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油轮——见证中东石油百年争霸(上)
xitaoli
xitaoli Lv.12
2010年06月28日 08:18:59
只看楼主

本文转自中国超级工程一览以下描述的居然有本人参与过的工程——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哈哈,太自豪了!超级油轮——见证中东石油百年争霸(上) 工程投资额:1.2亿美元以上工程期限:2008年——2010年2009年6月19日,广州南沙龙穴岛,中船龙穴造船公司第一艘30.8万吨超级油轮准备出坞下水。  2010年1月24日,我国华南地区建造的第一艘30万吨超级油轮——“新埔洋”号,从广州龙穴造船基地首航,经新加坡开往中东装载原油。该船由中国海运集团订造,中船集团七○八所设计,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承建。它的建成,结束了华南地区不能建造10万吨级以上船舶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修造船基地——广州龙穴造船基地全面投产。

本文转自中国超级工程一览

以下描述的居然有本人参与过的工程——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哈哈,太自豪了!
超级油轮
——见证中东石油百年争霸(上)

工程投资额:1.2亿美元以上
工程期限:2008年——2010年

1.jpg
2009年6月19日,广州南沙龙穴岛,中船龙穴造船公司第一艘30.8万吨超级油轮准备出坞下水。


  2010年1月24日,我国华南地区建造的第一艘30万吨超级油轮——“新埔洋”号,从广州龙穴造船基地首航,经新加坡开往中东装载原油。该船由中国海运集团订造,中船集团七○八所设计,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承建。它的建成,结束了华南地区不能建造10万吨级以上船舶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修造船基地——广州龙穴造船基地全面投产。

  超级油轮(简称VLCC),是指载重量16-32万载重吨的大型油轮;32万载重吨以上的称为巨型油轮(简称ULCC。它们是真正的海上巨无霸。仅从船舶吨位来看,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总吨位仅为10万吨左右,豪华邮轮和集装箱船的最大吨位也只有15万吨左右。

  以新埔洋号为例,其船长333米、型宽60米,甲板面积相当于3个足球场。船底至甲板高度为29.8米,相当于10层楼。设计吃水20.5米,结构吃水21.8米,载重量30.8万吨。甲板前部为锚链舱室,甲板中部铺设大量的管道系统,装有两台吊车,并设有直升机平台。甲板后部为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面积相当于半个足球场,高度23.1米,分为6个楼层,顶部为驾驶舱和导航设备,其他楼层包括工作舱、生活舱、贮藏室等功能区,配有健身房、乒乓球室、文体活动室供船员使用。船员可以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和岸上进行沟通。船上禁止明火,但在厨房配有各类餐厨设备,可烹饪海鲜大餐。还有先进的海水淡化设备,每天可生成30吨生活用水。各类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船尾甲板下部为机舱区,用于安装船舶推进设备和各种配套机械。
  新埔洋号的货舱深达27米,一次可装载闪点低于60℃的原油达30.8万吨(210万桶)。这些原油价值上亿美元,相当于伊拉克一天的产油量,足够装满5000节60吨油罐列车。燃油成本是VLCC运营的主要成本。新埔洋号航行一天,需要消耗90-100吨380#低硫燃料油,每天消耗约5吨180#燃料油用于发电,每年仅燃油费用就超过1亿元。其满载航速15.7节(时速30公里),一次装载6000吨燃料油,可持续航行60天,航程近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周。从广州航行至波斯湾,单程仅需20天;每年可往返7-8个航次,将价值近10亿美元的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中国。
  超级油轮采用模块化建造,需要大型船坞和900吨级以上的龙门式起重机,建造工期在1年多,共需上百万个工时。以新埔洋号为例,其消耗钢材4万多吨,仅这些钢材就价值2亿多元;铺设电缆185公里、管材55公里,总涂装面积98.4万平方米,相当于140个足球场。驱动油轮的船用柴油机,重达上千吨,船尾安装双桨双舵,每只五叶螺旋桨直径达10米(相当于3层楼),重达75吨。每片舵叶高15.2米,宽9.2米,重达173吨。
  新埔洋号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驾驶与导航设备,主要包括电子海图、卫星导航仪、X波段雷达、机舱监控报警系统等。按照电子海图预先设定的航线,油轮能自动航行。即便穿越惊涛骇浪,都能实现24小时机舱无人值守与自动导航。雷达可以扫描约60海里以内的区域,确保油轮航行安全。由于自动化程度非常高,船上只有24名船员和5名实习船员。船只到港后,启动超大功率离心泵,24小时就可把30万吨油品卸完。
2.jpg
新浦洋号30.8万吨超级油轮全景。这个船坞的面积相当于8个足球场。

