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庄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hou_go
hou_go Lv.8
2006年04月13日 21:37:55
来自于园林植物
只看楼主

南京晓庄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一.项目概况 . 现状建设条件分析南京晓庄学院前身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2000年国家教育部经省、市批准与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合并为由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合建的地方本科院校,目前在校生8000名,专职教师队伍、省级学术带头人40名以上,在科研教学方面已具备自己的特长,“十五”期间拟组建硕士点3—5个,省市级重点建设实验室4—6个,省级重点学科3—5个,规划中的江宁新校区,拟建十个院系,其中行知学院(民营学院),在校生规模3200人,新校区规模按全日制在校生11200人设计。

南京晓庄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一.项目概况 . 现状建设条件分析
南京晓庄学院前身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2000年国家教育部经省、市批准与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合并为由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合建的地方本科院校,目前在校生8000名,专职教师队伍、省级学术带头人40名以上,在科研教学方面已具备自己的特长,“十五”期间拟组建硕士点3—5个,省市级重点建设实验室4—6个,省级重点学科3—5个,规划中的江宁新校区,拟建十个院系,其中行知学院(民营学院),在校生规模3200人,新校区规模按全日制在校生11200人设计。
新校区选址位于南京市江宁大学城,“大学城”位于南京市区东南方向,距市中心10公里,东邻宁杭高速公路和宁杭高速铁路,南依方山旅游风景区,西至规划建设中的百米景观大道,北靠天元路、104国道以及规划中的南京二环路、地铁二号线终点站,距江宁区中心3公里,(距南京禄口机场18公里)。大学城总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建成后可容纳8—10万学生。南京晓庄学院新校区位于大学城西南角,北与金陵科技学院共邻,南邻规划中的教师公寓区及大学城教职工住宅区,西贴百米大道,与方山旅游风景区隔路相望,东邻大学城综合商业服务区,规划用地1212亩。现状地块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约650米。地势大致平坦,基地内现分布有水塘十多处,水系(水面)面积约占总用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左右。
二.设计依据
1. 南京市计委关于《两院新校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2. 金陵科技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江宁新校园招标文件,2002年9月。
3. 金陵科技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江宁新校园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2002.9.23)。
4. 南京市江宁区建设局关于新校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点通知书(编号:JY2001)。
5. 《普通高校建筑面积规划面积指标》建标(92)245号。
6. 2002.11.9江宁建设局提供用地红线图复印件(电子文件地形现状图)。
7. 南京晓庄学院对江宁新校区总体规划中标方案进行修改的原则性意见2002.12.6。
8. 晓庄学院江宁新校区总体规划修改稿(2003.4.10最后一稿)。
9. 国家有关规划与建筑设计规范。
①《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汇编》—建设部城市规划司1988。
②《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篇2003—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
③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④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86
⑤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
10. 南京地区现行地方设计法规、规范技术标准。
11. 江宁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2003.1.深圳规划设计院。
三.规划设计理念 . 总体思路
立意:融科技于自然中,建校园在山水中。
·山、水、人和谐一体
·新世纪、新校园、新形象
·校园绿化、环境生态化、功能网络化
·山水、草木、建筑共生共融
课题:
·塑造现代化、生态化、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校园
·塑造具有个性与创新意识的新世纪校园
·建立校园可持续化发展模式,提升校园规划理念
目标:
·自然人文——把握校园建筑个性与特色
·寻求新校园发展模式——功能、网络化
·寻求新校园发展模式的建构基础——学科发展细胞单元。
免费打赏
hou_go
2006年04月13日 21:39:29
2楼
四.规划原则与用地布局
总体构思:
