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 大学情况
yanyan20332033
2010年08月06日 10:28:53
来自于学生专栏
只看楼主

青岛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前身为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始建于1953年,隶属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1960年6月更名为 “山东冶金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1985年9月更名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隶属冶金工业部。199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

青岛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前身为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始建于1953年,隶属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1960年6月更名为 “山东冶金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1985年9月更名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隶属冶金工业部。199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
位,1998年11月划转山东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2005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建校50多年来,学校构筑起了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完整的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了近6万名工程科学与技术、研究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学校形成了“一校、三校区”办学格局。四方校区地处青岛市区;黄岛校区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费县校区位于沂蒙革命老区费县东郊经济开发区鲁南科技生态园内。学校占地2194亩,校舍建筑面积64.98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994人,其中专任教师1375人。师资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2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80人;教授161人,副教授440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253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外籍院士1人。有全国高校教学教学名师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7人。截至2009年4月,在校普通本专科生人26032人 ,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829人。

学校下设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理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学院、体育教学部以及高职成教学院18个教学学院(部),1个独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拥有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9个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专业,55个本科专业;2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研发基地(联合设立);图书馆藏书151.70万册,电子图书50万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5亿元。

“十一五”发展期,学校坚持党的办学方针,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学术民主与学术创新,倡导社会公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质量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需求与特色相结合,特色与精品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质量教学研究型大学。


==========================


青岛科技大学
1

青岛科技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等学科协调发展,以材料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信息与计算机为特色学科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0年,现有崂山校区、四方校区和高密校区三个校区,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1500人。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现有7个博士点
,2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硕士点,59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科学技术部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行业依托中心;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6个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学校高质量的教学工作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52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736人,有两院院士5人(双聘),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5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4人,山东省“十大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4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8人。

近三年,学校获得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家级课题百余项,省、部、市级课题196项,企业横向课题240项;十余年来,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在有关机构发布的“2007中国高校科技贡献力排行榜”、“2007中国高校技术创新贡献力排行榜”、“1979-2006中国高校获国家重大技术发明奖励情况”三项排名中,我校分别列全国高校第39位、第27位和第22位;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度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258篇,排名第58位;被工程索引(EI)收录137篇,排名第76位。学校先后被评为青岛市科研成果转化先进单位,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单位,创造了被社会广为赞誉的“科技大学现象”。

学校在近60载的奋斗历程中,践行“明德、笃学、弘毅、拓新”的校训,形成了“自强、务实、竞合、创新”的优良校风,凝练了“团结自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科大精神,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塑造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已成为青岛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

近年来,学校同德、韩、美、加、俄、法等15个国家的36所高校合作,在博士、硕士到本专科不同层次、理工经管文多学科上进行了国际合作教育,其中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德科技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学校积极开展与国际化公司(如巴斯夫、拜尔、大众、德固萨等)的合作,设立研究基金、共建窗口实验室、“学士后”流动站、大学生创业中心、国际工程师培训中心等。
免费打赏
yanyan20332033
2010年08月06日 10:31:09
2楼
青岛农业大学
1


一、历史沿革与现状

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2001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创建青岛校区,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莱阳农学院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址变更为青岛市城阳区。

建校以来已为社会培养全日制毕业生5万余名,农业部部长孙政才、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矢志三农、
勤奋求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在1997年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优秀”。

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农科特色鲜明,农、工、理、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设有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与药学院等14个教学学院和1个体育教学部,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合作社学院、中加商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海都学院(独立学院)。举办55个本科专业,拥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22748人,硕士研究生968人。

学校拥有青岛和莱阳两个校区,占地3292亩,校舍建筑面积108.9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172.5万册,国内外期刊10727种,电子图书90.7万册。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07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78人,副高级职称326人,博士262人,硕士638人,博士占24.3%,硕士以上的占83.5%。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博士生导师22人。

学校拥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2个研究所。设有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基地、中国鸵鸟疫病防制中心、青岛市农机化高级人才培训基地等研发培训机构和康奈尔大学BTI——青岛农业大学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工程中心、国际合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韩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等中外合作研究机构。

