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注的考试经历(转载)
limisir
limisir Lv.7
2010年01月26日 12:18:58
只看楼主

经过三年的大学生活,我的学生涯终于尘埃落定,于是我拿到了一张专科毕业证,在这个学士不如*,硕士满街走,博士才能抖一抖社会里,80后的我凭一张专科毕业证要想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几经周折,几多辛酸,我终于在本校的附属设计院找了一份差事,说名心里话,我非常清楚我找这份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作为设计院三等公民(外聘人员没有社保,没有三金),只有认认真真的把活干好,才不会被这个设计院更早的扫地出门。我也很清楚这个的设计院的综合实力、整体水平,院长在开会的时候也多次提到:“我们是在个市场夹缝中生存的”,夹缝生存四个字是多么的简单,其实它包含着这个设计院的危机,同时我也感到设计院在这个设计市场上摇曳不定,我深知如果设计院倒闭,我得再次找工作,凭一张专科毕业证是很难找到一个设计工作的。

经过三年的大学生活,我的学生涯终于尘埃落定,于是我拿到了一张专科毕业证,在这个学士不如*,硕士满街走,博士才能抖一抖社会里,80后的我凭一张专科毕业证要想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几经周折,几多辛酸,我终于在本校的附属设计院找了一份差事,说名心里话,我非常清楚我找这份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作为设计院三等公民(外聘人员没有社保,没有三金),只有认认真真的把活干好,才不会被这个设计院更早的扫地出门。我也很清楚这个的设计院的综合实力、整体水平,院长在开会的时候也多次提到:“我们是在个市场夹缝中生存的”,夹缝生存四个字是多么的简单,其实它包含着这个设计院的危机,同时我也感到设计院在这个设计市场上摇曳不定,我深知如果设计院倒闭,我得再次找工作,凭一张专科毕业证是很难找到一个设计工作的。
于是自毕业以后我一直在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专业知识,希望凭自己的工作能力能够在本院倒闭后再次找到工作,其间努力过程付出的汗水和辛酸不可言语。时间到了2005年,也就是我毕业的第二年,我刚好够参加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课考试的年限,其实这种考试对重点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或是一般的硕士生应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做为一个专科生的我,有很多课程我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学过,如物理、化学、流体力学、电工学、计算机与数值方法、结构试验等等,我只能以在学校学的课程来应付这个考试,最终以152分的成绩通过了这次考试。紧接着我又开始准备2006年国家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人家都说二级结构工程师是一经级结构工程师的练兵,而对我来说,二级结构工程师只是一个期中考试,一级结构工程师才是一个期末考试,经过半年的努力,我终于通过了二级结构工程师考试。回头想一想,就我个人而言,二级考试比一级基础考试要容易一些,毕竟这个考试所涉及的科目大学时代老师都讲授过,同时我也通过这个考试总结出专业考试的一些特点,这个考试不论你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学历在这上面优势并不是太明显,因为这个考试和我们念书时考试是两个思路,念书时考试考的是一些基本原理、方法、理论以及公式推导,而我们这个专业考试是考的是具体的规范条文,公式如何推导、如何简化我们不需要知道,但是我们必须掌握在最短的时间内翻到规范条文,并且利用条文解出要考的题目。
回头想一想,上学的时候基本上我们都能考到高分,授课老师在每次考试的时候都要给我们划出他们出题的生点,为什么呢?仔细想一想,如果老师给我们出的题班里面多数的人都考不及格,他会觉得很没在面子,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水平这么差,连考试都不能及格,同时授课老师还会受到教务处的批评,而我们这个结构师执业资格考试就不一样了,出题的专家怕每个人都及格,他们只要10%的人通过,让90%的人成为这个考场上的炮灰,所以每年的成绩都会到建设部,专家们都会对分数作个别正态分布分析,以便他们能在下一年卡住90%以上的人。所以我的建议是,看书的时候紧扣规范,然后以施书、徐书作为辅导教材,我并不是给他们二位的书做广告,但他们的书确实覆盖面比较大。