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专业备考问题继续请教(22~37问,2010年7月18号之前),敬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xiaoduan169
2010年07月18日 13:35:20
只看楼主

(22~37问,2010年7月18号之前)规范简写对应关系如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22. 《砼规》5.2.5条中提到:解析法、有限元法和差分法、这几种方法的概念和原理是什么?大概是如何操作的?尤其是解析法和差分法?23. 《砼规》5.3.1中塑性内重分布分析法;5.3.2条塑性绞线法、条带法→塑性极限分析法;5.3.3条弯矩系数法、等待框架法,以上方法计算原理及理论是什么?从前部分了解过,但大部分不清楚。

(22~37问,2010年7月18号之前)
规范简写对应关系如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
22. 《砼规》5.2.5条中提到:解析法、有限元法和差分法、这几种方法的概念和原理是什么?大概是如何操作的?尤其是解析法和差分法?
23. 《砼规》5.3.1中塑性内重分布分析法;5.3.2条塑性绞线法、条带法→塑性极限分析法;5.3.3条弯矩系数法、等待框架法,以上方法计算原理及理论是什么?从前部分了解过,但大部分不清楚。
24. 当屋面形式属于《荷规》表6.2.1条7项次,并满足表6.2.1条注3(a≤ 或f/L≤0.1)要求时,如果题设求屋面板或檩条上所受积雪的荷载时,该按均分布情况还是不均分布情况求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因为6.2.2-1条中规定:屋面板和檩条按积雪不均匀分布的最不利情况采用。而表6.2.1注3规定:双跨双坡或拱形屋面,当a≤ 或f/L≤0.1时,只采用均分布情况。此类型题:施岚青《专业考试答题指导》(2009版)题1.3b-3, 17页。
25. 《砼规》6.2.5条,关于ρ、 的解释以及附录E,E.0.1条中关于ρ的解释。现摘录6.2.5条部分“对于对称配置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的构件,配筋率ρ、 应按钢筋总截面面积的一半计算。”其中对称配置是怎么理解的?,一半计算又应该怎么理解?我确实搞得不太明白,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26. 《砼规》7.3.11条,表7.3.11-1中注2 “表中有吊车房屋排架柱的计算长度,当计算中不考虑吊车荷载时,①可按无吊车房屋柱的计算长度采用;②但上柱的计算长度仍可按有吊车房屋采用。”若计算有吊车,但不考虑吊车荷载时求房屋柱计算长度 (总长)时。是否 = ?其中 为考虑无吊车计算长度系数(参照句①理解) 为考虑有吊车时计算长度系数(参照句②理解)
27. 《砼规》7.2.6条所述“……,应在公式(7.3.7-1)、公式(7.3.7-3)和公式(7.3.8-1)中取等号,并取轴向力设计值N=0;…….”①取N=0是否是为了求某个参数后,再代入公式(7.3.7-2)、公式(7.3.7-4)和公式(7.3.8-2)中求M?此参数是式中那个数?②还是为了满足某种假定?若是,是什么假定?同理,7.4.3条也存在类似问题,也请解释一下!
28. 《砼规》7.4.4条和7.3.13条(其它条也提过)中所提到的“弯矩平面”和“弯矩作用平面”是否为同一概念?“弯矩平面”就7.4.4条所述情况而言,是指垂直于构件轴线的横截面,还是指通过于构件轴线的纵截面(无数个)?当然构件轴线这种说法可能不太准确。
29. 《钢规》4.3.4-2条中“ ──腹板在纵向加劲处的横向压应力,取0.3 ”其中 应该是4.3.4-1条中 ,但此处 是按4.3.3条中 { =ψF/( ), ψ=1.0}选取,还是按4.1.3条中 { =ψF/( ), 重级:ψ=1.35;其它梁:ψ=1.0}选取?因为当吊车为重级工作制时,它们之间相差了1.35,所以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30. 《高砼规》3.2.5-2条中提到“截角三角形平面”,此概念与附录A,A.0.1-11条中的“六角形平面”如何区分?即三角形截角不超过多少为截面三角形?
31. 《荷规》关于屋顶单片女儿墙 的计算问题:根据7.1.1条可知,女儿墙属于非承重维护结构: = (式7.1.1-2),而式中局部风压体形系数 的选择应按7.3.3条,一、外表面选择:对整体女儿墙取 =+1.0(正压区),可能这样取是合理的;而对于单片女儿墙似乎不妥(个人认为)。施岚青《专业考试答题指导》(2009版)题1.5b-10,34页是按表7.3.1中33项次取 =1.3,比较合理。但从 、 的概念上理解似乎说不通,因为表7.3.1中 对应的是式7.1.1-1中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到底 应该如何取?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32.《荷规》7.3.3条中“二、内表面注:上述的……对数线性内插,……”此注对“一、外表面:7.3.3-1条和7.3.3-2条”是否有约束作用?例如:在计算雨篷负压区悬挑梁线荷载(由风产生的)时,当其从属面积大于10平方米时,是否 须乘以0.8折减?施岚青《专业考试答题指导》(2009版)题1.5b-1.4中A 大于10平方米,但 没有按0.8折减,而题1.5b-1.11中A=54平方米≥10平方米,而 却乘以0.8折减。两题自相矛盾!不知该如何取?
33.《荷规》对于7.2.2-1条(山峰、山坡)的情况,在应用表7.2.1计算 时,表中“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是从坡底算起,还是从建筑室外地面算起?
34.《砼规》10.1.3条中提到“分离式配筋”,其是何种配筋形式?
35.《砼规》10.2.8条,表10.2.10下注“弯起钢筋不应采用浮筋”,其中“浮筋”是否就是腰筋?
36.《荷规》表7.4.4-3和《高砼规》表3.2.6-2中“H/B”项,若建筑平面形状为圆形(外径为D)时,B应该如何取?
37.《地基》表4.1.6中“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 其中 的下标63.5是代表什么意思?

24.JPG


25.JPG


26.JPG


29.JPG


31.JPG


32.JPG


33@37.JPG

免费打赏
jintao8
2010年07月19日 11:11:47
2楼
:victory: 我觉得你还是好好看看规范和相关的教程吧!你的问题上面都有!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