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一些不错的户型4
wsjww123
wsjww123 Lv.2
2011年07月20日 08:55:20
只看楼主

图纸简介: 自己整理收集的一些非常不错的住宅户型,希望能帮到大家,有多种面积 附件名:20117201311123320708.zip 文件大小:631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图纸简介:

自己整理收集的一些非常不错的住宅户型,希望能帮到大家,有多种面积



附件名:20117201311123320708.zip

文件大小:631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免费打赏
ccwook
2011年07月21日 08:47:23
2楼
还不错,不过下载的内空和上面预览的不一样。
回复
hyt1118
2011年07月22日 15:39:17
3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lssj023
2011年07月22日 16:18:31
4楼
好的户型值得分享,大家应该互相帮助的
回复
wys0110
2011年07月24日 19:27:20
5楼
非常感谢非常感谢非常感谢非常感谢非常感谢非常感谢非常感谢非常感谢非常感谢非常感谢非常感谢非常感谢
回复
yewei19820120
2011年07月26日 10:26:57
6楼
http://jz.co188.com/
回复
yewei19820120
2011年07月26日 10:27:09
7楼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范围"的意义和弥纶差不多。中国文化非常重视文字艺术,一个呆板的观念,在文字上艺术化,用同义字,以不同的文字艺术来表达。这里范围比弥纶在形态上小一点,弥论的含意深远得多。这句话是说《易经》的学问包括了天地宇宙的"化",中国文化认为天地宇宙一切万有都是"化"成的,生命是由变化而来,所以中国道家的名词"造化",后来变成运气不好为造化不好。实际上"造化"的"造",如宗教家说的主宰。"化",生命在宇宙一切都是变化的,所以我们中国人把生死看得很平淡。人死了叫作"物化",生死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物理自己的变化。有生自然有衰老,有衰老自然有死亡,死亡以后再来,物化而已。《易经》的道理,循环往复,在佛教为轮回,在文学上的描述?羽化而登天",等于化成飞鸟。如我们古籍中的沙鹿,道家古书上说是海边的鲨鱼化的,现代的自然科学对这事不承认。我相信现代科学,也喜爱我国古代的文化,像道家谭峭著的《化书》就是这样说的。比如香菇,他说是化生的,树烂了种子下去,另外出一个生命,是化生,细菌培养的是化生,万物都是细菌化生,但把化生这个名词翻过来说成生化,大家相信了,认为是科学。这个"化"字包括了很多意义,包括了现代化学、物理的各种科学,所以孔子说《易经》包涵了天地宇宙万物的变化,都逃不过《易经》的原则,什么学问都包进去了。

曲则全
"曲成万物而不遗"。注意这个"曲"字,是非常妙的,老子有一句话"曲则全",有人说读了《老子》会变成谋略家、阴谋家,很厉害。因为老子告诉我们不要走直路,走弯路才能全,处理事情转个弯就成功了。如小孩玩火,直接责骂干涉,小孩跑了,但用方法转一个弯,拿一个玩具给他,便不玩火了,这是曲则全。老子这个"曲"字的原则,即是从《易经》这里来的,孔子也发现这个道理。因为研究《易经》就知道宇宙的法则没有直线的,现代科学也证明,到了太空的轨道也是打圆圈的,所以万物的成长,都是走曲线的。人懂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人生大直了没有办法,要转个弯才成。现在讲美也讲求曲线,万事万物,都没有离开这个原则。

怎么睡着的?怎么醒来的?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昼夜就是阴阳,明白了白天黑夜的道理,就知道了《易经》的大学问。真研究起来,昼夜的道理就难懂了。我常问学禅打坐的人,活了五六十岁,知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睡着的?又是怎么醒来的?的确不知道,如果答复得出来,这个人就懂了道。又如禅宗讲的"本来面目",从来没有人自己看到,镜中照出来的也是反面的,不是本来的,尽管学问多么好,如何看见自己面孔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为何失眠?中国的医理说由于心肾不交,心脏血液的循环不正常,肾--肾气,人体腰下包括肾脏及荷尔蒙系统,不相通就失眠,相交就睡着了。现代医学又说氧气不够就打哈欠,足了就醒来,但都不能解释这个问题,如何睡着或醒来还是不知道,所以昼夜的问题还是一个大问题。再看生物世界,夜间活动的生物很多,活动得亦更厉害,尤其到了山野间就会知道这一现象。有许许多多的禽、兽、昆虫,从未见过的生物,在夜间开始活动了。他们的生命,不要白光,喜欢黑光,从这一点看可见昼夜问题非常大。要把这些道理都懂了,才会知道阴阳的功能,才是学《易经》入门了,所以要好学,才能渊博,要深思,不深思便成书呆子。