从毕业到2006年我基本上是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际的工程,但是因为我们是内地城市,所做的一些工程仅限于多层,并没有接触太多的高层,2006年以后,因为政府政策的关系,我有机会设计到一些100米以下的高层,说句实话对于一般的高层,只要基本理论好,规范理解透彻,很容易上手,一般的高层技术含量也不是太高,经过三年的工作锻炼,基本上100米以下的高层我也是比较熟练了。时间进入了2009年,为了应付这场我得好好准备。有人说我看一个月的书就一次考过一注专业,而我想说的是,可能会有这样的人,但是看一个月就能考过一注不会是一个通用的规律。我是这样复习一注专业的,我先花两个半月左右的时间看透施岚清的大砖头,然后花一个月的时间看规范,再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了一些习题,转眼间时间到了七月份了,我不能再这么白天上班晚上看两个小时的书了,毕竟这么做效率不高,于是我报了施岚青的培训班,在这个培训班里面,因为每个人的基础不同(有名校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到最后收获也不同,有些人原先学的就比较好,所以他在这班中收获就比较小了,有些人基本没有看过书,那么他的收获也会比较小,其实通过周围人的情况我发现,那种看过部分书的人,对规范理解不是太好的人,参加这个班收获应是最大的。但是有一点可以值得肯定的是,这个班的学习氛围非常好,效率非常高,基本上是早上八点到晚上22点,教室里面都有人在学习。其实就我本人来说,在这个班里面,我个人有一定的收获,但是收获不太大,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的专业考试只考二、三十分你就不要去参加这个培训了,因为你的基础太差了,报班培训对你的提高也不会很大,你仍然需要看书。如果你连续几年都考了四十多分,并且通过努力也考不过,我想你去参加这个班还会有一定的用处的。
好了,废话说了这么多,我想我应对我这六年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了。回想大学三年的时间过的真快,上班六年似乎也只在谈笑一指间,太多的人大多的事,我也不去想也不想去多想了,毕竟我有了一定的收获了,所有的一切也就是过眼云烟。在这里,我想点评一下这个考试,通过个这考试的人设计水平不一定高,根据我周围的一些人情况我知道,他们有几个人都是从来没有做过结构设计的,但是他们通过努力的学习,到最后也一样通过了注册考试,相反有些人天天做结构设计,天天用PKPM却没有通过考试,就上述二者相比,肯定是后者的设计水平高一些了,但是你可别忘了,如果你是真正的高手,你对规范理解肯定很透彻,运用的很熟练,那么这个考试对你来说,肯定不会是什么难事。反过来说,你连这个考试都没有通过,你绝对不能算上这个行业的高手,最多可以说你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造就(如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单一的方面),但是你的知识结构不全面,所以你不能称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手。同时我想劝一下各位考友,与其在这儿骂这个考试制度不合理,不如坐下来好好看书,然后通过考试,不图别的,一年五、六万的持靠费我想可以让年轻的同志生活过的更滋润一些吧。最后我得感谢一下我老婆,没有她的陪伴,没有她的支持,我是考不过的。
免费打赏
suxuxy
2010年01月26日 15:04:43
2楼
总结的不错
回复
luoluo0422
2010年01月26日 15:18:35
3楼
楼主太好了:lol
回复
书墨
2010年01月26日 15:21:50
4楼
不得不顶一个
回复
justsosoa
2010年01月26日 16:58:06
5楼
楼主付出了很多,终于得到了回报~~~
回复
friend3399
2010年01月26日 20:24:42
6楼
绝对说道我心坎上去了,支持楼主!:)
回复
江南2019
2010年01月26日 20:34:43
7楼
哥们写的很实在:lol
回复
zzq19690911
2010年01月26日 21:07:23
8楼
说的太好了,学习学习
回复
wuwenqian0422
2010年01月27日 13:24:23
9楼
看到楼主的帖子很受鼓舞,付出就有回报,好好学习,争取今年好成绩,
支持楼主:victory:
回复
god_hd
2010年01月27日 14:27:20
10楼
恩,于君共勉!下半年开始准备。就是不知道拿到之后就业、待遇情况怎么样?
回复
zzmvb
2010年01月27日 16:59:38
11楼
牛人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