□ 国油国运国轮国造
  油轮是石油海运的主要设备,全球油轮总运载量约3.5亿吨,主要船型包括以下几种:灵便型(1-6万载重吨),多为成品油轮;巴拿马型(6-8万载重吨),可通过巴拿马运河;阿芙拉型(8-12万载重吨),可停靠大部分北美港口;苏伊士型(12-16万载重吨),可通过苏伊士运河;超级油轮(16-32万载重吨);巨型油轮(32-55万载重吨)。另外还有一种穿梭油轮(8-15万载重吨),专门用于从海上油田向陆地运送石油。
  超级油轮(VLCC)是海运油轮的主力船型,截至2007年7月,全球共有501艘超级油轮,总计1.47亿载重吨,占世界油轮总运载量的42%;平均每艘29.34万载重吨,平均船龄为9.2年,平均航速15.4节。其中双壳油轮339艘,共1.03亿载重吨;单壳油轮162艘,共4400万载重吨。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强制性规定,所有单壳油轮将在2010年前逐步退役。此外,1987年-2007年,世界原油海运量由9.77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19.86亿吨,年均增长3.44%。这些因素为持续建造VLCC提供了支撑。截至2008年9月初,全球共有VLCC订单263艘,8140万载重吨。未来数年,每年新船交付量将在50艘左右。
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2009年原油进口量达到2.038亿吨,价值892.6亿美元;平均每天约需进口原油410万桶,相当于两艘30万吨级VLCC的运输量。然而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足够规模的油轮船队。在每年上亿吨的进口量中,80%要靠国外油轮运输。而且我国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非洲和东南亚,油轮必须经过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好望角等咽喉水道。一旦石油海运被掐断,将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冲击。
为保障能源安全,2002年11月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2003年初,发改委、交通部多次会同三大石油集团和长航油运、中海油运、招商轮船、中远集团等四家国内主要石油运输企业召开会议,讨论“国油国运”问题。和国外原油海运企业相比,我国油轮企业规模偏小。世界10大油轮船东全部为国外公司,其中挪威Frontline拥有48艘VLCC,居世界第一位;日本商船三井有44艘,居第二位;日本邮船公司有40艘,居第三位。我国企业全部的VLCC总数,不及上述任何一家。中石油和中石化也没有自己控制的船队,外国船运公司趁机赚取巨额运费。而扩充船队需要巨额资金,一艘30万吨级油轮价格超过1.2亿美元,收回成本需要10年时间,还贷压力很大。
为此,在政府牵头下,石化企业与船运企业签订了长期运输合同,金融、造船企业提供支持,各家船运企业开始快速扩充船队。计划到2010年实现本国船队承运50%进口原油的目标。在此背景下,2006年10月28日,中国海运集团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4艘30.8万吨超大型油船建造合同。这4艘新船由中船集团所属的广州龙穴造船有限公司负责建造。
  长期以来,世界超级油轮建造业务一直被日本、韩国的船厂所垄断,两国主要船厂均有50艘以上的建造业绩。其中,韩国大宇船厂的VLCC产量已经超过100艘。我国在2002年才建成第一艘30万吨级VLCC,此后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大连船舶重工、上海江南长兴、上海外高桥、广州中船龙穴等船厂,相继承建了数十艘超级油轮。随着中国船舶工业快速扩张,该市场已经由日韩两分天下,逐步变为中日韩三分天下的局面。
3.jpg

