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萨彦舒辛斯克水电站事故图片
jiadui1988
jiadui1988 Lv.7
2011年06月01日 16:44:59
来自于工地图片
只看楼主

俄罗斯萨彦舒辛斯克水电站事故以图片形式记录了该次事故过程!

俄罗斯萨彦舒辛斯克水电站事故以图片形式记录了该次事故过程!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


图片4.jpg


图片5.jpg


图片6.jpg


图片7.jpg


图片8.jpg


图片9.jpg


图片10.jpg


图片11.jpg


图片12.jpg


图片13.jpg


图片14.jpg

免费打赏
lanxin_86
2011年06月02日 19:40:39
2楼
事故原因和出现事故的地方在哪有介绍么?最好能再介绍下事故是怎么处理的。图片很棒!谢谢版主分享!
回复
hhyj175
2011年06月04日 17:47:36
3楼
双曲拱坝,很壮观,怎么出的事故啊
回复
allencc
2011年06月04日 18:44:01
4楼
乍回事

回复
a8826021
2011年06月07日 17:41:33
5楼
萨彦舒申斯克水电站建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叶尼塞(Енисей)河上游,位于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州宋努斯克市附近。重力拱坝,最大坝高245m,总装机640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235亿kW·h。水库总库容313亿m3,有效库容147亿m3,为多年调节水库。工程具有发电、灌溉、航运和供水等综合经济效益。工程于1968年动工兴建,1975年10月11日河道截流,1978年第1台临时机组在60m水头下投入运行,这时主体工程浇筑的混凝土量约为全部混凝土工程量的1/3(320万m3),1989年全部工程竣工。

  坝区属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1月份最低气温为-42℃,6~8月气温35~36℃。坝区年降雨量665mm,日最大降雨量89mm。

  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8万km2,多年平均流量1480m3/s,春夏冰雪解冻期为坝区洪水季节,5~6月实测洪峰流量10000~12000m3/s。最大的理论推算流量为25000m3/s(万年一遇),百年一遇春季最大设计流量13500m3/s,最小流量500m3/s。多年平均输沙量442万t,水流平均含沙量0.095kg/m3。冬季为枯水期,河床流量只有200~300m3/s。春秋两季常有流冰出现,造成施工困难。

  坝区为西萨彦山块峡谷地形,叶尼塞河穿过这段峡谷流到下游30km处进入宽阔的努辛斯克盆地,形成多滩的河道。坝区两岸岩层较陡,水流湍急,基岩多为坚硬的结晶页岩,是修建高坝的良好基础。

  坝址呈梯形峡谷,平水年河槽宽350m,最高水位时河槽宽可达400m左右。两岸岸坡倾角38°~48°,坝顶高程处宽1066m,河谷宽高比4.351。河床冲积层厚10m。坝址段属西萨彦构造带,目前仍在继续上升,地震烈度为7度。整个坝区岩层为变质结晶页岩,含有明显的绿帘闪石石英矿物成份。坝址岩层一般由北向南倾斜,并受到北东向褶皱带的严重挤压。坝址距构造破碎带较远。

   枢纽布置

  萨彦舒申斯克水利枢纽由拦河坝、泄水建筑物和水电站等主要建筑物组成。拦河坝为混凝土重力拱坝,最大坝高245m,坝顶长1066m,坝的长高比为4.35。坝顶厚25m,坝底最大厚度114m,大坝迎水面(上游面)为垂直面,平面半径可达600m,下游面做成变化的坡度(1∶0.05~1∶0.70)。传递到大坝底部中心部位和两岸的联接段的主压应力达到7~9MPa,上部(拱冠)承受的水平压应力达7~8MPa,局部坝体产生的拉应力主要是在上游面。为了防止拉应力对坝体的有害影响,拱坝下部都做成变化的半径,两岸联接段要小。

