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采用剪力墙构造配筋表方法进行剪力墙设计的步骤
1、计算确定各层剪力墙的长度及厚度,且保证剪力墙结构属一般剪力墙结构体系,即一般剪力墙面积超过总面积的50%。
2、确定各墙肢的抗震等级,明确短肢剪力墙、错层交接处、大底盘塔楼外围等有特殊构造及配筋要求的剪力墙。
3、按《高规》7.2.16、7.2.17条确定各墙肢的边缘构件尺寸。
4、先按构造要求查表完成各墙肢的配筋,注意如下问题:
(1)约束边缘构件与构造边缘构件的区别
① 尺寸大小不同,详见《高规》7.2.16、7.2.17条规定。
② 纵筋配筋率要求不同,详见《高规》7.2.16、7.2.17条规定,故表格中对约束边缘构件的纵筋约定间距为100,构造边缘构件为200,另需注意对复杂高层、框剪结构、筒体结构以及B级高度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配筋率的要求有所提高。
③ 箍筋的配箍特征值要求不同,约束边缘构件要求配箍特征值λv=0.2,故箍筋约定肢距为100;构造边缘构件分为两种情况,对于一般剪力墙结构无配箍特征值的要求,按不低于《高规》表7.2.17的构造配置即可,对复杂高层、框剪结构、筒体结构以及B级高度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要求配箍特征值λv=0.1,需按此计算确定构造配筋,因构造边缘构件配箍相对较小,故约定肢距为200。另需建立对边缘构件中箍筋作用的正确概念,注意它并非由内力计算所得,边缘构件箍筋的作用在于通过箍筋的约束,使边缘构件范围的砼成为约束砼,与普通砼相比,约束砼具有更大的极限压应变,即砼在压碎破坏前具有更强的变形能力,亦即使剪力墙构件具有更高的延性。故该措施作用在于通过构造加强提高剪力墙在极限状态下的延性,在程序的计算输出中不会提供该项内容。
当同一墙柱平面中既有约束边缘构件又有构造边缘构件时,必须分别用相应的构件配筋表及标准大样。
(2)确定有特殊构造及配筋要求的剪力墙的钢筋。
(3)查表时,纵筋数量的计算方法。
计算时,约束边缘构件纵筋间距按100,构造边缘构件纵筋间距按200(必要时纵筋加密一倍),算得的排数按四舍五入取整,并注意加上端部中间的5号钢筋。(举例)
(4)纵筋直径的确定
① 不小于查表值;
② 一半楼层以下使边缘构件配筋水平大于竖向分布筋的配筋水平(对四级抗震,可只控制到底部加强部位),注意配筋水平指配筋率,由钢筋直径和间距共同控制;
③一半楼层以上,边缘构件纵筋的配筋水平可与竖向分布筋相同。
(5)剪力墙分布钢筋的确定
① 不小于计算确定值(一般0.25%,转换层落地加强部位0.3%,错层交接处0.5%,特一级0.4%);
② 对底部加强部位作适当加强,我司目前定为不小于
Ф12@200,当墙厚较大或层高很大时,尚应适当加大;
③ 一半楼层以下对一般200厚剪力墙为双向
Ф10@200;
④ 一半楼层以上对一般200厚剪力墙,竖向分布筋为
Ф10@200,水平分布筋为
ф8@200。
(6)对同时属某方向墙肢的剪力墙翼缘的配箍处理。
因墙肢同时有水平分布筋的配筋要求,故当翼缘相对较长,分担的水平剪力较大时,若整个按边缘构件的构造要求配箍可能会偏于不安全。故我司现定当翼缘高厚比不小于4时,该边缘构件的配箍水平应与水平分布筋的配筋水平相当。如在底部加强部位,箍筋不小于
Ф10@150与
Ф12@200的水平分布筋水平相当。
5、查由程序计算控制的边缘构件纵筋及水平分布筋,并对前面按构造完成的剪力墙配筋进行相应调整。
6、剪力墙及其边缘构件编号规则约定。
凡由计算控制配筋的边缘构件编号加上s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