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让城市为内涝所“伤”
zhangyi96158
2010年08月17日 11:42:42
只看楼主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遂庆   问:近来,长江流域、东北等地出现严重的洪水灾害,多座城市面临内涝。有人说,内涝已成为城市“内伤”,很难治愈。但是,我在电视上看到,今年上海世博会上有一些很好的做法。请问,这些做法能否推广应用?上海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防汛排水和抗灾能力?   ——上海松江新桥 小白   答:众所周知,上海是一个多雨的城市,中心城区地面高度仅有3米—3.5米,低洼区域处仅为2米。而在潮汛期间,黄浦江平均高潮水位达到4.2米。同时,由于市区大部分雨水需要依靠雨水管道收集和雨水泵站提升排放,当暴雨降雨量超过现有管站排水能力时就很容易出现地面积水乃至居民家中进水。特别是在市区地面标高较低、排水设施陈旧的旧式里弄和居民小区,每逢暴雨必定积水。据不完全统计,十年间居民家中积水超过万户的有过4次,分别发生在2000年、2001年、2005年和2008年。

1.jpg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遂庆

   问:近来,长江流域、东北等地出现严重的洪水灾害,多座城市面临内涝。有人说,内涝已成为城市“内伤”,很难治愈。但是,我在电视上看到,今年上海世博会上有一些很好的做法。请问,这些做法能否推广应用?上海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防汛排水和抗灾能力?

  ——上海松江新桥 小白

   答:众所周知,上海是一个多雨的城市,中心城区地面高度仅有3米—3.5米,低洼区域处仅为2米。而在潮汛期间,黄浦江平均高潮水位达到4.2米。同时,由于市区大部分雨水需要依靠雨水管道收集和雨水泵站提升排放,当暴雨降雨量超过现有管站排水能力时就很容易出现地面积水乃至居民家中进水。特别是在市区地面标高较低、排水设施陈旧的旧式里弄和居民小区,每逢暴雨必定积水。据不完全统计,十年间居民家中积水超过万户的有过4次,分别发生在2000年、2001年、2005年和2008年。

  长期困扰上海市民的暴雨内涝灾害,受到上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点关注。“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改建排水系统67个,基本消除中心城区排水设施空白点。截至2009年10月,上海雨水排水系统实际排水能力达到2483立方米/秒,比1995年增长了2.4倍。同时,在城市化面积不断扩展的情形下,有关部门多次对《上海市市区雨水排水系统规划》进行编制和修编,雨水排水管道长度和雨水泵站排水能力不断扩张,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排水能力普遍提高到一年一遇的强度。预计到2020年,全市规划雨水排水系统361个,规划总的泵排水能力4138立方米/秒;城市化地区雨水系统达标率在90%以上,其中内环内全面达标,内环外则确保雨水系统建设与小区开发同步实施。

  政府的重视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正在让上海的暴雨灾害程度逐年降低。举例来说,2000年8月19日市区累计最大降雨量56毫米—104毫米,造成约10000户民居进水和150余条路段严重积水。而在2007年7月8日,杨浦、虹口等区累计降雨量同等,却只造成了20余条路段积水,约500户民居进水。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暴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防汛排涝任务依然繁重。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上海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新建排水设施任务任重而道远。目前,仍有近三分之一的新扩展城区未能覆盖排水管网,中心城区的陈旧排水管道尚未彻底更新。除人民广场、世博园区等重点地段外,其他区域还无法有效抵御三年一遇及其以上的暴雨强度。

  具体来讲,在排水能力已大致确定的前提下,改动、扩大现有排水系统的能力不仅需要巨大的投资,还会进一步干扰到正常的城市运行。为此,可通过科学管理和局部改造,进一步发挥排水系统的能力,同时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首先,先进的天气预报可有效提高灾害性天气的应对能力,从而降低暴雨灾害造成的损失。在防御暴雨灾害的信息化技术中,推广应用灾害检测设备,健全灾害应对预案,对市区暴雨灾害重点地区进行监控,已经成为上海防汛抗灾的先进手段,值得深化推广。

  其次,尽快改造陈旧的排水系统,完成低排水能力区域的管道改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居民小区内设置雨水调节池或利用天然洼地、池塘、河流等蓄洪能力,能够有效削减暴雨排水洪峰流量,降低排水工程造价。根据设计原理推断,在一公顷的小区面积中建造一座150立方米左右容量的雨水调节池,能将排水能力从一年一遇的暴雨标准提高到两年一遇。

