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建筑概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修长城、建阿房宫及通往全国各地之驰道,开南境之灵渠,沟通湘、珠二水。……创前人之未有。 汉代的建筑活动十分活跃。例如:首都长安、洛阳的建设,大量宫室、离宫、苑囿的兴造,长城防御体系的进一步延伸与完善,大规模营造陵墓、坛庙……其面广量大,达到了前世所未有的地步,并形成了中国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汉代生产的发展与铁工具的大量使用有着密切关系。这一点反映在建筑上,则是对建筑材料更有利的加工,以及在建筑中若干铁质零件的运用。
秦、汉时期建筑概况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修长城、建阿房宫及通往全国各地之驰道,开南境之灵渠,沟通湘、珠二水。……创前人之未有。
汉代的建筑活动十分活跃。例如:首都长安、洛阳的建设,大量宫室、离宫、苑囿的兴造,长城防御体系的进一步延伸与完善,大规模营造陵墓、坛庙……其面广量大,达到了前世所未有的地步,并形成了中国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汉代生产的发展与铁工具的大量使用有着密切关系。这一点反映在建筑上,则是对建筑材料更有利的加工,以及在建筑中若干铁质零件的运用。
在建筑结构方面,木柱梁系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最突出的是多层木楼阁建筑的出现,从而使“高台建筑”渐趋淘汰。另一方面,砖石拱券也被广泛运用,但多限于陵墓及下水道等地下工程。
一、秦汉皇家园林
1秦咸阳宫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初,在秦咸阳宫遗址区发现较大的宫室遗址三组,其中较完整与宏大者为一号遗址。该遗址平面为曲尺形,东西宽60米,南北长45米。建筑分为上下二层,上层高于下层约6米,中部之近方形建筑为主要殿堂,中央有一大柱。除西侧外,其余三面墙均辟门。殿北为广廊,东南小殿可能是帝王住所,而西侧为附属房屋。下层建筑分布于南、北两面。南侧外有通廊,建筑划分为五间,其东端有沐浴设备,估计此区为嫔妃宫女所居。北侧两大间可能是宿卫之所。一号宫殿上下层均有回廊及排水管沟。楼梯置于东、西两端,布置甚为合理。建筑均依夯土台构建,与当时宫室建筑风格一致。依其曲尺形平面推测,东侧可能还有一组与其相对应的建筑。三号宫殿在一号遗址区以南,破坏严重,其走廊两面墙上留存绘有建筑、人物、车马、树木等之壁画残片,色彩有红、黑、蓝、绿、黄、白等多种。遗址还出土了一些空心砖、铺地砖、瓦当及铁质建筑零件等。
秦咸阳宫一号遗址复原图
2楼
2、秦阿房宫前殿
由于咸阳人众而宫小,秦始皇于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建朝宫于渭河南岸之上林苑中,先作阿房宫前殿。根据实地调查,尚存东西广1400米、南北长450米、后部残高7~8米之大夯土台。前殿为阿房宫之主要殿堂,与修建骊山陵同属最重大工程,所动员的人力物力之多,其规模之宏巨,当可想象。
阿房宫的铺地砖,上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的模印字样
回复
3楼
3、秦代离宫
秦离宫为数众多,在始皇统一全国后达到极盛。始皇嬴政多次出巡,车驾几遍于全国,所到之处均需宫室驻跸,有的部分出于新建,有的系利用六国旧时宫殿,但数量之多,实在惊人。其建筑形式亦有多种多样,因“每破诸侯,仿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而自咸阳宫址发掘出土的楚、燕瓦当,亦可予以证明。现知的秦代离宫,建于咸阳渭水南岸的有兴乐宫(西汉长乐宫即在其基础上建立)、信宫、章台宫、上林苑等。潼关以内的有兰池宫、望夷宫、长杨宫、梁山宫、甘泉宫、蕲年宫等。关外之宫多名不见经传,其远者至于渤海之碣石。今日辽宁绥中县海滨即发现有秦汉时代的宫室遗址,留有夯土屋基,以及空心砖、瓦当、陶砖等具有明显时代性的文物,且数量甚多。
辽宁绥中黑山头海滨的秦汉宫室遗址
回复
4楼
4、西汉长乐宫
