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56分在逆境中通过 浓缩众多经验于一家
工建优化设计
2011年01月15日 19:24:29
只看楼主

35岁以56分过 本人05年以1分优势过了基础,06年没有准备随便去体会了一下考场,大概30分,07年看了大概2个月书,每天平均1个小时,考了22+20分,抱有一线希望08年看了大概3个月书,每天平均2个小时,考了19+22分,以为运气好能过09年看了大概3个月书,每天平均3个小时,考了18+17分,自以为至少50分通过呀 这次没有通过,自己还能接受,但是这么低的分数,自己认为准备得还算充分,规范翻得还是很透,真题专业做了至少3遍(就是没有做模拟题),注解也写了不少,发挥得还算可以呀,这个分数我是绝对想不通的呀?(2010年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完全认识到真题的陷阱有多深 自己做真题的时候错了都不知道)另外在公司做得也很郁闷 没有人考这个证书 没有人交流 吃了大亏 施老的书真的很重要吗?我一直认为搞定真题、模拟和规范就够了。但是时间来不及了自己模拟题就1道没有做。

35岁以56分过
本人
05年以1分优势过了基础,
06年没有准备随便去体会了一下考场,大概30分,
07年看了大概2个月书,每天平均1个小时,考了22+20分,抱有一线希望
08年看了大概3个月书,每天平均2个小时,考了19+22分,以为运气好能过
09年看了大概3个月书,每天平均3个小时,考了18+17分,自以为至少50分通过呀 这次没有通过,自己还能接受,但是这么低的分数,自己认为准备得还算充分,规范翻得还是很透,真题专业做了至少3遍(就是没有做模拟题),注解也写了不少,发挥得还算可以呀,这个分数我是绝对想不通的呀?(2010年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完全认识到真题的陷阱有多深 自己做真题的时候错了都不知道)另外在公司做得也很郁闷 没有人考这个证书 没有人交流 吃了大亏 施老的书真的很重要吗?我一直认为搞定真题、模拟和规范就够了。但是时间来不及了自己模拟题就1道没有做。
后来在论坛请多为通过的高手帮我分析 终于找到答案了 http://bbs.co188.com/content/viewthread.php?tid=1580976&extra=%3D1&ofid=0&page=1
下面浓缩众多经验于一家 请大家一定要仔细领会我的总结 对考试的一定有很大帮助的
(先规范后真题 烂熟后才习题 然后多遍真题模拟 直到流利解出为止 切实可行的计划很重要(每天定量) 规范要背、做得要快、排除屡中陷阱、常识要背、大量实战、边做边记、随时是状态),施书指南有利于规范全面理解提高 有一些技巧 必须标注于规范附近 熟记基本数据和公式、基本力学、熟悉条文说明、一般规定和附录, 数据没用上或者带入后轻易得到key要当心 08/07易错处 特别是考点集中处 各弃5*6=30 各科会的要准 不会不碰 提高命中率 没有复习到的可能很耗时且易错 不能恋战 否则后悔 保证会的不错即过

过程是痛苦的 8月份上海的太阳晒在身上还要淡定的复习做题

一次下班在地铁里一个女人暗着嘲讽我身上汗臭熏人(自己一热腋下就有点臭味) 我当时就想了 我如果过了 一定告诉大家这件丢人的事

知道一级结构是要玩命的了吧 当然有几个特别聪明的不用这么玩命的 呵呵 我不是

后面在贴一张必须要记忆的内容 该内容分科进行了总结分析 是我几年的失败换来的经验教训 毫不保留奉献出来 如果明年你过了 别忘了这个贴

另外:和高手交流很重要 有美女陪考也很重要哟 今年4月份和8月份连跳两次槽后遇见一个美女同事(也考了,但是她47分没有过,第一次考嘛)交流了一些疑问和困惑 感觉对自己帮助真的很大

[ 本帖最后由 over1234 于 2011-1-29 19:41 编辑 ]