二、教学工作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层面建设了完备的实验教学和校内实训体系,通过产学研结合建设了151个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重视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推动教学实践,近年来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项,省优秀实验技术教学成果奖8项;目前学校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试点专业、4门省级试点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专项资金课程。学校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方面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近年来立项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167个,有一批课件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并在全国高校推广应用。学校坚持严格教学管理,狠抓学风建设,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应届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生物类专业达到50%以上。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在全国农业高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广泛欢迎。

三、科学研究

目前,学校共承担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326项,其中国家及各部委项目6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省级等地方政府项目174项;企事业委托项目60项。在研项目科研总经费1.8146亿元。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经费6701.96万元,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09万元。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22项。教师以个人名义参加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1978年以来学校获得7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科技博览等节目曾多次对学校克隆牛、仿生农药等科技成果给予报道。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学校在仿生农药、动物克隆技术、菌根及海洋真菌、农作物和果树育种、动物繁育、植物保护、旱作农业、农业挖掘机械、动物疫病控制、食品加工、天然活性物质、农业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四、社会服务

学校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校就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技术,80年代首创全国夏玉米大面积超千斤栽培技术,90年代又创造了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和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技术,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粮油生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进入新的世纪,学校根据大农业的发展态势,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创新社会服务模式。1999~2006年,学校向社会转让大型科技成果6项,合计转让金额2242万元,并以技术入股合作成立了两家高科技股份企业。科技成果转让实际收入曾在全国高校列第34位。学校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及下属各区市、利津市人民政府等地方政府签署了科教兴农的合作协议,搭建了服务社会的广阔平台。通过与涉农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与政府联合开展人才培训、举办科研对接会以及通过网络向社会开放教学资源,有效地推动了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科技服务的区域延伸到新疆、贵州、安徽等地。学校曾多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

五、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连续多次荣获“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校不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已与以美国康奈尔大学、韩国首尔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荷兰瓦荷宁根大学为代表的美、德、加、英、日、韩等17个国家的51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双方互派访问学者和交流学生,开展合作研究。
回复
精工设计
2010年08月06日 18:56:13
3楼
青岛农业大学现在很强势,那里的学子很具有气质,经过与其他学校的一比较我越来越认同了。因为青农的文化氛围很好,真的,你可以去他的学校看一下,整个校园就很有气质。那里出了许多精英人才(可能在社会上知名度不强),但在做人上都很上层次。
回复
a0703110116
2010年08月08日 10:50:29
4楼
不是青岛的,了解了现在
回复
yanyan20332033
2010年08月30日 15:59:02
5楼
学校概况>
青岛大学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校园坐落在黄海之滨、浮山之麓,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青岛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创办于1924年。学校曾经历了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的历史时期。著名教育家杨振声、赵太侔,著名学者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等曾在这里治学执教,著名诗人臧克家、开国元勋罗荣桓曾在这里求学。1956年,山东大学中的医学院分出,独立建校,用名青岛医学院。山东大学于1958年迁址省会济南。此后,由当时的山东省政府报国家教委批准于1985年重建青岛大学。1993年,青岛大学又与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完成历史的衔接,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岁月更迭,薪火相传。青岛大学继承优良的办学传统,站在新的起点,铸造新的辉煌。

目前学校设有22个学院,86个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156个,博士研究生专业27个,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10个学科门类,以及国际汉语教育、艺术、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律、教育等11种专业学位类型,可分别授予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

在校全日制学生38000余人,其中本科生31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留学生近1000人。专任教师近23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65人,长期任教外国专家每年60余人。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0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与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4个。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华文教育基地。

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30余所高校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设立了交流学生、交流访问学者、学术合作、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建立孔子学院等70余个交流与合作项目。

青岛大学致力于探索、创造、应用、传授知识,践行追求真理,倡导学术包容,汲取多元文化,坚持开放办学,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高素质人才。全体师生朝气蓬勃,正以饱满的精神风貌,走向学校美好的未来。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