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hufang301
hufang301 Lv.9
2006年02月09日 21:18:23
来自于水土保持
只看楼主

综述 2002-11-25 2001年是新世纪承前启后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十五"计划开局之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环境保护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要求全党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把环境保护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全党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要求"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纲要确定了"十五"期间全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综述



2002-11-25
2001年是新世纪承前启后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十五"计划开局之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环境保护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要求全党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把环境保护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全党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要求"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纲要确定了"十五"期间全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得到控制,部分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总量有所削减;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得到巩固,基本防止了污染反弹;"33211"重点治理工程取得一定进展,在迳流量明显低于常年均值的情况下"三河三湖"水质基本稳定;部分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建设取得大的进展,生态保护力度加大,但生态形势不容乐观。2001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全面完成。
  在经济增长7%的形势下,2001年度全国环境质量总体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2000年度水平。七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半以上的监测断面属于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城市及其附近河段污染严重;滇池、太湖和巢湖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东海和渤海近岸海域污染较重;城市空气质量基本稳定,颗粒物污染范围较广,城市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和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各占三分之一;酸雨区范围和污染程度稳定,南方地区酸雨污染较重,酸雨控制区内90%以上的城市出现了酸雨;多数城市受到轻度噪声污染。

免费打赏
hufang301
2006年02月09日 21:19:39
2楼
水环境



2002-11-25


状况

  2001年度七大水系监测的752个重点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29.5%,Ⅳ类水质占17.7%,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占52.8%。其中,七大水系干流154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50.6%,Ⅳ类占26.0%,Ⅴ类和劣Ⅴ类占23.4%,各水系干流水质好于支流。2001年度七大水系污染由重到轻的顺序依次是: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与上年相比,污染轻重顺序未变,污染程度相近。



  



主要水系

  长江水系 142个水质监测断面,其中干流断面42个,以Ⅱ类水质为主,Ⅰ、Ⅱ、Ⅲ、Ⅳ类水的比例分别为9.5%、81.0%、7.1%和2.4%。主要一级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和赣江)断面100个,Ⅰ~Ⅲ类水质占68.0%。长江水系的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与上年相比,水质持平。
  


  黄河水系 175个水质监测断面,其中干流断面29个。2001年黄河水系污染总体较重,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占62.9%。黄河干流水质稍好,Ⅱ、Ⅲ、Ⅳ、Ⅴ类和劣Ⅴ类水的比例分别为13.8%、3.4%、44.8%、10.3%和27.6%。主要污染指标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挥发酚和石油类。黄河干流悬浮物浓度很高,最高达4851毫克/升。与上年相比,水体污染程度加重。

  



  珠江水系 2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Ⅱ~Ⅲ类水质的断面占78.6%,Ⅳ类水质占14.3%,劣V类水质占7.1%。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和生化需氧量。
  珠江水系广西境内江段水质好于广东境内江段。与上年相比,水质持平。






  松花江水系 66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Ⅱ~Ⅲ类水质的断面占31.8%。其中嫩江满足Ⅲ类水质要求,吉林省境内松花江干流以Ⅲ~Ⅳ类水质为主,黑龙江省境内松花江干流以Ⅳ类水质为主,污染严重的河流是伊通河和安肇新河,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下降。






  淮河水系 7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Ⅳ类水质的断面占40.3%,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占59.7%。2001年水系丰水期水质较差,枯、平水期水质相对较好,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与上年相比,由于水量大幅度下降,水体污染加重。

2001年度淮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单位:%

河流/类别比例 Ⅰ Ⅱ Ⅲ Ⅳ Ⅴ 劣Ⅴ
 淮河干流 0.0 22.2 11.1 33.4 0.0 33.3
 一级支流 0.0 14.3 9.5 28.6 9.5 38.1
 二、三级支流 0.0 0.0 12.5 18.8 6.2 62.5
 山东境内诸河 0.0 0.0 18.2 18.2 18.2 45.4
 省界河段 0.0 8.0 16.0 4.0 8.0 64.0
年度总计 0.0 7.8 14.3 18.2 6.5 53.2

