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部:揭开注水招聘背后的真相
shigongren2006
2006年03月14日 12:13:50
来自于企业招聘
只看楼主

随着有关部门打击力度的加强,以直接骗取求职者金钱为目的的虚假招聘在逐渐减少,或变得越来越隐蔽。与此同时,另一种变相的虚假招聘陷阱正浮出水面——一些企业借招聘虚张声势、张扬品牌、炒作形象,在职位信息上注水,被称之为注水招聘。 招聘三百余人只为形象炒作 近日,哈市香坊区高女士在某媒体上看到一则大幅的招聘广告,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招聘职位和职位描述。她欣然前往应聘后,却意外得知,这个所谓的招聘广告,只是这个单位的一次形象宣传。

随着有关部门打击力度的加强,以直接骗取求职者金钱为目的的虚假招聘在逐渐减少,或变得越来越隐蔽。与此同时,另一种变相的虚假招聘陷阱正浮出水面——一些企业借招聘虚张声势、张扬品牌、炒作形象,在职位信息上注水,被称之为注水招聘。

招聘三百余人只为形象炒作

近日,哈市香坊区高女士在某媒体上看到一则大幅的招聘广告,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招聘职位和职位描述。她欣然前往应聘后,却意外得知,这个所谓的招聘广告,只是这个单位的一次形象宣传。

高女士说:“自从原单位倒闭后,4个多月来我最关心的就是各种招聘信息。几天前,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有一家网站招人,招聘人数过百,公司的实力一定雄厚。看到广告后,粗算了一下,招聘人数有300多人。虽然对招聘人数心存疑惑,但我还是带着简历到指定地点面试。面试后,被告知回家等通知。后经朋友打听,得知这家网站成立不久,这次的招聘只是公司企划部做的一次形象宣传,并不需要那么多人。”

记者从高女士提供的广告上看到,这家公司招聘的部门有××战略发展中心、××营销管理中心、行政管理中心等,提供网络编辑师、媒体经理等职位。

随后,记者从该网站内部人员处了解到,实际上该网站目前只有企划部、技术开发部、设计制作部和财务部等几个部门,并没有招聘广告中描述的那么大规模和设置的那些部门。记者表示对“网络编辑师”一职很有兴趣,该工作人员却告诉记者,该网站没有这一职位。据其透露,这只是网站的一次炒作。“大规模招人,可以显示出企业的实力,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比单纯在媒体上打形象广告会有更好的效果。”当记者问该公司打算如何应对前去应聘的人员时,这位工作人员说:“如果真的很优秀就留下,至于其他应聘者,公司会开出很低的待遇,让应聘者‘知难而退’。”

注水招聘坑害求职者

据了解,这种新的招聘陷阱,虽不以骗财为主要目的,但客观上也对求职者构成了欺骗,甚至造成了伤害。用招聘广告来宣传形象、招揽人气甚至搞市场调研,成了一些企业的惯用手法,有实力的公司在媒体上做广告,而一些小商店、则在自家门前张贴招聘广告招揽人气。

1月18日,在哈市南岗区宣庆街,记者走进一家贴着招聘营业员广告的体育用品商店,在30多平方米的店内,已有两名营业员在工作。得知要应聘,女老板表示已招满人,只是忘记摘下门前的招聘广告。而据邻居介绍,这家店的招聘广告已打出近半年,几乎每天都有人上门应聘,但都会被拒绝。因为该店处于半地下室,有些隐蔽,但在门口打个招聘广告,相应地就能达到招揽人气的目的。

去年刚刚从黑龙江某大学毕业的李浩洋向记者讲述了他遭遇注水招聘的经历。据他介绍,他曾参加了某咨询公司的招聘考试,结果却成了公司市场调研的对象。试卷上的题目除特长、爱好外,还问牙膏习惯用哪个品牌、通过何种途径了解该产品等。他向负责招聘的人员提出质疑,对方回答说:“这是企业的招聘程序。”李浩洋气愤地说:“我是后来在同学的提醒下,才意识到遇到了虚假招聘。遇到这种名不副实招聘的事,我们班不光我一个。我的一名同学应聘一家鞋业公司文员,可是上班后,才发现她的工作职责是在专卖店当营业员。我们费心费力地认真制作了简历,满怀期待地投出去,却掉入招聘陷阱,不是变成了公司的市场调研对象,就是被录取的岗位与应聘岗位不符,这些公司不仅欺骗了求职者,也将诚信当成了儿戏。”

