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水泥工业发展综述2005年我国水泥工业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我国水泥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水泥工业运行情况及主要特点 1、产量增速回落,投资趋于理性 2005年水泥产量10.60亿吨,比2004年增长9.3%,增速比上年回落3.2个百分点。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下降 5.1%,施工项目减少 116个,新开工项目减少 125个,全年计划总投资下降 9.2%。投资趋于理性。
——2005年水泥工业发展综述
2005年我国水泥工业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我国水泥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水泥工业运行情况及主要特点
1、产量增速回落,投资趋于理性
2005年水泥产量10.60亿吨,比2004年增长9.3%,增速比上年回落3.2个百分点。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下降 5.1%,施工项目减少 116个,新开工项目减少 125个,全年计划总投资下降 9.2%。投资趋于理性。
2、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水泥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83.84亿元,销售收入2608.35亿元,产销率达98.37%,销售款回收率达87.97%,全行业实现利润80.5亿元。劳动生产率由2004年的682吨水泥/人·年提高到2005年790吨水泥/人·年。出口水泥1137.25万吨,比2004年增长89%。出口水泥熟料1078.49万吨,比2004年增长949.66%。2005年,水泥出厂价格下降,能源价格上涨,全行业主要是靠企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实现利润。
3、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指导下,我国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1995年新型干法水泥2853万吨,仅占总产量的6%。2004年上升到3.2亿吨,占总产量的33%。到2005年底,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到4.73亿吨,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已达到45%,一年间增长12个百分点。水泥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2005年建成投产110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新增能力10137万吨。累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15条,其中4000吨以上生产线104条。目前,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落后工艺水泥已不被社会各界认同,湿法工艺水泥已淘汰出局,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处于最佳机遇期。
4、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经过20多年发展,水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批大企业集团发展壮大,安徽海螺集团水泥和熟料产量已超过6200万吨,在世界水泥企业集团中排名为第5位。十大水泥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由2000年的不到4.4%,提高到2005年的13.3%。产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对提高我国水泥工业的竞争力,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5、水泥技术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上世纪70年代初研制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开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水泥行业科研创新与技术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技术装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装备已全部国产化,日产4000吨、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日产8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和日产10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已经投产。日产10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全球只有7条,我国就拥有4条。
6、技术和装备已跻身国际市场
随着我国水泥工艺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的成熟和大型化,一批水泥工艺技术和装备已走出国门,2005年仅沙特一个国家就和我国签订了六条日产5000吨以上水泥生产线总承包合同,其中两条是国际最大规模日产10000吨水泥生产线,总合同额达13亿美元,目前已占国际市场份额30%左右。工艺先进、技术成熟的大型国产化装备为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加快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也为我国大型水泥技术装备出口奠定了基础。
7、全行业亏损面增加
据统计,2004年我国水泥企业总数为5034家,亏损1393家,企业亏损面为27.67%。2005年亏损1851家,企业亏损面增加到35.95%。从亏损面看,上升8.28百分点。分析亏损企业增加主要原因是: 2005年煤、电、油、运价格上涨,致使水泥生产成本上升,但水泥销售价格未涨,一些竞争力不强的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是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二、2006年工作重点
近两年新型干法水泥的快速发展,有效遏止了立窑生产能力的增长态势,结构性矛盾出现可喜变化,不仅大中型水泥企业在积极发展新型干法窑,许多优势立窑企业也纷纷发展新型干法窑。新开工水泥项目基本符合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几个水泥生产总量较大的省份,存在小水泥淘汰不力,建设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有些省份还在借新型立窑改造之名建设立窑生产线,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进一步强调,为引导水泥工业健康发展,各地投资主管部门,要坚决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核准水泥项目,依据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禁止类水泥项目要报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根据目前水泥工业发展实际情况,国家已要求各地要从水泥产品附加值较低、保质期有限、不宜远距离运输的特点考虑,合理布局,协调发展。重点改造现有企业为主,不再铺新摊子,以淘汰落后的方式,加快产业升级;依托老企业扩建日产4000吨以上生产线,尽快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应重点支持建设日产20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加快淘汰落后小水泥步伐,促进水泥工业结构升级。
目前各地发展水泥的积极性仍比较高,特别是投资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后,日产20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已下放到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因此,为了巩固水泥工业宏观调控成果,2006年的工作重点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切实按照规划和产业政策要求,规范行业准入标准,以优化地区布局和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充分考虑资源、能源、交通运输及生态和环境承载能力,在有条件的区域加快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二是继续严格执行好金融、土地、环保等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依法行政,对不符合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予支持。对日产规模小于2000吨的水泥熟料项目,必须上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禁止以任何名义建设落后工艺的水泥生产能力。
三是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依靠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节能降耗和能源替代工作。支持利用大型水泥窑协同处置可燃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和利用窑系统废热进行纯低温余热发电。
四是加强环境、资源和生态保护。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有关标准,做好水泥企业清洁生产;同时加强对民采民运的石灰石矿山进行有效监督,减少资源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对采后矿山要做好复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