□ 中船龙穴造船基地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船集团,简称CSSC)是我国最大的造船企业,旗下拥有江南造船、沪东中华、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中船龙穴等大型修造船厂。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造船厂多数选址在沿江内河区域。受航道水深、桥梁高度等限制,这些船厂的造船吨位一直徘徊在6万吨以下。为实现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国家规划重点建设环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将原本位于内河沿岸的造船企业,搬迁至沿海深水岸线,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2003年8月,中船集团分别与上海市和广州市达成协议,在长江口建设长兴岛造船基地,在珠江口建设龙穴造船基地。龙穴岛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南端,与深圳隔江相望,面积约十余平方公里,呈长条形,传为南海龙王居所而得名“龙穴”。广州市在龙穴岛东岸北部,面向珠江口主航道位置,安排岸线4.5公里,腹地纵深1.3公里,由中船集团采用围堤吹填的方式,造地5.85平方公里,建设新厂。
  龙穴一期工程总投资62亿元,建造2座30万吨级船坞,配置4台600吨龙门式起重机、舾装码头、材料码头,以及钢材预处理工场、切割加工工场、零部件装焊工场、涂装车间、管子加工中心等造船生产设施及动力公用设施。设计年造船能力为212万吨(约20艘),产品涵盖大型油轮、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和大型海洋工程,并具备修理各类大型船舶的能力。2004年9月25日,吹填工程正式开工,整个工程吹填量达到2000万立方米。2006年5月25日,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到2006年底,中船集团与中海集团签订4艘VLCC建造合同的时候,龙穴造船基地的30万吨船坞才开始动工建设。造船合同对船厂建设工期产生了巨大压力。龙穴基地有两座30万吨级船坞,1号船坞长490米、宽106米、深13.1米;2号船坞长480米、宽92米、深13.1米;各安装2台600吨龙门吊。船坞挖方量180万立方米,混凝土用量24.7万立方米,用钢量3.6万吨;需要安装调试的工艺设备4400多台(套);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露天构筑物面积87万平方米,工程量非常庞大。通常,30万吨级船坞建设周期为26-28个月,车间厂房建设及设备安装工期为18-20个月。为了在合同期限内完成造船任务,龙穴公司采取边生产、边建设的方针,最终将船坞建设周期压缩到了24个月,将车间厂房建设及设备安装工期压缩到了12个月。
4.jpg
新浦洋的尾部,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向船坞充水,然后打开坞门,这艘超级油轮就可以驶向大海了。

□ 华南地区造船新纪录
  2008年3月28日,龙穴造船承建的首艘VLCC开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等领导亲自出席开工庆典。新建船厂首制船即为30万吨级船舶,这在我国造船史上还是第一次。7月4日,第二艘VLCC开工建造,整个船厂进入热火朝天的分段建造阶段。同年9月10日,首制船第一个分段进坞定位。10月23日,第三艘VLCC开工。到11月底,平面分段流水线、600吨龙门吊4号机、350吨龙门吊等重要设备相继投入使用,实现了从下料加工到分段制作生产线的全面贯通。
  2009年3月28日,龙穴造船首艘VLCC工程取得突破,该船主船体搭载的最后一个总段——重达740多吨的GGU12段,在两台600吨龙门吊的联合作业下,顺利完成吊装搭载,如期实现了船体成型目标。4月26日,首艘VLCC的上层建筑前岛,由两台600吨龙门吊合力吊装到位。该模块长59.8m×宽32.5m×高23.1m,重达896.7吨,是首制船建造以来最重最大的总段。
  2009年6月19日,龙穴造船承建的首艘VLCC出坞下水。广州省委书记汪洋亲自为该轮命名为“新浦洋”号。它的出坞结束了我国华南地区不能建造10万吨以上大型船舶的历史。在经过码头舾装、系泊试验后;12月16日下午,新浦洋号离开龙穴1号修船码头,开始试航。试航期间,先后展开了测速、主机遥控、轴功率、自动舵效用、“Z型”操舵、回转、紧急停船、惯性、航向稳定性、无人机舱状态、货油联调以及舱室强度等众多项目的试验、报验,全面检验了船体结构强度、船舶操纵性能、设备性能,12月23日完成试航任务。各项试验数据表明,新浦洋号性能优异,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及综合性能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1月22日,新浦洋号正式交付中国海运集团。1月24日启航,在新加坡装载燃油后,驶往中东装载原油。另外三艘VLCC仍在加速建造,将于1年内交船。
5.jpg

