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下strat及pkpm竖向荷载倒算。
tssd-2005
tssd-2005 Lv.2
2010年08月31日 08:42:25
只看楼主

算例以strat官方给的算例为准,条件附图,strat算例我没建模,以官方数字为准,我pkpm08版建模条件一样,仅没加柱帽,取400厚空心板有效厚度249mm,等代梁8000x249,恒载16,活载0,恒载分项系数1.0。为了对比strat官方附图给出的数值也分两种情况,一种四周梁,一种四周墙。因为毕竟两种软件,计算核心不一样,仅比较以做讨论,不敢妄评对错 下面是pkpm四周梁建模及倒荷情况:

算例以strat官方给的算例为准,条件附图,strat算例我没建模,以官方数字为准,我pkpm08版建模条件一样,仅没加柱帽,取400厚空心板有效厚度249mm,等代梁8000x249,恒载16,活载0,恒载分项系数1.0。为了对比strat官方附图给出的数值也分两种情况,一种四周梁,一种四周墙。因为毕竟两种软件,计算核心不一样,仅比较以做讨论,不敢妄评对错 screenshot34.jpg tu1.jpg screenshot36.jpg
下面是pkpm四周梁建模及倒荷情况:
screenshot45.jpg
pm 倒荷:(中柱1024=16x8x8)
screenshot37.jpg
satwe柱底内力设计值(前面已设置分项系数1.0,荷载0,中柱=1161):
screenshot38.jpg
jc荷载里的标准组合(中柱=1161):
screenshot39.jpg
总结: pm中柱倒算:1024
satwe中柱倒算:1161


下面是pkpm四周墙建模及倒荷情况:
screenshot44.jpg
pm 倒荷:(中柱1024=16x8x8)
screenshot40.jpg
screenshot41.jpg
satwe柱底内力设计值(前面已设置分项系数1.0,荷载0,中柱=1137):
screenshot42.jpg
jc荷载里的标准组合(中柱=1137):
screenshot43.jpg
总结: pm中柱倒算:1024
satwe中柱倒算:1137

最后总结:

中柱轴力(分担面积): 1024.000kN =16*8*8
中柱轴力(周边墙): 1137kN 相差11%
中柱轴力(周边梁): 1161kN 相差13%

strat总结:
以载16kN/m2为例。
中柱轴力(分担面积): 1024.000kN =16*8*8
中柱轴力(周边墙): 1240.709kN 相差21%
中柱轴力(周边梁): 1505.719kN 相差47%

最后请官方说明这种差别是仅对于空心板或无梁楼盖还是对所有结构都有这么大的差别?

[ 本帖最后由 tssd-2005 于 2010-8-31 08:55 编辑 ]

screenshot34.jpg


tu1.jpg


screenshot36.jpg


screenshot45.jpg


screenshot37.jpg


screenshot38.jpg


screenshot39.jpg


screenshot44.jpg


screenshot40.jpg


screenshot41.jpg


screenshot42.jpg


screenshot43.jpg

免费打赏
yale16
2010年08月31日 09:39:13
2楼
你怎么能够用等代梁法的结果,与细分单元模型结果对比呀。TSSD-2005,你让我苦笑不得.....::L
这两种模型的差别,谢博士于2005年以来,就一直在强调,早就有定论了。
如果您不屑于了解STRAT软件、不屑于了解新东西,请不要使用STRAT软件。您这样种对比来、对比去,让我们很无奈。。。。
回复
tssd-2005
2010年08月31日 10:49:14
3楼

