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2005-06-0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于2005年5月25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 解振华 二00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中央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 2004年3月10日,第八次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了会议,并就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
综述
2005-06-0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于2005年5月25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 解振华
二00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中央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
2004年3月10日,第八次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了会议,并就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摄
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04年10月29~31日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会见了外方委员,听取对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政策建议。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04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于2004年5月30日发布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我国环境法制工作进一步加强。
2004年,中央连续第八次在“两会”期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环境保护工作要加强环境监管,加快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治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温家宝总理要求:“加大治理力度,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海域、城市以及三峡库区污染防治,大力削减排污总量,遏制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上升势头”。党和国家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国务院于2004年5月和10月分别召开了“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现场会”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进一步推动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2004年度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相当,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地表水水质无明显变化,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水质差。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与上年基本持平,东海和渤海污染严重。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辐射环境质量基本维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2楼
状况
1.七大水系水质
2004年七大水系的4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8%、30.3%和27.9%,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水质差。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
2004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水系名称 Ⅰ~Ⅲ类(%) Ⅳ~Ⅴ类(%) 劣Ⅴ类(%)
长江 72.1 18.3 9.6
黄河 36.4 34.1 29.5
珠江 78.8 15.1 6.1
松花江 21.9 53.7 24.4
淮河 19.8 47.6 32.6
海河 25.4 17.9 56.7
辽河 32.4 29.7 37.9
总体 41.8 30.3 27.9
七大水系的121个省界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3%、33.9%和29.8%。污染较重的为海河和淮河水系的省界断面。
2004年七大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比例
(1)长江水系