  大坝分为右岸溢流坝段、左岸厂房坝段及两岸非溢流坝。溢流坝段长189.6m,共布置11个溢水孔,孔口尺寸为5m×6m,进口高程479m,最大泄量按宣泄万年一遇洪水设计,流量为13600m3/s。进口处装有平面定轮闸门,工作水头61m,出口处装弧形工作闸门,

  尺寸为5m×6m,工作水头110m。溢流面设有挑坎式和坎槽式掺气设施。下游设有长142m的消力池,起点处宽130.6m,末端设消力槛,槛高29m,此处宽度为112m,最大单宽流量121m3/s。消力池后为混凝土海漫,末端宽97m。消力池底板为15m×12.5m、厚2.5m的钢筋混凝土板,板下有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小于0.5m。板面接缝深0.4m处有水平不锈钢止水片,沿周边缝设两层止铜片。为了导流,在溢流坝段坝体底部设有导流底孔,进口高程374m(共11孔,其中两侧两孔进口高程较高,尺寸为5.3m×11m,在坝体中部设有初期运用溢流孔,进口高程388m。

  消力池在运行过程中,曾遭到多次破坏。1978、1982年检查发现底板破坏深度分别达0.2~0.3m和1.0~2.8m。1985年夏秋,溢流坝5个孔过流,流量达4500m3/s,11月底检查发现80%的底板面积遭到破坏,有的部位岩基冲深达8m,锚杆拉断,底板与基础脱开,冲走混凝土2.7万m3、基岩3000m3。主要原因是:过流时间过长(44号和45号坝段溢洪时间长达60d和70d);由于早期补强填料破坏底板基础产生脉动压力,消力池首部和底部底板脉动压力分别达11~12m和3~4m水头。先后进行了3次补修。修复主要措施为基础水泥灌浆、表面补浇一层混凝土、冲刷区涂聚合物料,设锚筋等。修复研究中得出的基本经验是:①溢流坝泄槽末端设附加鼻坎,改善运行条件,可使底板上的脉动压力荷载降低1/2;②动水压力计算,一般取最大脉动压力值为消力池进口流速水头的7%~9%,此值可降低10%~15%;③平均厚6m,尺寸为6.25m×7.5m的底板,如接缝不灌浆,缝内存在脉动压力作用,会破坏底板安全。

  厂房坝段长331.8m,布置有进水孔和压力钢管。孔口设有拦污栅和平板运行闸门,孔口尺寸为7.5m×10.5m。压力钢管布置在大坝下游面,这样不致于削弱应力集中的部位,还可保证大坝施工期间管道安装工作和混凝土施工不致相互干扰。压力钢管内径7.5m。

  厂房内共布置有10台单机容量64万kW的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为PO230/833-677型,转轮直径6.77m,转速142.8r/min,比转数58.3mkW。额定水头194m,流量358m3/s,额定出力65万kW,最大水头212m,最大出力73.5万kW,转轮重156t。最高效率96%。转轮采用耐空蚀不锈钢制造。发电机为伞式,额定电压15.75kV,额定容量为711MVA,最大容量736MVA,转子采用强制风冷,定子采用水内冷。发电机转子重935t,发电机总重1860t。

  电厂发出的电能通过500kV和750kV高压输电线送到左岸露天配电站,然后输入电力系统。

  机组的正常工作水头是175~220m,但首批2台机组60m水头开始即发电,运行水头范围为60~140m,采用临时转轮,直径6m,60m水头下出力15.5万kW,140m水头下出力40万kW。当水库水位超过460m时,更换为正式转轮。为配合低水头临时发电要求,设6个临时进水口,分别按3个高程布置,1、2号机组进水口高程369.5m,4、5、6号机组进水口高程426.5m,3号机组进水口在上述两高程之间。
回复
wuge111
2011年07月13日 11:41:45
6楼
事故调查和处理,貌似专门出了一本书。2楼的可以去电力书店找找,看看。
回复
hgjglh
2011年07月26日 09:43:29
7楼
什么超级大国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