我确实让你哭笑不得,等代梁法、有限元法那都是对板的计算方法,如果说这种方法对竖向倒荷有影响,请官方给出技术条件解释。
当年pkpm在框剪结构里搞出一个模拟施工2(先将竖向构件刚度放大10 倍,然后. 再按模拟施工1 进行加载)来调整柱、墙轴力,就是因为竖向倒荷基于竖向刚度分配,每层变形叠加和实际每层找平情况不符,所以用模拟施工2调整柱、墙轴力尽量接近实际情况。请官方给出给出类似的技术说明。
回复
家望
2010年08月31日 11:46:45
4楼
不管怎么样,相差不应该这么大吧
回复
家望
2010年08月31日 11:47:57
5楼
不管什么方法,计算的结果不应该相差不么大啊,不然其中有一个方法肯定是错的
回复
tssd-2005
2010年08月31日 13:23:55
6楼
个人看法,感觉不管板计算如何计算,精确也好、简化也好,就当板一个黑夹子好了,应该不会影响或者说不会较大影响整体的一些荷载倒算之类的,因为如果较大影响的话,pkpm整体计算就没意义(原谅又拿pkpm来比较了),应该一开始就有限元计算,因为复杂构件有限元计算后较大影响了传给其他构件的内力。实际上pkpm转换梁、转换板,都是先不考虑有限元的整体计算,对于装换梁、转换板再单独用有限元计算。

[ 本帖最后由 tssd-2005 于 2010-8-31 13:24 编辑 ]
回复
家望
2010年08月31日 13:59:04
7楼


不能说没有差别,但差别不应该这么大啊,或准确的说构件的内力及配筋不应该相差较大,不然其中肯定有问题。
回复
yale16
2010年08月31日 17:17:39
8楼
.
为了说明情况,就该模型,用STRAT也按照等代的模型计算。
与楼上的模型相同,边梁截面300x700。等代梁采用十字交叉梁,柱间梁、跨中梁,均为4000x249。在楼上的图中,只看到跨中梁,没见柱间梁,不知其截面大小。一般的等代梁模型,都是这种梁宽取半跨。
同样,都不计算构件自重(梁、柱、墙、楼板),恒载-16.0kN/m2。算周边梁、周边墙模型。
结构简图及柱底图见附件。

中柱轴力统计结果
STRAT细分板单元模型 STRAT等代梁模型
分担面积: 1024.000 =16*8*8 1024
周边墙: 1240.709 (21%) 893.8 (-12.7%)
周边梁: 1505.719 (47%) 1199.2 ( 17.1%)

大家可以看到,同样STRAT软件,两种模型的差别就是这么大。这不是软件计算的错误,而是两种模型本身差别。更进一步,也就是板式楼盖、梁式楼盖受力的差异。这是“受力岛”设计理论的内容之一。
更深层次的解释,请找谢博士的有关论文吧,上面有很透彻的讲解。
.
回复
tssd-2005
2010年08月31日 19:17:19
9楼
这个荷载结果差别可以接受。
至于没看到柱间梁,我那是等代平面框架法取法,等代梁宽度竖向荷载下取全跨,水平荷载下取半跨,根本无柱间梁。
欢迎其他同仁用其他有限元分析程序计算相同算例对比。

[ 本帖最后由 tssd-2005 于 2010-8-31 19:19 编辑 ]
回复
civil163
2010年08月31日 20:25:46
10楼


如题.
气势汹汹地来兴师问罪,就这么偃旗息鼓啦?!哈哈。别人教给你知识,谢都不谢一声。还好意思说“这个荷载结果差别可以接受”。你不见斑竹已经下了结论,“这不是软件计算的错误,而是。。。。也就是板式楼盖、梁式楼盖受力的差异”,还好意思“欢迎其他同仁。。。。算例对比”,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吧。整个一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主。
最见不得这种人。我可以断定,这个TSSD-2005在这里得了乖,学到了东西,换一个马甲,在另外的场合,将这些新学的东西,又会原封不动的显摆出去,呵呵,可以想象其雄赳赳的摸样。
大家看看这位在这里得到的评价吧。 http://bbs.co188.com/content/0_2310162_1.html。还有我要求你回应的问题呢?不要回避吧,错了承认就是了。
回复
civil163
2010年08月31日 20:36:14
11楼
对不起,我想起来了。人家根本就没有意识的到分担面积与实际受力的差异。经别人一提醒,回家算算,哎,还真的不同。这下错了,不行,我得扳回场子,得找另外软件算算。这一算,喝,还真不同。有猛料了,赶紧以最快的速度发帖子。。。这就是这个帖子的由来。
怎么样,TSSD-2005,我的推测没错吧——就是错了我也不道歉,跟你学的。
我发觉你不但无知识,而且还没脑子。

[ 本帖最后由 civil163 于 2010-8-31 20:37 编辑 ]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