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高招
shangyuping
2006年06月14日 09:41:41
只看楼主

每个成功的设计师(组合)都有自己的“高招”,这些“招”常常来自于明确的设计哲学与专业态度、严谨的思考逻辑、杰出的功能、空间与形态操控能力以及执着的学术追求


每个成功的设计师(组合)都有自己的“高招”,这些“招”常常来自于明确的设计哲学与专业态度、严谨的思考逻辑、杰出的功能、空间与形态操控能力以及执着的学术追求
msbtzb
2007年06月18日 14:45:00
2楼
?????????完了?
回复
kirby1207
2007年09月18日 11:30:45
3楼
就这样?很空洞的几句话,到底表达什么意思?
回复
shangyuping
2007年10月08日 10:38:57
4楼
着魅”与“祛魅”
——弗莱彻的“建筑之树”与中国传统建筑历史的叙述

【摘要】所谓弗莱彻(Banister Flecher)的“建筑之树”,包含着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是“非主流的”“非艺术的”和“非进化的”三个层次的判断,其中“非进化”的判断是长期困扰且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叙述的难题。伊东忠太、梁思成、刘敦桢等学者在对于该难题的正面回答上遇到的困难,证明了西方中心主义或西方文化霸权在对中国传统建筑理解上的深入影响,事实要求我们直面中国传统建筑史料,实事求是的认识中国传统建筑的本性。文章提出如无“内在”的革命或重大的外来影响,任何民族的建筑的发展与变迁,都是在由特定的文化体系对于建筑的核心价值的认定,针对这个核心价值的初始应对格局形成的框架和边界中进行的。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性质和其变迁格局的看法,并期望通过相关的努力使得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更加有机地成为中国建筑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回复
shangyuping
2007年10月08日 10:39:37
5楼
结合弗莱彻的论述与“建筑之树”,我们可以看出弗莱彻对于中国古典建筑(乃至日本古典建筑)的性质与价值的判断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一) 中国传统建筑“是非历史的” 。当然结合“建筑之树”的图像看,经过修正的“非历史”概念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不作任何进化的,而是说中国建筑在整体上进化到一定程度后未能持续地进化而处于停滞的状态。
(二) 中国建筑千篇一律,缺乏艺术价值。
(三) 中国传统建筑与当今世界建筑主流是隔膜的。
回复
guozhaoxu
2007年10月22日 18:22:37
6楼
本人有VR的实例教程一套,不知大家有没有兴趣,近期将在本论坛上传,小弟特来探探大家的呼声
回复
tichie
2007年10月24日 08:53:40
7楼
哈哈,设计的历史理念...对这个行业来说,很有帮助,谢过!
回复
wz810406
2007年10月29日 14:08:48
8楼
价值不大
回复
nyq2000
2007年10月29日 15:53:32
9楼
是的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