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安全保障,城市建设得再美还是要被毁坏的
shineivy
shineivy Lv.2
2010年08月05日 17:13:26
只看楼主

现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加快,建筑行业前进的脚步也日趋加快。看最近的行业新闻,违章建筑的拆除一窝蜂似的进行着,不知是真的要整顿了,还是一个拆了,引起了社会重视,其他的也就跟着被重视起来,从政府到地方小管瞎负责人,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甚至现场督查建筑的拆除。看到这一则则的新闻,我没有一点的欣喜,反而觉得:早干嘛去了?当初干嘛让建?城市的规划到底有何作用?中国建筑寿命的短暂是建筑本身造成还是规划造成?我们的低碳节能难道就是去用更多的投入去抵消这些违章的么?

现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加快,建筑行业前进的脚步也日趋加快。看最近的行业新闻,违章建筑的拆除一窝蜂似的进行着,不知是真的要整顿了,还是一个拆了,引起了社会重视,其他的也就跟着被重视起来,从政府到地方小管瞎负责人,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甚至现场督查建筑的拆除。看到这一则则的新闻,我没有一点的欣喜,反而觉得:早干嘛去了?当初干嘛让建?城市的规划到底有何作用?中国建筑寿命的短暂是建筑本身造成还是规划造成?我们的低碳节能难道就是去用更多的投入去抵消这些违章的么?

进入建筑行业不久的我,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并不透彻,了解的也并不多,正在学习中,也会看很多的东西,希望能赶上我们行业的脚步吧。

说到城市的规划,最近在畅言网上看到了一个专题,专门是说城市规划的,其中一篇文章是记录布正伟口述的内容,觉得很有道理——城市规划的前提是安全。
以安全为第一去考虑问题,是对人民的负责,也是对建筑本身的负责,更是对将来环境的负责。


布正伟 中房集团资深总建筑师
城市规划的前提必须是安全,适于人们生活、工作、生产。如果没有安全的前提,那么即使城市建设得再美,最后还是要被毁坏的。宜居城市的前提条件就是安全,从广义的角度讲,安全的城市就是对天灾人祸都有防范、掌控。

城市规划的前提是安全
在城市化进程中,特别是大城市,由于有立交桥,而且桥的净高要满足交通要求,有时候道路要故意下沉一些。比如北京的潘家园地区,当道路下沉以后,原来的管线设施在排雨量、排洪量等方面仍然是按照正常的情况设计,而一旦路面下沉以后,遇到暴雨时排水系统就会受到很大的考验。这方面和城市规划有很大的联系。但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由于立体交通的变化,导致了早期的规划和后来的交通变化不相匹配。
近期,我国的一些中小城市发生洪水泛滥的现象,是因为长年累月之后,堤坝的质量很差,而且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比较少才造成了这种“水漫金山”的现象。这个问题和规划还是两码事,这是城市建设投入不够造成的。一些城市仅仅关注着GDP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基本设施的建设,但现在发生了洪灾,让国家损失了1000多亿元,与GDP的增长相比,这是得不偿失的。实际上,1998年的洪水灾害以后,我们对此还是比较重视的,但这只是限于大城市。
当然也不排除城市一些主干道排水、排洪设计存在问题的现象,从宏观方面讲,这个事情应该引起重视。从中观和微观上讲,也要特别注意。比如北京现在特别重视这个问题,因为之前已经有经验教训了。现在北京的做法是在道路较低的地方,一旦有暴雨警告的时候,就会临时把抽水泵放到那里,一些重点的立交桥下面都会安排相应措施。
城市管网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管线是埋在地下的,比较复杂。再加之现在各个城市地铁的高度发展,地下管网改造并不容易。这个问题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哪些地区是防洪的重点,然后再根据当地的地下管网情况做出分析。特别是要了解污水管、雨水管这些干管的标高到底是多少,然后从规划上考虑过去已有的管网的设计情况,根据每个地方的排水量,并结合当地的地势及管网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通过计算和排水的干管、支管的流向来确定具体的改造措施。
我目前正在哈尔滨做一个新城的规划项目,首先就要考虑当地的排洪、防涝情况。这方面要和交通起来综合考虑,比如和地下交通的结合,有时候地下交通很容易和管网设施产生矛盾。一个城市的地下空间利用很重要,城市空间的开发和地下空间的利用有极大关系,这一点要综合起来考虑。哈尔滨的这个项目主要是从地上角度考虑,建立建筑和环境的关系,规划好以后再考虑如何让地下空间和我们的地上规划相配合,到时候会和市政的相关部门进行统一协调。我在设计这个项目的时候,主要是考虑了当地的水系、人工湖以及土方量,并根据当地的地势进行设计。在水系方面,主要是水的走向问题;在地势方面,我们首先做好地上的规划设计,地下设施由市政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考虑。

哈尔滨的规划项目
当前,我们的一些沿江、延河项目,首要的就是考虑防洪问题,考虑水的枯水季节和涨水季节河岸的宽度。以前有这样的情况,由于常年没有遇到洪水,有地方就在河岸上建房子,这是万万不可的,不能违反这个自然规律而在洪水警戒的河岸上开发建设。

在河边建房确实很危险
城市规划中的防灾不仅仅是防水的问题,防爆、抗震等,都有一定的规矩的。在地震高发区,就要考虑人员的疏散问题,规划出安全区域以及应急场所,比如一些必要的公共空间、绿地以及公共空间内的一些避难设施。在城市的总体规划方面,还要设计出便于人员疏散的片区等等。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