长江水系属轻度污染。104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2.1%、18.3%和9.6%,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004年长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长江省界断面水质较好,其中Ⅰ~Ⅲ类水质占83.4%、Ⅳ~Ⅴ类占8.3%、劣Ⅴ类占8.3%。在省界断面中水质最差的为皖—苏交界的汊河断面和豫—鄂交界的新甸铺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川—渝交界的老池断面和甘—川交界八庙沟断面水质为Ⅳ类,其余20个省界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
长江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
河流名称 上下游省名称 断面所在地区 断面名称 2004年水质 2003年水质
金沙江 滇-川 攀枝花 龙洞 Ⅰ Ⅰ
长江 川-渝 泸州 沙溪口 Ⅱ Ⅱ
长江 川-渝 重庆 朱沱 Ⅱ Ⅱ
长江 渝-鄂 重庆 培石 Ⅱ Ⅱ
长江 湘-鄂 岳阳 城陵矶 Ⅱ Ⅳ
长江 湘-鄂 岳阳 荆江口 Ⅱ Ⅱ
长江 赣-鄂 九江 姚港 Ⅱ Ⅱ
长江 赣-皖 九江 湖口 Ⅱ Ⅱ
长江 赣-皖 安庆 皖河口 Ⅱ Ⅱ
长江 皖-苏 马鞍山 江宁县三兴村 Ⅱ Ⅱ
长江 皖-苏 南京 江宁河口 Ⅱ Ⅰ
长江 苏-沪 南通 姚港 Ⅱ Ⅱ
滁河 皖-苏 滁州 汊河 劣Ⅴ 劣Ⅴ
白河 豫-鄂 南阳 新甸铺 劣Ⅴ Ⅴ
唐河 豫-鄂 南阳 梅湾 Ⅲ Ⅲ
汉江 陕-鄂 十堰 羊尾 Ⅱ Ⅱ
嘉陵江 川-渝 重庆 利泽 Ⅱ Ⅱ
嘉陵江 甘-川 广元 八庙沟 Ⅳ Ⅱ
涪江 川-渝 遂宁 老池 Ⅳ Ⅲ
渠江 川-渝 岳池 赛龙乡 Ⅱ Ⅳ
嘉陵江 川-渝 武胜 清平镇 Ⅱ Ⅲ
赤水河 黔-川 赤水 鲢鱼溪 Ⅲ Ⅱ
乌江 黔-渝 铜仁 沿河 Ⅰ Ⅱ
白龙江 甘-川 武都 绸子坝 Ⅰ Ⅱ
回复
3楼
(2)黄河水系
黄河水系属中度污染。44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4%、34.1%和29.5%。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004年黄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黄河省界断面水质较差,14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占21.4%、Ⅳ~Ⅴ类占42.9%、劣Ⅴ类占35.7%。在省界断面中水质最差的为甘—宁交界的中卫下河沿断面、宁—蒙交界的拉僧庙断面、晋—陕交界的河津大桥断面、陕—豫交界的潼关吊桥断面和晋—豫交界的润城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其次为豫—鲁交界的刘庄断面和青—甘交界的民和桥断面,水质为Ⅴ类;其余省界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Ⅳ类水质。
黄河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
河流名称 上下游省名称 断面所在地区 断面名称 2004年水质 2003年水质
黄河 甘-宁 白银 五佛寺 Ⅲ Ⅲ
黄河 甘-宁 吴忠 中卫下河沿 劣Ⅴ Ⅳ
黄河 宁-蒙 石嘴山 宁钢浮桥 Ⅲ Ⅳ
黄河 宁-蒙 乌海 拉僧庙 劣Ⅴ Ⅳ
黄河 蒙-晋 呼和浩特 喇嘛湾 Ⅳ Ⅳ
黄河 晋-蒙 忻州 万家寨水库 Ⅳ Ⅲ
黄河 陕-晋-豫 三门峡 风陵渡大桥 Ⅳ 劣Ⅴ
黄河 豫-鲁 濮阳 东明公路大桥 Ⅳ Ⅴ
黄河 豫-鲁 菏泽 刘庄 Ⅴ Ⅴ
渭河 甘-陕 天水 葡萄园 Ⅲ Ⅲ
渭河 陕-豫 渭南 潼关吊桥 劣Ⅴ 劣Ⅴ
湟水 青-甘 民和 民和桥 Ⅴ 劣Ⅴ
汾河 晋-陕 运城 河津大桥 劣Ⅴ 劣Ⅴ
沁河 晋-豫 晋城 润城 劣Ⅴ 劣Ⅴ
(3)珠江水系
珠江水系总体水质良好。33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8.8%、15.1%和6.1%,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基本持平。
2004年珠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珠江省界断面水质较好,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
珠江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
河流名称 上下游省份 所在地区 断面名称 2004年水质 2003水质
都柳江 黔-桂 贵州东南州 从江大桥 Ⅱ Ⅱ
贺江 桂-粤 广西贺州 扶隆码头 Ⅱ Ⅱ
西江 桂-粤 广西梧州 界首 Ⅱ Ⅱ
龙江 黔-桂 广西河池 六甲 Ⅰ Ⅲ
红水河 黔-桂 广西河池 六排 Ⅲ Ⅲ
红水河 黔-桂 贵州南州 罗羊 Ⅱ Ⅱ
南盘江 云-贵 贵州南州 三江口 Ⅲ Ⅲ
(4)松花江水系
松花江水系属中度污染。41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1.9%、53.7%和24.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与上年相比,总体水质变差。
2004年松花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松花江省界断面水质一般,其中Ⅰ~Ⅲ类水质占40.0%、Ⅳ类占60.0%,无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
松花江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
河流名称 上下游省份 所在地区 断面名称 2004年水质 2003年水质
嫩江 吉-黑 白城 白沙滩 Ⅳ类 Ⅳ类
第二松花江 吉-黑 松原 泔水缸 Ⅲ类 Ⅲ类
洮儿河 蒙-吉 兴安盟 斯力很 Ⅳ类 Ⅳ类
松花江 吉-黑 肇源 肇源 Ⅳ类 Ⅳ类
松花江 吉-黑 哈尔滨市 朱顺屯 Ⅲ类 Ⅳ类
(5)淮河水系
淮河水系属中度污染。86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19.8%、47.6%和32.6%,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004年淮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回复
4楼
淮河省界断面水质较差,其中Ⅰ~Ⅲ类水质占8.1%、Ⅳ~Ⅴ类占51.4%、劣Ⅴ类占40.5%。
