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hufang301
hufang301 Lv.9
2006年02月09日 21:18:23
来自于水土保持
只看楼主

综述 2002-11-25 2001年是新世纪承前启后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十五"计划开局之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环境保护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要求全党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把环境保护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全党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要求"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纲要确定了"十五"期间全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综述



2002-11-25
2001年是新世纪承前启后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十五"计划开局之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环境保护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要求全党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把环境保护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全党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要求"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纲要确定了"十五"期间全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得到控制,部分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总量有所削减;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得到巩固,基本防止了污染反弹;"33211"重点治理工程取得一定进展,在迳流量明显低于常年均值的情况下"三河三湖"水质基本稳定;部分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建设取得大的进展,生态保护力度加大,但生态形势不容乐观。2001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全面完成。
  在经济增长7%的形势下,2001年度全国环境质量总体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2000年度水平。七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半以上的监测断面属于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城市及其附近河段污染严重;滇池、太湖和巢湖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东海和渤海近岸海域污染较重;城市空气质量基本稳定,颗粒物污染范围较广,城市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和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各占三分之一;酸雨区范围和污染程度稳定,南方地区酸雨污染较重,酸雨控制区内90%以上的城市出现了酸雨;多数城市受到轻度噪声污染。

免费打赏
hufang301
2006年02月09日 21:23:58
12楼
气候与自然灾害



2002-11-25



状况

  基本气候状况 2001年,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年内出现了干旱、台风、沙尘暴、高温、暴雨洪涝、风雹、冻害及雪灾等多种气象灾害。从气象灾害角度来看,灾情属偏重年份,其中尤以干旱突出。自1999年以来,年降水量连续三年持续偏少,水库蓄水严重不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本年度天气气候条件对全国农业生产属重灾年景。

  降水分布 2001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基本上以少雨时段为主。全国年度降水量少于常年值,且少于大旱的2000年。年度降水量分布是:长江以南地区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长江至黄河之间大部地区为500~1000毫米,黄河以北大部地区一般在500毫米以下;与常年相比,华南和西南大部及新疆北部等地偏多,其余大部地区较常年偏少。

  


  气温分布 2001年仍为明显偏暖年份,全国年度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常年值,为1961年以来仅次于1998和1999年的第三个高温年。各地年度平均气温,除局部地区略偏低外,普遍较常年偏高。其中西北、华北中北部及黄淮南部、江淮等地偏高1~2℃。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地区年度平均气温出现了1961年以来的最高或次高值。

  气候灾害 [北方春旱]2001年是继1999年和2000年连续大旱之后的又一个特大旱灾年,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旱灾,山西、山东、河南、辽宁等省旱情尤为突出。[台风]200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共有25个台风生成。其中有9个台风先后在中国登陆,登陆个数较常年偏多,其中7月份接连有5个台风登陆,是近50年来同期之最。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往年偏重。[沙尘暴]2001年风沙和沙尘暴天气出现时间偏早、次数多、影响范围广,甚于风沙天气频发的2000年。2001年年初,河西走廊、内蒙古部分地区出现大风、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并影响到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部分地区。3~5月先后出现范围不同、强度不等的沙尘天气18次之多,总日数为45天,约占春季总日数的50%。[东北异常寒冷]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冬季出现了异常严寒天气,冬季9个旬中除2000年12月中旬和2001年2月下旬外,其余7个旬气温明显偏低。其中1月上中旬和2月上旬大部地区偏低4~8℃。

  地震灾害 2001年中国境内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35次。其中5级地震30次,6级地震4次,8级地震1次。结束了自1951年11月18日西藏当雄大地震以来中国大陆一直无8级大地震发生的历史。
  4次6级地震分别为3月5日发生在西藏玛尼的6.4级地震、6月23日发生于四川雅江的6级地震、6月14日发生于台湾宜兰的6级地震、10月27日发生于云南永胜的6级地震。
  2001年中国大陆地区有12次地震成灾事件,共造成约150万人受灾,受灾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死亡9人,重伤41人,轻伤70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4.8亿元。

  