2.JPG

免费打赏
工建优化设计
2011年01月15日 19:29:42
2楼
下面是众多高手的经验 不过我都总结在上面了 有时间可以看看补充
完成65(难)~70(易)最佳,得分都不低。上下午放弃6~9题最佳。准确率最重要。
规范系统化,建议你把规范合起来,对规范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整理和回顾。举个例子,框架剪力墙结构,给你一个未经调整的底层框架柱的总剪力,要你求框架角柱的设计值,这时你应该在脑子里出现应该用规范的那些条文,是整体调整还是局部调整。如果你漏一个系数,就不会计算正确。如果你能熟练地完成,这样你就可以通过了。

08年没过,分很低不好意思说,今年我过了,考了22+31过了.我也来说说我的经验:
1、理解规范。
规范就是考试大纲,大家看看历年的考题,都没有超出规范。要结合条文说明和相关教材充分理解规范。要仔细看,别浮躁。通过这几年的考题可以看出,边角的条文考的越来越多了,比如说08年的那个时程分析法和09年的考虑基础和主体相互作用对水平剪力的影响。
2、背规范。
背规范吧,很有用的。好处(1)作题快啊,省时间。我平时作题平均每道题只要3-5分钟。把平时作题翻规范的时间用来背规范吧,更省时,效果更好。(2)随时随地都可以复习啊。上班路上,吃饭的时候,睡觉前都可以复习。我连骑电瓶车送媳妇上班都背规范。(3)绝大多数人没背规范也考过了,但实际情况是他们通过做大量的题目变相的已经把规范背过了。尤其是《高规》一定要背。
3、多作题吧。
作题的目的要明确:通过作题记住规范,理解规范。别傻作题(就是把例题看一遍,再自己做一遍,过两天再做,还是不会,这不是作题,是背答案。)作题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是 :先审题,回忆一遍相关规范,思考一下陷阱,动手做,对答案,总结(再次理解记忆规范)
一定要重视,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迟早是要通过的,为了少受折磨,一开始就要认真对待,抱着必过的信念去准备。如此才会有动力。
复习之初就试着做做前两年的真题,磕磕碰碰地做完真题,就基本明白该如何复习了。尤其要注意规范条文和图表后的小注以及各种情况下的折减系数,最好能把公式中一些系数的取值注释在公式旁,这样在考试时能省不少时间。考前至少半月真题训练。提高答题速度是制胜的关键。
上午时间比较紧张,建议对于上午的科目进行速度练习 一注考试越来越脑筋急转弯了,这点往往令人防不胜防,我考后对答案时就有几个栽在这上面了,所以忠告考友:上了场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朱炳寅的书上有些表格和图比规范来的简洁明了,不但有助于规范理解,考试时也有很大参考价值,不细说了。
平时可以多看点真题,一面自己复习偏离了方向。另外大厚书(复习指南)之类的还是少花点时间吧。我就在这上面浪费了不少时间。希望后来者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
熟悉常用的规范,抗规和混规配合、高规和抗规配合、砌体规范和抗规配合,遇到相关内容必须能想起这两本规范上都有相关内容,只要你少考虑一个答案肯定不对,以后出题的思路估计要注意几本规范套用。所以你对规范的内容一定要熟悉。其次加强做题目的速度,练习题目就要翻规范解答,不要翻指导解题。这两点做好了,考试通过应该不成问题。
熟记众多修正值、系数。可以大大提高速度和准确率。
蒙的题目后面写点过程、公式、结果尽量往自己选的答案上面靠,做错允许的吧,据说有过程就不扣分,没过程就直接扣掉。
从3月份开始,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复习计划,买了施岚青的复习教程和习题指南(和网上很多人的感觉一样,觉得前者好,后者质量需提高的地方较多),准备花5个月的时间(3-7月)将两本书看完,然后余下的8月和9月的前半月,将以往的真题做一做,突击训练一下。在后面的日子里,我就基本按照自己这个计划,一边上班,一边带女儿(女儿三岁),勉强将书过了一遍,然后将真题在考前的十来天里,卡着时间做了一遍(要留出答题卡时间等,况且还不是在考场),最后50分勉强通过了!
1、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不能中断,每天都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要有规律,要全身心投入。无欲则刚。
2、对教程上的例题和答题指导上的习题,一定要先自己独立的做,然后再核对,检查自己哪里对了,哪里错了,这一点很重要。
通过者一般做的题数没有超过70题。上下午至少各放弃5题以上(7道也不多)。不要贪多。概念题可能很浪费时间,不能较真。
觉得施书太厚 肯定看不完 所以就买了注册中心宋玉普编的教材看 相对来说还是薄一点 主要是通过做教材后面例题来熟悉规范条文 宋玉普的模拟题一做,发现就是把真题稍微改了改数据 但是错误还真不少 于是直接改做往年真题
《应试通则》,准备备战考试的一定要仔细看看并遵照执行,尤其是其中的强条很重要,必须严格执行。