淮河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 河流名称 上下游省份 断面所在地区 断面名称 2004年水质 2003年水质
奎河 苏-皖 徐州市 黄桥 劣Ⅴ类 劣Ⅴ类
颍河 豫-皖 阜阳市 界首 劣Ⅴ类 劣Ⅴ类
洪河分洪道 豫-皖 阜阳市 陶老 劣Ⅴ类 劣Ⅴ类
黑茨河 豫-皖 阜阳市 倪邱 劣Ⅴ类 劣Ⅴ类
濉河 皖-苏 宿州市 泗县八里桥 劣Ⅴ类 劣Ⅴ类
新汴河 皖-苏 宿州市 泗县公路桥 劣Ⅴ类 劣Ⅴ类
奎河 苏-皖 宿州市 杨庄 劣Ⅴ类 劣Ⅴ类
涡河 豫-皖 亳州市 亳州 劣Ⅴ类 劣Ⅴ类
惠济河 豫-皖 亳州市 刘寨村后 劣Ⅴ类 劣Ⅴ类
张疃河 鲁-苏 临沂市 张疃桥 劣Ⅴ类 劣Ⅴ类
包河 豫-皖 商丘市 马桥 劣Ⅴ类 Ⅴ类
颍河 豫-皖 周口市 沈丘纸店 劣Ⅴ类 劣Ⅴ类
泉河 豫-皖 周口市 沈丘李坟闸 劣Ⅴ类 劣Ⅴ类
惠济河 豫-皖 周口市 东孙营 劣Ⅴ类 劣Ⅴ类
邳苍分洪道 苏-鲁 邳州市 艾山西大桥 Ⅴ类 劣Ⅴ类
淮河干流 豫-皖 阜阳市 王家坝 Ⅴ类 Ⅴ类
泉河 豫-皖 阜阳市 许庄 Ⅴ类 劣Ⅴ类
涡河 豫-皖 周口市 鹿邑付桥 Ⅴ类 劣Ⅴ类
洪河 豫-皖 驻马店市 班台 Ⅴ类 劣Ⅴ类
新濉河 皖-苏 泗洪县 大屈 Ⅳ类 劣Ⅴ类
沱河 豫-皖 淮北市 小王桥 Ⅳ类 Ⅳ类
东沙河 豫-皖 淮北市 临涣集 Ⅳ类 Ⅳ类
淮河干流 皖-苏 滁州市 小柳巷 Ⅳ类 Ⅳ类
京杭大运河 鲁-苏 枣庄市 台儿庄大桥 Ⅳ类 Ⅳ类
沂河 鲁-苏 临沂市 港上 Ⅳ类 Ⅳ类
沭河 鲁-苏 临沂市 高峰头 Ⅳ类 Ⅳ类
白马河 鲁-苏 临沂市 捷庄 Ⅳ类 Ⅳ类
新沭河 鲁-苏 临沂市 临沭大兴桥 Ⅳ类 Ⅴ类
武河 鲁-苏 临沂市 310公路桥 Ⅳ类 劣Ⅴ类
东邳苍分洪道 鲁-苏 临沂市 东偏泓 Ⅳ类 Ⅳ类
沙沟河 鲁-苏 临沂市 沙沟桥 Ⅳ类 Ⅴ类
大沙河 豫-皖 商丘市 包公庙 Ⅳ类 Ⅳ类
浍河 豫-皖 商丘市 黄口 Ⅳ类 劣Ⅴ类
沱河 豫-皖 商丘市 永城张桥 Ⅳ类 Ⅲ类
京杭大运河 苏-皖 徐州市 蔺家坝 Ⅲ类 劣Ⅴ类
淮河干流 豫-皖 信阳市 淮滨水文站 Ⅲ类 Ⅲ类
史河 豫-皖 六安市 红石咀 Ⅱ类 Ⅱ类
(6)海河水系
海河水系属重度污染。6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5.4%、17.9%和56.7%,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004年海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回复
5楼
海河省界河段属重度污染,其中Ⅰ~Ⅲ类水质占27.6%、Ⅳ~Ⅴ类占24.1%、劣Ⅴ类占48.3%。
海河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 河流名称 上下游省名称 断面所在地区 断面名称 2004年水质 2003年水质
金堤河 豫-鲁 聊城 张秋 劣Ⅴ 劣Ⅴ
卫河 豫-冀 濮阳 南乐元村集 劣Ⅴ 劣Ⅴ
卫运河 冀、豫-鲁 聊城 称勾湾 劣Ⅴ 劣Ⅴ
岔河 鲁-冀 德州 田龙庄 劣Ⅴ 劣Ⅴ
桑干河 晋-冀 大同 册田水库 劣Ⅴ 劣Ⅴ
卫河 豫-冀 邯郸 龙王庙 劣Ⅴ 劣Ⅴ
北运河 京-冀 北京 榆林庄 劣Ⅴ 劣Ⅴ
南运河 鲁-冀 沧州 桑园桥 劣Ⅴ 劣Ⅴ
子牙新河 冀-津 沧州 阎辛庄 劣Ⅴ 劣Ⅴ
北运河 京-冀 廊坊 王家摆 劣Ⅴ 劣Ⅴ
马颊河 豫-冀 濮阳 南乐水文站 劣Ⅴ 劣Ⅴ
马颊河 豫-鲁 聊城 任堂桥 劣Ⅴ 劣Ⅴ
洋河 晋-冀 张家口 左卫桥 劣Ⅴ 劣Ⅴ
徒骇河 豫-鲁 聊城 毕屯 劣Ⅴ Ⅴ
北运河 冀-津 天津 北运河土门楼 Ⅴ Ⅴ
黑龙港河 冀-津 天津 东港拦河闸 Ⅴ Ⅴ
拒马河 京-冀 保定 码头 Ⅳ 劣Ⅴ
子牙河 冀-津 天津 小河闸 Ⅳ Ⅳ
永定河 冀-京 北京 沿河城 Ⅳ Ⅳ
绵河-冶河 晋-冀 石家庄 地都 Ⅳ Ⅳ
浊漳河 晋-冀 长治 王家庄 Ⅳ Ⅳ
桑干河 晋-冀 张家口 揣骨疃 Ⅲ Ⅲ
白河 冀-京 张家口 后城 Ⅲ Ⅲ
南运河 冀-津 沧州 青县桥 Ⅲ Ⅱ
沙河 冀-津 天津 沙河桥 Ⅲ Ⅱ
潮河 冀-京 北京 古北口 Ⅱ Ⅱ
漳河 晋-冀 邯郸 刘家庄 Ⅱ Ⅱ
拒马河 冀-京 北京 大沙地 Ⅱ Ⅰ
淋河 冀-津 天津 淋河桥 Ⅱ -
(7)辽河水系
辽河水系属中度污染。3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2.4%、29.7%和37.9%,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总体水质好转。
2004年辽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回复
6楼
辽河省界断面水质较差,其中Ⅲ类占20.0%,Ⅳ~Ⅴ类占60.0%、劣Ⅴ类占20.0%,无Ⅰ~Ⅱ类水质的断面。在省界断面中水质最差的断面为吉—蒙交界的金宝屯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其次为吉、蒙—辽交界的福德店和蒙—辽交界的二道河子断面,水质为Ⅴ类;吉—辽交界的四双大桥断面,水质为Ⅳ类;辽—蒙交界的甸子断面,水质为Ⅲ类。
辽河水系省界断面水质类别
河流名称 上下游省名称 断面所在地区 断面名称 2004年水质 2003年水质
辽河 吉、蒙-辽 铁岭市 福德店 Ⅴ 劣Ⅴ
东辽河 吉-辽 双辽市 四双大桥 Ⅳ 劣Ⅴ
西辽河 吉-蒙 通辽市 金宝屯 劣Ⅴ Ⅳ
西辽河 蒙-辽 通辽市 二道河子 Ⅴ Ⅳ
老哈河 辽-蒙 赤峰市 甸子 Ш Ⅳ
2.浙闽区河流水质
浙闽区河流仍然属轻度污染。19条河流的31个监测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11个,占35.5%;Ⅲ类10个,占32.3%;Ⅳ类7个,占22.6%;Ⅴ类2个,占6.4%;劣Ⅴ类1个,占3.2%。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
3.西南诸河、内陆河流域水质
西南诸河水质保持良好。10条河流的17个监测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2个,占11.8%;Ⅱ类11个,占64.6%;Ⅲ类水质断面1个,占5.9%;Ⅴ类水质的断面1个,占5.9%;劣Ⅴ类2个,占11.8%。主要污染指标为铅、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内陆河水质保持良好。7条河流的28个监测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7个,占25.0%;Ⅱ类11个,占39.3%;Ⅲ类7个,占25.0%;Ⅳ类3个,占10.7%;无劣于Ⅳ类水质断面。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
