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湖北省长江堤防建设大投入、大建设、大成效、大变化,充分说明只有不断调整治水思路,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不断完善建管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水利科技含量,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水利发展的要求;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大规模堤防建设的要求 关键词: 长江堤防 建设 回顾 一 1998年长江大水是无情的,汛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做出的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重大决策是有情的。一场无情的大水、一项有情的决策,带来了湖北水利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带来了湖北长江堤防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来了湖北长江治水的历史性跨越。4年的长江治水实践,湖北堤防建设呈现出大投入、大建设、大成效、大变化的特点。 1.大投入 1998年长江大水后,国家投巨资整治长江堤防,以期基本解决长江防洪问题。湖北长江干堤隐蔽工程、非隐蔽工程、分蓄洪工程建设和重点堤防建设投入174.9亿元,其中长江干堤16个项目投资148.47亿元,占长江中下游4省堤防建设总投资的48.4%,非隐蔽工程投资117亿元。其强度之大、额度之高前所未有。 2.大建设 1998年长江洪峰尚未退尽,湖北百万抗洪大军先后在1581km长江干堤上开始了气势恢宏、声势浩大的堤防建设。全省长江干堤非隐蔽工程项目土方量2.86亿m3。要完成朱镕基总理提出的到2002年年底修完修好长江干堤的目标,2002年一年就要完成1.1亿m3的土方任务、64亿元的投资任务,相当于前3年土方量和投资额的总和,其任务之繁重、投资之巨大,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但随着“四制”在长江堤防建设中的推广和运用,一大批省内外资质高、实力强、装备良、信誉好的“国”字号施工企业参与湖北长江堤防建设,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投入湖北长江堤防建设,为完成修完修好长江干堤的任务创造了条件。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下半年以来,就有4200多家(次)符合资质要求的施工企业参与了湖北长江干堤620多个标段的竞争。中标的企业中,中央直属和外省的队伍占到了40%。 3.大成效 到2002年10月底,湖北长江干堤已有1450km的高度、宽度和坡度达到设计标准,累计完成土方2.7亿m3,占计划的94.4%,相当于常年25年工程量的总和。重建、改建、加固穿堤建筑物360座,占计划433座的83.1%完成堤身护坡610km,占计划845km的72.2%;完成房屋拆迁面积283万m2占计划293万m2的96.6%。堤顶混凝土路面和其他附属工程按年底修完修好的计划和倒排工期的要求,正抓紧施工。 4.大变化 经过4年的建设,长江干堤普遍加高了1.5~2m,加宽了4m左右,沿长江干堤历史上所有的倒口渊塘和取土坑基本填平,砂基堤段得到了综合处理,病险涵闸得到了整治加固,堤基也变得更加结实了,防洪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并在1999年、2002年抗大洪实战中得到充分体现。1999年,正在整治中的长江干堤,在抗御接近1998年洪峰水位的严峻形势下,抢筑子堤只相当于1998年的1/18,重大险情只相当于1/40,上堤防汛劳力不到1/3,参加防汛的部队、武警官兵不到1/10,消耗的抢险砂石料、编织袋只有1/6。2002年8月,长江突发洪水,监利、莲花塘站出现有历史记录以来的第三高水位,螺山站出现第四高水位,然而在大水压境的情况下,湖北长江干堤没有出现一处重大险情。更能体现今非昔比的是,两次抗大洪期间,沿江地区社会安宁祥和,人民安居乐业。4年的堤防建设,使长江干堤的面貌也大大改观。通过实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长江干堤一改过去矮小单薄的旧貌,变成“一堤一路、两林护岸”的“水上长城”,武汉龙王庙、荆江大堤、黄石城区堤段等昔日的险工险点,变成了今日的亮点景点。同时,长江堤防建设也带动了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劳动就业渠道,改善了沿江一线的投资环境,促进了沿江地区的城乡建设、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2002年6月,朱镕基总理在视察长江干堤建设情况后欣慰地说,虽然长江干堤不是铜墙铁壁,但也稳如泰山。
摘要: 湖北省长江堤防建设大投入、大建设、大成效、大变化,充分说明只有不断调整治水思路,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不断完善建管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水利科技含量,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水利发展的要求;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大规模堤防建设的要求
关键词: 长江堤防 建设 回顾
一