世界第一艘油轮(好运号,Glückauf,3000吨),于1886年7月13日首航。它属于德国-美国石油公司。
□ 世界油轮发展溯源
  石油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能源。而在19世纪,欧美国家普遍用鲸油做照明燃料。由于大西洋捕鲸活动过于频繁,鲸油供应濒临枯竭,使得价格暴涨,人们开始寻找其他照明燃料。1846年,加拿大大西洋省的亚伯拉罕•季斯纳(Abraham Gesner)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兰药剂师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Ignacy lukasiewicz),发现自石油中提炼煤油要容易得多。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世界第一座石油矿场。此后,石油工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村钻出第一口油井,次年产量达到9万吨,1962年增至27万吨。这么多的液态原油如何存储运输便成了问题。
  当时,石油商们用啤酒桶来分装石油,然后用马车拉到河边,装船运至各地的精炼厂。1865年铁路延伸至油田后,又利用铁路平板车来运输石油桶,这样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1876年,美国统一了石油计量标准,将1桶确定为42加仑(约159公升)。但在跨大西洋运输时,石油桶占据船舶大量空间,提高了运输成本。为此,造船企业开始研制新船型。1886年7月13日,世界第一艘油轮——“好运”号(Glückauf)首航。该船属于德国-美国石油公司,全长97米,采用风帆和蒸汽机为动力,可以运输3000吨石油,用泵和管道系统装卸。好运号在欧洲和美国之间来往运油,1893年在长岛触礁搁浅。由于大船的每吨运载价格比较低,因此油轮规模不断增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石油产量和运输量的迅速增长,油船向专业化和大型化发展,逐渐成为一种专用运输船舶。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53af350100jsuo.html) - 超级油轮——见证中东石油百年争霸(上)_超级工程一览_新浪博客
世界第一艘油轮(好运号),1893年搁浅。它的运气似乎并不好。
6.jpg
1928年世界上最大的油轮是德国建造的斯蒂尔曼号(C.O.Stillman),可载23060吨原油。最终被潜艇击沉。
7.jpg
  1914年,世界上最大的油轮是德国-美国石油公司的朱比特号,可载12000吨原油。1928年,德国不来梅Vulkan船厂为美孚石油公司建成斯蒂尔曼号(C.O.Stillman)油轮,这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油轮,全长178米,装备4300马力柴油机,可载原油23060吨。1942年6月6日,斯蒂尔曼号在中美洲海域被潜艇击沉。二战后,世界石油需求增长,使得油轮规模不断增大。1953年,德国霍瓦特汉堡公司,建成蒂娜·奥纳西斯号(Tina Onassis)油轮,载重达到48000吨。此后,由于苏伊士运河停航,促使超级油轮横空出世。