4.湖泊水库水质
2004年监测的27个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湖库2个,占7.5%;Ⅲ类水质的湖库5个,占18.5%;Ⅳ类水质的湖库4个,占14.8%;Ⅴ类水质湖库6个,占22.2%;劣Ⅴ类水质湖库10个,占37.0%。其中“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质均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
重点湖库水质类别统计 个数 个数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劣Ⅴ类 主要污染指标
水系
三湖 3 0 0 0 0 0 3 总氮、总磷
大型淡水湖 9 0 1 2 1 1 4 总磷、总氮
城市内湖 5 0 0 0 0 3 2 总磷、总氮
大型水库 10 0 1 3 3 2 1 总氮、总磷
总计 27 0 2 5 4 6 10 总磷、总氮
比例(%) 0 7.5 18.5 14.8 22.2 37
(1)太湖
2004年共监测国控点位109个,其中湖体21个,环湖河流88个。
湖体 2004年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达Ⅲ类水质要求,总磷达Ⅳ类水质要求,但由于总氮污染突出,湖体水质仍属劣Ⅴ类。
太湖湖体主要污染指标浓度 湖区 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 总氮 营养状态指数
(mg/L) (mg/L) (mg/L)
五里湖 7.1 0.144 7 69.5
梅梁湖 5.7 0.102 5.27 66.8
西部沿岸区 5.4 0.107 3.33 65.4
东部沿岸区 4 0.056 1.71 54.1
湖心区 4.2 0.059 1.9 56.9
全湖平均 4.7 0.078 2.82 61.4
在监测的21个点位中,属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点位比例分别为19.0%、23.9%和57.1%,无Ⅰ~Ⅲ类水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湖区中五里湖、梅梁湖污染明显重于湖心和东部沿岸区。全湖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61.4,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从点位水质类别比例分析,太湖水质有所改善,劣Ⅴ类点位所占比例比去年减少14.3个百分点。从富营养化程度分析,湖体营养状态指数有所上升。
太湖湖体水质类别比例 太湖湖体水质类别比例年际比较
太湖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年际变化 年份 高锰酸盐指数(mg/L) 总磷(mg/L) 总氮(mg/L) 营养状态指数
2004 4.7 0.078 2.82 61.4
2003 4.3 0.071 2.86 57.8
环湖河流 环湖河流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在8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高锰酸盐指数符合Ⅰ~Ⅲ类水质要求的断面占54.5%。水质综合评价,Ⅱ类水质断面比例占1.1%,Ⅲ类占12.6%,Ⅳ类占28.4%,Ⅴ类占15.9%,劣Ⅴ类占42.0%。与上年相比环湖河流水质无明显变化。
环湖河流水质类别比例 环湖河流水质年际比较
(2)滇池
湖体 滇池属重度污染,其中草海污染程度重于外海,外海高锰酸盐指数达到Ⅲ类水质要求。富营养化评价表明,草海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滇池草海各项污染指标变化不大,外海由劣Ⅴ类变为Ⅴ类,水质改善。
滇池湖体主要污染指标汇总
湖区 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 总氮 营养状态指数 水质类别
(mg/L) (mg/L) (mg/L)
草海 7.7 1.295 13.1 79.4 劣Ⅴ类
外海 5.7 0.155 1.98 63.3 Ⅴ类
滇池 6.7 0.725 7.55 74.3 劣Ⅴ类
滇池湖区主要污染指标年际变化 年度 湖区 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 总氮 营养状态指数
(mg/L) (mg/L) (mg/L)
2004年 草海 7.7 1.295 13.1 79.4
外海 5.7 0.155 1.98 63.3
2003年 草海 7.1 1.176 12.1 76.4
外海 5.5 0.163 2.07 62.7
回复
7楼
接10楼
海洋环境
2005-06-02
状况
2004年,近海大部分海域水质良好,但局部海域污染加重。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状况。
2004年,全国近岸海域共监测246个站位,一、二类海水比例占49.6%,与上年基本持平;三类海水占15.4%,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35.0%,比上年上升5个百分点。
2004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类别
2004年,四大海域比较,黄海和南海水质总体上较好,一、二类海水比例较高,分别达到83.4%、77.8%。与上年相比,黄海一、二类海水比例上升14.7个百分点,南海上升19.8个百分点。渤海一、二类海水比例为40.4%,与上年比较减少了9.6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45.3%,增加了12.0个百分点。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东海无一类海水,二类海水比例为17.2%,与上年比较下降了13.2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61.3%,上升了6.9个百分点。渤海和东海污染有加重趋势。