  再次,推广应用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逐步达成共识的可持续发展路线。

  上海世博园区内所采取的排水沥青路面和透水性人行道铺面,是降低雨水径流量、减少积水的重要措施之一。新形势下,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有必要建立家庭、社区、城市共同构建的雨水收集系统,开发和应用渗水道路和地面技术。这既能合理调节排水系统流量,防止暴雨积水,又能就近利用雨水资源,降低输水能耗,形成高效率和低能耗的雨水资源管理利用的绿色技术方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将防治水患放在城市规划的整体考虑中,切忌“边建边毁”。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上海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比如在更多的中心城区改造或新建排水系统中采用两年一遇或三年一遇的标准。

1.jpg

免费打赏
zhangyi96158
2010年08月17日 11:46:40
2楼
2.jpg
二七年八月的一场暴雨让北三环安华桥瞬间变成“泽国”。经治理后,积水问题现已彻底解决。

3.jpg
新建成的排水泵站,对解决红领巾桥“逢雨必积”的老大难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

4.jpg
按照20年一遇行洪标准设计治理后的马草河,大大提高了西南城区的排水能力。

5.jpg
▲未治理前的马草河。

  “检验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是不是够现代化,一场大雨足矣……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看出真面目来。”

  著名作家龙应台的这句话,在5月份广州被几场暴雨变成泽国之后,屡屡被人们提及。龙应台向来言辞犀利,但让人感觉如芒刺在背的同时,又不能不钦佩她的见识。

  诚如斯言,大雨,的确是对一座城市建设水平的最好“洗礼”。

  北京能抗得住多大的暴雨“洗礼”?立交桥底下会不会积水,就是最基本的答卷之一。

   1预警

  上汛当日今年首次大降雨敲响防汛警钟,6年前“7·10暴雨”全城瘫痪记忆犹新

  6月1日,北京正式入汛。仿佛是有意要检验一下京城的防汛准备,入汛当日晚7时,今年首场大雨骤袭京城。

  雨下得并不平均,最大的降雨量落在了西三环南段。这一带的西三环主路莲花桥、六里桥、丰益桥下出现了积水,南北双向交通受阻。但是除了丰益桥,其他路段积水很快被排除,没有造成道路堵塞。丰益桥的积水也在半小时内排放完毕。

  对此前有过多次大雨阻断交通经历的北京而言,这是一次得分还算不错的“答卷”,却也敲响了警钟。

  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人们的口中,每次提到城市积水,几乎都要对比一下六年前的“7·10暴雨”——2004年7月10日的那场大暴雨,在这样一个事件性的名称背后,记录着大雨瘫痪全城交通的惨痛记忆。

  大雨倾盆泼洒了4个多小时,最高降雨量达到125毫米。京城有41处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众多下凹式立交桥成了大池塘,水面上可以看到公交车的车顶,而那些在立交桥下熄火的小轿车,则干脆变成了“潜水艇”……全城交通几近瘫痪。

  “7·10”一场雨暴露了京城排水设施的脆弱,留给北京的教训是深刻的。

  也是从2004年开始,北京逐年加大对城市防汛,特别是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改造力度。城市积水点被逐一登记在册,倒排工期逐年消除。在今年入汛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公布了全市的58处积水点,并表示要在今年7月底前全部改造完成。

  虽然持续多年干旱少雨,北京渴盼多些雨水滋润,但极端降雨天气仍是城市防汛面临的最直接挑战。

  “7·10暴雨”会不会重演?

   2积水原因

  极端暴雨天气、河道泄水有限、现有排水能力不足、小区排水流进桥区


  在6月1日的降雨中,遭遇积水断路的惟一一处积水点是西南三环丰益桥下,瞬间积水约半米深。对丰益桥周边的居民来说,这样的景象并不陌生。“只要雨一大,丰益桥下就积水,十几厘米深很正常,汽车开慢点还能过,雨再大就会有汽车‘趴窝’。”丰益桥旁一家小卖店的店主说,去年夏天的情况更严重,因为丰益桥下积水,西南三环周边的交通瘫痪了几个小时。