8.jpg
苏伊士运河老照片。图为运河北端的塞得港,一艘轮船正在穿越运河。

□ 苏伊士运河战争与超级油轮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的苏伊士地峡上,北连地中海,南接红海,是亚洲与非洲的界河。早在公元前1874年,埃及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Senusret III)时期,就在该地区建成了绕道尼罗河及其支流,经苦湖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古苏伊士运河,也称为“法老运河”。7世纪上半叶,阿拉伯人入侵埃及后,为了把埃及的谷物运往(沙特)麦加,曾疏通已经被尼罗河泥沙掩埋的运河。到了8世纪,埃及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又下令把运河堵塞。从此,这条运河被废弃了千余年。
1789年7月,法国殖民者占领埃及,拿破仑率大军在亚历山大港登陆。为了军事扩张,拿破仑计划重新开凿运河,并亲率工程师勘察法老运河的遗迹。但工程师认为红海水位比地中海高出10米,因此必须修建船闸(实际是红海水位要比地中海水位低25厘米),这会大大增加修建成本。后来拿破仑为了回国夺权,匆匆离开了埃及,修建运河的事情不了了之。直到19世纪上半叶,欧洲人仍在劝说埃及政府开凿运河。法国为了控制中东和印度洋,并打破英国对好望角航线的控制,对开凿运河特别感兴趣。而埃及担心在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开凿运河,会引火烧身,所以坚决不同意。
直至1854年11月,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赛义德·巴夏最终同意,让法国外交官勒塞普(Ferdinand de Lesseps)主持开凿苏伊士运河。勒塞普曾做过巴夏的家庭教师(他也是巴拿马运河的发起人)。在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及欧仁妮皇后(勒塞普的表妹)的支持下,勒塞普于1858年底成立了苏伊士运河公司,资金2亿法郎,共40万股,法国占52%,埃及占44%。运河公司与埃及政府签订了《关于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内容包括:租让期99年,期满后,运河全部权力归埃及所有。同时埃及政府必须无偿提供修建运河所需的所有土地,机器设备免税进口,并提供必要的劳动力。埃及获得的回报是纯利润的15%。
运河工程于1859年4月25日破土动工,1869年8月18日完工。前后历时十年,共挖运土方7400万立方米,耗资3.69亿法郎。埃及人付出了惨重代价,数十万工人参与工程建设,其中有12万人死亡。1869年11月17日,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它全长170多公里,北起地中海的塞得港,南到红海的苏伊士城,平均宽度约100米、深9米,无船闸。沿途穿越沙漠沼泽,利用大、小苦湖等数个已干涸的湖沼和洼地作为航道,小苦湖以南,基本上利用了古运河路线。
9.jpg 10.jpg