渤海海域水质状况 黄海海区水质状况
东海海区水质状况 南海海区水质状况
四大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 四大海域劣四类海水比例
2004年,广西、海南、山东、江苏、广东海水水质较好,一、二类海水比例均达到68%以上。其中海南一类海水比例最大,达50%,其次是广东达24.1%,以下依次是山东21.1%,江苏13.3%,广西无一类海水,二类海水比例86.4%。上海、浙江近岸海域水质较差,上海无一、二类海水,劣四类海水比例达92.3%,浙江、天津、福建、河北无一类海水,二类海水比例分别为31.1%、10.0%、5.7%、57.1%;四类及劣四类海水比例分别62.2%、50%、48.6%、42.9%。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类别
赤潮 2004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96次,较上年减少23次。赤潮累计发生面积26630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83.0%,其中大面积赤潮集中在东海。全海域共发生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赤潮34次,其中500平方公里以上的赤潮16次,接近或超过500平方公里的赤潮10次,均比上年增加。有毒赤潮生物引发的赤潮20余次,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主要有毒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棕囊藻等。
2003~2004年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赤潮发生情况对比
地区 次数 发生面积(km2) 主要赤潮生物种类
2003年 2004年 2003年 2004年 2003年 2004年
辽宁 5 6 220 520 夜光藻 夜光藻、棕囊藻 sp.
河北 6 3 90 260 夜光藻 夜光藻
天津 1 4 100 3230 海洋卡盾藻 米氏凯伦藻
山东 5 10 460 3230 红色中缢虫 球型棕囊藻、红色中缢虫
江苏 0 2 0 100 — 多纹膝沟藻、夜光藻
上海 8 4 2280 1100 中肋骨条藻 具齿原甲藻、中肋骨条藻
浙江 49 38 8970 16460 具齿原甲藻 具齿原甲藻
福建 29 12 1740 320 夜光藻、具齿原甲藻 夜光藻、具齿原甲藻
广东 14 17 650 1380 中肋骨条藻 中肋海链藻、棕囊藻sp.
广西 1 1 10 30 红海束毛藻 红海束毛藻
海南 1 0 30 0 球型棕囊藻 —
2004年赤潮发生的主要特点为:渤海—赤潮高发期集中在6月,赤潮发生次数与上年持平。黄海—首次赤潮于3月下旬,高发期在8~9月,赤潮发生的次数和面积分别比上年增加约1.5倍和1.0倍,但多为小范围发生;赤潮生物种类繁多,以甲藻为主。东海—赤潮发生次数较上年减少约37%,但累计发生面积较上年增加约45%,为历年最高水平。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发生面积分别占全海域的56%和68%。赤潮高发期集中在5~6月,其中5月下旬浙江近岸海域发生赤潮25起,累计面积近13000平方公里。5月上旬浙江中南部海域出现的特大赤潮,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此次赤潮的优势藻种中有亚历山大藻,是典型的含有麻痹性贝毒素的赤潮生物。南海—赤潮发生次数与上年持平,但累计面积较上年增加1倍。其中11月中旬在汕头广澳岛附近海域爆发的棕囊藻赤潮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
措施与行动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实施情况】截止2004年底,环渤海四省市已完成“渤海计划”各类项目(不含自然保护区项目)125个,在建项目87个,分别占总数的47.2%和32.8%;已完成投资163.9亿元,占计划投资的59.3%。在已完成的项目中,山东完成51个,辽宁完成22个,天津完成30个,河北完成22个。在建项目中,山东在建41个,辽宁在建18个,天津在建17个,河北在建11个。与上年相比四省市新增完工项目26个,其中山东11个,辽宁10个,天津4个,河北1个。
【海水浴场暑期海水水质周报】2004年6~9月,国家环保总局继续开展16沿海城市28个海水浴场水质监测,发布18期《海水浴场水质周报》。82.4%的海水浴场适宜游泳。
【海洋保护区建设】2004年,辽宁、山东、广东等地新建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0个。至2004年底,全国已建成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区90个,其中,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24个。广西山口红树林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红树林面积比建区时增加了近8平方公里;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扩大了核心区范围。
回复
8楼
接6楼:
环湖河流 滇池8个环湖河流监测断面中, 2个断面水质为Ⅲ类,占25.0%;1个断面水质为Ⅳ类,占12.5%;1个断面水质为Ⅴ类,占12.5%;4个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占50.0%。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与上年相比,滇池环湖河流水质无明显变化。
滇池环湖河流水质类别比例
(3) 巢湖
湖体 高锰酸盐指数达Ⅲ类水质要求,总氮、总磷严重超标。巢湖湖体为劣Ⅴ类水质。巢湖西半湖污染程度明显重于东半湖。富营养化评价表明,巢湖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全湖平均为中度富营养。与上年相比,巢湖水质无明显变化。
巢湖湖体主要污染指标汇总 湖区 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 总氮 营养状态指数 水质类别
