二楼开始砼就有开裂的现象

我记得一次质检检察,甲方的工程师急忙过来让把水泥藏起来, 是水泥的原因吗/??
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55716918
2006年06月18日 23:08:27
2楼
  一、原因分析
  1.首要因素是材料而首推水泥,应根据季节、温度、湿度要求正确选用不同型号水泥,避免一年到头一成不变选用同种水泥。
  2.砂、石地方材料因素。由于未考虑级配层次要求,未能严格按照要求选用材料,从而由于存在杂质异物等因素而产生裂缝。
  3.保护层厚度不足,钢筋锈蚀,造成顺钢筋布置方向裂缝。
  4.拌制浇捣工作疏忽、马虎,由于材料搅拌不匀、不充分,在振捣过程中失控,过多或过少振捣产生密实度不一致,泌水处水份集中而产生裂缝。
  5.养护期失控,终凝尚未完成载荷使用。
  6.措施不力,未按要求到位,贪图简单省力从而引,发温差缝等。
  二、设计因素
  1.住宅平面布置宜规则,尽量避免形状突变,在凹面处周边应增强配筋,来弥补和平衡。
  2.控制板厚,一般最薄处不小于120毫米,厨厕间不小于90毫米。
  3.长度超过40米,应设置后浇带,其两边应设加强筋。提高后浇混凝土与钢筋咬合力。
  4.在现浇屋面和建筑物两端单元中(不少于6000毫米范围内)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毫米,直径不宜小于8毫米。
  5.外墙转角处设置放射筋,一般应不小于7¢10,长度应为板跨1/3,不能小于1500毫米。
  6.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水泥强度等级不应大于42.5R。
  三、施工过程控制
  除了设计措施配合外,控制重点还在施工环节这一关。我们对现场控制措施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严格控制、严格把关、全过程监督:
  1.对预埋管线走向应用宽度500毫米¢6@150钢筋网片底部加固,线管粗细控制小于板厚1/3,采用线盒布线,从而控制由于布线丽I嘶蹴向的直裂缝产生。
  2.尽量不留施工缝,如若非留不可则应按规范设置。
  3.在应力较小处留置后浇带,保护好后浇带中钢筋,按设计要求时间,浇注后浇带。如设计无要求时,则最少保留28天,应清除后浇带两侧松散砼体,采用微膨胀水泥,填筑混凝土比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保持15天以上养护期。
  4.拌制用砂尽量采用洁净中粗砂,避免细砂,禁用含泥量大细砂。
  5.严格控制板厚,在固定处做出统一标高,对板厚随时校核,保证保护层厚度i圭到设计要求。按前、后、左、右各约300毫米间距设置支撑马橙,保证上层钢筋保护层厚度。
  6.冬季施工采甩减水剂时,尽量采用分散性较好、减水率较高而收缩率相对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低于0.08。
  7.整体浇捣完成后,在终凝前采用倒退法分两次抹平、压实。
  8.整体浇捣好后,在强度未达1.2Mpa时,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不得上人和载荷,待强度达到10Mpa时,才可陆续堆放物体,应分散、分次加载,尽量避免集中堆放,形成集中荷载,同时控制堆载时吊车卸物冲击。
  9.整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砼尚未干燥前应覆盖,洒水养护时间大于7天,如属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时则养护时间延长2倍为14天。
  10.对各层浇筑混凝土方量进行计算,从流水角度模数量,尽量配备足够钢模,以利周转。同时应按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三方面考虑配备附属用配件,尽量避免由于提前拆模和支撑原因,产生板缝。
  11.对拌和用水量严格控制,根据设计和级配单,视气温高低,适时调整用水量,避免由于水灰比过大而产生裂缝。
  12.当使用商品混凝土时,应按检验批要求做塌落度测试,其塌落度控制应不大于150毫米,高层时应控制在不大于180毫米范围内。
  经过以上各方配合,尤其是严格控制施工关,只要做到事先对细裂缝原因有分析,有针对性控制措施,在落实施工过程中不马虎,不走样,一环扣一环,层层有人管,事事有落实,裂缝确实可控制,乃至杜绝。从我们对经手项目6.5万平方米的锦绣花园和12万平方米的南江新村实际效果看,绝大部份户型内,均未发现裂缝;即使个别开间存有少量裂缝,也得到了用户认可。

回复
d113375743
2006年06月19日 10:53:30
3楼
开裂的原因很多
1、设计上的
2、施工技术上的
3、水泥安定性方面的
另外,你应该说清楚裂纹的部位和类型,我们就好帮你分析原因。
回复
jiao-wei-gang
2006年06月19日 12:18:05
4楼
详细 厉害
回复
lg3271202
2006年06月23日 12:30:04
5楼
应该是配合比和水泥问题
回复
jupiter5225
2006年06月27日 20:03:37
6楼
详细,强!!
回复
dpt28
2006年06月28日 13:08:13
7楼
二楼55716918说的很清楚~~~详细~~顶~~敢问这位前辈是做施工的还是~?
回复
gsldz
2006年06月28日 21:04:17
8楼
一、水泥自身问题、二、水灰比不当、三、级配差、四、荷载上的早、五、养护不及时、六、未进行二次振捣
回复
benrongyang
2006年07月01日 16:04:54
10楼
二楼分析的很详细,也是现在理论上最多的说法,但缺少最关键的一点:施工工期影响。我做个一个高层住宅小区,由于是6栋楼要求同时完成主体,而施工时考虑基坑施工场地因素,前后错开的,最后施工的两栋工期特别紧,在安排工期时进行了综合考虑,最快的为4天半一层,最长的为6天一层,结果发现6天一层的那栋楼几乎没有任何裂缝,而4天半一层的到处是裂缝。这是现在很难避免的问题,开发商一般对施工单位工期压得很紧,往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来不及养护或等强度上来就急着进行上一层结构施工是楼板开裂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一种非贯通性表面裂缝主要是养护和施工问题,比较好解决:浇灌混凝土后要么进行多次抹压至混凝土完全凝固为止,要么找平抹压后立即覆盖一层塑料地膜。
回复
yinlugcs
2006年07月03日 20:09:54
11楼
自己可以作个安定性试验呀 取点水泥加适量的水做成小饼 24小时后放入开水煮10个小时左右 就可以知道安定性了
回复
shijie1214
2006年07月04日 14:09:11
12楼
主要原因是水泥,要不家方为什么把水泥藏起来,你可以到实验室给它做个合格实验,其次是混合比问题,还有温度等技术上的问题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