1998年长江大水是无情的,汛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做出的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重大决策是有情的。一场无情的大水、一项有情的决策,带来了湖北水利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带来了湖北长江堤防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来了湖北长江治水的历史性跨越。4年的长江治水实践,湖北堤防建设呈现出大投入、大建设、大成效、大变化的特点。 1.大投入 1998年长江大水后,国家投巨资整治长江堤防,以期基本解决长江防洪问题。湖北长江干堤隐蔽工程、非隐蔽工程、分蓄洪工程建设和重点堤防建设投入174.9亿元,其中长江干堤16个项目投资148.47亿元,占长江中下游4省堤防建设总投资的48.4%,非隐蔽工程投资117亿元。其强度之大、额度之高前所未有。 2.大建设 1998年长江洪峰尚未退尽,湖北百万抗洪大军先后在1581km长江干堤上开始了气势恢宏、声势浩大的堤防建设。全省长江干堤非隐蔽工程项目土方量2.86亿m3。要完成朱镕基总理提出的到2002年年底修完修好长江干堤的目标,2002年一年就要完成1.1亿m3的土方任务、64亿元的投资任务,相当于前3年土方量和投资额的总和,其任务之繁重、投资之巨大,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但随着“四制”在长江堤防建设中的推广和运用,一大批省内外资质高、实力强、装备良、信誉好的“国”字号施工企业参与湖北长江堤防建设,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投入湖北长江堤防建设,为完成修完修好长江干堤的任务创造了条件。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下半年以来,就有4200多家(次)符合资质要求的施工企业参与了湖北长江干堤620多个标段的竞争。中标的企业中,中央直属和外省的队伍占到了40%。 3.大成效 到2002年10月底,湖北长江干堤已有1450km的高度、宽度和坡度达到设计标准,累计完成土方2.7亿m3,占计划的94.4%,相当于常年25年工程量的总和。重建、改建、加固穿堤建筑物360座,占计划433座的83.1%完成堤身护坡610km,占计划845km的72.2%;完成房屋拆迁面积283万m2占计划293万m2的96.6%。堤顶混凝土路面和其他附属工程按年底修完修好的计划和倒排工期的要求,正抓紧施工。 4.大变化 经过4年的建设,长江干堤普遍加高了1.5~2m,加宽了4m左右,沿长江干堤历史上所有的倒口渊塘和取土坑基本填平,砂基堤段得到了综合处理,病险涵闸得到了整治加固,堤基也变得更加结实了,防洪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并在1999年、2002年抗大洪实战中得到充分体现。1999年,正在整治中的长江干堤,在抗御接近1998年洪峰水位的严峻形势下,抢筑子堤只相当于1998年的1/18,重大险情只相当于1/40,上堤防汛劳力不到1/3,参加防汛的部队、武警官兵不到1/10,消耗的抢险砂石料、编织袋只有1/6。2002年8月,长江突发洪水,监利、莲花塘站出现有历史记录以来的第三高水位,螺山站出现第四高水位,然而在大水压境的情况下,湖北长江干堤没有出现一处重大险情。更能体现今非昔比的是,两次抗大洪期间,沿江地区社会安宁祥和,人民安居乐业。4年的堤防建设,使长江干堤的面貌也大大改观。通过实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长江干堤一改过去矮小单薄的旧貌,变成“一堤一路、两林护岸”的“水上长城”,武汉龙王庙、荆江大堤、黄石城区堤段等昔日的险工险点,变成了今日的亮点景点。同时,长江堤防建设也带动了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劳动就业渠道,改善了沿江一线的投资环境,促进了沿江地区的城乡建设、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2002年6月,朱镕基总理在视察长江干堤建设情况后欣慰地说,虽然长江干堤不是铜墙铁壁,但也稳如泰山。
2楼
二
4年的堤防建设的实践表明,堤防建设是党和政府的“德政工程”;堤防建设的过程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管理不断加强、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场伟大的变革,更是江河治理的历史性跨越。通过认真回顾4年堤防建设工作,我们从中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也必将为今后的水利建设提供借鉴。
启示之一:只有不断调整治水思路,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思路决定出路。在过去多年的治水实践中,我们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为湖北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建设的历程,也是一个大反思的过程。客观地讲,过去的水利建设,往往着眼于“人定胜天”,考虑和防止水对人的伤害要多些,而考虑和防止人对水的伤害要少些,造成人水分割、人水对立的紧张局面;往往着眼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考虑眼前问题要多些,而考虑长远问题要少些,造成效益单一、低标准重复建设;往往着眼于水利工程本身,考虑技术问题要多些,考虑社会经济效益问题要少些,造成工程建管、运行困难。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指出,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将对我们进行报复。“人定胜天”带来的最终后果,是人类自酿苦酒。有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江中下游通江河湖面积17108km2,而目前仅存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湖,总面积实际只有6000km2。