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概述
wnb
wnb Lv.11
2006年01月08日 13:43:48
只看楼主

海岸线、海岸和海岸带海岸线分为岛屿岸线和大陆岸线两种,但海岸线不是一条线。这句话听起来明显地不合逻辑,但的确是海洋学家的一句口头蝉。海洋与陆地的不断变化十分复杂。我们暂且假定陆地是固定不变的,海洋只有潮汐变化。海水昼夜不停地反复地涨落,海平面与陆地交接线也在不停地升降改变。假定每时每刻海水与陆地的交接线都能留下鲜明的颜色,那么一昼夜间的海岸线痕迹是具有一定宽度的一个沿海岸延伸的条带。为测绘、统计实用上的方便,地图上的海岸线是人为规定的。一般地图上的海岸线是现代平均高潮线。麦克特航海用图上的海岸线是理论最低低潮线,比实际上的最低低潮线还略微要低一些。这样规定,完全是为了航海安全上的需要。因为海图上的水深以这样的理论最低低潮为基准,可以保证任何时间,实际上的水深都比图上标示的水深更深。舰船按此海图航行绝对不会搁浅。

海岸线、海岸和海岸带

海岸线分为岛屿岸线和大陆岸线两种,但海岸线不是一条线。这句话听起来明显地不合逻辑,但的确是海洋学家的一句口头蝉。海洋与陆地的不断变化十分复杂。我们暂且假定陆地是固定不变的,海洋只有潮汐变化。海水昼夜不停地反复地涨落,海平面与陆地交接线也在不停地升降改变。假定每时每刻海水与陆地的交接线都能留下鲜明的颜色,那么一昼夜间的海岸线痕迹是具有一定宽度的一个沿海岸延伸的条带。为测绘、统计实用上的方便,地图上的海岸线是人为规定的。一般地图上的海岸线是现代平均高潮线。麦克特航海用图上的海岸线是理论最低低潮线,比实际上的最低低潮线还略微要低一些。这样规定,完全是为了航海安全上的需要。因为海图上的水深以这样的理论最低低潮为基准,可以保证任何时间,实际上的水深都比图上标示的水深更深。舰船按此海图航行绝对不会搁浅。

前边说,海岸是海岸线上边很狭窄的那一带陆地。这是很实在的生活中的一个概念。即是说海岸就是当时我们站在那里观海时,当时海水上边的那一带陆地。地貌学上的海岸就不同了。它是指现在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着和过去曾经相互作用过的地方。

海岸带则是指现代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的地带。也就是每天受潮汐涨落海水影响的潮间带(海涂)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的海陆过渡地带。海岸带是一个很热门的现代概念。

免费打赏
wnb
2006年01月08日 13:57:35
12楼
贝壳堤古海岸

渤海湾西岸,河北省黄骅市沿海的贝壳堤名闻遐迩。在最近的几十年内,黄骅贝壳堤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渤海湾黄骅贝壳堤由6条贝壳堤组成。6条贝壳堤都与现代海岸线平行,代表不同时代的海岸位置。科学家根据离海远近,从西向东,依次把6道贝壳堤命名为1号,2号,3号,4号,5号,6号贝壳堤。

贝壳堤是由生活在潮间带的贝类死亡后的硬壳经波浪搬运,在高潮线附近堆积形成的。黄骅1号贝壳堤形成的时代为距今6150-5340年。从开始形成到停止发育,前后经历了810年。在这810年中,该堤就是当时的海岸线。这一时期,没有大的河流在此入海,海水透明度高,适宜贝类生活。大量贝类死亡后遗留下来的贝壳,在波浪作用下被堆积在高潮线附近,开成1号贝壳堤。

在距今5340年以后,由于黄河在附近入海,海水混浊,泥沙淤积成陆,海岸线前伸,从而把1号贝壳堤遗弃在高处的陆地上。

由于黄河改道,入海泥沙剧减,海水澄清,淤积停止,海岸线趋于稳定,贝类大量繁殖,在波浪作用下又形成新的贝壳堤,即黄骅 2号贝壳堤。2号贝壳堤的形成年龄为距今4740-3955年,距离1号堤15公里。该堤的形成经历了约785年。

黄骅贝壳堤的成因大致如此。6000余年来,黄河入海口摆动在渤海与黄海之间。黄骅沿岸的6道贝壳堤,都是大海和黄河的产物。从东向西平行分布的6道贝壳堤就象站成一排的6兄弟。排在最西面离岸最远的1号堤是这群兄弟中的老大,形成至今已有6150年。排在最东面的6号堤,至今仍在潮起被淹,潮落出露的高潮滩上,形成至今只有1030年。两者相距30公里,年龄相差5120年。六条贝壳堤说明,在距今6150年以来,黄骅海岸线由西向东,走走停停,处于剧烈的变化之中。贝类动物遗体可供测定地质年代。贝壳堤是海岸变迁和海平面变化的忠实记录,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贝壳堤也有护岸作用和一定的经济价值。贝壳砂可用作建筑材料和饲料添加剂。近年来黄骅贝壳堤开发过度,为保护贝壳堤不受破坏,当地政府已经建立了贝壳堤自然保护区。


回复
wnb
2006年01月08日 13:59:22
13楼
有的学习了,提供给大家共享,是一些很值得品位的知识。
回复
sunxiaosan
2007年01月22日 10:55:46
14楼
谢谢,已经收藏
回复
xuyandong
2007年02月04日 14:55:15
15楼
谢谢这么好的知识
回复
iceybinger
2009年09月04日 11:59:00
16楼
多谢楼主分享,学习学习:time: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