(mg/L) (mg/L) (mg/L)
东半湖 4.1 0.123 1.18 53.8 Ⅴ类
西半湖 5.7 0.332 3.77 66.6 劣Ⅴ类
全湖平均 4.9 0.227 2.48 62.1 劣Ⅴ类
巢湖湖区主要污染指标年际变化 年度 湖区 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 总氮 营养状态指数
(mg/L) (mg/L) (mg/L)
2004年 西半湖 5.7 0.332 3.77 66.6
东半湖 4.1 0.123 1.18 53.8
全湖平均 4.9 0.227 2.48 62.1
2003年 西半湖 5.8 0.358 4.16 67.3
东半湖 4.2 0.103 1.52 54.2
全湖 5 0.231 2.84 62.7
环湖河流 巢湖12个环湖河流监测断面中(包括两个纳污控制断面), 1个断面水质为Ⅲ类,占8.3%;5个断面水质为Ⅳ类,占41.7%;6个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占50.0%。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与去年相比,巢湖环湖河流水质无明显变化。
巢湖环湖河流水质类别比例
(4) 其它大型淡水湖泊
9个大型淡水湖泊中,兴凯湖水质为Ⅱ类,洱海和博斯腾湖水质为Ⅲ类,镜泊湖水质为Ⅳ类,洞庭湖水质为Ⅴ类,鄱阳湖、达赉湖、洪泽湖和南四湖水质为劣Ⅴ类。各湖的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
大型淡水湖泊评价结果
湖库名称 营养状态指数 营养状态级别 水质状况 主要污染指标
兴凯湖 — — Ⅱ类
洱海 42.7 中营养 Ⅲ类
博斯腾湖 — — Ⅲ类
鄱阳湖 53.4 轻度富营养 劣Ⅴ类 总磷、总氮
镜泊湖 50.5 轻度富营养 Ⅳ类 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
洞庭湖 46.5 中营养 Ⅴ类 总磷、总氮
达赉湖 61.7 中度富营养 劣Ⅴ类 总磷、总氮
洪泽湖 55.8 轻度富营养 劣Ⅴ类 总氮、总磷
南四湖 54.6 轻度富营养 劣Ⅴ类 总氮、总磷
7个湖泊中(其余2个湖泊数据不全),2个属中营养状态,4个为轻度富营养,1个为中度富营养。
回复
9楼
接8楼:
(5)城市内湖
监测统计的5个城市内湖中,昆明湖、西湖和玄武湖水质为Ⅴ类,东湖和大明湖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富营养化评价表明,昆明湖和西湖为轻度富营养,玄武湖、东湖和大明湖为中度富营养。
与上年相比,5个城市内湖中,昆明湖和西湖水质由Ⅳ类变为Ⅴ类,水质下降,其他3个内湖水质无明显变化。
城市内湖水质评价结果
湖泊名称 营养状态指数 营养状态级别 水质状况 主要污染指标
昆明湖 52.2 轻度富营养 Ⅴ类 总氮
西湖 54.6 轻度富营养 Ⅴ类 总磷、总氮
玄武湖 62.3 中度富营养 Ⅴ类 总氮、总磷
东湖 63.4 中度富营养 劣Ⅴ类 总磷、总氮
大明湖 63.4 中度富营养 劣Ⅴ类 总氮、总磷
(6)大型水库
2004年监测统计的10个大型水库中,石门水库水质为Ⅱ类,密云水库、千岛湖和董铺水库水质为Ⅲ类,于桥水库、丹江口水库和松花湖水质为Ⅳ类,大伙房水库和崂山水库水质为Ⅴ类,门楼水库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
富营养化评价表明,大型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较轻,数据齐全的9个水库中(石门水库数据不全),千岛湖为贫营养,其他均为中营养。
大型水库水质评价结果
湖库名称 营养状态指数 营养状态级别 水质状况 主要污染指标
石门水库 — 项目不全未计算 Ⅱ类
密云水库 35.2 中营养 Ⅲ类
千岛湖 29.3 贫营养 Ⅲ类
董铺水库 45.6 中营养 Ⅲ类
于桥水库 44 中营养 Ⅳ类 总氮
丹江口水库 31.4 中营养 Ⅳ类 总氮
松花湖 44 中营养 Ⅳ类 总氮、总磷
大伙房水库 43 中营养 Ⅴ类 总氮
崂山水库 41.9 中营养 Ⅴ类 总氮
门楼水库 43.3 中营养 劣Ⅴ类 总氮
5.饮用水源地水质
在47个重点城市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99.9%~80%、79.9%~60%、59.9%~0.1%和0的城市分别为25个、8个、3个、10个和1个,与上年相比,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略有提高。
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年度比较
6.地下水
地下水水质 2004年,全国187个城市中,与上年相比,地下水污染减轻的有39个,污染加重的52个,水质稳定的96个。总体看,中国主要城市和地区的地下水水质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氯化物等组分的含量普遍升高。
东北地区 多数地区地下水水质基本稳定,个别城市污染加重,部分监测项目浓度略有增加。哈尔滨、松原、通化、白山、丹东、鞍山、抚顺、营口、朝阳等城市水质有所好转,辽源、白城、本溪、辽阳、铁岭等城市水质有变差趋势,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硬度、矿化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硫酸盐等。
华北地区 地下水水质总体相对较差,呈恶化趋势。北京城区、邯郸、石家庄、保定、运城、乌海、鄂尔多斯等地,浅层地下水污染加重;廊坊、秦皇岛、赤峰、集宁等地地下水污染减轻。
西北地区 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监测组分基本未超标或超标值较低。西安、乌鲁木齐、米泉、石河子、库尔勒、西峰、天水等地的地下水污染减轻,兰州、张掖、武威、金昌、银川、大武口、呼图壁、乌苏等地的地下水污染加重,主要污染指标有总硬度、硫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氟化物、铁、锰等。
华东地区 地下水水质以稳定为主。其中地下水污染加重的主要有烟台、日照、聊城、滨州、菏泽、福州、东山、莆田、龙岩、淮安、南昌、赣州、景德镇等城市,主要污染组分有总硬度、矿化度、硫酸盐、硝酸盐等,超标值总体不高;地下水污染减轻的主要有泰安、莱芜、漳州等地。