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从地中海经苏伊士运河到印度洋,航程缩短5500-8000公里,航期缩短7-10天;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公里;从黑海沿岸则缩短了12000公里;因此苏伊士运河具有极大的航运利益。但在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为开凿运河而债台高筑,不得不将运河公司44%的股票低价卖给了英国人。至此,英法殖民者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攫取巨额收益。
1882年,英国全面占领埃及,并在苏伊士运河地区,建立了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长期驻扎有近10万人的军队。1908年,英国在波斯(今伊朗)的马斯吉德-苏莱曼地区发现了大油田,随即成立了英波石油公司(即后来的BP),并一度完全控制了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东地区开采的石油,用油轮经苏伊士运河运至欧洲,为协约国军队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战后,由于埃及人民的抵抗,英国于1922年2月28日宣布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1933年以后,沙特、科威特等国陆续发现大型油田,中东石油进入大规模开采阶段,苏伊士运河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插手中东事务,使地区局势长期动荡。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次年7月27日,埃及与英国就苏伊士运河条约达成协议,商定英国在运河区驻扎的8万军队,要在20个月内撤出,结束对埃及的军事占领。后来由于埃及寻求苏联的军事支持,美英停止了对阿斯旺水坝的贷款。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收益用于修建阿斯旺水坝,这触动了英法两国的利益。8月2日,美、英、法三国,经过紧急会谈后发表公报,主张运河国际化。10月1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希望各方进行国际谈判。但在此时,英法两国已与以色列密谋,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11.jpg
埃及将船只凿沉在塞得港,苏伊士运河的河口。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突袭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第二次中东战争全面爆发(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次日,英法按照既定方针向埃以两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双方立即停火,并从运河两岸各自后撤10英里,让英法军队暂时驻扎运河沿岸,否则将以武力进行干涉。埃及予以拒绝。31日,英法飞机轰炸开罗、亚历山大、塞得等城市,并入侵埃及领土。埃及军队被迫从西奈半岛撤入运河区,同时以沉船封锁运河,使英法军舰无法通过。这是苏伊士运河第一次完全停航,欧亚海运航线只得绕经非洲好望角,世界航运压力空前紧张。在苏联的核攻击威胁,和美国的压力下,英法军队被迫于12月22日全部撤出埃及。1957年3月,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航。
此次苏伊士运河危机,对世界航运业造成巨大打击。尽管运河已经恢复运营,但是石油公司对它的可靠性失去了信心。欧美石油企业围绕苏伊士运河的安全性和扩建输油管线之间,掀起了激烈争论。很显然,无论是运河还是输油管,都很容易被切断。那么还有一个替代方案,就是用装载量更大的油轮,绕道非洲好望角航线。不过船主普遍认为大船成本高昂,燃油费用太高,而且不易建造。
然而日本造船企业从中嗅到了商机,他们很快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这种论断。1959年2月,日本吴船厂建成世界第一艘超过10万吨的油轮——宇宙·阿波罗号(Universe Apollo)。该船全长290米,总功率27500轴马力,载重10.45万吨,航速15.5节。1965年2月,15万吨的东京丸号(Tokyo Maru)在横滨下水,成为世界最大的油轮,同时它也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豪华邮轮。事实证明,10万吨以上的油轮不仅符合安全标准,而且具有成本优势。通常建造一艘20万吨级油轮约需钢材2.7万吨,若建造4艘5万吨油轮则需钢材4.4万吨。而且油轮越大,单船单航次可运送的原油量愈多,每吨运量的燃料消耗平均值就越低。这些因素使大型油轮迅速兴起。
12.jpg
世界第一艘超过十万吨的油轮,是1959年日本造的宇宙·阿波罗号(UniverseApollo)。