1 应有必过的心态; 2 应进行必要的投资; 3 应持之以恒; 4 应及时了解有关考试的各种信息; 5 应充分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时间进行考试准备; 6 应在平时工作中进行手算能力训练; 7 应处理好考试与工作的关系。
必须购买的考试参考书:
1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 (施岚清 是一本好书,其题型很接近考试方式、以单个知识点为主,知识点很广。
2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模拟试题》 (杨伟军 当然,这本书有很多旧规范的题,错误比较多,作题要学会辨别,但缺点不掩盖它的优点。
应该购买的考试参考书:
1 《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考前30天冲刺》 (以下简称《考前30天冲刺》)这本书性质与《模拟试题》差不多,也是应该买的。《应试题解》比较新颖,对开阔视野很有好处,该买的。
  2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题解》 (以下简称《应试题解》)
宜购买的考试参考书:如果有足够的准备时间,买这些书先看,对理解规范是有好处。如果总复习时间在6个月以下,就不要买了。
1 必须训练的书籍:《应试指南》;  2 应该训练的书籍: 《应试题解》、《考前30天冲刺》。 把这三本书训练好,你离通过只有一步之遥了。
  1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丛书--钢结构》
  2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丛书--地基与基础》
  3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丛书--钢筋混凝土结构》
  4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丛书--高层建筑结构与高耸结构》
  5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丛书--砌体结构与木结构》
6 《执业资格考试丛书--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程》 (孙芳垂编著)
7 《桥梁工程》 (姚玲森 主编)
总复习时间宜为一年,不应少于6个月,不能少于3个月,
每天复习时间不应少于3个小时,早上宜复习1~2小时;晚上宜复习1~3小时(不应超过晚上11点)。   3 周末及节假日应全天复习。   4 每天应抽时间进行复习,复习中断时间不应超过7天。
各复习阶段加起来做的总习题数不应少于3000道,不宜少于5000道。
一看觉得会做的习题不能放弃不做 对一看觉得不会做的习题不能放弃不做,应按4.2.2.1条要求完成练习,练习完后再看答案,把答案弄明白后,再按4.2.2.1条要求再次完成练习 应把全部的错题按4.2.2.1条要求重新练习一遍。每天完成的练习题数不应少于10道题
《应试指南》:(整个体系很好,覆盖面比较广,错误也较少,基本没有旧规范的习题。)复习时间应控制在3个月左右 《应试题解》:(对习题分析得比较好)复习时间应控制在1个月左右 《考前30天冲刺》:(本书内容比较接近考试方式) 复习时间应控制在1个月左右
每道题完成的时间不应多于6分钟。完成所有模拟试题的时间应控制在一个半月左右。完成每套模拟试题的时间不应超过2天。《模拟试题》有一部分错误答案及旧规范的试题,应注意辨别。 试题可从以下几个论坛中找到老董结构空间     2) 晓东CAD空间     3) 中华钢结构论坛     4) 土木在线论坛
有3分左右是结构力学上的内容,虽然施岚清编的书上有讲,但有教材书能理解得更好些,另外有很多题目是间接用到结构力学的,所以应该看看的。
桥梁有8分,一般都不难,看看教材《桥梁工程》对理解参考书上讲的东西有帮助的,这8分千万别丢啊。每年的参考书都大同小异,没必要等所谓新版书出来才复习,那时间来不及的。
首先做往年考试真题,尤其是近三年的,对考试有个全面的感性认识,及现在自己的应试能力进行测试,可以初步确定准备的方向;
临场模拟训练(五天专门临场训练); 考前一个星期必须请假在家完成以上考前准备工作。模拟考试题可以从《模拟试题》随机抽2套加三套往年考试真题,共5套。每天完成一套,五天完成。必过的窍门(放之四海而皆准):把市面上的考试参考书全买了,全做了。
04年的考试真题中桥梁部分是旧规范的,03年的考试真题中钢结构、木结构、桥梁部分是旧规范的,做题时要注意辨别,再往前的全是旧规范的,已经没有参考意义了。80道考题基本都出于10本单行本规范,但有2~3道考题出自合订本内的其它规范,一般都比较简单。如果不拿合订本,就太亏了。合订本宜买当年出版的(一般在当年6月份出版)。
训练《模拟试题》与往年考试真题,最能真实检验你的复习效果,对合格率达不到70%的单项内容,赶紧进行专项加强训练。
考试虽然是开卷的,除了规范,其它参考书事实上没用的(包括施岚清编的书),不可能有时间让你来翻参考书的。如果你花了时间来翻,只有明年再来考的份(过是没希望的了)。
不听前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听前人讲,吃亏最冤枉。
你有必过的准备,怎么会不胜出呢?

