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高手:焓差实验中,增加冷凝器出口过冷度方式,请问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ldf_1991
ldf_1991 Lv.2
2011年01月27日 05:46:44
来自于制冷技术
只看楼主

请教各位高手:焓差实验中,增加冷凝器出口过冷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将节流装置关小,二是加注制冷剂。请问这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对整个系统将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诸如压缩机吸排气温度压力,制冷量等?

请教各位高手:焓差实验中,增加冷凝器出口过冷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将节流装置关小,二是加注制冷剂。请问这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对整个系统将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诸如压缩机吸排气温度压力,制冷量等?
touck
2011年01月27日 11:10:02
2楼
个人理解欢迎各位老师指正,一是节流装置关小,可以使冷凝器出口过冷度增加,有个前提是压缩机的输出要是不变的话,压缩机吸气温度升高 冷凝压力降低,流量变小 制冷量降低;二是加注制冷剂,可以使冷凝器出口过冷度增加,前提是节流装置和压缩机的输出要是不变的话,压缩机吸气温度降低,冷凝压力升高,流量变大 制冷量增加。

cxp44:节流的说的不对,冷凝压力降低了,怎么可能过冷度增大

回复
huifg
2011年01月27日 18:47:03
3楼
节流装置关小则流入蒸发器制冷剂就少,压机吸气量减少,制冷剂在冷凝器储存量增加即液管变长
加注适量制冷剂制冷量增加,冷凝压力温度增加,冷凝则换热温差大换热量大制冷剂提前冷凝液管变长
加注过量制冷剂,蒸发器液态制冷剂蒸发不完全换热面积减少换热量少,压机液击吸气量少排量不稳定,冷凝面积减少大量制冷剂储存在冷凝器液管变长

[ 本帖最后由 huifg 于 2011-1-27 18:55 编辑 ]
回复
adingkgb
2011年01月27日 19:55:24
4楼
根据本人的实际工作经验,我对该问题的认识如下:
减小节流装置通径,压缩机的额定循环量大于调整后的节流装置流量,系统呈现‘部分堵塞’的运行现象,高压上升低压下降,但整体系统流量是下降的。系统从原先的动态平衡的运行状态,进入新的动态平衡状态,但现在的状态导致蒸发器供液量减少,蒸发压力降低,制冷量下降,回气过热度身高,液态制冷剂开始在冷凝器中聚集。冷凝压力身高,冷凝器后的过冷度增加,排气过热度增加。

添加制冷剂后,会有两种情况,如果添加的制冷剂不很多,出冷凝器后的制冷剂温度上升,但冷凝压力上升不明显的,过冷度会减小(部分制冷剂多占据了冷凝器内的空间,导致产生了类似冷凝效果略有不良的现象,但过冷度变化不明显),此时蒸发压力也无明显变化,回气过热度略有下降,制冷量也略增加(不明显)。
当再增加制冷剂,冷凝压力开始上升,冷凝温度和环境温度渐的温差增加,冷凝器放热量增加,冷凝器出口温度虽然也上升,但幅度没冷凝温度上升的大,过冷的就增加。随着冷凝压力的上升,相应的蒸发压力也上升(蒸发器的供液量增加),制冷量会有所上升。
如果继续添加制冷剂,达到某一临界点后情况就会变化,太多制冷剂占据冷凝器内的气化空间,蒸发压力蒸发温度也大幅上升,蒸发温度和被冷却介质之间的温差减小,蒸发器的吸热量自然下降,制冷量下降。压缩机湿冲程。此时冷凝压力的上升反而不明显了,严重的话系统内充满太多制冷剂,根本没有足够的气化和液化空间,谈不上吸热和放热,此时冷凝压力甚至会降低,导致冷凝器后的过冷度开始下降。当然这是极端情况了,一般不会到达这种程度。

这样的结果,和机组原先的制冷剂添加程度有关。

[ 本帖最后由 adingkgb 于 2011-1-28 17:57 编辑 ]
回复
峰哥
2011年01月27日 20:32:24
5楼
请教版主:adingkgb,仅仅是探讨。
1.我是没有做过相应的实验,但是我一直觉得节流阀开度不变,转速提高,那么高压和低压压差变大。根据流体力学解释,压差变大必然造成流量变大,也就是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质量流量,当然我也承认进去冷凝器的质量流量也多了。毕竟质量流量是和时间有关的参数,压差变大意味着流经节流阀和压缩机的流速都增加了。
2.冷凝压力升高,蒸发压力降低,但是制冷剂流量增大。是不是存在一个极值的问题,毕竟实验不能涵盖所有的工况分析。可能这个极值点是存在的。所以我觉得楼主测出来制冷量反而增大。
回复
峰哥
2011年01月27日 20:38:00
6楼
回touck
1.为什么会存在冷凝压力降低呢,节流阀关小,你也可以理解成冷凝器出液管瘪了,那么冷凝压力应该升高,而不是降低,自然蒸发压力也降低。自然排气温度升高,制冷量应该降低。
2.增加制冷剂,会造成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都升高,会提高制冷量,降低排气温度。
(这里不能考虑采用热力膨胀阀,采用热力膨胀阀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回复
adingkgb
2011年01月27日 21:35:47
7楼

当然会有一个临界点存在
压缩机排气量上升的幅度在该点之下的,系统的循环量增加,蒸发器供液量增加,制冷剂在两器内的分布比例还在合理范围内,此时的制冷量是上升的。
超过该点之后,制冷剂在系统中的分布比例就趋向于冷凝器内多,蒸发器内少,最终导致制冷量下降。

[ 本帖最后由 adingkgb 于 2011-1-27 21:39 编辑 ]
回复
adingkgb
2011年01月27日 21:38:09
8楼

这个情况可以参考空调回收制冷剂(外机出液阀关闭 运行机组)的状态。
也就当节流装置通径小到一定程度后(也有一个临界点),冷凝压力开始下降。
回复
ldf_1991
2011年01月28日 02:22:47
9楼

首先感谢adingkgb版主的点评。我先将实际情况与大家说明:设计工程师将冷凝器的要求工况给我,工况包括:冷凝压力,冷凝器入口过热度,出口过冷度,还有风量和环境温度。冷凝压力是通压缩机转速直接控制的,入口过热度是通电加热丝控制的,过冷度的话就如上所说的两种方式。这时就会出现选择,在实验过程中,我是该选择哪种方式来增加过冷度,来达到所有设计参数都达到要求值。通过您的分析,我想我学习一些。再次感谢。
回复
ldf_1991
2011年01月28日 02:32:23
10楼

哈哈,非常佩服版主i]limanfeng的求知精神。而且我的实验结果与您的分析是一样的。但是正如您所说的,存在一个个极值点,超过后,可能就跟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能力有关系了。学习了。再次感谢。以后请多多指教。
回复
touck
2011年01月28日 08:28:41
11楼
我做过类似的实验,就是压缩机转速不变,节流阀的开度和原来的相比减小,冷凝压力先升高后降低的。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