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暴雨路面被淹,各位同行来谈谈感受吧!
dohuhh
dohuhh Lv.5
2010年05月10日 11:33:39
只看楼主

新城区成水浸街重灾区城市“硬质化”是“元凶”“5·7”大暴雨袭城后,广州市出现了大面积的水浸街景象。有细心市民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联想困扰多时的岗顶水患,以及不久前的杨箕水浸,再对照此次的多处水浸街,水灾多发生在楼高路宽的广州新城区,反而是路窄设施旧的老城区少遭水淹。新区水浸主因公园少“回顾广州的建设历史,实在规划得很有水平。”袁奇峰表示,广州的城市建设传统,始终将城市与公园作为有机的结合,“你看老城区里的荔湾湖公园、流花湖公园、越秀山公园、东山湖公园等等,无一不是均衡的分布在市民居住地之间。”

新城区成水浸街重灾区

城市“硬质化”是“元凶”

“5·7”大暴雨袭城后,广州市出现了大面积的水浸街景象。有细心市民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联想困扰多时的岗顶水患,以及不久前的杨箕水浸,再对照此次的多处水浸街,水灾多发生在楼高路宽的广州新城区,反而是路窄设施旧的老城区少遭水淹。
新区水浸主因公园少

“回顾广州的建设历史,实在规划得很有水平。”袁奇峰表示,广州的城市建设传统,始终将城市与公园作为有机的结合,“你看老城区里的荔湾湖公园、流花湖公园、越秀山公园、东山湖公园等等,无一不是均衡的分布在市民居住地之间。”

“城市开发中的逐利心理,让新建区域的排涝功能降低。”袁奇峰认为,如今的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开发面积的压力大,公园逐渐被“边缘化”。以珠江新城为例,除了中轴线绿化带和中央公园等少量天然去水地质,全是建筑物。满眼都是钢筋混凝土,满街的水泥路面,都是无法自然渗水的物质,学术上称作城市“硬质化”,后果是降水将全部进入城市的排水系统,不堪重负。

扩大水面增强排涝功能

袁奇峰表示,公园如今被视作城市化过程中的奢侈品,实际上却是城市防汛的必需品。他建议,参照以前的公园与城市比例,通过连通河涌、建造公园等手段,扩大水面,加大渗透率,增强天然的排涝功能,“一方面能美化人居环境,另一方面能应对越加频繁的暴雨侵袭,减低汛情带来的损失,何乐而不为。”
免费打赏
pmz3038178
2010年05月16日 20:50:18
43楼
回复
kzqwty
2010年05月16日 23:08:49
44楼
对于这些隐蔽工程ZF的重视程度不够,得反省了!
回复
xiaocorm
2010年05月17日 02:01:45
45楼
???????不会吧??????
回复
xpyas_lww
2010年05月17日 10:14:52
46楼
只顾眼前,投资是节约了,不算算一次次内涝损失多少。以青岛为例,老城区德国设计的,从来不积水,新城区积水是平常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鉴一下。
回复
kk8360
2010年05月17日 13:15:01
47楼
哪有不被水淹的道理,规划有问题呀
回复
zfdf201
2010年05月17日 13:36:57
48楼
“拆了建,建了拆”,哈,是这样的
回复
titter2008
2010年05月17日 14:21:18
49楼
为什么在投资5亿改善广州排涝问题后,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呢?而且新建项目的时候,怎么没有考虑会对附近的排水有什么影响呢?这个我也不知道问谁去!:L
回复
liuqiang1006
2010年05月17日 15:25:36
50楼
只注重地上工程,地下工程忽视。
没有综合长远的规划。
回复
yufeng101877
2010年05月17日 19:17:31
51楼
个人认为,完全是可以避免的,规划不被重视,河流被填,重现期再长,也没有用。
回复
pzhwutom
2010年05月18日 08:21:39
52楼
重现期偏小;只考虑局部。没从整个系统考虑,也就是说城市总体规划雨水系统可能偏小;维护管理不善,比如管道堵塞,断面减少等都可能造成内涝,具体原因,有待调查。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