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材知识介绍
zzh007
zzh007 Lv.12
2006年02月22日 12:11:08
只看楼主

一、装修中的室内空气环境污染 在家庭的装饰装修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装修中的空气环境污染;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是否卫生、安全。绿色家装的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那么,什么样的装修才能称为"绿色装修"呢?首先它应该符合三个条件: 1. 绿色的设计:在家装设计中就要虑到符合"环境环保和室内空气无污染的要求"。 2.绿色的材料:选用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装饰材料。 3.绿色的施工:施工中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一、装修中的室内空气环境污染
在家庭的装饰装修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装修中的空气环境污染;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是否卫生、安全。绿色家装的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那么,什么样的装修才能称为"绿色装修"呢?首先它应该符合三个条件:
1. 绿色的设计:在家装设计中就要虑到符合"环境环保和室内空气无污染的要求"。
2.绿色的材料:选用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装饰材料。
3.绿色的施工:施工中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因此,在家庭装修中你还应该同装饰公司再签定一份"室内空气环境的验收标准"
协议。并指定由"环保局"或"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或是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检测。

二、什么样的装饰材料才能成为"绿色建筑材料"呢?
它应该在:"原材料的选用过程、加工过程、产品的使用过程、处理过程"中完全符合环保的要求--成为"绿色建筑材料" 。
1.绿色的原材料:生产所用的原材料是"绿色的、环保的"。
2.绿色的生产过程:产品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3.绿色的成品:成品的各项指标完全能达到"国家相关的环保标准"。
4.绿色的废弃物:产品的最终废弃物可以回收利用,不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我们所说的"绿色"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非绿色的产品而言它是绿色)。世界 上没有任何商品是绝对意义上"绿色的"和"环保的";只不过它们符合现行的、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对人体的危害小于"非绿色"的产品而言。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认为是"绿色的、环保的产品"在将来就有可能就是我们"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所以,我们要客观的看待"绿色建材产品"这个概念。

三、室内常见的空气污染
1.甲醛
甲醛也叫蚁醛,是挥发性很强的无色气体带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的有机化合物。它的比重为1.06g/cm3易溶于水,在自然界中甲醛是甲烷循环链中的一个中间产物。在医用中,35%~40%的甲醛水溶液又称为"福尔马林",用作消毒液、洗涤器皿和创口。在农业生产中用来拌种消毒。在工业生产中主要是制作树脂(胶粘剂)塑料、炸药、染料等等的原料。在家庭装修中,甲醛主要来源于胶合板、密度板、大芯板等各种"人造板"和胶粘剂中。在一般的城市环境中,空气中甲醛的密度为0.005~0.006mg/m3之间,一般不超过0.03mg/m3。
我国对室内空气甲醛浓度的标准定为小于0.13mg/m3。
国际对室内空气甲醛浓度的标准定为小于0.134mg/m3。
专家们建议:"居室内的空气中甲醛浓度最好小于0.08mg/m3"。
《国家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人造木质板材》规定:
人造板材中甲醛释放量应小于0.20mg/m3。
木地板中甲醛释放量应小于0.12mg/m3。(气候箱法检测)
在日常生活中,同时使用煤炉和液化气可以聚合成甲醛,其浓度可达到0.4mg/m3。甲醛也是人体中正常代谢的产物,是蛋白质的凝固剂(内生性物质,由蛋白质、氨基酸等正常营养成分代谢产生的)。也是许多外源性化学物质进入体内的代谢分解产物。"少量的甲醛"不会对人体有害,它可以在体内很快地代谢成为"甲酸",从人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中排出体外。
免费打赏
zzh007
2006年02月22日 12:11:33
2楼
过量的吸入甲醛会刺激人的眼部、呼吸道粘膜、人体的皮肤产生变态反应。引起眼睛发红、流泪、眼部发痒、咽喉发干、打喷嚏、咳嗽、气喘、声音嘶哑、胸闷、皮肤干燥、皮炎等现象。
长期接触空气中1.34mg/m3浓度的甲醛,会引起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肺部器官的功能下降和精神抑郁症等。在两年左右的长时间内接触空气中19.16mg/m3浓度的甲醛。会使人患上"鼻癌"。
在一般的工业生产中,40℃左右的烘烤温度可以大大加速甲醛的挥发,可以降低产品中的甲醛含量。