长乐宫是在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一座正规宫殿,位于长安城内东南隅,始建于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年后竣工。遗址平面呈矩形,东西宽2900米,南北长2400米,约占长安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据记载,此宫四面各开宫门一座,仅东门和西门有阙。宫中有前殿,为朝廷所在。西为后宫。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朝廷迁往未央宫,长乐宫改为太后住所。
回复
5楼
5、西汉未央宫
此宫位于长乐宫以西,始建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自高祖九年迁朝廷于此,以后一直是西汉王朝政治统治中心。其平面略呈方形,东西宽2250米,南北长2150米,面积约占长安城的七分之一,较长乐宫稍小,但建筑本身的壮丽宏伟则有过之。据记载,四面建宫门各一,唯东门和北门有阙。宫内有殿堂四十余屋,还有六座小山和多处水池,大小门户近百,与长乐宫之间又建有阁道相通。今日发现的建筑遗迹,有位于中央的大夯土台,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350米,最高处15米,当系依土岗龙首原所建前殿的所在。第二号宫殿遗址在前殿之北,第三号宫殿遗址在前殿之西北,均为建于夯土台上的组群建筑,各有门殿多重。据出土遗物推断,前者为后妃居住的后宫,后者属宫廷的官署。较为特殊的是,二号宫殿的夯土基下掘有地道多条,其墙立壁柱,墙面则涂草泥抹白灰,地面铺以条砖。
汉长安未央宫遗址。未央宫是西汉王朝的政治统治中心
回复
6楼
6、西汉桂宫
桂宫在未央宫以北偏西,平面矩形,东西宽800米,南北长1800米。北接西市,东邻南北向之横门大街。此宫建于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元帝时居太子,后来居太后。宫内有鸿宁殿、明光殿等,亦建阁道通未央宫。
西汉长安除上述宫殿之外,其他尚有北宫、明光宫等。
7、西汉建章宫
此宫位于长安西垣以外,与未央宫间有阁道越墙垣相联,建于武帝太初年间。正门在南垣,宫中建前殿及其他殿堂二十余座。又有广大水面太液池,池中三岛,象征三神山。另构筑迎仙之神明台及托承露盘之仙人铜像。此宫主要用作游息,以补城内正规宫殿未央宫之不足。
8、西汉上林苑
上林苑原为秦代苑囿, 位于渭水南岸。西汉初沿用,武帝再予以拓扩。据记载,此苑“方三百四十里”,内有离宫别苑三十六座(一说七十座),可称是一个庞大的离宫组合群,用以供帝王休息、游乐、观鱼、走狗、赛马、斗兽、欣赏名花异木。因面积广大,又多山丘、密林及水面,故富于自然景色。苑中最大水面为昆明池,原为水军操演战船之所,后改为苑囿。沿池有众多楼台及石刻之鲸鱼与神话人物牛郎、织女等。据文献,当时自各地移来的奇特花木多达二千余种,表明当时中国的园艺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上林苑中山林渊薮,除提供自然景观外,也是皇家围场射猎的所在。
9、汉代王室苑囿
两汉诸王室的苑囿,以西汉梁孝王的兔园最有名。《汉书》说:“……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文中说的东苑即兔园,平台为离宫,在孝王宫所在睢阳城外的东北。《西京杂记》则称:“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崖、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王日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由此可见,该园之规模极大,几与帝王苑囿相比拟。其中除宫观建筑外,山林、渊池、洲渚、崖岫具陈,又多畜飞禽走兽,以效自然风光景色。
回复
7楼
二、汉代民居
1、汉代富商园林
