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桩基静载荷试验主要有以下几类加载方法:堆载法,锚桩法和自平衡法。 堆载法,是在地面上堆载足够的配重来提供加载反力,以实现对桩基的加载。属传统试验方法。 锚桩法,是以试验桩附近的辅助桩作为反力支撑,对桩基进行载荷试验属传统试验方法。 自平衡法,是在桩基内部,以自身的承载能力作为加载反力,实现自我加载的方法,是近几年新发展的一种试验技术。 当然,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综合法”,即将上述的试验方法结合使用。
堆载法,是在地面上堆载足够的配重来提供加载反力,以实现对桩基的加载。属传统试验方法。
锚桩法,是以试验桩附近的辅助桩作为反力支撑,对桩基进行载荷试验属传统试验方法。
自平衡法,是在桩基内部,以自身的承载能力作为加载反力,实现自我加载的方法,是近几年新发展的一种试验技术。
当然,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综合法”,即将上述的试验方法结合使用。
一、基本概念
自平衡法,是一种基于在桩基内部寻求加载反力的静载荷试验方法。相应地,这种试验方法的实施技术,称为“自反力法测桩技术”或者“自平衡法测桩技术”。
二、实施原理
1、通过对桩基分段加载,利用桩基各段互为反力作用,充分地调动桩基及各土层的性能,并将其表现参数准确记录。
2、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得到试验桩基及各土层的真实特性。
3、根据桩基及各土层的特性,进而推导出桩基的极限承载力等一系列安全性结论。
三、技术特征
虽然目前将这种新的试验方法多称作“自平衡法”,以为这种试验方法就应该在桩基承载力的“平衡点”加载,但“自平衡”并不是这种试验方法和技术的绝对特征。因为在具体实施中,根据项目需要,经常将加载位置定于“不平衡点”,采用的是“不平衡法”。
而不论怎样设计加载方案,这种试验总是在桩基自身内部寻求加载反力,而不像传统方法(比如堆载、锚桩)那样借助于外部反力进行加载,因而,“自反力”才是这种加载技术的核心特征。
四、技术优劣势分析
自平衡法不再需要外部的加载反力,因而可以在面临某些试验环境很困难的桩基(难桩,难桩指的是超大吨位桩基,边坡、水上、深开挖等环境下的桩基,以及其他一些不具备堆载和锚桩条件的桩基。)时,完成传统加载方法不能完成或者很难完成的试验。
自平衡法的这一优势,使得原来不可能完成的桩基试验变成可能,对建筑设计、施工的质量保证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体现出其巨大的技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与传统方法相比,自平衡法由于发展历史较短,技术成熟度和普及度较低,因此,在试验实施细节和关键技术上,还存在着诸多难题。比如:试桩方法的确定选择、荷载箱的选择和安装、桩体的安全保护和修复措施、位移测量方法的准确性保证等等,这些技术细节都有待于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1、成桩至试验间隙时间: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并不应少于10天。
2、荷载分级:每级加载为极限承载力的1/10。第一级按两倍荷载加载,然后分级加载,卸载仍分级进行。
3、位移观测:每级加载后在第1h内分别于5、10、15、30、45、60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 隔30min测读一次,电子位移传感器连接到电脑,直接由电脑控制测读,在电脑屏幕上显示Q -S、S-Lgt、S-LgQ曲线。
4、稳定标准:每一小时的沉降不超过0. 1mm ,并连续出现两次(由1.5h内连续三次观测值 计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5、终止加载条件:
a、总位移量大于或等于 40mm ,本级荷载的下沉量大于或等于前一级荷载的下沉量的5倍时,加载即可终止。取此终止时荷载小一级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b、总位移量大于或等于 40mm ,本级荷载加上后24h未达稳定加载即可终止。取此终止时荷载小一级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6、卸载及测试:
a、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荷载卸载后,应观测桩顶的回弹量,观测办法与沉降相同。
b、卸载到零后,至少在2h内每30min观测一次,开始30min内,每15min观测一次。
[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0-4-2 09:0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