神无方易无体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这个神不是宗教的神,是中国文化的神。我们的原始文化中,生命的主宰,宇宙的主宰没有宗教性的观念,对天人合一的那个东西叫作神,西方哲学称作宇宙万物的"本体",亦是功能。神无方的方,古文亦称"方所",就是方位,无方就是没有位置,无所在,也无所不在。"神无方"就是宇宙生命主宰的功能无所在,也无所不在。同《易经》变化法则一样,周流不拘,并不在某一点上,研究《易经》最重要的是在此。基本上如乾卦"一爻初动",这动从哪里来?答案是"神无方"。"而易无体",所谓本体,是个抽象名词,是无体之体,无为之为;所谓"道",也是一个抽象的代名词,没有固定的,不拘的。不固定不拘,就是宇宙的法则。试看宇宙的东西,变化无穷,气象的预测常常不准,因为"神无方而易无体",气象突变的地方拿不准。那么我们研究《易经》的学问,如果说《易经》一定是讲某一范围的,那就犯了逻辑的错误,因为它明白告诉了我们"神无方而易无体"。《易经》的学问是变化无穷,说《易经》是艺术也可以,是科学也可以,是哲学也可以,因为"易无体",不呆板,任何一个名称都可以。但是"神无方而易无体"这两句话,也是中国宗教哲学的顶点。我们如果研究西方文化,希腊的哲学思想,西方的宗教哲学思想,把西方的东西都研究完了,回过头来再看自己,就发现自己老祖宗的文化最伟大。这两句话从人类文化史的发展来看,我们提出来最早,《系辞》我们暂时谈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看《易经》的第一卦--乾卦。
回复
yewei19820120
2011年07月26日 10:27:26
8楼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范围"的意义和弥纶差不多。中国文化非常重视文字艺术,一个呆板的观念,在文字上艺术化,用同义字,以不同的文字艺术来表达。这里范围比弥纶在形态上小一点,弥论的含意深远得多。这句话是说《易经》的学问包括了天地宇宙的"化",中国文化认为天地宇宙一切万有都是"化"成的,生命是由变化而来,所以中国道家的名词"造化",后来变成运气不好为造化不好。实际上"造化"的"造",如宗教家说的主宰。"化",生命在宇宙一切都是变化的,所以我们中国人把生死看得很平淡。人死了叫作"物化",生死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物理自己的变化。有生自然有衰老,有衰老自然有死亡,死亡以后再来,物化而已。《易经》的道理,循环往复,在佛教为轮回,在文学上的描述?羽化而登天",等于化成飞鸟。如我们古籍中的沙鹿,道家古书上说是海边的鲨鱼化的,现代的自然科学对这事不承认。我相信现代科学,也喜爱我国古代的文化,像道家谭峭著的《化书》就是这样说的。比如香菇,他说是化生的,树烂了种子下去,另外出一个生命,是化生,细菌培养的是化生,万物都是细菌化生,但把化生这个名词翻过来说成生化,大家相信了,认为是科学。这个"化"字包括了很多意义,包括了现代化学、物理的各种科学,所以孔子说《易经》包涵了天地宇宙万物的变化,都逃不过《易经》的原则,什么学问都包进去了。

曲则全
"曲成万物而不遗"。注意这个"曲"字,是非常妙的,老子有一句话"曲则全",有人说读了《老子》会变成谋略家、阴谋家,很厉害。因为老子告诉我们不要走直路,走弯路才能全,处理事情转个弯就成功了。如小孩玩火,直接责骂干涉,小孩跑了,但用方法转一个弯,拿一个玩具给他,便不玩火了,这是曲则全。老子这个"曲"字的原则,即是从《易经》这里来的,孔子也发现这个道理。因为研究《易经》就知道宇宙的法则没有直线的,现代科学也证明,到了太空的轨道也是打圆圈的,所以万物的成长,都是走曲线的。人懂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人生大直了没有办法,要转个弯才成。现在讲美也讲求曲线,万事万物,都没有离开这个原则。