  地质灾害 2001年度全国共发生滑坡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5793处。其中重大地质灾害240余起,造成78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35亿元。死亡最多的云南省达191人;其次是湖南、四川、重庆、贵州和广东。分别为146、108、82、61和54人。本年度全国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地质灾害造成比较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它们分别是云南、湖南、重庆、广东、四川、湖北、山东和辽宁。

  海洋灾害 2001年我国海洋灾害属中等偏重年份。全年因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亿元,死亡、失踪人数共计401人,受灾人口约1400万人。

2001年主要海洋灾害损失统计



类型 发生数 死亡、失踪(人) 经济损失亿元)
风暴潮 6次 136 87.0
赤潮 77次 - 10.0
海上巨浪 329天 265 3.1
合计 - 401 100.1

措施与行动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为适应国内外大地震灾害现场紧急救助的需要,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一支国家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于2001年4月正式组建,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已基本具备国内紧急救援能力。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9日 21:24:46
13楼
专栏



2002-11-25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2001年,全国共发生1842次损失1000元以上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其中水污染与破坏事故1096起,废气污染与破坏事故576起。死亡2人,伤185人。农作物受害面积2.2万公顷,污染鱼塘7338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272.4万元。

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

  2001年,中国参加了《生物安全议定书》第二次政府间会议、《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全权外交大会并签署了该公约、《关于消耗臭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并当选为多边基金的执行委员、《鹿特丹公约》第八次政府间谈判委员会会议、《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七次缔约方大会,积极开展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的履约工作。
  加强了与UNEP等联合国机构的合作,参加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全球及亚太区域筹备会议。
签署了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第三次)联合公报,签署了中意环境合作备忘录、中蒙黄沙合作工作纪要等。截止2001年,中国已同美国、日本、加拿大等28个国家签订了35个双边环境合作文件和14个双边核安全合作文件。积极开展了环境保护领域的双边经济技术合作和引资。
  与APEC、ASEM、EU、OECD、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开展了区域环境合作。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二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加两国政府签署了《国合会项目(第三期)谅解备忘录》,启动了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各地区对中小型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开展了自查,国家环保总局于2001年11月对河北、河南、四川、贵州等省中小型建设项目的执法情况进行了抽查。2001年仅北京市、安徽省、河北省各级环保局否定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分别为154个、68个、100个;仅北京、河南、河北、重庆等9个省市在此次专项执法检查中就查处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的建设项目1082个,分别给予停止建设、关停补办手续和罚款处理,并同时处理有关企业、部门责任人32人。
  国家环保总局共审查建设项目235个。其中工业类项目168个、生态类项目67个。加强了对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东线、青藏铁路、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环保对策的调研。
  国家环保总局全年共完成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91个。其中生态类建设项目26个;正在开展验收监测的建设项目共57个(其中生态类建设项目15个)。建设项目环保投资152.5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8%,新增废水处理能力77.57万吨/日,新增废气处理能力10028亿标立方米/小时。

环境保护相关产业调查

  国家环保总局于2001年2月~11月开展了"2000年全国环保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调查覆盖了除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专业或兼业从事环保产品生产、洁净产品生产、环保服务、废物循环利用和自然生态保护的企事业单位。
  中国环保相关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形成产业门类基本齐全,并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体系。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2001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十五"(2001~2005年)国家环境保护目标:到2005年,环境污染状况有所减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城乡环境质量特别是大中城市和重点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保护法律、政策和管理体系。
  主要指标:到2005年,全国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比2000年减少1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50%以上地级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重点地区: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渤海、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北京市。
  环保投资:五年中需要投资7000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3%。

环境保护标准、规范和技术经济政策

  国家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并发布了《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发布、修订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农用运输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污染排放控制国家标准和《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要求及检测技术规范》。
  发布《一次性餐饮具》等环境产品技术要求17项,认定环境标志产品430多种,涉及企业84家。

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2001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1106.6亿元,比上年增加4.3%。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95.7亿元,比上年增加6.1%;老污染源治理投资174.5亿元;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336.4亿元,比上年增加29.4%。2001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