宣传效应催生岗位虚设

据了解,目前,借招聘之名,推广企业形象的做法,已被一些企业频繁采用。

已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现任哈市某公司人力资源主管的刘薇薇说,岗位虚设是一些企业最常用的招聘办法。一些企业为了造声势,往往会将一次小型的招聘“策划”成一个大规模的招聘活动。比如说,一家企业只有企划部需要招聘经理,招聘广告上却写着招聘总经理秘书、销售经理、财务经理等六七个职位,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造声势,鼓吹公司的规模。招聘广告成为推广企业形象的合适方式。因为这种招聘广告花钱少,效果却比同样大小的广告好得多!她坦言,其公司也曾用过这种方式。另外,一些企业常年打招聘广告,但大部分时候是不缺人手的,纯粹是为了扩大知名度。

企业之所这么做,因为招聘广告有隐性宣传的作用,可以让人感觉到这个企业很有发展潜力,因为当一个企业需要招聘很多人时,在求职者心目中,这个企业无疑会被认为是一个正在蒸蒸日上的企业。

另外,某些公司通过假招聘,建立人才储备库。据了解,某单位为了建立人才储备库而发布了一个招聘广告,几天内就收到了几百份简历,领导给的初选条件是:女的不要、应届的不要、没有相关经验的不要,没有专业背景的不要。这四项下来,就剩下几十份了,领导自己看了一遍,就剩下3份了,真正是百里挑一。选完了,领导却说,先留着吧,等需要的时候再说。

据刘薇薇介绍,企业常用的手法还有美化职位名称。如一家公司只需要招一名文员,但会打出“商务助理”的名称,换一个名称,可能会吸引更多、层次更高的人才,让企业有更大的挑选余地。而另一种做法是“挂羊头卖狗肉”,招聘广告中的职位与求职者实际从事的工作内容严重不符。这种广告往往是以招聘总监、经理、秘书、行政人员等为幌子,骗取求职者应聘,等到求职者正式上班后,才发现所从事的工作原来就是去拉业务,既没有底薪,更没有福利。

黑龙江省人才市场经理鲍大文说,这种虚假招聘也存在于正规招聘会中,特别是一些免费的招聘会,为了扩大规模、增加用人单位数量和岗位,主办方通过各种关系找来一些企业当托儿,人为地制造火暴假象。

另外,每年一届为毕业生举办的招聘会也存在虚假招聘的现象。这类招聘会多在每年的11月或12月举行,可是学生要到第二年7月才能毕业。急需用人的企业招了人却不能上岗,而不急需用人的企业,不能提前半年就确定下半年的岗位,致使出现空缺的岗位。

注水招聘:李鬼害了李逵

针对一些企业进行虚假招聘的行为,黑龙江省人才市场经理鲍大文说,这种注水招聘由于操作隐蔽,除了消耗求职者的精力外,并不会给求职者带来大的经济损失,防范起来不容易。许多求职者投出个人简历后,犹如石沉大海,不少人认为真的是自己技不如人,被淘汰掉了。特别是一些应届毕业生,将个人简历做得非常精美,造价很高,见到招聘广告便投简历,结果简历的命运是看都没被看过便进了碎纸机。为了避免遭遇此类招聘,求职者要做好信息鉴别。与企业谈话中要留意企业对这个岗位是否有长远的规划、是否有明确的岗位义务、工作目标,如果得到敷衍地回答,求职者就要当心。虽然在招聘广告刊登前,需要到有关部门办理广告核准手续,但目前没有相关部门可以直接监控企业是不是真的招聘、这些岗位缺不缺人。另外,很多单位在自己的门口私自张贴招聘广告,目前还没有相关规定对此加以禁止,很多单位就钻了这个空子。目前求职者只有做好防范,尽量避免给自己造成伤害。

“目前,我国的诚信体系还不完善,求职者和用工单位互不信任,在求职者怕上当的同时,企业也怕被骗。”鲍经理说,“我曾接到很多求职者的电话,询问‘这样的单位我该不该去?’一般我会建议他们,如果对单位不信任就不要去,尤其是要求交纳各种费用的单位。”

鲍经理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法规,在把好企业招聘事前核准关外,还应建立事后公示制度,企业最后招没招人,向社会有一个公示,对企业招聘的真实性进行监管。也奉劝喜欢搞注水招聘的单位,不要为了宣传形象而把企业的诚信当做儿戏。

针对此类注水招聘,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邢晓明认为,用这种非常规手段进行招聘,短期内可能会起到宣传企业的目的,但从长远看,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首先从应聘者的角度来说,会挫伤人才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其次,对打广告的企业来说,容易对其企业形象、企业品牌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对整个社会而言,会对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和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产生不利影响,使其他真正想招聘人才的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遇到诚信障碍。

最后,邢晓明说:“我们还是呼吁企业本着务实的态度进行宣传和招聘,毕竟只有有序、合理的竞争才能为企业生存发展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