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预测电力供求?
mq_616
mq_616 Lv.2
2005年12月05日 20:26:50
来自于行业脉动
只看楼主

据报道,最近有关部门下发了国发(2004)32号文件,即《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意见的紧急通知》,开始对电力投资进行新一轮的治理。文件要求银行对未经国家核准同意的项目不予发放贷款,即使已经发放贷款,也要责令收回。另外,国家电网公司已经给全国各供电部门下文,规定未经国家核准同意的电源装机项目,即便建成投产后也不予上网。 这样的政策我们并不陌生。从今年上半年的钢铁投资叫停,追溯到前几年的关闭小煤窑、治理公路货运超载……层出不穷的经济监管正以各种形式成为某些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而对电力投资的审批和治理,更成为显示宏观调控职能的典型案例。

据报道,最近有关部门下发了国发(2004)32号文件,即《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意见的紧急通知》,开始对电力投资进行新一轮的治理。文件要求银行对未经国家核准同意的项目不予发放贷款,即使已经发放贷款,也要责令收回。另外,国家电网公司已经给全国各供电部门下文,规定未经国家核准同意的电源装机项目,即便建成投产后也不予上网。
这样的政策我们并不陌生。从今年上半年的钢铁投资叫停,追溯到前几年的关闭小煤窑、治理公路货运超载……层出不穷的经济监管正以各种形式成为某些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而对电力投资的审批和治理,更成为显示宏观调控职能的典型案例。
为什么要对项目投资进行控制?管理部门的理由很充分:为了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这样的监管目标是建立在预测产品供求形势的基础之上的。譬如,对今后一段时期的电力供求,中国电监会信息中心的一位副主任就预言,中国电力短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2005年就可以达到供需平衡,2006年左右将会出现电力过剩。而根据电力部门最近公布的一次预测,今冬明春全国的电力缺口在1000万-1500万千瓦之间——这就是管理部门进行调控工作的重要依据。
管理部门的逻辑是:知道了未来电力的供求形势,就可以根据供求的余缺调整当前的电力投资,使未来的电力供求达到平衡。这样的目标和愿望确实很令人鼓舞。可最大的问题是:管理部门的预测可靠么?如果他们的预测是准确的,为什么会发生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大面积的拉闸限电现象?
据介绍,截至7月份,我国共有27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仅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就拉闸限电80多万次。受此影响,浙江一省缺电750亿千瓦以上,直接损失GDP达1000亿人民币!另外有人认为,如果从2000年开始计算,5年来“电荒”给国民经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教训是惨痛的,而道理非常简单:商品的供求是一个全面互动的系统,一种商品的供求不仅跟自身的价格有关,还取决于其他商品的供求和价格,所以管理部门对电力供求的预测往往会脱离实际。
从电力产品本身的角度来看,影响供求的因素数不胜数。天气的变化、城市人口的增减、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所有跟电力消费有关的因素都会影响对电力的需求;另一方面,燃料资源的开发、发电技术的变革、运输条件的改善……所有跟发电成本有关的因素都会影响电力的供给。这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电力的供求和价格。更一般地看,经济中所有的变量——包括工资、价格、利率、汇率等——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内在联系。这使得对电力供求的预测成为一项难以想象和无法完成的繁复任务。
比方说,如果中东地区发生一场政治动乱,一般人大概想不到它对中国的电力市场会有什么影响。但实际上,如果中东的政治动乱导致石油减产,就会抬高原油价格,引起国内的汽油涨价,导致对轿车的需求减少。这又会使轿车厂商减少生产,进而减少对电力的需求,最终影响电力市场。再假设,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进口的发电设备变得便宜,也会使进口石油增多,在部分场合替代煤炭的使用,从而降低煤炭的价格,对电力供给造成影响。
这些推论无非说明了,任何商品的供求和价格与其他商品的价格是息息相关的,要想准确预测一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就必须准确预测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市场这台“超级计算机”,没有人知道经济中彼此联系的各种商品的供求会在什么情况下达到真正的平衡。
有人不信邪,认为市场是盲目的,而人为的统筹计划以避免市场盲目带来的损失,于是开创了计划经济的模式。结果呢?上个世纪发生在苏联和中国的社会实验已经证明,计划经济是一场典型的自作聪明的人间灾难。但人们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痛。现在有人试图用预测和审批的手段来调节中国电力的供求,不过是在重复一个浅显而又严重的错误.
免费打赏
遵义
2005年12月06日 13:41:29
2楼
谁来为拉闸限电负责?
有时在想,
用电企业的损失该谁来负?
回复
mq_616
2005年12月06日 14:37:05
3楼
欢迎大家积极讨论
回复
hldlqw
2005年12月07日 16:21:01
4楼
但愿我国能早日解决这种现状,以免给人民及一些企业及各行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05年12月08日 08:05:44
5楼
中国不缺电,发达国家的安装机组比例没有我们高.
只是浪费大,效益低,高消耗工业的大,不注意节约.
回复
jia-1979
2005年12月13日 12:14:29
6楼
电力紧张是好事嘛,说明咱们发展太快了.不过我觉得未来几年中国的电力会出现过剩,现在一窝蜂的上电厂.
回复
zcool
2005年12月14日 11:36:50
7楼
电力紧缺只是暂时的,这与中国发展状况有关系。尤其南方城市原先工业企业比较薄弱,突然崛起那么多的工厂,用电量猛增,电力基础又不是很好,当然会产生电力紧缺现象。北方这种情况就不是很明显。随着电力资源的调整和三峡工程的建设,这种情况将会被逐渐解决。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