享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而目前拥有的湖泊及蓄水面积均大大减少。根据美国资源卫星与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百亩以上的湖泊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32个减少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843个,相应的面积由8528.2km2减少到2983.5km2,分别减少了36.7%和65%,而且仍呈减少趋势。通过深刻反思,按照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重新调整并确立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在长江堤防建设中,既注重加高培厚长江干堤,防止水对人的伤害,又大力实施平垸行洪工程,防止人对水的伤害。彻底转变了大堤越高越好的狭隘观念,树立了因地制宜、疏堵结合、蓄泄兼筹、综合整治的科学态度。1998年以来,在加高培厚长江干堤,提高防洪能力的同时,全省先后平退163个民垸,其中双退刨堤117个,有效扩大了行洪断面,增加了蓄洪能力。全省已平退的民垸可增加蓄水量40多亿m3,接近1954年荆江分蓄洪区分洪蓄水的总量。其防洪效益已在1999年和2002年两次抗大洪中得到体现。这也充分表明,给洪水以出路,就是给人以生路。 在长江堤防建设中,还融入了亲水、爱水意识。武汉龙王庙和江滩修建了亲水平台,大汛时让路于水,退水时还地于民,实现了人水相亲、人水两利。武汉龙王庙多年想建都建不了,大水一来就冲了“龙王庙”,成为武汉市的心腹大患。转变建设思路后,武汉市把堤防工程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扩展口门,改善河势,除险加固,综合治理”,不仅成为伏波安澜的防洪屏障,而且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旅游景点。大型观景平台和巨幅浮雕,精美的汉白玉栏杆,典雅的华灯,成为江城“两江相汇、三镇鼎立、龟蛇锁江”壮美景观的点睛之笔。 此外,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角度,注重了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长江堤防建设中,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注重洪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工程设计时,就考虑了洪水资源的利用,完善了穿堤涵闸的排灌双重功能,力求使洪水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启示之二:只有不断完善建管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年堤防建设的实践证明,有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建管机制,是大规模、高强度堤防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4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项目法人和项目部取代了指挥部。同时创造性地提出并大力推行既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符合湖北长江干堤建设实际的项目法人负责与地方行政首长负责相结合的建管体制,有效调动了堤防建设管理各方的积极性,确保了堤防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益,进而实现了堤防建设组织形式和建管体制的“五大转变”:在组织管理上,由传统的行政指挥、大包大揽模式向以“四制”为主,规范运作转变;在施工方式上,由人挑肩扛为主向机械化、专业化施工转变;在建设投入上,由群众投劳、集资为主向国家投入为主、分级配套转变;在质量管理上,由传统的检查方式向实施工程监理、全程质量监控转变;在工程技术上,由单纯依靠传统技术向发挥传统技术优势与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相结合转变。在过去的堤防建设中,以行政长官牵头,按行政区划组建工程建设指挥部。它的先天不足就是行政干预多,责任主体不明;技术力量不足,地方色彩过浓。“项目法人”和“项目部”取代“指挥部”后,明确了建设责任主体,建立了健全的组织机构、合理的人员结构、完善的规章制度,具体实施工程建设管理。特别是在招标投标上,通过建立招标公告制度、专家评标制度、综合评标制度、招标监督制度,优化标段划分,引来了一大批有实力的施工企业和先进技术,使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堤防建设任务成为可能。在建设监理上,通过引进市场机制、建立终身责任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堤防工程建设质量。全省长江干堤建设质量调查结果表明,已完工程和在建工程的质量均满足设计要求,其中已经验收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的优良率在50%以上。
回复
3楼
