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楼
杭州西湖风景区水生植物应用现状
水生植物在营造园林水景中不可或缺,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可以净化和改善水质,成为现代城市建设和生态水景设计的必需元素。近年来,随着杭州西湖南线、西线等旅游风景区的改造建设和西溪湿地的恢复保护,以及现代居住区水景的大量应用,水生植物的应用愈来愈广泛。自2000年开始,浙江大学园林研究所就认识到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重要地位,组织研究生和本科生对杭州西湖风景区的水生植物应用进行调查,并进行有关水生植物生态价值和景观评价方面的持续性研究。
杭州地处亚热带北缘,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适合水生植物生长。此外,浙江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和杭州良好的园林水体环境,适宜各类水生植物展现其景观多样性。西湖环湖景区包括环湖路以内绿地、西湖水面、湖中孤山、二堤、三岛及茅家埠、普福岭一带湖西区域和太子湾、南屏山、九曜山等南线范围,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一直以来,西湖水源主要来自长桥溪、金沙溪、龙泓溪、赤山溪等溪流。沿湖四周的枯枝落叶、上游的面源污染和人为污染物等极富营养的物质不断进入湖中,使西湖水中藻类滋长,水质受到污染。为改善生态环境,降低水域富营养化程度,西湖综合整治工程采用了钱塘江引水、污染源的堵截、疏浚底泥、人工疏导等多项措施,尤其是湖西新景区(茅乡水情、乌龟潭、鹆鹄湾、金沙港等)的开辟,西湖水域面积已从5.68km2扩大到6.38km2。同时,“西湖配水工程”保证每天都有40万m3的洁净钱塘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湖,使西湖水每月更换一次,能见度达1m以下,有效得净化了西湖水质。
西湖各景区水生植物造景各有特色,如花港观鱼红鱼池水景突出红鱼池主景,同时营造池岸边恢弘的倒影效果;曲院风荷则应用荷花造景来突出荷文化;柳浪闻莺万柳塘通过水体空间布局和色彩对比,强化水生植物配置的远近观赏效果;太子湾水生植物造景以其特有的流水景观而富有特色;茅乡水情则根据“西湖西进”的整体要求及自然水域特点,营造水生植物浓郁野趣的生态景观美。
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与栽培方式
大多数水生植物都具有良好的水质生态净化功能。我们的实验表明,千屈菜对水体中的总磷(TP)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在0~0.4mg•L-1的TP浓度范围内,千屈菜植株均生长良好。在试验的30d内,对TP初始浓度为0.4mg•L-1的模拟富营养化水体,千屈菜对TP的去除率达98%以上。在TP浓度0.05mg•L-1和0.4mg•L-1的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中,其TP去除速率均高于对照植物凤眼莲。通过对再力花、海寿花、轮叶石胡荽三种水生植物,在无土栽培条件下养分吸收的试验,证实了水生植物对磷的吸收与有土栽培相比有极显著的差异。地上部分磷含量分别为0.46%、0.42%、0.39%,地下部分磷含量为0.29%、0.33%、0.37%。贫营养状态下的植株作为对照,自然水体中生长的再力花、海寿花对养分的吸收为2.8g•Kg-1和3.4g•Kg-1。
选取再力花、海寿花、溪荪、轮叶石胡荽等水生植物,采用水苔藓、泥炭等基质,结合根部包扎法进行无土栽培试验,从植株的根系发育和生长表现,证实了基质栽培完全适用于大多数水生植物,此法对于水生植物推广应用于居住区等硬质人工水景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而西湖风景区的水生植物种植目前主要采取自然式种植、容器种植、种植床种植等三种形式,建植效果良好。
通过对水生植物的设计施工及调查分析发现其在园林景观中存在以下问题及不足:
四、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应用中的不足
1.对优良水生植物品种的开发性研究不足
虽然许多学者对水生植物资源调查做了大量工作,但主要局限于资源的分类分布的研究,而对优良水生植物品种的开发性研究不足,使传统园林应用的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和许多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现代水生植物,因缺乏足够的种源而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2.配置过程中不注意配置平衡
只求短时间的美观或一味的种植水生植物,不讲究艺术景观设计,太少考虑生态的均衡。有些水生植物配置只求观赏性,而任意种植,使有些品种迅速繁殖得不到控制,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3.水生观赏植物种植的养护不足
同一种或不同种类水生植物在水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繁殖,群体数量不断扩大,而没有适当的进行控制,势必造成营养,光照生长空间的争夺。定期或持续的从湿地系统中收获成熟的植物,并能妥善处理收获的植物,是保证污水的养分被有效去除和防止水体二次污染的有效途径。而一些住宅区的管理人员没有将植物枯体残体移出水体,使水生植物的应用没能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反而造成水体的恶化4.植物生活型概念混乱,种植欠妥
有些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不同的水分环境下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生活型。如竹叶眼子菜、矮慈姑,它是沉水植物,但也可以是湿生植物。然而大部分植物缺乏如此跨度的适应性。由于设计人员对水生植物的生活型不了解,将旱生植物或湿生植物设计种植在深水里,这势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整体景观。
水生植物在园林上的应用在这近几年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去年以来,随着各地生态省市县建设的推进,人造湿地的营建、退田还湖、退地还湖,甚至退村还湖工程接踵而来。这些项目的建设对水生植物有着大量的需求,使水生植物的应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但由于发展速度过快,水生植物知识普及、更新、园林应用研究方面的准备严重不足,导致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回复
3楼
介绍的很详细,学习!感谢!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