  淮河干流Ⅱ~Ⅳ类水质的断面占66.7%;一级支流Ⅱ~Ⅳ类水质的断面占52.4%;二、三级支流、省界河段和山东境内河流以Ⅴ类和劣Ⅴ类水质为主,分别有31.3%、28.0%和36.4%的断面满足Ⅱ~Ⅳ类水质要求。




  海河水系 16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Ⅱ、Ⅲ类水质断面占14.4%,Ⅳ类水质占10.8%,Ⅴ类水质占7.8%,劣Ⅴ类水质断面占67.1%。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77.7%的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首要污染物是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基本持平。
  31个跨省界断面中,64.5%的断面水质为Ⅴ类或劣Ⅴ类,山西入河北省境内水质较好,基本达到功能要求;北京、山东、河南省入河北省境内水质为劣Ⅴ类;河北省入天津淋河桥断面、入密云水库的清水河墙子路断面水质为Ⅱ类;北京入天津境内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
  海河水系有11座水库为水源地,除黄壁庄水库生化需氧量超标外,其他水库均满足或优于Ⅲ类水质要求。

  

  辽河水系 9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除鸭绿江水系水质较好外,其他河流水体污染都很严重,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占70%以上。主要污染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氨氮。与上年相比,由于水量大幅度下降,水体污染加重。

    
  

  浙闽片河流 污染较轻,水质达到Ⅰ类的断面占17.6%,Ⅱ类占41.2%,Ⅳ类占35.3%,Ⅴ类占6.0%,没有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和氨氮。甬江宁波段污染较重。
  内陆河流 总体水质良好,Ⅰ类水质断面占21.0%,Ⅱ类占52.0%,Ⅲ类占26.0%,Ⅳ类占1.0%。
  南水北调(东线) 44个水质监测断面中,南水北调工程源水--长江江都(镇江)段、洪泽湖、东平湖和北大港水库水质较好,满足Ⅲ类水质要求,其余江段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湖泊水库

  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2001年太湖和滇池外海均属中度富营养状态,巢湖属轻度富营养状态。

2001年度"三湖"营养状态指数


湖泊名称 营养状态指数 富营养程度
太湖 60.93 中度富营养
巢湖 58.31 轻度富营养
滇池(外海) 66.12 中度富营养

  太湖 100个水质监测点位中,湖体20个,环湖主要河流28个,环湖交界水体52个。与上年相比,水质基本持平。
  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属于Ⅲ类水质,总磷属于Ⅴ类水质,总氮劣于Ⅴ类标准。由于氮、磷污染严重,20个湖体水质监测断面中,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15%和85%。湖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2001年度太湖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值   单位:毫克/升


湖区 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 总氮 叶绿素a 营养状态指数 水质类别
五里湖 7.24 0.192 5.64 0.102 70.32 劣Ⅴ类
梅梁湖 6.37 0.153 3.94 0.047 65.92 劣Ⅴ类
西部沿岸区 6.26 0.119 2.71 0.039 63.91 劣Ⅴ类
湖心区及东部沿岸区 4.73 0.073 1.35 0.018 56.37 劣Ⅴ类
全湖平均 5.38 0.097 2.19 0.030 60.93 劣Ⅴ类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9日 21:19:46
3楼
2001年度太湖水系环湖河流水质达Ⅲ类标准比例 单位:%


评价指标 环湖主要河流达标断面 主要交界水体达标断面 总体达标断面
高锰酸盐指数 96.4 80.8 86.3
氨氮 39.3 11.5 21.3
总磷 57.1 17.3 31.3
监测指标综合评价 35.7 7.7 17.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

  环湖主要河流及环湖交界水体污染严重,80个水质监测断面中,属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62.5%。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符合Ⅰ至Ⅲ类水质要求的断面占86.3%,属Ⅳ类和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5%和6.2%。
  滇池 污染严重,10个测点均为劣Ⅴ类水质。其中草海污染更为突出,外海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高锰酸盐指数基本可达Ⅲ类水质要求。草海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污染程度明显重于外海。与上年相比,水质基本持平。

2001年度滇池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值   单位:毫克/升


湖区 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 总氮 叶绿素a 营养状态指数 水质类别
草海 12.40 1.23 13.45 0.221 82.24 劣Ⅴ类
外海 7.57 0.21 2.21 0.070 66.12 劣Ⅴ类