启示之三:只有不断提高水利科技含量,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水利发展的要求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沿袭了多少世纪的抵御洪水的方法。在长江堤防建设中,我们在继承祖先丰富治水经验的同时,大量运用了现代化的防洪技术和手段,科技成为堤防建设的有力武器。机械化施工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长江堤防建设中的广泛运用,是铸就长江堤防“铜墙铁壁”、确保长江安澜的重要保证。 在工程设计上,通过改善技术装备、培训技术人员,提高了设计水平和科技含量。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在3年的时间里,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添置了500多台计算机,彻底甩掉了设计图板,实现了由常规设计到计算机辅助设计、由单机应用到网络应用的两大跨越。不仅提高了设计的科技水平,而且为堤防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工程建设上,我们在成功地将荆江大堤吹填技术推广到整个长江堤防的同时,也因地制宜、因险施策,积极慎重地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特别是在砂基堤段的处理方面,除了采用垂直铺塑堤基防渗、高喷混凝土防渗墙、多头小口径深层搅拌桩、液压抓斗造防渗墙、钢板桩外,还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日本SMW工法造墙设备,从德国宝峨公司引进了沉柱超薄防渗墙成墙技术,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明显效果。武汉丹水池整险加固一期工程,采用了SMW工法造墙设备和深基坑防渗帷墙技术,其防渗墙体连续,墙面光滑,墙体渗透系数低,抗压强度高。监利南河口超薄防渗墙也展现出施工工效高,造价低,墙体连续防渗性能好的技术优势。在堤身防渗处理技术上,采用了土工模袋防渗方法,极大提高了防渗能力。洲湾堵口复堤工程应用防渗技术,高标准完成了复堤任务,并在1999年的抗洪实践中经受住了检验。因“国字第一号”大险而引起世人关注的洪湖长江干堤成为堤防高新技术实验场。洪湖堤段加固先后运用了垂直铺塑、高喷灌浆、钢板桩固堤、多头小口径深层搅拌桩防渗墙、振沉板桩防渗等5类20多项高新技术。这在我国堤防建设史上绝无仅有。被树为长江堤防加固建设样板的武汉龙王庙工程,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上也取得丰硕成果,其铰链沉排、渗漏监控技术可以说独步堤防新技术应用领域。 启示之四: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大规模堤防建设的要求 韩非子说:“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发现人才,了解人才,离不开社会实践;培养人才,造就人才,更离不开社会实践。4年的长江治水实践,为水利系统的职工施展才智、大显身手提供了一个大舞台,为水利系统职工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提供了一个大课堂,为水利系统职工提高素质、锻炼党性提供了一个大熔炉。一大批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在治水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水利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长江堤防建设。1998年汛期尚未结束,全省就有400多名水利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入长江干堤沿岸特别是重点险工险段,逐处踏勘分析,反复比较研究,优化设计方案。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是省属最大的、也是惟一的甲级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全院107名高级工程师和155名工程师,全力投入堤防工程设计,受到了省政府的嘉奖。一大批老水利、老专家再次出山,为堤防建设出谋划策。在长江干堤大规模建设之初,《运用新技术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长江堤防建设体系》《1998年长江大水及今后整治水患意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防御长江洪水》等一篇篇凝聚着水利科技工作者心血的论文,为长江堤防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水利工程建设者和管理者在实践中施展才智。千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高于一切。这庄重的誓言已经成为每一个堤防建设者、管理者的座右铭。各施工单位把质量放在首位,用一流的队伍、一流的装备、一流的管理,打造一流的堤防。2002年春节前后开工的16座穿堤建筑物工程,施工期适逢绵绵阴雨,主体建筑工程抢建后,没有合格的土料回填。为了抢在汛前完成回填任务,确保长江干堤安全度汛,施工单位不惜增加施工成本,采取工地搭棚、覆盖土场、远距离买土和回填土料掺和水泥等办法,保证了回填质量,保证了按期完工。通过抽检,回填质量全部达到设计要求。而一大批建设者也通过治水实践,锻炼了自己的才干,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监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大力推行在武汉龙王庙建设中创造的“三个不放过”的监理原则,即“事故的原因没查清楚不放过,责任界线没分清楚不放过,处理质量问题的措施没落实不放过”,及时消除了堤防建设质量隐患,使全省长江堤防建设质量全部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涌现出一批刚正不阿、敢于负责的铁面监理。 9月上旬,国家八部委联合检查湖北长江堤防建设时,称赞湖北长江干堤工程建设速度快、质量好,市场准入、招标投标、工程监理、施工管理等方面都比较规范,堤防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
回复
4楼
回顾历史,回顾过去,总结经验,为我们以后总结工程建设提供了帮助!谢谢哦!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