中南华南地区 地下水水质总体以稳定为主。污染减轻的有河南部分地区以及长沙、广州、湛江、茂名、南宁、桂林等;污染加重的城市有商丘、开封、周口、黄石、大冶、孝感等,污染组分为铁、锰、硫化物、亚硝酸盐等,超标程度普遍较低。
西南地区 地下水水质以稳定和污染减轻为主,局部地区污染呈加重趋势。污染加重的城市有昆明、楚雄、遵义、德阳,主要超标物为氨氮、铁、锰等,其中遵义污染最为严重,其亚硝酸盐、氨氮、氟化物、酚和锰含量较高;污染减轻的城市有安顺、六盘水、贵阳、成都平原、拉萨、日喀则市;其余城市水质稳定。
地下水水位 2004年全国192个主要城市中,与上年相比,地下水水位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大于0.5米)的有53个城市,水位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大于0.5米)的有61个城市,水位保持基本平衡(升降幅度在0.5米以内)的有78个城市。地下水位升降幅度一般小于3米,局部地区大于5米,华东部分地区达到10~40米。
东北地区 地下水开采主要集中于东北平原和辽东半岛地区。长春、沈阳、大连、本溪、抚顺等城市地下水位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一般小于2米。延吉、盘锦、营口、朝阳等城市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多数在1米左右。
华北地区 是中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受长期超量开采影响,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局部地区水位有所上升。与上年相比,河北省廊坊、邯郸、保定、衡水等地地下水位略有下降,降幅大多在1米以内;石家庄、秦皇岛、唐山等地水位基本稳定,沧州地区水位上升明显,最大升幅达7.34米;北京城区、天津城区、山西运城、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等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在0.5~1.5米之间;北京郊区、山西太原、长治、临汾等地下水位上升1米左右。
西北地区 地下水位变化不均衡。陕西总体以水位上升为主,其中西安、咸阳等城市地下水位上升超过3米;新疆、甘肃以水位下降为主,奎屯、独山子、呼图壁、石河子等城市地下水位下降超过2米;宁夏水位变化不大;青海省水位有升有降,西宁市水位上升了1.25~4.91米,格尔木市水位下降了0.85~1.17米。
华东地区 山东、江苏两省水位总体上升,上升幅度一般小于3米;浙江、安徽、江西三省水位总体下降,下降幅度一般小于2米;上海、福建两省水位总体基本稳定。
中南华南地区 地下水位总体稳中有降,局部升高,反映该区地下水开采程度有所增高。其中,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省(区)地下水水位略有下降,地下水变化幅度一般小于1米;海南以下降为主,下降幅度在0.5~2.0米;河南水位稳中有升,变化较大,一般介于2~3米,局部地区水位升幅超过5米。
西南地区 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地下水位的总体变化趋势为稳中有升、局部下降,变化幅度一般在1米以内。其中,水位上升幅度大于2米的城市有贵阳、安顺、景洪等,最大上升值4.36米;水位下降幅度大于2米的城市有云南曲靖等,最大下降值3.55米。
回复
10楼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4年废水排放量为482.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21.1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61.3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39.2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509.7万吨,生活排放量为829.5万吨;氨氮排放量为133.0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42.2万吨,生活排放量为90.8万吨。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
项目 废水排放量(亿吨) COD排放量(万吨) 氨氮排放量(万吨)
年度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2000 415.2 194.2 220.9 1445 704.5 740.5
2001 432.9 202.6 230.3 1404.8 607.5 797.3 125.2 41.3 83.9
2002 439.5 207.2 232.3 1366.9 584 782.9 128.8 42.1 86.7
2003 460 212.4 247.6 1333.6 511.9 821.7 129.7 40.4 89.3
2004 482.4 221.1 261.3 1339.2 509.7 829.5 133 42.2 90.8
年度增减率(%) 4.8 4 5.5 0.4 -0.4 0.9 2.5 4.5 1.7
2004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0.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非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0.6%,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措施与行动