施老的《指南》对结构原理概念及计算方法都讲得很详细,对新手系统地了解结构设计及考试都很有帮助,如果本身结构概念很清楚,规范很熟,这本书可以不买,实在太厚了,很重也很贵。赵赤云的考前30天冲刺,本人没用过,不知道怎么样,而且09年也没有出新书,据说错误很多(但也要有题做呀,否则1题不做不现实的)。施老从08年起推出了答题指导,题目及解答在一起,并且全书与规范条文相对应,查找方便,本人通过主要靠这本书。
现在人成天对着电脑,工作不忙时也想着上网玩游戏,本人就有这个恶习,对复习很不利,一定要戒。这样复习时间主要就是晚上和节假日,每天晚上至少两个小时,家里电脑电视不能开。有人说复习需要三个月就够了,本人认为最好从知道成绩后就开始。一些模糊的条文最好也加上自己的注解,比如抗震规范5.2.1条,本人就在下面注明砌体结构α1=αmax,δn=0,一目了然。抗震规范7.2.4条,增大系数在1.2到1.5范围内选用,本人注明取刚度比值的平方根。规范读完后就开始解题,施老的答题指导最少做两遍,第一遍主要是看他怎么做,然后自己照着做,同时练习查找相关规范条文,理解规范。自己做的时候要用白纸把所有过程写下来。这样主要是模拟考试过程,现代人都会打字,反而写字不会了。通过写解答过程,能够加快答题速度,其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第一遍做题可以速度慢点,主要是理解规范。第二遍就要完全模拟考试过程,提高答题速度,不看答案,完全查规范做出来。然后与答案比较,其中你会发现很多细节问题不对,主要表现在对规范条文下面的小字注解部分没有领会好,这是一注专业考试精髓所在:到处都是陷阱,考得就是例外,特殊情况优先。复习过程是很无聊的,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坚持下来你就会有收获。如果以上计划完成后还有时间,不妨把不常用的规范看看,十本常规规范之外的部分一般来说题目都很简单,随便看看混个脸儿熟,到时说不定能捡个一两分。4 考试准备 准考证出来后就知道考试位置了,提前去考察一下吃饭、交通方便不方便,如果需要住宿更是需要提前打探一下,最好控制吃饭休息都在十分钟步行路程之内。考试当天会有很多饭店忙不过来,要注意时间,最好不要扎堆。有些饭店不干净,吃完后会拉肚子,这种地方可千万不能去,最好能提前试试。5 考试技巧 考试理论上每道题6分钟,但是有人提前交卷会搅乱你的思绪,造成你一定程度的紧张从而影响发挥,加上填涂答题卡以及最后的全面检查,这样最少需要减掉半个小时,每道题只剩下5.2分钟了。混凝土部分和钢结构部分题目都很耗时,有些题目可能需要十多分钟甚至更多,所以采用合理的答题顺序很重要。一般砌体结构花时间少,最好先做,也就是先从第30题开始做,做完40题后再从第1道题开始顺序向后做。下午按顺序做即可。严格控制答题时间,砌体结构一定要在9:00之前完成,10:30之前完成混凝土结构,11:45之前全部完成。下午15:40之前完成地基部分,17:10之前完成高规部分,剩下时间做桥梁及填答题卡。学会放弃。我们的目标是48分,考试不是追求技术进步的时候,千万不能陷进一个题目里面去。一个题目最少要读两次,读懂题意并且发现陷阱,如果读了好几遍还不明白怎么回事或者已经知道这道题需要很长时间,那么,勇敢地走到下一题。至于出现十本规范里面没有的内容,比如水塔、高耸结构、裹冰荷载等等之类,同样跨过不理,这些题目的最终结果大多是瞎蒙一个答案。
