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答案探讨
liufeihu1
liufeihu1 Lv.3
2010年09月24日 11:17:53
只看楼主

上午混凝土1、云南大理中学用房 按8度计算 一级采取抗震措施 答案C 2、稳定系数 抗规3.6.3条文说明(G*3400/663)/(0.075G*3400)=0.023、挑檐裂缝计算 考虑检修荷载 荷载规范4.5.3准永久组合不考虑,其他组合考虑Mk=0.5(0.1*20+0.15*25+0.5)*2.2*2.2+2.2*1=17.325 Osk=17.325/(0.87*0.124*0.753)=213

上午
混凝土
1、云南大理中学用房 按8度计算 一级采取抗震措施 答案C
2、稳定系数 抗规3.6.3条文说明(G*3400/663)/(0.075G*3400)=0.02
3、挑檐裂缝计算 考虑检修荷载 荷载规范4.5.3准永久组合不考虑,其他组合考虑
Mk=0.5(0.1*20+0.15*25+0.5)*2.2*2.2+2.2*1=17.325 Osk=17.325/(0.87*0.124*0.753)=213
wmax=(2.1*0.49x213/200000)(1.9*20+0.08*12/0.01)=0.15mm ( 应该不考虑检修荷载为0.1)
4、挑檐挠度计算先计算长期刚度 f=Mk*L平方/(4B)=17mm
5、挑檐配筋 560 验算最小配筋率
6、四级框架柱配箍筋 加密区间距不大于8*12=96 非加密区不大于15*12 =180 8@90/180 抗规表6.3.8-2及6.3.13 不是柱根,可以是6@90/180
7、抗震大偏压计算N=300KN 求es' x小于2as 注意轴压比小于0.15,rRE=0.75
x=300000*0.75/(14.3*400*1)=39
es'=300*741*(360-40)/(300000*0.75)=316mm
8、计算柱受弯承载力 已知es' ei=(420+400/2-40)/1.16=500mm e0=500-20=480mm
M=225*0.48=108 KN.M
9、柱受剪承载力 asv=28.3*2+28.3*2*0.707=96 斜向箍筋有两根压屈退出工作 ,只两根参与受剪
Vc=(1.05*1.43*360*0.4/4+210*96/90*0.36+0.056*225)/0.85=173KN
10、冲切 700*700柱,C40,h0=140mm算出比备选答案大很多500多 疑似题目条件有误
我的计算过程:um=(700+140)*4=3360 n=0.5+40*140/4*3360=0.917
Fl=0.7x1x1.71x0.917x3360x0.14=516
N=516+(0.7+0.14*2)平方*13.5=530选D
11、配筋冲切 每边3根二级钢12角度30度 截面限制条件也要验算 算出比备选答案大很多 疑似题目条件有误
我的计算过程:um=(700+140)*4=3360 n=0.5+40*140/4*3360=0.917
Asbu=113*3*4=1356
截面限制条件=1.05*1.71*0.917*3360*0.14=774
Fl=0.35*1.71*0.917*3360*0.14+0.8*300*1356*sin30=421
取小值 Fl=421KN选D
12、顶层非抗震端节点框架梁最小配筋率 1.4% 混凝土规范10.4.5
13、粗糙度判别 荷规7.2.1条文说明 没有算例 随便写过程了 蒙的D类 ( 应该是c类)
14、保证率 95%的均正确
15、地震分组的概念(很多人说震原)震原深浅
钢结构
16、重级工作制吊车梁抗弯强度 rx=1.0
17、卡轨力35.5
18、局部承压强度 1.1*1.4*1.35*355/(50+45*5+150*2)/18=71
19、牛腿反力 考虑折减系数0.95 2080KN
20、凸缘支座 取全高扣除2hf,两条侧面角焊缝
21、疲劳欠载应力幅 欠载系数0.8
22、肢背角焊缝长度计算 分配系数0.7

