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做了些项目,也看了些项目,发现一次回风,一般民用都不要校核冬季制热吧?个人感觉跟风盘一样,能满足夏天基本冬天的制热没问题了。还有冬季加湿,今天,突然看到图纸有加湿,还画了净水进出管,顿时觉得好奇,课本上学过冬季一次回风等温加湿,但设计中,确实从没看过!!我也知道像大的会议室多功能厅,假如冬季不加湿的话,肯定非常干。可是习惯了不算这个。都是按夏天算下就选个机。大伙说说,冬季一次回风要算吗?要不要严格按焓湿图算那个加湿量?还是拿个样本直接选个?还是估算个? 如何估算
夏热冬冷地区,做了些项目,也看了些项目,发现一次回风,一般民用都不要校核冬季制热吧?
个人感觉跟风盘一样,能满足夏天基本冬天的制热没问题了。
还有冬季加湿,今天,突然看到图纸有加湿,还画了净水进出管,顿时觉得好奇,课本上学过冬季一次回风等温加湿,但设计中,确实从没看过!!我也知道像大的会议室多功能厅,假如冬季不加湿的话,肯定非常干。可是习惯了不算这个。都是按夏天算下就选个机。
大伙说说,冬季一次回风要算吗?要不要严格按焓湿图算那个加湿量?还是拿个样本直接选个?还是估算个? 如何估算
2楼
空气处理机组里面盘管后就带了加湿装置,如果我们的自控做得还需要自己手算那么原始,那就不叫自控了,楼主杞人忧天了。。
回复
3楼
我知道有加湿装置啊,但是面对不同房间,他的加湿量应该不同的啊?总不能全指望自控啊?就自控的话,那也要一个基准的值吧,我是这么理解的,欢迎拍砖
回复
4楼
室内有湿度传感器,控制机组加湿装置的,房间的湿度由你定
回复
5楼
教科书讲的很清楚。最简单算法:新风送风状态含湿量减去室外状态含湿量,乘以新风量。
回复
6楼
你这个说法越说越糊涂!
室外空气才叫新风,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混合后的混风叫送风,向室内送风后需要回风
新风,送风,回风,这三个东西的名称及其含义先搞清楚。
加湿量的计算呢,应该是要算的,算出来的值要在机组中加湿器的加湿范围内。如果加湿器加湿量达不到计算值,选型失败。能按焓湿图来算最好了。理论上是如此。
当然舒适性空调没有那么严格,所以很多都忽悠忽悠了,但是作为自身技术人员,还是要理论基础扎实些,能弄懂尽量弄懂。
个人浅见
回复
7楼
第一 湿负荷定义是要除去的负荷 新风不可能带来湿负荷
第二 加湿原因是由于室外满足卫生标准的新风量(30m3/h.p)由于室外新风含湿量低,其能力不但把室内湿负荷除去,而且把室内空气处理干燥了。因此需要在空调处理机组中加湿。
第三 换句话说 如果冬季室外空气湿度较大的话,就不用除湿。
回复
8楼
回复 6#的帖子:
复杂算法:送风状态点的含湿量减去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的状态点的含湿量,乘以送风量。
计算结果一样。
回复
9楼
首先,
1.确定是否需要加湿。
2.根据热源条件。如果有市政蒸汽或蒸汽锅炉,蒸汽加湿,否则采用湿膜等方式。
3.计算冬季围护结构热负荷,及室内人员等散湿量,求出热湿比线。
4.沿用夏季送风量,沿热湿比线找出送风状态点,得出送风点的含湿量。
5.根据新风量、室外空气状态点及回风量、室内空气状态点计算混风状态点的含湿量。
6.送风点和混风点的含湿量之差即为加湿量。
关于1,你说的夏热冬冷地区,一般在北方。北方冬季的室外空气相对含湿量很低。一般档次稍高的项目都必须设置加湿。当然,包括新风机组在内的许多空调设备在真正投入运行时管理公司为了省钱都不开,更别说加湿了。但那毕竟是物业公司的事儿,作为设计者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该做的还是要做。
一般的空调机组比如开利麦克维尔特灵约克等等都是根据设计需要来把各个功能段组合起来,所以称作组合式空调机组。像过滤段啊、热回收段啊加湿段什么的都是空调厂家根据风量提交给加湿器厂家给选型之后单配的。一般情况下,比如北京,10000风量加湿器的加湿量比设计需要的加湿量要大的多的多。所以大多情况下按风量选加湿器也不是不可以。但还是本着负责的精神,算一下最好,毕竟也费不了什么事儿。常用加湿器品牌可参考嘉乐斯乐、湿王及思探得。
![](https://image.co188.com/x2/static/image/smiley/coface/hug.gif)
回复
10楼
如果没有其他恒定的室内散湿量,加湿量就是新风量x室内外含湿量差。
回复
11楼
设计的时候我还真没遇到需要算的!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