怎么睡着的?怎么醒来的?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昼夜就是阴阳,明白了白天黑夜的道理,就知道了《易经》的大学问。真研究起来,昼夜的道理就难懂了。我常问学禅打坐的人,活了五六十岁,知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睡着的?又是怎么醒来的?的确不知道,如果答复得出来,这个人就懂了道。又如禅宗讲的"本来面目",从来没有人自己看到,镜中照出来的也是反面的,不是本来的,尽管学问多么好,如何看见自己面孔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为何失眠?中国的医理说由于心肾不交,心脏血液的循环不正常,肾--肾气,人体腰下包括肾脏及荷尔蒙系统,不相通就失眠,相交就睡着了。现代医学又说氧气不够就打哈欠,足了就醒来,但都不能解释这个问题,如何睡着或醒来还是不知道,所以昼夜的问题还是一个大问题。再看生物世界,夜间活动的生物很多,活动得亦更厉害,尤其到了山野间就会知道这一现象。有许许多多的禽、兽、昆虫,从未见过的生物,在夜间开始活动了。他们的生命,不要白光,喜欢黑光,从这一点看可见昼夜问题非常大。要把这些道理都懂了,才会知道阴阳的功能,才是学《易经》入门了,所以要好学,才能渊博,要深思,不深思便成书呆子。

神无方易无体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这个神不是宗教的神,是中国文化的神。我们的原始文化中,生命的主宰,宇宙的主宰没有宗教性的观念,对天人合一的那个东西叫作神,西方哲学称作宇宙万物的"本体",亦是功能。神无方的方,古文亦称"方所",就是方位,无方就是没有位置,无所在,也无所不在。"神无方"就是宇宙生命主宰的功能无所在,也无所不在。同《易经》变化法则一样,周流不拘,并不在某一点上,研究《易经》最重要的是在此。基本上如乾卦"一爻初动",这动从哪里来?答案是"神无方"。"而易无体",所谓本体,是个抽象名词,是无体之体,无为之为;所谓"道",也是一个抽象的代名词,没有固定的,不拘的。不固定不拘,就是宇宙的法则。试看宇宙的东西,变化无穷,气象的预测常常不准,因为"神无方而易无体",气象突变的地方拿不准。那么我们研究《易经》的学问,如果说《易经》一定是讲某一范围的,那就犯了逻辑的错误,因为它明白告诉了我们"神无方而易无体"。《易经》的学问是变化无穷,说《易经》是艺术也可以,是科学也可以,是哲学也可以,因为"易无体",不呆板,任何一个名称都可以。但是"神无方而易无体"这两句话,也是中国宗教哲学的顶点。我们如果研究西方文化,希腊的哲学思想,西方的宗教哲学思想,把西方的东西都研究完了,回过头来再看自己,就发现自己老祖宗的文化最伟大。这两句话从人类文化史的发展来看,我们提出来最早,《系辞》我们暂时谈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看《易经》的第一卦--乾卦。
回复
yewei19820120
2011年07月26日 10:29:52
9楼
整理的一些不错的户型4_CO土木在线(原网易土木在线)
http://jz.co188.com/content_drawing_56506134.html?spreaduser=yewei19820120
回复
yewei19820120
2011年07月26日 10:30:45
10楼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范围"的意义和弥纶差不多。中国文化非常重视文字艺术,一个呆板的观念,在文字上艺术化,用同义字,以不同的文字艺术来表达。这里范围比弥纶在形态上小一点,弥论的含意深远得多。这句话是说《易经》的学问包括了天地宇宙的"化",中国文化认为天地宇宙一切万有都是"化"成的,生命是由变化而来,所以中国道家的名词"造化",后来变成运气不好为造化不好。实际上"造化"的"造",如宗教家说的主宰。"化",生命在宇宙一切都是变化的,所以我们中国人把生死看得很平淡。人死了叫作"物化",生死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物理自己的变化。有生自然有衰老,有衰老自然有死亡,死亡以后再来,物化而已。《易经》的道理,循环往复,在佛教为轮回,在文学上的描述?羽化而登天",等于化成飞鸟。如我们古籍中的沙鹿,道家古书上说是海边的鲨鱼化的,现代的自然科学对这事不承认。我相信现代科学,也喜爱我国古代的文化,像道家谭峭著的《化书》就是这样说的。比如香菇,他说是化生的,树烂了种子下去,另外出一个生命,是化生,细菌培养的是化生,万物都是细菌化生,但把化生这个名词翻过来说成生化,大家相信了,认为是科学。这个"化"字包括了很多意义,包括了现代化学、物理的各种科学,所以孔子说《易经》包涵了天地宇宙万物的变化,都逃不过《易经》的原则,什么学问都包进去了。