2.挥发性有机物
在家庭装修中和日常的生活中,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造成的空气污染也是很常见的。现在人们已经发现了3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由于它们单独成份的浓度都很低(除去甲醛)不易独立区分。所以统称为"VOCs类-挥发性有机碳",其总量表示为TVOC。
在家庭装修中,VOCs类物质主要来源于:涂料、油漆和胶粘剂中的挥发性溶剂(除醛类外),还有各种的烃类物质、酮类、醇类、苯类、二甲苯、二氯乙烯、三氯甲烷、萘类等等的物质中。人造革制品和革制铺地材料中会挥发出二异氰酸、甲苯脂(TDI)等有害物质。在铺装后一周内苯的浓度会大于0.05mg/m3,甲苯的浓度大于0.22mg/m3,在半个月后二甲苯的浓度还大于0.091mg/m3。
现今我国对VOCs类物质的研究还很欠缺,对VOCs类物质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的研究也不成熟。专家们大致认为:VOCs类物质会引皮肤过敏和局部的麻醉,刺激人的呼吸系统,尤其对鼻腔粘膜的刺激最为明显。它还会引起人的记忆力减退和疲劳。
苯、醚、醇类还将影响人的生殖系统,会造成胎儿的发育不良和畸形。 聚氨脂类会刺激人的皮肤、眼睛和引起支气管哮喘。 氯乙烯类和苯类物质还是致"癌"物质。 "苯"--又称为:芳香杀手。国标规定居民居住区大气内的苯含量应小于2.4mg/m3

3.氡气
氡气是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它的母体是:"铀-235、镭-226、钍-232、钾-40"的衰变产物。它主要来源于房屋地基大约占63%,建筑、装饰材料中占23%,还有室外的空气占11%,供水占2%,天然气占1%;氡气在室外空气中的浓度一般都小于0.1~10Bq/m3,在室内的浓度一般在5~100Bq/m3左右。
1996年国家《住房氡浓度控制标准》和《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对室内空气中"氡气浓度的限量标准"为:
①、已建住宅标准:氡气的年平均值不超过200Bq/m3;(单位:贝克/立方米)
②、新建住宅标准:氡气的年平均值不超过100Bq/m3;
③、已用地下建筑:氡气的年平均值不超过400Bq/m3;
④、待建地下建筑:氡气的年平均值不超过200Bq/m3;
国家按氡气的主要本体"镭"在建筑材料中的当量浓度,根据建材的使用场所将。建材分为三类。
A类: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B类:不可用于室内装饰面,但可用于其它一切建筑物的内、外饰面。
C类:可用于一切建筑物的外饰面。
指标:(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A类 B类 C类

≤350Bq/m3 ≤700Bq/m3 ≤1000Bq/m3
≤200Bq/m3 ≤250Bq/m3 --
在"天然花岗岩、大理石、碱/酸性岩的放射性较高。混凝土和部分的土壤中及煤粉和煤渣烧制的砖中’氡的放射性较高’"。氡气是19种致癌物质之一,是肺癌的第二大杀手它,占肺癌病因的20%(吸烟是肺癌的第一大杀手)。仅英国每年就有1.4万人死于氡气引起的肺癌。氡气进入人体体内可以潜伏15~40年。

4.重金属(铅)
铅是建筑材料中"涂料、油漆、上色颜料"的主要成分,铅白、铬黄、红丹中均含有铅。铅在住宅中的浓度比室外空气中铅的浓度要高出一倍以上为"千分之一点三"。

回复
zzh007
2006年02月22日 12:12:05
3楼
铅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和人的造血功能都有影响。儿童体内的血铅浓度若大于30mg/ml就会引起儿童的智力下降。


5.氨气
氨气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碱性物质,96年我国制定的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中规定:空气中的氨浓度应小于0.5mg/m3。化工企业附近的居民区的大气中应小于0.2mg/m3。我国尚未有"对居民区内氨浓度和室内氨浓度"的标准。据专家的测定;人可以感觉到的最低的氨浓度为:5.3PPM(这个浓度是人的嗅觉感觉不到的)。
氨气可以麻痹人的呼吸道纤毛和损害黏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人体,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短期内吸入氨气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严重者可出现呼吸窘综合征。室内的氨气浓度过高,可以对人体的皮肤有腐蚀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引起呼吸不畅。
主要来源于结构施工中的防冻剂,装饰材料中的添加剂和增白剂的涂料中。

6.石棉制品类(略)
石棉是一种纤维结构的硅酸盐,一般用作保温、绝缘等增强材料。
石棉的纤维粉末,可以引起支气管和肺泡壁间质增生肥厚纤维化(俗称为’石棉肺’)。 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石棉"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为可致癌物质之一。

7.陶瓷制品中也有放射线
在陶瓷类、釉面类的建材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放射性元素。陶瓷同天然石材一样所含的放射线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其中α射线,β射线在20厘米之外就会衰减,它俩对人体的危害可以被忽略。国家对γ射线的参考标准为:
≤20mr可用于室内装修 --A类
≤025mr,≥20mr可用于外墙装修--B类
≥25mr只能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使用。
在我国的居民家中,有80%的陶瓷用品其放射线含量在"23mr左右",专家们认为"这一数值以明显偏高" 。
陶瓷制品中的放射线的"国家强制标准",渴望于今年出台。

居室内空气的污染物质有很多,我们只列出比较常用的几种。只要你装修中加以注意,选择符合国标的建材。并且,保持室内的良好通风和换气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的空气污染。
回复
synge3310
2006年02月22日 17:48:01
4楼
具体,详细,也很实用,要好好奖励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