  巢湖 湖体12个测点由于总氮、总磷严重超标,均属劣Ⅴ类水质。高锰酸盐指数均达Ⅲ类水质要求。巢湖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处于中营养状态,全湖平均为轻度富营养。巢湖西半湖污染程度明显重于东半湖。与上年相比,水体污染加重。
  巢湖主要出入湖河道中,兆河、柘皋河水质良好,为Ⅲ类水质,裕溪河为Ⅳ类水质,其余河道均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总磷和氨氮 。

2001年度巢湖湖体主要污染指标值    单位: 毫克/升


湖区 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 总氮 叶绿素a
(mg/m3) 营养状态指数 水质类别
东半湖 6.21 0.25 2.97 12.20 62.19 劣Ⅴ类
西湖 4.20 0.13 2.20 0.81 49.66 劣Ⅴ类
湖平均 5.21 0.19 2.58 6.50 58.31 劣Ⅴ类

2001年度巢湖水系出入湖河道水质达Ⅲ类标准比例    单位:%


评价指标 达标断面
总磷 18.2
高锰酸盐指数 54.5
氨氮 45.5
监测指标综合评价 18.2

  其他大型湖泊 洞庭湖、达赉湖、洪泽湖、兴凯湖、南四湖、博斯腾湖、白洋淀、洱海、镜泊湖和洪湖10个淡水湖泊中,洱海、兴凯湖、博斯腾湖和洪湖水质良好,湖体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洞庭湖、镜泊湖和洪泽湖水质达到Ⅳ类标准;白洋淀、达赉湖和南四湖污染严重,均为劣Ⅴ类水质。
  城市内湖 北京昆明湖为Ⅲ类水质,杭州西湖为Ⅳ类水质,南京玄武湖、武汉东湖和济南大明湖均为劣Ⅴ类水质。
  大型水库 北京密云、抚顺大伙房、吉林松花湖、天津于桥、湖北丹江口、合肥董铺、青岛崂山、烟台门楼、汉口石门和杭州千岛湖10座大型水库中,千岛湖和丹江口水库为Ⅰ类水质,于桥水库和松花湖为Ⅲ类水质,其余6座水库为Ⅱ类水质,大型水库水质总体良好。

  地下水

  全国186个主要地下水水位监测城市和地区中,有63个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位有所回升,回升区所占比例为34%,比上年增加近10%;但地下水水位总的发展趋势仍以下降为主,下降区比例高达62%。
  全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局部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部分指标超标,主要污染指标有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pH值等。北方城市地下水污染重于南方城市,超标率高。三氮污染在全国各地区均较突出,矿化度和总硬度超标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铁和锰超标主要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1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28.4亿吨,比上年增加3.2%。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0.7亿吨,比上年增加3.5%;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27.7亿吨,比上年增加3.0%。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406.5万吨,比上年减少2.7%。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607.5万吨,比上年减少13.8%;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799万吨,比上年增加8.0%。
  2001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5.6%。其中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6.9%,非重点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3.9%。

  措施与行动

  核查"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执行情况 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国家计委、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交通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旅游局等8个部门,于2001年2~3月分别对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九五"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编制"三河三湖"水系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三河三湖"水系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近20个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了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水系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其中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实施。
  抓好太湖水污染防治 温家宝副总理主持召开了太湖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第三次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太湖"九五"水污染防治工作,并对"十五"工作作了部署。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监察部建立了太湖水系行政监察制度。实施了太湖信息专报制度,不定期向太湖水污染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发布太湖治污进展情况。
  实施长江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 2001年8月,成立国务院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有关领导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主持制定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 制定东线、中线调水方案,国务院领导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并编制了治污规划。
  启动扎龙湿地应急调水工程 为缓解扎龙湿地干旱缺水状况,抢救湿地生态环境,水利部门利用水利工程采取临时补水措施, 2001年夏秋两季为扎龙湿地补水。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9日 21:20:06
4楼
海洋环境



2002-11-25


状况
  2001年,中国大部分海域环境质量基本保持良好状态。全国未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17.3万平方公里。其中,二类、三类、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海域面积分别约为9.8平方公里、2.6万平方公里、1.6万平方公里和3.3万平方公里。与上年相比,未达到一类水质标准的海域总面积有所减少,近岸海域局部污染仍然较重。