汉代富商大贾园林如西汉袁广汉者。《西京杂记》载:“……于北邙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青兕,奇禽怪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潮,其中致江鸥、海鸥,孕雏产□榖,延漫林池,奇树异草,靡不具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遍也。后广汉有罪诛,没入为官园,鸟兽树木,皆移植于上林苑中矣。”此园面积虽远不及兔园,但其布点置景以建筑与山水林木景物并重,又多有人工构作,如石山、沙洲及激水为波等。园中所构佳妙景物与所集珍贵花木禽兽,均属上乘,否则也不致在人诛园没后转送于上林苑。此外,构建高十余丈、长数里的石山,表明当时中国在园林构景中,人工造山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2、西汉早期住房
经考古发掘得知,汉代的民居规模均不甚大。如洛阳西部之西汉早期住房,平面方形,每面长13.3米,围以厚1.15米之土墙。南墙西及西墙北端各开一扇宽2米的门。室内西墙下有一土坑。发现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之住房平面呈曲尺形,内部划为南北二室。入口在北室西墙南端,北室南墙东端有一内门,均宽1.25米。北室建一小炕,南室有一“凵”形大炕,应系主要居室所在。然由出土建筑明器显示之民居,形式颇多,其平面有矩形、工字形、口字形、曲尺形、日字形等,内部围合成一至二个院落。房屋层数自一层至三层不等。结构有穿斗、抬梁和干阑数种。屋顶大多为单坡、两坡、四坡形式,如广州及河南灵宝东汉墓出土所示者。
汉代明器中的陶楼、陶屋、陶院落
回复
8楼
3、汉代中型住宅
四川成都出土的画像砖刻绘出较大的中型住宅。布局大致分为东、西二区,而以西区为主。其大门置于南垣西端,入内有前院,经内门达后庭。庭中建有三开间之抬梁式悬山建筑一座,室内二人东西对坐,当系宅中主要厅堂。东区之北辟庭院,院中建木结构三层楼阁。南端则为厨房与杂屋,并有水井一口。
四川成都出土的住宅画像砖
回复
9楼
4、汉代大型住宅
大型住宅多附建有园林,从河南郑州及山东曲阜、诸城出土的画像砖石中均可看到附建有园林的大宅。有的文献,如《后汉书·梁统传》所载,东汉大将军梁冀之宅第:“冀乃大起第舍……殚极土木……堂寝皆有阴阳奥室,连房洞户,柱壁雕镂,加以铜漆,窗牖皆有绮疏青琐,图以云气仙灵。台阁周通,更相临望;飞梁石磴,凌跨水道。金玉珠玑,异方珍怪,克积藏室。”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大型住宅还以坞堡形式出现。由于这类住宅十分强调它的集中性和防御性,常建有高墙、角楼和阁道,估计不会出现在较大和繁华的城市之中。
河北阜城出土的汉代明器陶质塔楼
回复
10楼
三、秦汉宗教建筑
1、秦代之祠庙
祭天:约在春秋初到战国中期的四百年间,祭天之俗盛行,早期将祭天的场所称为“ 畤”,即依方位在各地祭祀白、青、黄、赤四帝,仪式可能是在丛林中的高地上露天举行。
祭祖:在国都的宗庙中举行。陕西凤翔秦故雍城已有发现,情况具见前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渭南的信宫改为极庙,作为祭天的礼制建筑,实际上是生前为自己所立之庙,并用甬道将它与骊山陵相连。始皇死后,二世尊之为“帝者祖庙”,废除了周以来“天子七庙”之制。
2、汉代之祠庙
祭天:汉高祖将秦四畤增为五畤,即将自己列为“黑帝”。对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等祭祀也十分重视,并将巫祝进行分工,各司其职。武帝笃信神仙方士,在长安北宫、上林苑及甘泉宫等宫苑中多设神祠,又建柏梁台、铜柱及仙人承露盘等,并在全国各地大修神祠和推展祭祀活动。东汉时在洛阳南郊设圆坛祭天,在北郊建方坛祭地。
祭祖:西汉初沿秦制将帝庙置于城内,如太上皇庙、高祖庙等。惠帝时将上述庙迁于陵侧,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西汉末。王莽时采用九庙制,其遗址已在汉长安南部发现,为共十一座有围墙之“回”字形建筑,排列为三行。东汉时将各代帝王牌位集中于同一祖庙内,但各有分室,此制度为后代诸朝所沿袭。
明堂、辟雍:始建于西汉武帝时,用以“正四时,出教化”,后来作为帝王“明经讲学”之处。在汉长安南郊已发现此项建筑遗址,其外环以圆形水沟,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周以垣墙,各面中央开门,垣内有广庭,中央有一“亚”字形二层建筑,依夯土台而建。
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及其中心建筑复原图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