今年过了春节就开始看书了,还是去年那本应试指南。去年看过一遍,现在看起来轻松多了,感觉考试主要是针对规范,今年就仔细阅读规范及条文,并做好学习笔记。有了笔记,考试的时候翻阅起来比规范快对了,可以节省时间,时间就是分数。白天工作还是很忙,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了,刚开始每天只看2个小时,后来,逐渐增加到3-4个小时,毕竟去年学习过,今年还是轻松一点。又买了1本习题集。最后一个月专心做题。考试前几天尽量少看书,修养身体。考试基本上是简单的题目保证做对,一般的题目尽量做对,复杂的题目直接蒙答题过程,答题过程不要太详细,差不多就行,节省时间。这样,全天的考试基本上会做的都做完了,由于大意,导致桩基规范和抗震规范都没买08版,好几个题目都按老规范做的,不一定对。
我考了三年,今年侥幸通过了,回想自己考试的经历,压抑和苦恼也时刻伴随着我,说一说我的一点经验或者是教训:
(1)首先是必须重视这个考试的难度。
我第一年,随便读了一点书,就是把复习教程翻了一遍就去考试了。结果,第一次考了35分吧,失败了。其实,想大家都不是弱的人,可是都说考试有难度,所以一定从开始复习就清楚一点,这是一个有难度的考试,必须认真对待。
(2)考试就是考试,题海战术是关键。
其实,我从高中开始就比较鄙视题海战术。我从来都是对所学习的内容非常理解后再去做题,顺其自然。本来这个考试也应该是这样的,但是,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注册考试的题量非常大,不通过题海战术的锻炼,一般人很难达到考试合格的标准。所以,我个人觉得,题海战术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多数的设计人员每天加班,时间非常紧张,题海战术也是最好的方法,特别是对于考试
(3)规范为王。
前面说了题海战术非常关键,还要辅以理解规范,多做题,多翻规范,达到对规范非常熟悉的程度,特别是对于最主要的十本规范。考试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大干五个月,不要干任何活,静下心来一定能过。我就是两年才过的!不要灰心,一定要努力。
学习的过程一定要总结,每过一段时间总结一次,理清楚这段时间所学到的知识,弄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到全部过了一遍后,再总结一次,把整个知识体系贯穿起来。有时候需要跳出来,把自己提到一定的高度来看这些内容,就简单了,这就有点像“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一样。
经过前两次的实战,我知道考前练题的重要性,我果断放弃了桥梁的复习,开始真题训练,最后四天,请假在家把03到08的真题全部做了个遍。
大量模拟考场做题才是硬道理。不能光看不动手,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规范不熟,而是只看不动手,眼高手慢!速度跟不上!,像考试一样注意时间!所用资料赵赤云《30天冲刺》每天做1.5天的内容,并自己总结!赵的30天模拟(真题改编)是打印的,桥梁部分错误多些
上午和下午很可能上来就是两个难题,要有放弃的信心。
按照惯例先做砌体,前面的两题磕磕碰碰完成,做到第三题就卡了,最不爽的是到计算局压强度提高系数的时候才发现在规范里找不到现成的,最后考虑来考虑去发现不能确保做对后决定放弃,这个时候我看了看表,已经8:30了。在做这道题的时候我犯了两个错误:其一,审题不到位,像这种常规题,特别是需要借用规范图表的题目,应该快速审题,在确认规范有类似情况后才下笔,这一步是问题之源;其二,在发现问题时,没有马上放弃,错上加错。其实这个时候应该能感觉到今年的砌体并不像往年那样是拿分的部分了,应该转换阵地先做砼或钢。但是我的潜意识里还是觉得砌体好拿分,继续做了下去,之后好像还有3个题目写了很多,但最后不了了之,做完砌体已经是9:30了,时间紧张了,直接打乱了我的做题节奏。在做砼的时候,有一道判断规则的题,题目是很简单,我也作对了,但是由于我审题不仔细浪费了不少时间,我记得只要验算上面第一行就可以得出答案了,因为答案里只有一个情况是这样的,但是我竟然傻的把3行都验算完了,做完才发现这个错误。考试结束时,算算做了29道,考后成绩20,准确率很低。
