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许久,上海终于公布了2010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成绩,侥幸顺利通过。屈指算来,距离当日的考试已经过去三个月又20天。依稀还记得那挥汗如雨却感觉不到热的八个小时;依稀还记得那考试前夕的不眠之夜;依稀还记得那被规范和习题淹没的一个个周末和夜晚;依稀还记得那充满陷阱和障碍的试卷;依稀还记得……依稀还记得许多,似乎也忘却了很多。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煎熬,这是我最不能忘记的对一注考试的最深切的感受。
依稀还记得许多,似乎也忘却了很多。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煎熬,这是我最不能忘记的对一注考试的最深切的感受。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每一个48+分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故事的内容都大致相同或者相似,不同的是有的人愿意拿出来,有的人愿意收起来,还有人希望尽快忘却。
本是想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则是因为这段不堪的经历实在不愿重新忆起;二则也是因为在这个注重结果的年代,过程相对结果,显得是那么的无足轻重。然而,翻开规范,甚至是某个表格下最微小的注解,也能把思绪带回到三个月前¬——某天、某规范、某道题。细细书写在正文缝隙中的注解、用荧光笔标注得五颜六色的重点,更像一只只调皮的小蝌蚪,在眼前游来游去;又似一群群萤火虫在眼前飞撞,令我眼花缭乱,久久不能释怀。
也罢,留下一点吧,也算对这段经历的一个了结。曾经,在某个深秋,有人洒下了汗水;在某个寒冬,有人收获了喜悦。
留下一点也好,如果有一天有人恰好经过这里,又恰好看了一眼;又恰好看到了一点点,并因此通过了一注考试,那就将大慰吾心了。
如网友所云,一注考试本来就是笨人的游戏,唯有踏踏实实,按部就班,似无捷径可循。对此,包括我在内的多数网友表示高度认同!
基于大家对此的共识,作为笨人的我,才敢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写出来,希望能对有志于此的朋友提供些许帮助。
心法: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煎熬!
考虑其涉及内容较多,试题陷阱及障碍也较多,故对应试知识点要熟练掌握。所以准备周期往往较长(半年到一年),且中间不能有较长时间(一周)间隔,故需较强的忍耐寂寞能力。再则由于付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报希望较大。因此自考试到出成绩这三个多月,对一部分同志来说实在是煎熬,故又需相当的抗煎熬能力。
理论基础:
1.规范理解
2.规范识记
3.做题提高
4.应试技巧
规范理解:可以参阅参考书(比如被业界称为“葵花宝典”的《施指南》),逐本逐章逐节逐条理解,并结合试题和条文说明加深理解。只有准确理解了每条的意义、使用范围,并领会了编者的意图,才能准确地应用于题目,这很关键。
规范识记:对每本规范的组织结构要了然于胸。看到一道题,就要知道是某规范某章某节的知识点,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翻到该页。另外对一些常用量及构造,不能满足于能在规范中找到,而应做到不翻书就能知道,毕竟考场上的时间很宝贵。
做题提高:做一些综合模拟试题可以加深对规范的理解,加强对规范某些条文的识记以及对条文理解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提高解题的速度和精确性。四个小时准确完成四十道题,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当然要是能保证准确率的话,也没必要全部完成。
应试技巧:因为一张试卷包括多科内容,其中会有一部分较难,一部分相对容易。因此拿到试卷,一定要花最少的时间快速浏览一下试卷,了解每个科目的考点,并大致估计出难度和计算量,并选择从较简单的科目开始做。在做题的过程中,也要根据每道题的情况粗估计算量,如若计算量较大或者对该考点把握不大,就要果断放弃,往下进行。这样才不会出现“难的没做对,容易的没时间做”的遗憾。
另外还要提早准备一个拉杆箱,不能太小。在“秋老虎”的季节里,背着或者抱着几十公斤的书跑来跑去,还要上楼下楼,也会耗费很多体力和精力。备点巧克力或者奶片——连续4个小时的强脑力劳动,仓促的午饭,然后又四个小时,或许能用得上。
下一步,就是修炼了。然后,就是看成绩。是喜或是悲就要看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