□ 苏伊士运河停航八年推动超级油轮发展
  1967年初,中东局势再次紧张,引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6月5日清晨,以色列出动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军用机场进行毁灭式突袭。空袭半小时后,其地面部队进攻西奈半岛。6月8日,以军全歼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5个师。惨遭失败的埃及军队只好退守运河西岸,使运河成了双方对峙的前线。此后交战双方在运河沿岸修建碉堡、铁丝网、埋设地雷,时常进行炮击空袭。苏伊士运河被迫停航,被困在运河中的船只沦为牺牲品。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开始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这场战争历时18天,交战三国共投入兵力约110万人,坦克5500多辆,作战飞机1500多架。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转败为胜。埃叙军队损失惨重,但埃及收复了苏伊士东岸纵深10-15公里,南北长192公里的土地。在美国和苏联调停下,埃以达成停战协议。从1975年初开始,埃及着手清理运河河道。至4月份,共清理出10条沉船、4.2万个未爆装置,此外还在运河两岸扫除了15万颗地雷。1975年6月5日,埃及总统萨达特宣布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航。
在苏伊士运河停航的8年间,由于世界经济稳定发展,重化工业得到重视,世界能源结构开始从煤炭转向石油,全球石油需求量急速增长,而且那时原油价格低廉(1970年仅2美元/桶),有力刺激了西方工业国对石油的需求,从而显著拉动了海上石油运输量。加之苏伊士运河被迫关闭,导致中东地区巨量的石油输出,必须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才能经大西洋到达北美或进入地中海到达西欧各国。所以当时各国竞相建造巨型油船,试图降低运输成本。
  1966年12月,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建成世界第一艘超过20万吨的油轮——出光丸号(Idemitsu Maru)。该船长344.28米,宽48.84米,最大吃水17.685米,总功率24618千瓦,载重209413载重吨,1978年拆解。在此期间,西欧各国也建造了大量的VLCC投入石油运输中,但日本在这场竞赛中一直独占鳌头。
  1968年3月,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建成世界第一艘30万吨级油轮——宇宙·爱尔兰号(Universe Ireland)。该船全长345米,宽53.4米,326585载重吨,功率37400轴马力,航速14节。1971年4月,石川岛播磨吴船厂建造的日石丸(NissekiMaru)再创纪录,达到37.2万吨,总长347米,宽54.5米。据统计,在苏伊士运河停航期间,日本与西欧各国平均每年竣工59艘VLCC,其速度之快,创造了世界造船史上的纪录。
  1976年至1979年间,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大西洋船厂(Chantiers de L' Atlantique),陆续建成四艘巴提留斯(Batillus)级油轮。最大载重量为55.5万载重吨,船长414.23米,舷宽63.05米,舷高36米,吃水28.6米;装备4台蒸汽机,双轴推进,总功率64800马力,航速16节。船东为法国海上壳牌石油公司。第一艘名为Batillus号,1976年建成,1985年拆解;第二艘名为Bellamya号,1976年建成,1986年拆解;第三艘名为Pierre Guillaumat号,1977年建成,1983年拆解;第四艘名为Prairial号,1979年建成,2003年拆解。该型油轮是迄今为止世界一次建成最大的船舶,也是世界第一种长度超过400米的船舶。
  1977年8月和12月,日本日立重工为埃索石油公司,建成两艘51万吨级油轮。分别是埃索大西洋号(Esso Atlantic)和埃索太平洋号(Esso Pacific)。船长406.6米,型宽71米,舷高31.2米,吃水25米,航速15.65节。两船分别于1990年和2002年退役。
  1978年,瑞典建成一艘49.9万吨的巨型油轮——纳尼号(Nanny)。该船长365米,吃水22.3米,双轴推进,航速16节;以其79米的宽度,成为世界上最宽的船。船东为海上油轮公司,挂巴哈马国旗,2003年在江苏江阴拆解,当时船名为亚历山大国王号。
20.jpg
1966年12月,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建成世界第一艘20万吨级超级油轮(VLCC)——出光丸号(Idemitsu Maru)
13.jpg
1968年石川岛播磨建造的六艘宇宙·爱尔兰级(Universe Ireland)首次超过了30万吨。
1.jpg
1971年,石川岛播磨吴船厂建造的日石丸(NissekiMaru)再创纪录,达到37.2万吨,总长347米,宽54.5米。
2.jpg
1975年,法国大西洋船厂建造的Batillus号巨型油轮,超过55.36万载重吨。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一次建成最大的船舶,也是世界第一种长度超过400米的船舶。
16.jpg
Batillus号巨型油轮的船尾,双轴推进系统。
17.jpg
法国大西洋造船厂全景,这是欧洲最先进的造船厂之一。
18.jpg
Batillus号巨型油轮的发动机
19.jpg
Batillus级巨型油轮共建成4艘,已全部退役拆解。

(未完待续,请看下篇,世界最大油轮的悲惨命运)
免费打赏
魔的王
2010年07月06日 10:39:07
12楼
长见识了
回复
duhl
2010年07月15日 15:44:32
13楼
谢谢楼主的资料,谢谢
回复
lsl1224
2010年07月20日 14:06:39
14楼
巨型油轮。。实船还没见过。。
回复
clz07
2010年08月12日 22:07:32
15楼
长见识了
回复
yxqdi
2010年10月14日 11:17:45
16楼
谢谢楼主,真长见识啦:call: :time: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