上午考完后,很是郁闷,下午提前10分钟进入考场,卷子发下来后,先浏览了一遍题目,又有了点信心,按部就班的做,不能很快定位就马上放弃。压缩系数那道题花了不少时间,感觉很熟,但在规范里就是找不到,没有马上放弃。基本上下午考试策略还算可以,只是有些计算错误不能容忍,特别是那道算风荷载弯矩的题目,考前不知道做了多少遍了,考试的时候心血来潮,用另外一种方法计算,考后在回家的路上发现自己错了,这道题给我的经验教训就是,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最后下午做了33道,考后成绩26,准确率一般。
还有一个教训就是平时都做施岚清的资料,指南用的是他的,习题也是用的他的,到了考场,题目的风格跟施老的不一样了,心里就发慌了,施书的陷阱到了考场都不再是陷阱,甚至是题目给出的条件,这种不熟悉是我心里没有底,最后时间不够,更是容易漏看条件,发生想当然的错误判断。
如果你答题卡填满,应该就过了,因为机读》48,改卷会送一两分的(每年都有题目出的不严谨)。
努力、方法、技巧都很重要,但凡认真考一注的都不缺这三方面的意识,谁比谁差啊;但更重要的是迅速、准确的找到规范条文并给予解答,就这一点点就足以将许多人挡在线外,徘徊在46、47分。
不要埋愿参考书有错误
扣除答题卡的时间,最后交卷前5分钟也是没有用的,要扣掉。平时模拟练习的时候都慢、都不准确,那考试时肯定会更差的。
饮料在考前几天就开始喝几次,看看效果。大量做题,可以提高速度和反应,可以记住众多系数和常用值。题目可以做好几遍都不多。
有规范理解与应用书,可以买本砌体的看看,或者薄弱的方面。
单厂、D值法、力矩分配法、吊车、屋架等多看看新版教科书,搞清概念。
一年难一年简单,10年应该简单。
重要的规范要反复看,别要死抠难点。多看几遍就不难了。越看越快,最后到浏览的速度。
钢结构注意计算长度的选取(面内还是面外),还有构件截面的放置方向,还有不同构件用的不同的材料强度
砌体中修正和不修正的答案都有,只能看自己的理解了。
有的题考虑4个系数,漏掉一个就有一个答案,
任何题目一上来就不知所云,直接过掉,有点明白的,3分钟还不清楚规范条款和思路的也过掉。彻底放弃10道就有60分钟的时间。明智选择。
出题者工科出生,语文差,一道楼面荷载的就表述不清,任何地方都有不公平的,要正确对待。
混凝土题目最诱人,好像都会做,但难度最大,最难得分。
钢结构题目长,但很文字内容和做题没有关系,要尽快进入题目,但是数据要当心。注意查稳定系数时,注意杆件的放置方向。
真题做5遍。
最后一个月每天一套模拟,最后一个月提高最快。
平时多积累,别想到考试前才背,注意多手算。
规范相关的《疑难释义》讲了重点和难点。
规范组编写的《规范理解和应用》比较权威。
老施有个网站 有不少资料。
木结构比较简单 主要是靠陷阱。
其实要真正做好题,每道题的时间只允许5分钟去做。因为省点时间涂卡,考前还没进入状态,要耽误15分钟,并且结束前15分钟,监考老师提醒完之后,根本就没法做题,最多检查一下机读卡,交卷。所以,没思路,计算复杂的题,根本不值得去做。
注意每年考点的变化 自己要猜题 有心理准备。新增加的规范都会考得简单 一般会考到的。
答题过程可以简写。阅卷老师能看懂就可以了。
最接近是因为小数点取舍大家不一样,但不可能差得太远,太远就有问题。
题目都见过类似的,就是不熟练。考场上根本不容许现场翻很多常识性知识点。
先烂熟真题后就知道复习重点、精髓和方法了
常用的东西总结打印出来 经常背背
要留出考前至少15天备用时间
老施的复习教程错误较少,网上有复习试题下载。










































