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氧化工艺调试中的一些疑问
npcp
npcp Lv.3
2005年08月22日 23:28:33
只看楼主

我目前在半导体芯片的废水的调试,废水的设计水量1200m3/hr,目前进水量35m3/hr,进水COD=450-500,BOD=150-180,PH=3.5-4,氮,磷需另外投加。工艺流程:调节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砂滤器。接触氧化池容积400立方米(填料250立方米。采用立体填料)有以下问题,向各位请教: 1、接触氧化工艺,溶解氧控制的范围多少是合适的,在这个范围内,溶解氧高低相应会有什么影响,比如去除效率、出水的清澈度等等;

我目前在半导体芯片的废水的调试,废水的设计水量1200m3/hr,目前进水量35m3/hr,进水COD=450-500,BOD=150-180,PH=3.5-4,氮,磷需另外投加。工艺流程:调节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砂滤器。接触氧化池容积400立方米(填料250立方米。采用立体填料)有以下问题,向各位请教:
1、接触氧化工艺,溶解氧控制的范围多少是合适的,在这个范围内,溶解氧高低相应会有什么影响,比如去除效率、出水的清澈度等等;
2、运行中出现大量白色泡沫,泡沫是因为什么物质产生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类物质的产生,如何从根本上消除;
3、接触氧化的负荷什么范围是合适的?负荷的高低,对应着系统的出水水质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
4、填料上大量红斑(票页)虫生长,其次是线虫,占据了填料附着物中的相当大部分,正常吗?谁对接触氧化工艺生物相观测有实际经验的,请留下宝贵经验;
5、出水水质混浊,滤纸过滤后,清澈,有大量细小絮体,难以沉降,什么原因导致,应采取什么措施?
6、甲基苯类物质对生化系统的影响如何?(系统进水中可能含有这类物质)

请有经验的同行,发表你的看法。
我的QQ154169141 希望能成为你的朋友
免费打赏
gusongzhu
2005年08月25日 14:38:50
22楼
百花齐放各述己见很好,学到不少知识。
回复
npcp
2005年08月25日 21:54:53
23楼
做技术的要有务实严谨的态度,在环境工程上基础研究的不深,很多问题没有分析透彻,说得很笼统,建议的取值范围很宽,某些问题上描述似是而非,这也是很多学环境工程的人,毕业后无法作设计的原因。简单的负荷值的取舍,不同的负荷选择,可能池体的容积相差几倍。很多时候经验很重要,经验你该如何得到呢?别人的实践中得到。但是很难,别人付出代价得到东西未必就会轻易地告诉你。

问题说不准没有关系,百花齐放各抒己见当然很好。原则是建立在实践或者理性的基础上。比如说,低于1.5kg/m3的负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是在工程实践中得出的结论,还是工具书的说的,这些都很好,如果是拍脑袋出来的,就没有作用了,反而误导别人。比如说,强化处理,如何才能强化处理呢?

有谁目前在接触氧化设计或者调试的,希望能相互交流,如果在上海,希望能去看看你的工程。我的QQ154169141。
回复
zystudio
2005年08月26日 08:22:52
24楼

TO npcp
我是做设计的,对于你说的“简单的负荷值的取舍,不同的负荷选择,可能池体的容积相差几倍”我完全认同,但是我想问你一句,你做设计的时候怎么选负荷呢?是做试验确定还是凭经验大致取个数值呢?我想对于中国大多数搞水处理的基本是取个经验值。不知你有没有看过外国人编的一本书具体名字忘了,上面提到曝气池有效容积按污泥龄计算比较准确,按负荷值计算不是偏大就是偏小。不知你对这个有什么感想?
回复
shuiyichen
2005年08月26日 14:09:41
25楼
1.我在接触氧化调试过程中准们进行过生物相的观察,线虫的存在是很正常的,而且量比较多,如果系统运行正常,也应该同时存在钟虫等,甚至还有少量体积庞大,身体透明,专门大量吃污泥的微生物,具体名称是什么,还没有查到。
2.我不同意在计算曝气量的时候用1kgCOD消耗1kg氧气进行计算,建议还是采用BOD,这样比较准确。
回复
npcp
2005年08月26日 21:48:11
26楼
1.我在接触氧化调试过程中准们进行过生物相的观察,线虫的存在是很正常的,而且量比较多,如果系统运行正常,也应该同时存在钟虫等,甚至还有少量体积庞大,身体透明,专门大量吃污泥的微生物,具体名称是什么,还没有查到。

我观测到的接触氧化,培养初期出现快速游动小型的游泳纤毛虫,鞭毛虫;接着出现草履虫,盾纤虫;然后是游泳体钟虫,轮虫、线虫等候生动物出现,最后大量钟虫、聚缩虫、独缩虫出现,此时线虫的数量不断增长,轮虫,红斑(票页)虫急剧增长,你描述的应该就是红斑(票页)虫,透明,肉眼看为红色,1-2mm,甚至更大一些,带环状,长有刚毛,很象缩小版的毛虫,丑陋。专门吃污泥这一点不知道你如何看出来的:)在弹性填料很明显,线虫,红斑(票页)虫聚集成许许多多红色小球。

2.我不同意在计算曝气量的时候用1kgCOD消耗1kg氧气进行计算,建议还是采用BOD,这样比较准确。

可以采用1KG BOD消耗1kg O2估算风量,如果采用1 kgCOD 1KGO2设计,肯定是不够的。
回复
km20
2005年08月27日 08:33:04
27楼
线虫是由于PH<6的原因,
回复
npcp
2005年08月27日 09:34:12
28楼


是你在实际调试中的得出的结果吗?当时的情形是如何呢?希望不是你随口说的吧!
回复
wbvolvo
2005年08月27日 12:26:25
29楼
那么多问题我看了都记不大上了,调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多去找找原因会有很大的收获。
造成问题的原因可能很多,我觉得大家之所以出现些分歧就正常了。NPCP应该把可能的原因都列下来,然后在调试过程中一个一个的排出,想必会得到好的结果。
回复
zhangml
2005年08月27日 14:47:34
30楼


呵呵,npcq好厉害呀!
我学得不好,综合一下大家的:
1、溶解氧。同意13楼的,溶解氧的高低不在调试阶段控制,只作为参考。
2、白色泡沫。可考虑加消泡剂,酰胺类、醇类、脂肪酸脂类都比较常用。
3、负荷。同意18楼的。您的说法很对,也很有意思,不过如果负荷、工艺、参数都能固定下来了,还要那么多设计、研究人员干嘛?因地就宜,成本、施工、场地、客户要求等等都是制约我们的因素。
4、微生物。同意15楼的。
5、出水混浊。聚铝+聚丙烯酰胺,您试试!

回复
chu_huang
2005年08月27日 15:10:57
31楼
强烈支持,体会不少,我在一个项目调试时是在气浮池中加聚铝+聚丙烯酰胺,可经过曝气生化后出水浑浊,污泥沉降比小于20%,所以那时不停的变换进气量,化验出水数据没什么大的波动,至今不能理解,迷惑中...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