   近岸海域水质

  2001年,近岸海域水质主要受到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的影响,部分海域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铅,近岸海水以二类和超四类为主。超四类海水比例在四大海区中以东海为最,占52.0%,其次是渤海,占38.5%,黄海和南海分别占26.4%和19.1%。与上年相比,渤海和东海近岸水体污染加重,黄海和南海近岸水质基本稳定,水质较好。四大海区污染由重到轻依次为东海、渤海、黄海、南海。




  赤潮 2001年,中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增多,发生时间提前,主要赤潮生物种类增多,总次数和累计影响面积均比上年有大幅度增加。全国海域共发现赤潮77次,累计面积达15,000多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49次,增加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各海区中,渤海20次,黄海8次,东海34次,南海15次。浙江、辽宁、广东、福建等近岸、近海海域为赤潮多发区。赤潮频繁发生海域多为受无机氮和磷酸盐污染较重的海域。大面积赤潮主要集中在东海、渤海和黄海海域。

  措施与行动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 2001年10月,国务院批复了《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计划用15年时间,使渤海海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生态系统得到初步改善。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国家环保总局完成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全国近岸海域共划分一至四类功能区651个,拟定了功能区达标考核办法,开展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监测站位布设工作,启动环境功能区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海洋赤潮防治 国家海洋局部署了2001年全国赤潮防治工作,组织实施了重点海域赤潮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示范项目,加强了赤潮信息管理。
  环渤海地区禁磷 为防止磷对渤海的污染,环渤海地区开展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辽宁、山东两省已在全省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沿海城市自2002年1月起实施禁磷。



         2001年度全海域海水水质状况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9日 21:20:40
5楼
大气环境



2002-11-25
状况

  2001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基本稳定,城市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和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各占三分之一;南方地区酸雨污染较重,酸雨控制区内90%以上的城市出现了酸雨。

  城市空气 监测的341个城市中,114个城市达到或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占统计城市数的33.4%。其中海口、三亚、肇庆等10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114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占统计城市数的33.4%。113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占统计城市数的33.2%。与上年相比,城市空气质量基本持平。
  
  颗粒物仍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64.1%的城市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101个城市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数的29.2%。颗粒物浓度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河北等省区。
  
  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占统计城市的19.4%。其中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的城市占统计城市的9.7%,比上年度降低2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贵州、重庆及甘肃、陕西、四川、湖南、广西、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2001年,341个城市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广州、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二氧化氮浓度相对较高。

  


  
   "两控区"二氧化硫污染情况 统计的341个城市中(包括县级市),有64个城市属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118个城市属于酸雨控制区。两区内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分别占48.4%和79.7%。与上年相比,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二氧化硫达标城市比例略有增加,劣于三级城市比例下降4.3个百分点。
  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 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1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海口达到一级标准。14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14个城市超过三级标准。
  酸雨 2001年,降水年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北方只有吉林图们市、陕西渭南市、铜川市、略阳县和天津市降水年均pH值小于5.6。
  监测的274个城市中,降水pH值范围在4.21~8.04之间、年均降水pH值小于5.6(含5.6)的城市有101个,占统计城市数的36.9%,出现酸雨的城市有161个,占58.8%。与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略有减少。
  酸雨控制区107个城市(地级以上城市及地区)pH值范围在4.21~7.21之间、年均降水pH值小于5.6(含5.6)的城市有78个,占统计城市数的72.9%;98个城市降水出现酸雨,占酸雨控制区城市数的91.6%。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1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947.8万吨。其中工业来源的排放量1566.6万吨,生活来源的381.2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059.1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841.2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217.9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990.6万吨。

              全国近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单位:万吨


           项目
  年度 二氧化硫 烟尘 粉尘
2001 1947.8 1059.1 990.6
2000 1995.0 1165.4 1092.0
增减(%) -2.4 -9.1 -9.3

