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结构疑问
dbing
dbing Lv.6
2010年06月13日 17:41:14
只看楼主

1、 对于坡地建筑,经常有建筑物三面临空,一侧挡土的情况,此时挡土侧的钢筋混凝土挡墙如果与主体结构连接在一起,在pkpm建模计算时是否需要加入计算。(如加入计算,此时由于挡墙的计入,导致结构平面刚度严重偏心,挡墙侧刚度加大太多,最终计算结果不合理;如不加入挡墙计算,则此时挡墙对主体的土压力如何考虑?实际工程中如何处理较为合理?)2、 对《抗震规范》6.1.14条,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上一层框架结构柱和抗震墙墙底截面的设计弯矩值应符合6.2.3、 6.2.6、 6.2.7条规定。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对于此条规定,实际工程设计时,如何操作?

1、 对于坡地建筑,经常有建筑物三面临空,一侧挡土的情况,此时挡土侧的钢筋混凝土挡墙如果与主体结构连接在一起,在pkpm建模计算时是否需要加入计算。(如加入计算,此时由于挡墙的计入,导致结构平面刚度严重偏心,挡墙侧刚度加大太多,最终计算结果不合理;如不加入挡墙计算,则此时挡墙对主体的土压力如何考虑?实际工程中如何处理较为合理?)
2、 对《抗震规范》6.1.14条,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上一层框架结构柱和抗震墙墙底截面的设计弯矩值应符合6.2.3、 6.2.6、 6.2.7条规定。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对于此条规定,实际工程设计时,如何操作?
3、 设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什么?(“少量”如何定量?高烈度区,如在框架结构中布置剪力墙,其地震力几乎均由剪力墙承担,此时需加足够剪力墙,更倾向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仅布置少量剪力墙时,结构抗震等级如何划分?房屋最大适用高度、侧移限值如何取用?怎样确定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合理数量?
4、 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开洞后形成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在3~5之间的小墙肢应如何设计?
5、 大底盘多塔结构在什么时候可以分单塔楼单独计算?
6、 转换层高度不一致时,多次局部转换如何设计?(抗震等级,转换层高度,刚度比算法选择等)
7、 支承异型剪力墙(转角墙、T型墙等)的转换梁,其翼墙方向伸出梁宽度之外。此时,是否要设置相应方向的梁来支承翼墙?该梁是否按转换梁来设计?是否应满足《高规》第10章规定?
8、 建在坡地上的建筑,当第一层楼板设于沿斜坡上部最短柱处, 其余沿斜坡往下每个柱距柱长逐渐加长,类似吊脚楼的形式, 此时的嵌固层应如何确定?(在较陡斜坡上建造的框架房屋,由于位于坡下方的柱长往往是位于坡上方柱长的几倍,而且最下方的柱仅有一排。)
请各位踊跃讨论,不胜感激!!
免费打赏
jackybang2006
2010年06月14日 15:50:59
2楼
1.此类建筑,比较复杂点,可以考虑挡土墙前移,把土与建筑分开一段距离,若不行,按照实际输入挡墙,为免刚度偏心,可以再均匀布置一些砼墙
回复
jackybang2006
2010年06月14日 16:00:54
3楼
2,执行抗规6.1.14条,主要是对梁采取加强措施,一增截面或增配筋,当然需要复核,可以选择角部最薄弱部分进行验算
回复
jackybang2006
2010年06月14日 16:02:59
4楼
3。可以参考高规征求意见稿(现在未施行),8.1.3条,很详细
回复
jackybang2006
2010年06月14日 16:04:11
5楼
4、按高规7.2.5条执行
回复
jackybang2006
2010年06月14日 16:08:31
6楼
5、通常情况下 都应该分塔进行计算一遍,这样可以计算书准确的周期比
回复
jackybang2006
2010年06月14日 16:11:15
7楼
7、如果是转换柱的话,可以适当加强相关的梁和柱,最好对邻边的板业采取加强措施
当然从概念设计上来说 不要有很多次的转换,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建筑方案?
回复
jackybang2006
2010年06月14日 16:14:53
8楼
7、改梁应该要满足《高规》第10章规定,最好不要是次梁,
回复
jackybang2006
2010年06月14日 16:16:13
9楼
为什么不考虑做成正常的一层柱子呢,只不过埋在土里而已,不是很明白你说的问题。。。
回复
yejianxing2006
2010年06月14日 16:55:10
10楼
此类建筑,比较复杂点,可以考虑挡土墙前移,把土与建筑分开一段距离,若不行,按照实际输入挡墙,为免刚度偏心,可以再均匀布置一些砼墙
回复
ytylbaofeng
2010年06月15日 20:38:08
11楼
这里是电气版块,所以无法给予你更大的帮助。只能转移此帖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