  可以说丰益桥是北京城区积水点的典型代表,剖析其积水原因,可以发现立交桥下积水的一般规律。

   原因之一:出现局地暴雨极端天气

  记者从市防汛办了解到,自2004年以来,北京地区发生局地极端降雨天气(每小时降雨超过70毫米)共37次,平均每年5次。北京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北京汛期降雨量接近近十年平均值,但局地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次数相对较多。如今年6月1日,六里桥30分钟降雨量达54毫米。

  北京连续10年干旱,海河水系中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已经57年未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按照洪水25年发生一次的周期规律,出现较大洪水的风险不是不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防洪依然面临严峻考验。

   原因之二:排水河道泄水有限

  丰益桥的桥下积水用水泵抽取后,排向两百多米外的丰草河。丰台区河道管理所所长李国龙告诉记者,丰管路、丰北路、西三环和下游铁路桥路面雨水都要排到丰草河内,因此大雨时丰草河承担的排水压力很大,一旦河水暴涨发生顶托甚至会出现倒灌。

  丰草河属凉水河的一条支流,始于丰台五里店地区,经丰台镇、西三环,在万泉寺铁路桥附近汇入凉水河,全长7.8公里,河道流域面积为20平方公里。目前河道断面尚未达到应对2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要求。由于现在容量有限,根本起不到蓄水作用,而且河水水平面超过路面,遇到暴雨后河水很容易溢出,流到丰益桥桥下等低洼处,形成河水倒灌现象,加剧桥下积水。

  原因之三:突发强降雨导致排水能力不足

  记者了解到,丰益桥区(包括丰益桥、丰益桥旁的铁路桥、丰管路)常年设置有3台水泵进行排水作业,其排水能力是按照两年一遇大雨的级别设置的。一旦降雨量超过设计排水能力时,自然很容易造成此处积水。

  养护集团有关人士强调,丰益桥的设计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的,其排水能力在大雨标准以下。如果有强降雨的极端天气导致了积水,只有通过应急手段及时处理,目前进行工程层面上的改造暂时还不具备条件。

   原因之四:周边小区排水流进低洼桥区

  丰益桥属于下凹式立交桥,桥下道路是一片洼地,周边雨水自然向这里汇集。倘若只是道路上的雨水汇集于此,桥区的排水泵尚可应付,但流到丰益桥下的雨水,远不只是三环路的路面范围,还汇集了大量周边小区无法排出的雨水。

  养护集团相关人士介绍,随着南城的开发,新建小区管网排水能力不足成为普遍问题,西三环地带尤其如此。当遇到大雨级别以上的降水时,地下渗水和地表水不能及时通过管网的渠道分流,大部分涌向了丽泽桥、丰益桥这些地势相对低洼的桥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丰益桥下的积水。

  由此可见,彻底解决立交桥下积水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朝夕之工。
回复
路漫漫而修远
2010年08月20日 09:45:04
3楼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不重视自然环境,结果可想而知。:(
回复
许新建
2010年08月20日 16:57:39
4楼
提高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
在更多的中心城区改造或新建排水系统中采用两年一遇或三年一遇的标准。
现在老天下的雨多了量也大了。
回复
laoluban
2010年08月20日 21:16:02
5楼
其实这是个两难的选择!
提高标准,那就意味着加大投入。而这要防百年不遇还是防五十年不遇,最终不都是要掏老百姓的腰包?
回复
lansedetu
2010年08月21日 10:06:23
6楼
看来城市的交通要好好规划了,建议刚不断地发展的二三线城市做好交通规划,不要走老路
回复
yaojinbei
2010年08月21日 14:38:26
7楼
干什么都有长远计划的事情,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
回复
fly-fisher
2010年08月21日 14:53:59
8楼
。。。。。。。。。。。。。。。。。。。。。。。。。。。。。。。。。。。。。。。。。。
回复
lxy78849201
2010年08月21日 16:55:12
9楼
看来城市的规划要有危机意识,不能完全按照经验,要有忧患意识
同时,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回复
chinachenqian
2010年08月22日 11:14:32
10楼
我们县的开发区新城规划由设计院进行规划,再由各部门进行方案讨论,历时又长,一般都等不到规划完成就已经进行实施了!所以实施后有很多毛病的!
回复
lhfpy2004
2010年08月23日 07:27:23
11楼
“二七年八月的一场暴雨让北三环安华桥瞬间变成“泽国”。经治理后,积水问题现已彻底解决。”
楼主,请问是一九二七年还是二零二七年?:lol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