  措施与行动
  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 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在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开展了空气质量预报工作。于2001年6月5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发布47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
  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 在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中,全国环保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8万人次,检查了14万个企业,立案查处企业1.2万个。取缔死灰复燃"15小"企业1820个,停产治理企业1693个。依法处理责任人410人。
  控制新机动车污染 国家环保总局先后下达两批限期停止生产和销售不能达到国家新排放标准的车型名录,涉及各种车型4000多种。除重型汽油车标准尚未修订外,欧洲I号标准已经在全国实施。同时公布了达到国家标准的车型。
  扬尘污染控制 国家环保总局和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要求各城市人民政府制定防治城市扬尘污染的环境保护措施。
  北京市大气污染控制 截止2001年10月,北京市实施第五、六、七三个阶段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共58项措施。完成1500台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全市天然气用量超过9亿立方米,推广优质低硫煤900万吨,机动车路检达标率达到90%。2001年全年空气污染指数Ⅱ级和好于Ⅱ级的天数达到50%以上。
  秸秆禁烧工作深入推进 各级环保部门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对自然生态保护进行环境监理的通知》的要求,加强了秸秆禁烧区内,特别是机场周围、高速公路、铁路沿线两侧和高压输电线路附近禁烧工作的现场执法检查。国家环保总局派出工作组,检查了京津高速公路及北京、天津机场周围秸秆禁烧情况。
  禁止以氟利昂为工质的设备进口 国家环保总局、外经贸部、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禁止进口以氟利昂为空调制冷工质的汽车和以氟利昂为制冷工质的空调(含压缩机)的公告,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禁止进口上述产品。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9日 21:21:00
6楼

声环境



2002-11-25


状况

  2001年,273个城市进行了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比上年增加了59个城市。其中9.5%的城市污染严重,16.5%的城市属中度污染,48.7%的城市属轻度污染,25.3%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较好。

  



 




  2001年,监测区域环境噪声的176个城市,等效声级范围在47.2~65.8分贝(A)之间。6.3%的城市污染较重,49.4%的城市属中度污染,33.0%的城市属轻度污染,11.3%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措施与行动

  铁路噪声污染防治 国家环保总局与铁道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铁路噪声污染防治的通知》,要求控制市区运行的火车鸣笛及火车站、编组站、调车场指挥作业的高音喇叭。
  创建安静居民小区 国家环保总局启动在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开展"安静居民小区"创建试点活动,提出"安静居民小区"考核指标和试点工作方案。
  坚持在中、高考期间加强噪声监督管理 在连续几年工作的基础上,2001年及早部署了高考期间噪声环境监督。国家环保总局发出了《关于在高考期间加强环境噪声污染监督管理的通知》。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9日 21:21:34
7楼
固体废物



2002-11-25

状况

  2001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8.87亿吨,比上年增加0.61亿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2893.8万吨,比上年减少9.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4.7亿吨,综合利用率为52.1%。

措施与行动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染调查 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进行了调查、监测。共调查各类垃圾处理场345座,监测107座。
  改革和规范进口废物审批 国家环保总局与外经贸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五废"进口经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取消了"五废(废铜、废铝、废钢铁、废纸、废塑料)"进口经营公司核定制度和不允许"异地代理"的限制。
  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 2001年,共审核和签发了化学品首次进口环境管理登记证1013份,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登记证81份。审核和签发《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4278份,其中进口3168份,出口1110份;登记进口量32.5万吨,出口量8.22万吨。
  城市环境卫生、保洁工作 截止2001年底,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184162万平方米。其中机械清扫面积25431万平方米,机械清扫率13.8%。全年清运生活垃圾、粪便16457万吨,大中城市基本日产日清。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9日 21:22:22
8楼
辐射环境



2002-11-25
 


状况

  各地的陆地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仍为当地天然辐射本底水平,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保持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全国整体环境未受到放射性污染,辐射环境质量仍保持在原有水平。
  在辐射源周围地区,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气溶胶或沉降物总β放射性比活度、水和动(植)物样品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均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和浙江秦山核电厂周围地区辐射水平无变化,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措施与行动

  放射性污染物申报登记 国家环保总局组织6个省市开展放射性污染物申报登记试点工作,试点省市已完成企业申报和报表审核工作。
  放射污染处置设施监督检查 国家环保总局对西北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运行情况、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堆内构件旧导向筒暂存场等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9日 21:22:39
9楼