·借鉴国内外高等学府规划的成功经验与模式。
·宏观入手,从巨入微,依据江宁大学城总体空间形态,把握校园发展的大方向、大格局,注重校园功能,实现和景观结合的理想性。强调建设的时序性,合理划分远近期结合,以此指导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
·突出山、水、绿化等生态要素的主体地位,实现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要素的整合。
·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有利于分期实施,达到经济与技术可行,环境与社会效益双赢。
·强烈的时代特色,力求创造,让晓庄学院成为新世纪学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展现出现代化魅力。
·塑造校园个性,提升综合环境品味,树立精品意识,体现晓庄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规划思路:
·以理想的校园场所区位环境,现状建设发展条件分析与制约因素确定未来校园发展要素,寻求切入点。
·尊重现状地形的自然特征,进行系统科学分析基础上,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合理取舍。
·充分利用基地现状水体、整合水系,构筑有江南特色的水文化生态带。
·将校园视为网络,建立简洁、明晰、互动的功能体系。
·广场、水体、草坪、岛屿、绿荫、道路、建筑等环境空间为我所用,网络系统模式做骨,吸纳江南园林拓朴关系为精络,构筑人性化、生态化、现代化高等学府校园。
·以人为本、强化场所感、人车分流、空间开放性与归属感。
·软化建筑与环境的冲突关系,以院落空间为核心,构筑自然形象的教育建筑组群,空间人性化、趣味化、环境景观与建筑空间共生。
空间形态组合与布局:
·校园主入口设在西侧百米大道上,同时为考虑两校(金陵科技学院)远期有可能合并而对现有布局的影响,在两校用地间规划远期实施的入口礼仪广场,近期为休闲绿地,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
·自方山“地脉”,放射出三条横轴,上方两轴形成两校主入口空间序列,中轴对应远期合并后的主校门,为礼仪入口广场空间序列。
·顺应现百米大道走势,校园内部建筑形成“学术”轴,与“生活轴”“生态轴”。三条横轴相交,形成“三横三纵”空间骨架。
·校园主体建筑群院落空间,与主广场空间依山傍水,顺应生态轴自然生长。
·分区分期建设既考虑到近期校园形象,又兼顾到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总体完整性,有活力的围合。
·体育用地设于地块南端,近邻生活区,同时又为周边地带提供社会化服务,提高大学城公用设施的整体服务效率。
五.总体规划与空间组织
规划模式:
·二十一世纪校园应是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网络,网络细胞单元,链接通道与系统分区的整合。校园内的功能链接通道将各个具有生命力的基本单元细胞链接,构成相对独立又联系的系统分区,各系统分区组合成稳定,联系便捷、环境特色突出,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空间网络系统。
·细胞单元:校园组成的基本单元。每一细胞由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设施组成功能院落,细胞单元以开放性院落为核心,形成可生长,格局不变,保证整个校园系统完整性的生命力。
·链接通道:为各主空间、广场空间、院落空间的便捷通道。链接通道将各细胞单元链接起来,在链接通道上形成功能区(细胞单元)关系简捷,易达性高的空间系列,任何人一旦进入链接通道,就可以很快确定其出行目的地所在。
·系统分区:为校园中两个功能以上的纵向功能活动带。系统分区可以实现两种功能活动转换的线性区域,其纵向实现校园主要功能活动之间的链接。横向设置两个功能带的转换:如从教学科研区向生活区转换。
·网络核心:空间体系构成以“场”为核心(开放空间)构建校园空间形态。“场”从“生态轴”上生长的子一级空间,是各种活动与容纳信息的场所,代表特定环境所隐喻的形象特征与文化特性,整个校园网络由大小不同的“场”构成。
总体布局:
·校园布局三横三纵:从方山“地脉”,放射出三条绿色“横轴”,三条纵轴,“生活”轴与“学术”轴中间收放有致的“水轴”,水院错落,形成晓庄“半岛”地脉空间,因就地利。
与晓庄学院主入口中心广场相对,四组教室院落向中心生长而成,形成环抱格局,建筑处理上拟地面上一层架空,视线通透,实中有虚,丰富视觉层次。校区东部生活区与“半岛”隔水相伴,其控制线呈放射状,充分体现两相邻群落空间的因果关系。
·运动区位于环路外围,位于校区的南端,临学十一路。部分场地渗入生活空间内。
·考虑到两校远期有可能合并,中轴为远期礼仪入口,对景为青年广场。现为岛状环路结构,为近期两校休闲绿地,场地布置两条学术轴,使其“虚接”。
·空间布局体现生态,空间系列有序,庭苑空间与生态水系相互渗透,绿气畅通,空间有
回复
lccsqq1314
2007年04月26日 00:47:55
3楼
没有说完啊
回复
wljy
2007年04月27日 21:24:51
4楼
楼主不要让人干着急,能否继续发完呢
回复
shan2qing
2007年07月11日 00:52:24
5楼
楼主不要让人干着急,能否继续发完呢楼主不要让人干着急,能否继续发完呢楼主不要让人干着急,能否继续发完呢楼主不要让人干着急,能否继续发完呢楼主不要让人干着急,能否继续发完呢
回复
zjx5288
2007年12月21日 17:07:05
6楼
谢谢班主提供好东西!值得学习!
回复
maoyun_2004
2008年04月01日 16:05:23
7楼
就那么一点,太掉人胃口了,楼主快点吧!
回复
zhanyaping1210
2009年07月17日 13:57:00
8楼
:( 为什么没有说完呢,
回复
suede-anderson
2009年09月10日 17:04:13
9楼
谢谢楼主的无私奉献!支持一下,正需要这方面的东西!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