23、节点板角焊缝长度 折算应力计算
24、V型剖口焊缝长度计算 是f v=125控制)算出来只有280

25、柱稳定计算 一个B类,另外c类
26、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计算 每侧腹板考虑20tw 且扣除螺栓孔 钢规5.4.6
27、腹板稳定计算 内弧起点间距离 (700-2*16-2*30)/13=46.8记不住数据了
28、塑性翼缘宽厚比 9
29、钢结构大于0.1宜计算二阶效应
砌体
30、有吊车砌体上住高厚比1.25*1.25*2.5/0.49=8小于17*1.3=22 04二级真题
31、下柱高厚比 5/0.62=8小于17 04二级真题
32、下柱受压承载力 吊车折减0.9 跨度12米再折减0.9
33、多层砌体住宅中横墙求fVE 0.98/0.14=7正应力影响系数1.7 题目提示用抗规 04二级真题
34,不考虑中部构造柱墙体受剪承载力rRE=0.9 题目提示用抗规 两端有构造柱 04二级真题
35、考虑中部构造柱墙体受剪承载力 rRE=0.85题目提示用抗规 两端有构造柱 04二级真题
36、不设构造柱墙体受剪承载力 rRE=1.0 题目提示用抗规 两端有构造柱
这四个题 题目专门提示采用抗规
37、过梁荷载计算 (18*0.5*0.24+10)X1.2+5*1.4=21.6
38、过梁受弯承载力 h0=780mm
39、过梁受剪承载力
40、轻骨料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块砌筑框架填充墙 (3皮转错的,其他都对) 04二级真题
下午
1、构造柱的概念 遇管沟的那项错误 多孔砖技术规程 04年二级题目
木结构
2、原木檩条抗弯 跨中央d=147mm M=6
3、原木檩条抗剪 抗剪强度未切削不提高 支座截面计算( b采用小头直径) V=13。6
地基基础
4、地基概念 ( 350的那个错的)
5、地基概念 地基设计等级
6、柱下独基场地判别 二类场地
7、fAE计算 深宽修正,有地下水影响 最后乘抗震调整系数1.3
8、独立基础冲切承载力
9、独立基础弯距 M=710
10、求另外方向的边长 偏心求一次,均匀受压求一次 B=3。8
11、桩抗拔求嵌岩深度 2.3米
12、嵌岩桩承载力极软岩
13、灌注桩受压承载力6000
14、三根试桩,求RA 地基规范附录Q 小注:取最小值的一半
15、水泥土搅拌Ra=125
16、置换率 桩距1.14
17、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170+60)*10/2/20=57.5mm=5.75cm 10.2+5.75=16cm
高层
18、高层概念一级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那个选项错误
19、高层概念 转换层楼板混凝土等级C30最小配筋率0.25%
20、圆形高层小遮阳板风载 荷规条文说明可采用50年计算 阵风系数Bgz=1(只有幕墙为查表)局部体形系数=-2.0,取50年的风。
21、临届起始点高度判别 荷规7.6.1 7.6.2 VCR=30/2.7*0.2=55.6 VH=根号下(2000X2.38X0.66/1.25)=50.1 H1=150*(55.6/1.2*50.1)的6.25次方=91.6米 处于第22层 算出是76点多米,应该在18层(上面T1=2.78) 18层
22、风洞效应 100m 45度 荷规7.3.2条文说明
23、地形修正 风荷载比值 (1.12)
24、9度框剪 附加水平地震力 2430
25、连梁剪力计算Mbua控制 应该是215 Mbua=0.4*0.942*(600-35-35)/0.75=266.3 Vb=266.3*2*1.1/3+20=215KN
26、7度0.15g III类场地 一级框架柱轴压比限值 0.7-0.05=0.65
27、倾覆力矩抗倾覆力矩比值 零应力区15%,3a=0.85B a=B/2-e得 a=0.283B 倾覆力矩G*E=G*0.217B 抗倾覆力矩 G*0.5B 所以比值=0.5/0.283=1.7多
28、最大周期1.75秒满足最小剪重比
29、底部大空间框支梁箍筋设置8根12@100 根据面积含箍率计算且箍筋全长 一级抗震,1。2X1。71/300=0。06选取8肢14@100
30、框支柱弯矩调整 框支柱顶层上端,底层下端乘以1.5,中间层不乘 选C
31、核心筒、框支框架,地下室抗震三等级确定 框支框架一级
32、lc确定 400,400,250加强部位以上4200/4=1050,但不是全用箍筋。为650,0
用抗规6.7.2条不用高规9.1.8
桥梁
33、桥下通航桥高程 2.5+1.5=4 桥涵通规 3.3.2
34、支墩最小宽度 80+2*(700+0.5*155)=1635mm 桥梁抗震细则 JTG/T B02-2008第11.2.1条
35、大桥判别 大桥 桥涵通规1.0.11
36、桥梁全长 最大的那个选项 跟09题一样 桥涵通规 3.2.5
37、预加力估算 跟09题一样(有人说不用0.75,用最大的0.8,题目是求最大直)
38、荷载组合1.1(1.2恒+1.4活) 跟09题一样 桥涵通规4.1.6
39、最小制动力 83KN 跟09题类似
40、人行天桥踏步宽度3m或1.8m不知那个。
免费打赏
caopingxy84
2010年10月19日 17:41:01
2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chenjjhhu
2010年10月19日 21:53:09
3楼
这个研究的透彻
回复
zhuyanyan3428
2010年10月20日 09:31:14
4楼
15、地震分组的概念(很多人说震原)震原深浅
“设计地震分组是新规范新提出的概念,用以代替旧规范设计近震、设计远震的概念。   根据《震规》第3.2.3条条文及第3.2.2条条文说明,设计地震分组实际上是用来表征地震震级及震中距影响的一个参量,实际上就是用来代替原来老规范“设计近震和远震”,它是一个与场地特征周期与峰值加速度有关的参量。一般而言,可能可以这样理解,第一、第二分组大概相当老规范的“设计近震”,它仅与特征周期有关,且周期越长,分组越大;而第三分组大概相当于老规范的“设计远震”,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A1图)中,它仅与峰值加速度衰减区段有关,而在特征周期区划图(B1图)中,它不仅与峰值加速度衰减区段有关,还与特征周期有关。具体的对应关系如下:   1 区划图B1中0.35s和0.40s的区域作为设计地震第一组;   2 区划图B1中0.45s的区域,多数作为设计地震第二组;其中,借用89规范按烈度衰减等震线确定“设计远震”的规定,取加速度衰减影响的下列区域作为设计地震第三组:   1)区划图A1中峰值加速度0.2g减至0.05g的影响区域和0.3g减至0.1g的影响区域;   2)区划图B1中0.45s且区划图A1中≥0.4g的峰值加速度减至0.2g及以下的影响区域。   根据《震规》第3.2.3条:   对Ⅱ类场地,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的设计特征周期,应分别按0.35s、0.40s和0.45s采用。”摘自百度 百科
按这个是不是应该选C,就是地震加速度衰减和特征周期那项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