用30天冲刺练速度。老施的书理解规范。
常用的数据背下来,可以大大节约时间 常用数据及步骤写在规范公式旁边。
新规范必定要考,只不过比较简单。
砌体和基础最好得分,内容最少。题目也没法出难。基础去年考了的今年不会考,除非很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前年的大题,今年会考小题。
我考试的时候 概念题写规范了 其他的规范名什么都没写 公式也没有抄一遍 直接带入数 计算 今年通过了 第一次考。
杨伟军的题只是把真题换了个地方 错误很多 老规范严重
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
1.概念:
两者均对箍筋而言,所以也叫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1).面积配筋率(ρsv):是在垂直箍筋的截面bs(b为构件宽,s为箍筋间距)中,箍筋面积所占的比率(钢箍面积为肢数
乘每根钢筋的面积)。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
(2).体积配筋率(ρv):指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的砼体积的比率。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2.作用:
(1).面积配筋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框架梁沿梁全长的面积配筋率有规定,详GB50010-2002 P173页。
ρsv≥ρsvmin
(2).体积配筋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ρv≥ρvmin=λvfc/fyv (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
先讲08年真题的来源:上午4-7题改编自施书指南,8-10是往年二注真题(年份不详),11-13均是二注真题(年份不详,赵书和施书中都有原题),33-37改编自施书指南,38-40是04、05年二注原题。下午的1题也是05年二注原题。如此一来,你还能说08年的题难吗?
再看09年真题!正是因为08年的题严重盗版,住建部考试中心的领导大动肝火,撤换了命题组的组长,因此大家看到09年的考题面貌一新!这个tsinghua的组长真是新手啊:有的题超级简单,3秒钟出结果;有的题像奥数,还要饶弯弯;有的题计算繁琐,太耗费解题时间...总之作起来就是不爽!
所以大家明白了吧,感觉题难的朋友们,错误不完全在你们身上!
回复
bluepeach2001
2011年01月18日 15:46:27
3楼
一定要重视,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迟早是要通过的,为了少受折磨,一开始就要认真对待,抱着必过的信念去准备。如此才会有动力。
回复
xp1212
2011年01月18日 23:19:50
4楼
为了少受折磨,一开始就要认真对待
回复
zf1997
2011年01月19日 08:40:19
5楼
说的太好了,我还要努力啊
回复
juli2001
2011年01月19日 12:14:59
6楼
受到鼓励的文章。
回复
zf1997
2011年01月19日 12:55:07
7楼
受到鼓励的文章。
回复
lau_ken
2011年01月19日 13:34:01
8楼
谢谢,很有用
回复
jintao8
2011年01月19日 13:44:32
9楼
比较经典的文章!!!:handshake 好好学习一下!
回复
dragonvalley
2011年01月19日 18:49:29
10楼
有楼主这么全面的总结真是太好了,感谢!
"我连骑电瓶车送媳妇上班都背规范。"这样可不安全啊,呵呵
回复
xw_lxw
2011年01月19日 21:31:26
11楼
经验很好,值得学习,感谢楼主的热心指导,我这里谢过了,
希望2011年我可以一炮通过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