耕地/土地



2002-11-25
 

状况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1年全国主要地类面积为:耕地12761.58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约0.10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另有园地1064.01万公顷。在建设用地方面,城镇村及独立工矿用地2487.58万公顷,交通用地580.76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572.96万公顷,其余为水面和未利用地。
  2001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16.37万公顷,灾毁减少耕地3.06万公顷,同期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0.26万公顷,增减相抵增加耕地0.84万公顷。同期生态退耕减少耕地59.07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4.50万公顷,2001年全国耕地比上年净减少61.73万公顷。
  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165万平方公里,风蚀191万平方公里。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侵蚀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按流失强度分,全国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162万平方公里,中度为80万平方公里,强度为43万平方公里,极强度为33万平方公里,剧烈为38万平方公里。
  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367万平方公里减少到90年代末的356万平方公里,10年间减少了11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减少了14万平方公里,风蚀增加了3万平方公里。

措施与行动

   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法制建设 围绕《土地管理法》的实施,加快配套法规的建设,2001年国土资源部出台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对于强化土地管理,保护耕地,提供了有力的法规保障。
  全面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1年全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均已编制完成,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各地严格依据规划管地用地,充分发挥了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作用。同时,通过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审核等手段,保障了规划的实施。
  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工作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当开发宜农土地后备资源,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加大废弃地的复垦,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200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加大土地执法力度 2001年全国人大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执法检查,有效地推动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国土资源系统进一步加大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2001年共处理案件12.5万件,罚没款6.16亿元。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2001年,国家实施的水土保持重点区域或工程主要有: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长江黄河上中游、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国家共投资13.44亿元,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3万平方公里,实施预防保护面积10万平方公里。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9日 21:23:06
10楼
森林/草原