  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大力推进有机食品发展。成立了有机食品认可委员会,先后颁布了《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和《有机食品技术规范》。使有机食品发展和管理工作步入正规的同时,积极宣传有机食品,为有机食品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1年开始,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制定了《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农业部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十五"控制农产品农药、肥料污染的指导意见》。颁布了73项无公害农产品行业标准,初步建立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四川、海南等22个省(区、市)颁布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认证工作。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杭州、宁波、太仓、常熟、招远和惠州6个城市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截止2001年底,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总数已达22个,环境保护模范城区2个。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

  2001年,农业部门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个城市部分基地和全国100个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的66.1万公顷蔬菜、水果、茶叶基地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评价。被监测的基地总体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空气环境质量:90.7%的基地处于清洁水平,9.2%处于尚清洁水平,0.3%受到轻污染;灌溉水环境质量:86.9%的基地处于清洁水平,10.5%处于尚清洁水平,2.6%受到污染;土壤环境质量:95.3%的基地处于安全水平,3.3%处于警戒限水平,0.7%受到轻污染,0.5%受到中污染,0.2%受到重污染。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9日 21:24:53
14楼
农村能源生态建设

  截止2001年底,全国农村共建成秸秆气化集中供气426处,供气8万多户,建成太阳能热水器约1300万平方米,太阳房约1095万平方米,太阳灶约38万台,省柴节煤灶普及率达到总农户的70%。全国户用型沼气池拥有量950万户,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9万多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600处。建成141个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村。

农村改水、改厕

  截止2001年底,全国农村有各种类型的自来水厂(站)69.4万座,手压机井6725万台,收集雨水水窖137万眼。基本结束了中国农民世代直接饮用江、河、湖、塘、沟水和土井水的历史。全国农村改水受益率累计达到91.0%,饮用自来水受益率达到55.1%。
  截止2001年底,全国2.38亿农户中已有超过1亿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6.1%。
  农村改水改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带动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创建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西部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了西部地区生态调查。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生态破坏依然严重,生态系统呈现由结构性破坏到功能性紊乱演变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水土流失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土地沙化和石漠化问题突出,局部地区土壤盐渍化增长势头仍在加重;耕地总面积持续扩大,主要来自于对林地和草地的破坏;森林面积增加,功能下降;草地面积持续减少,质量降低;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导致河流断流,湖泊绿洲萎缩,地下水位下降;因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土地破坏面积大,且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西部地区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的关键地区,为此西部地区生态保护应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以调整人的经济行为为主,以生态工程措施为辅,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建设为辅,最终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病防治

   中国是地方病流行严重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克山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东部地区大骨节病已达控制标准。地氟病中、重病区的改水数量已超过半数,地砷病病区改水措施已发挥防病作用。基本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其中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7个省、自治区达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尚未达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城市市政设施建设

   2001年末,全国设市城市664个,城市人口35747.3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543.5万人。城市面积607644.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4026.63平方公里。城市范围内人口密度588人/平方公里。
  2001年末,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82039公顷,比上年增长8.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28.1%上升至28.4%。全国拥有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63208公顷,比上年增加20093公顷,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4.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
  全年新增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870万立方米,人工煤气日生产能力104万立方米,天然气储气能力757万立方米,城市道路长度5400公里,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714万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20262吨/日。
  2001年,城市供水总量为466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亿立方米;全年生产运营用水221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7亿立方米,生产运营用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例下降到47.4;全年居民家庭用水量14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3亿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例为31.1%。城市用水人口达到25854.29万人,城市用水普及率为72.33%,按同比口径比上年提高8.43个百分点。人均日生活用水量216升,比上年减少3升。2001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量38亿立方米,与上年多节约8亿立方米。
  2001年,人工煤气供应总量13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5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总量10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4亿立方米。液化气供应总量974万吨,比上年减少80万吨。城市用气人口21530.44万人,燃气普及率达到60.23%。截止2001年底,蒸汽供热能力为72242吨/小时,热水供热能力为126090兆瓦。集中供热面积1463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1%。

环境法制建设

  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防沙治沙法》,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地方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审批办法》。
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淮河和太湖水系排放重点水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四个规章。
2001年,地方立法机关制定了20多个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和50多个地方环境保护政府规章。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