曲则全
"曲成万物而不遗"。注意这个"曲"字,是非常妙的,老子有一句话"曲则全",有人说读了《老子》会变成谋略家、阴谋家,很厉害。因为老子告诉我们不要走直路,走弯路才能全,处理事情转个弯就成功了。如小孩玩火,直接责骂干涉,小孩跑了,但用方法转一个弯,拿一个玩具给他,便不玩火了,这是曲则全。老子这个"曲"字的原则,即是从《易经》这里来的,孔子也发现这个道理。因为研究《易经》就知道宇宙的法则没有直线的,现代科学也证明,到了太空的轨道也是打圆圈的,所以万物的成长,都是走曲线的。人懂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人生大直了没有办法,要转个弯才成。现在讲美也讲求曲线,万事万物,都没有离开这个原则。

怎么睡着的?怎么醒来的?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昼夜就是阴阳,明白了白天黑夜的道理,就知道了《易经》的大学问。真研究起来,昼夜的道理就难懂了。我常问学禅打坐的人,活了五六十岁,知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睡着的?又是怎么醒来的?的确不知道,如果答复得出来,这个人就懂了道。又如禅宗讲的"本来面目",从来没有人自己看到,镜中照出来的也是反面的,不是本来的,尽管学问多么好,如何看见自己面孔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为何失眠?中国的医理说由于心肾不交,心脏血液的循环不正常,肾--肾气,人体腰下包括肾脏及荷尔蒙系统,不相通就失眠,相交就睡着了。现代医学又说氧气不够就打哈欠,足了就醒来,但都不能解释这个问题,如何睡着或醒来还是不知道,所以昼夜的问题还是一个大问题。再看生物世界,夜间活动的生物很多,活动得亦更厉害,尤其到了山野间就会知道这一现象。有许许多多的禽、兽、昆虫,从未见过的生物,在夜间开始活动了。他们的生命,不要白光,喜欢黑光,从这一点看可见昼夜问题非常大。要把这些道理都懂了,才会知道阴阳的功能,才是学《易经》入门了,所以要好学,才能渊博,要深思,不深思便成书呆子。

神无方易无体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这个神不是宗教的神,是中国文化的神。我们的原始文化中,生命的主宰,宇宙的主宰没有宗教性的观念,对天人合一的那个东西叫作神,西方哲学称作宇宙万物的"本体",亦是功能。神无方的方,古文亦称"方所",就是方位,无方就是没有位置,无所在,也无所不在。"神无方"就是宇宙生命主宰的功能无所在,也无所不在。同《易经》变化法则一样,周流不拘,并不在某一点上,研究《易经》最重要的是在此。基本上如乾卦"一爻初动",这动从哪里来?答案是"神无方"。"而易无体",所谓本体,是个抽象名词,是无体之体,无为之为;所谓"道",也是一个抽象的代名词,没有固定的,不拘的。不固定不拘,就是宇宙的法则。试看宇宙的东西,变化无穷,气象的预测常常不准,因为"神无方而易无体",气象突变的地方拿不准。那么我们研究《易经》的学问,如果说《易经》一定是讲某一范围的,那就犯了逻辑的错误,因为它明白告诉了我们"神无方而易无体"。《易经》的学问是变化无穷,说《易经》是艺术也可以,是科学也可以,是哲学也可以,因为"易无体",不呆板,任何一个名称都可以。但是"神无方而易无体"这两句话,也是中国宗教哲学的顶点。我们如果研究西方文化,希腊的哲学思想,西方的宗教哲学思想,把西方的东西都研究完了,回过头来再看自己,就发现自己老祖宗的文化最伟大。这两句话从人类文化史的发展来看,我们提出来最早,《系辞》我们暂时谈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看《易经》的第一卦--乾卦。
回复
yewei19820120
2011年07月26日 10:32:06
11楼
急求135平方米农村民建房的设计图纸?有谁知道哪里有?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