2002-11-25
 

状况

  森林 中国现有林业用地26300万公顷,森林面积15900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4880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67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45个百分点;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为0.128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5;人均蓄积量为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72立方米的1/8。与前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森林面积、蓄积量继续保持双增长,林木的生长量大于消耗量。
  2001年全国造林面积完成529.9万公顷,占计划的107.6%。其中人工造林438.8万公顷,飞播造林91.1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林面积605.9万公顷。
  草原 全国各类天然草原39283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7%,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草地仅0.33公顷,为世界人均面积的一半。
  中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三化"(退化、沙化、碱化)草原面积已达13500万公顷,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天然草原的面积每年减少约65~70万公顷。草场退化和植被破坏使草原质量不断下降,20世纪90年代末与90年代初比较,北方天然草原产草量下降了30~50%,载畜能力大大降低。而草原实际载畜量偏高,导致全国草原普遍超载过牧,北方草原超载更为严重,普遍超载30~50%。
  中国84.4%的草地分布在西部,面积约33100万公顷。由于不合理的利用,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草地退化面积不断扩大。西北地区沙漠逐渐扩展,荒漠化日益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
  病、虫、鼠害 2001年全国主要森林病虫鼠害发生的总面积超过800万公顷。主要病虫鼠害种类:一是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森林病虫害;二是松毛虫、森林鼠害、杨树食叶害虫等常发性病虫害;三是小蠹虫、萧氏松茎象等钻蛀性害虫。
  2001年,草原鼠虫害危害面积达7200万公顷。鼠害危害面积4600万公顷。其中严重危害面积约2730万公顷;虫害危害面积2600万公顷,其中严重危害面积约1467万公顷。鼠虫危害仅牧草一项直接经济损失约20亿元。
  火灾、雪灾、旱灾 2001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4933起,比上年下降了16.9%。重大、特大火灾分别比上年下降了78.3%和75%。受害森林面积4万公顷,损失林木33.1万立方米,比上年分别下降54.7%和53.2%。因森林火灾死亡20人、伤38人,比上年分别下降了75.3%和60.8%。
  2001年共发生草原火灾547起。其中,重大、特大草原火灾各7起,受害草原面积约13.2万公顷,烧伤7人,烧死(伤)牲畜2266头(只)。内蒙古、新疆、吉林、四川四省(区)发生了较大的雪灾,因灾死亡牲畜120多万头(只),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等主要牧区受旱草原8000万公顷,其中严重受旱草场2700万公顷,牧草产量较常年减产30~60%,仅牧草减产一项经济损失约30亿元,因旱灾导致220多万人和2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措施与行动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1998年开始启动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17个省(区、市)的重点国有林区。1998到2001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24.63万公顷,飞播造林59.59万公顷,封山育林502.75万公顷,管护森林面积9274.55万公顷,育苗面积6.50万公顷,其中2001年造林(含飞播)69.33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林121.77万公顷。
  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平原绿化二期工程等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01年共造林191.14万公顷,封山育林88.42万公顷。其中:"三北"完成造林158.50万公顷,封山育林59.47万公顷;长防、珠防、沿海防护林和平原绿化、太行山绿化五个工程完成建设任务61.59万公顷。其中:造林32.64万公顷,封山育林28.95万公顷。
  退耕还林工程 1999年开始实施,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2001年扩大到20个省(区、市)。1999~2001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16.36万公顷。其中退耕地还林116.24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00.12万公顷。2001年完成退耕地还林39.9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48.6万公顷。截止2001年底,共兑现粮食196.4万吨,现金3.33亿元,种苗补助9.69亿元。经对2000年已完成退耕还林任务的17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核查,退耕地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核实面积的合格率分别为92.3%和83.2%。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2000年开始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省(区、市)75个县全面铺开。截止2001年底,共完成建设任务90万公顷。其中营造林53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3万公顷,草地治理27万公顷,小流域综合治理7万公顷,完成水利配套工程2491处,林木种苗基地687公顷,草种基地5160公顷。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2001年启动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生态脆弱地区和湿地等范围内的有关建设工程。国家投资31414万元,其中国债28000万元,预算内投资3414万元。举世瞩目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全面启动。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木材和林产品供应问题,也有利于减轻木材需求对森林资源保护造成的压力,为其他生态工程建设提供重要保证。2001年已相继在广西、福建等地展开试点。
  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和建设项目 2001年,中央投资4亿元在西部省区实施了65个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和建设项目;投资2亿元在西部和北方省区建设了18个牧草种子基地项目,并实施了草原治虫灭鼠、草原防火等项目。
  森林病虫害防治取得成效 2001年,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加强监测,强化检疫,控制老疫区疫情扩散,拔除新疫点和孤立疫点,压缩疫点数量和面积,防治面积共117.06万公顷(次),监测面积1466.67万公顷(次),清除虫害木455万株,除害处理67万立方米,拔除37个县和722个乡镇疫点。

回复
hufang301
2006年02月09日 21:23:29
11楼

生物多样性



2002-11-25
  

状况

  物种 中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脊椎动物共有6347种,占世界总数的13.9%。其中兽类500种,占世界总数的11.8%;鸟类1244种,占世界总数的13.7%,是世界上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爬行类376种,两栖类284种;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数的20.0%。拥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占世界总数的10%,居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250多种,占世界的29.4%,居首位。同时,中国的特有物种繁多,有特有高等植物17300种。这些物种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水陆过渡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
  濒危物种的现状及其变化 按已有资料统计,中国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有新疆虎、蒙古野马、高鼻羚羊、犀牛、麋鹿、白臀叶猴。各种观赏鸟类,如画眉、相思鸟、太阳鸟、鹩哥等在个别地区被大量地捕捉。高等植物中濒危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并导致与之关联的40000多种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自然保护区 截止2001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达1551个,总面积为12989万公顷,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2.9%。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数171个,面积为5903万公顷。另有风景名胜区690个,森林公园1078个,地质公园44个。
  湿地 全国有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主要类型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湿地植被约有101科,湿地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全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不包括江河、池塘),占世界湿地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面积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
中国政府已确定的1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禽以及典型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措施与行动

  加强湿地保护和建设 2001年年初,中央提出了在生态建设中要大力加强湿地保护。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了要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正式启动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要在大江大河源头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完整而又脆弱的西部地区,划建自然保护区进行抢救性保护,加强对西部地区现有天然湿地保护,建设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
  加强执法 中国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条例。2001年共查处非法盗猎、经营、倒卖、走私野生动物等各类案件16000多起。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