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提出几个规范不明了(错误?)的地方
cufee
cufee Lv.3
2010年08月21日 10:42:19
只看楼主

有个问题不太懂:《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第4.1.3条规定,进水闸的中心线与河道中心线的交角不超过30度《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第5.2.6条规定,无坝引水渠首的引水角宜取30度--60度同是引水,只是一个有挡水建筑物,一个没有挡水建筑物,为什么引水角度的范围竟是完全的不同?谁能给一个让人十分信服的现由?顺便问下大家,是不是觉得《堤防工程规范》(GB50286-98)错误比较多?规范叙述比较混乱,难以理解?

有个问题不太懂:
《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第4.1.3条规定,进水闸的中心线与河道中心线的交角不超过30度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第5.2.6条规定,无坝引水渠首的引水角宜取30度--60度

同是引水,只是一个有挡水建筑物,一个没有挡水建筑物,为什么引水角度的范围竟是完全的不同?谁能给一个让人十分信服的现由?

顺便问下大家,是不是觉得《堤防工程规范》(GB50286-98)错误比较多?规范叙述比较混乱,难以理解?
首先,附录D中图D.1.1-2的示意图是有问题的,不知道W2指的是什么!
附录D.2中关于平冲的计算公式D.2.2-1应该是不对的,hp后的加号应该是乘号?而且改掉后,hp应该是从河底算起的局部冲刷深度。
D.2.2中关于斜冲的公式,总感觉不太科学,应该有个使用范围才合适,当斜冲角度α很小时,前面一部分的数值是相当的小,极限情况,α接近于0,还要减去30d,冲刷深度不成了负数了?再有,式中的土壤计算粒径d的单位为cm,我想应该是m吧!
附录D.3.3中关于混凝土板厚度的计算公式是不是有些问题?大工程的我没试过不太清楚,小工程的计算起来有时候厚度连1cm都不到,我们计算的时候经常直接编个数字上去,算出来的数字实在是不能用!我问了有些人,他们的情况也一样。与之对比的是《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附录A.2.3中的公式似乎要科学的多,是不是可以改用《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中的公式呢?
再有,附录E.3中式E.3.1及式E.3.2-7的公式是不是不对?反正算的浸润线连不上。而我采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工建筑物》(陈胜宏)主编的公式则完全能对上,其中最大的区别是有一项差的太远(规范式中的m1H1应该是ΔL)导致的结果不对。
再有就是该规范叙述混乱的地方有多,有些时候很难理解。

做水库的时候,关于坝坡垫层的事,因为是冻胀区,所以同时参看了《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211-2006)两个规范的规定,SL274-2001第5.8.8条规定:寒冷地区的粘性土坝坡,当有可能因冻胀引起护坡变形时,应设防冻垫层,其厚度不小于当地的冻结深度。
而SL211-2006第6.3.2条规定:粘性土质坝的上游坡应设非冻胀性的防冻层。防冻层包括护面层和砂砾料垫层,按情况的不同分为防冻层厚度不小于当地最大冻深、0.8倍冻深、0.6倍冻深(详见规范叙述)。
假设采用混凝土护坡厚15cm,当地冻土深为50cm,按SL274-2001的规定,应当是混凝土护坡下有50cm厚的防冻垫层
而按SL211-2006的规定(本坝属于防冻层厚为0.6倍的冻深情况),包括护面层在内的总防冻层厚度应该为30cm厚,那么混凝土护坡下有15cm厚的防冻垫层即可。即使不算护面层,只算垫层的话,也只需要30cm厚即可。而SL274-2001是笼统的规定,护坡的防冻垫层应不小于冻土深。
这两条是不是矛盾不统一呢?

以上均为个人见解,有些地方也不太懂,看法不一定正确,在此,本人毫无他意,只是在此和大家探讨,主要是学习,望大家不吝赐教!同时,希望大家本着水利设计人的设计心态,仅从规范的全理化上指出我的不对,或者需要完善的地方,而不要进行人身的批评。再一次的感谢!

[ 本帖最后由 cufee 于 2010-8-22 21:37 编辑 ]
tzy068
2010年09月01日 13:19:53
22楼
《堤防工程规范》(GB50286-98) 确实是有一些错误的,2001年前后已经在酝酿修订了,目前修订工作接近尾声,希望你们有任何问题直接提给规范编制的主持单位。规范扉页上有通信地址,便于规范的修订完善。谢谢楼主的细心。
回复
梨花堂主
2010年09月01日 15:14:42
23楼
这个现在虽用不到,但学习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回复
hutuderen
2010年09月01日 15:50:41
24楼
楼主提出的问题正是在下平时没注意到的,看了这个帖子才知道规范之间也会有矛盾之处。
确实值得引起注意!
回复
zhc7
2010年09月01日 15:52:21
25楼
楼主您太强了,向您学习敬佩一下。
回复
hfgydxliubingrui
2010年09月02日 17:30:27
26楼
我觉得是这样的:在水闸的设计中,考虑到水流的流速比较的大,还有折冲水流的影响,在30°以下影响较小。而在灌排中水流流速相对较小,而且刚好最合理的交接面就是在30°~60°之间。我也是主要考虑了流速的问题。才疏学浅,各位见笑了。
回复
hwlbwf
2010年09月03日 10:04:40
27楼
很深奥哦,像楼主多学习学习!
回复
renhuaqun1
2010年09月03日 19:51:23
28楼
您们好牛啊!我还处在学习规范依照规范的阶段。增长了见识啊1要向您学习对问题的深究!好有长进
回复
meijie117
2010年09月03日 21:44:58
29楼
我完全同意附录D.2中关于平冲的计算公式D.2.2-1不对,hp后的加号应该是乘号,但hp的定义应该没错;
同意楼主D.2.2中关于斜冲的公式,d的单位是m的说法,因为v的单位是m/s,而不是cm/s。
回复
cleak
2010年09月04日 11:00:06
30楼
请问D.3.4 的 两个d都指什么?是不是第一个d应该是重量吧,量纲不对
回复
zhouchao423
2010年09月06日 08:06:32
31楼
附录D.3.3中关于混凝土板厚度的计算公式是不是有些问题?大工程的我没试过不太清楚,小工程的计算起来有时候厚度连1cm都不到,我们计算的时候经常直接编个数字上去,算出来的数字实在是不能用!我问了有些人,他们的情况也一样。与之对比的是《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附录A.2.3中的公式似乎要科学的多,是不是可以改用《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中的公式呢?
这两者应该不能替换,水库里面的水一般是静水,流速较小,而堤防保护区即河流是动水,流速一般较大!所以堤防应该比水库中的大,我算的情况也是这样的,你看是不是复核一下你的参数的选取,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