【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现场会】2004年5月9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国务院办公厅和有关部门的领导,重点流域各省、市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要求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污染防治工作。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现场会】2004年10月22日在安徽蚌埠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国务院办公厅和有关部门的领导,淮河流域各省、市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沿淮四省负责人汇报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进展情况,国家环保总局经国务院授权与沿淮四省人民政府签订了淮河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 2004年,重点流域化学需氧量削减目标平均完成33%,太湖、巢湖和滇池流域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的削减任务基本完成。截止2004年底,重点流域《“十五”水污染防治计划》项目完成40%,较上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25%的项目尚未动工,较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完成计划投资的42%,较上年增加了16个百分点。
【重点流域水质计划目标达标情况】淮河流域的111个考核断面中的34个达到《“十五”水污染防治计划》水质目标;海河流域65个考核断面中的31个达标,辽河流域37个考核断面中的12个达标;太湖5个重点湖区的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已达标,28个出入湖考核断面中的16个达标;巢湖21个出入湖考核断面中的12个达标;滇池的高锰酸盐指数基本达标;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长江干流断面和金沙江、乌江、岷江、嘉陵江、赤水河入长江干流断面水质均达标;南水北调东线49个考核断面中的15个达标。
【第三次黄河调水冲沙试验】 2004年,为期25天的黄河第3次调水调沙试验以小浪底水库为主要基地,范围包括从万家寨水库到山东黄河入海口的近二千多公里的河段。首次采用了人工扰沙方式清淤输沙,这在世界水利史上还是第一次。
回复
11楼
接7楼:
大气环境
2005-06-02
状况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与上年变化不大,部分污染较严重的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劣三级城市比例下降,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的比例也在降低。2004年监测的342个城市中,132个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占38.6%,比上年减少3.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有141个,占41.2%,比上年增加9.7个百分点;劣于三级的城市有69个,占20.2%,比上年减少6.6个百分点。
城市空气质量级别比例
不同空气质量状况下人口比例
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人口占统计城市人口的33.1%,比去年减少3.3个百分点;暴露于未达标空气中的城市人口占统计城市人口的66.9%。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对比
空气质量级别 2003年 2004年
达到二级(达标),% 41.7 38.6
三 级,% 31.5 41.2
劣 三 级,% 26.8 20.2
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型、超大型城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超标比例最高,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低。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 颗粒物仍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但总体比上年有好转趋势。46.8%的城市颗粒物超过二级标准,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占14.3%,比上年减少6.9个百分点。颗粒物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辽宁、河南、湖南、四川及西北各省(自治区)。
颗粒物浓度分级城市比例
颗粒物浓度分级城市比例
空气质量级别 2003年 2004年
达到二级(达标),% 45.6 46.8
三 级,% 33.2 38.9
超 过 三 级,% 21.2 14.3
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6毫克/立方米)的城市占74.3%,与上年持平。超过国家三级标准(0.10毫克/立方米)的城市占统计城市的9.1%,比上年降低3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云南、内蒙古、甘肃、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氧化硫浓度分级城市比例
二氧化硫浓度分级城市比例
城市比例,% 2003年 2004年
SO2浓度分级
达到二级(≤ 0.06mg/m3) 74.4 74.3
超过二级(>0.06 mg/m3) 25.6 25.7
其中:超过三级(>0.10 mg/m3) 12.1 9.1
浓度平均值(mg/m3) 0.049 0.049
一般居住区空气质量标准 0.06 mg/m3
(二级标准年均值)
特定工业区空气质量标准 0.10 mg/m3
(三级标准年均值)
所有统计城市的二氧化氮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但北京、广州、深圳、上海、重庆等大城市二氧化氮浓度相对较高。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