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刚度放大系数问题
qjlgd
qjlgd Lv.7
2009年12月26日 09:31:40
只看楼主

现浇楼板的存在使梁截面为T型或L型 楼板的存在使梁的抗弯刚度增强了。 以至于我们把梁的刚度放大。 但是刚度放大了配筋也加大了 我觉得配筋应该减少啊,因为比它单独作用下。现在有楼板作为翼缘了。应该是对梁是有利的啊 有利的话怎么钢筋还要增大。是不是不合理啊?、 有点模糊 谁解释下啊。 我还有种理解 就是刚度放大了。地震力影响大 所以多配钢筋? 不知道正确与否。请高手分析详细的分析下啊

现浇楼板的存在使梁截面为T型或L型 楼板的存在使梁的抗弯刚度增强了。 以至于我们把梁的刚度放大。 但是刚度放大了配筋也加大了
我觉得配筋应该减少啊,因为比它单独作用下。现在有楼板作为翼缘了。应该是对梁是有利的啊 有利的话怎么钢筋还要增大。是不是不合理啊?、 有点模糊 谁解释下啊。 我还有种理解 就是刚度放大了。地震力影响大 所以多配钢筋? 不知道正确与否。请高手分析详细的分析下啊
免费打赏
zippen
2010年01月16日 23:13:43
22楼
我不懂,但是看到了很多的不同意见!学习学习!
回复
wwbjg
2010年01月17日 00:49:29
23楼
这个问题经大家这么一探讨感觉还是挺麻烦的一个问提,看来结构每个参数都是有一定的学问
回复
sunhud
2010年01月17日 18:28:47
24楼
其实11楼的说的有些道理~~但是 对于计算配筋时不考虑刚度放大 那必然导致整体建筑地震力计算偏小 如何解决是个问题?对于不抗震的地区 11楼的方法 我到觉得可行~~
回复
sliulang05308541
2010年01月19日 10:41:31
25楼
22
回复
nvslch
2010年01月19日 16:19:21
26楼
别以为赵兵这么说了,就是对的,动动自己的脑子想想:
1.为什么位移和内力采用不同参数?
楼板对梁的刚度放大作用会因为你设不同的参数而消失吗?
2.内力和位移计算不统一,我们的内力分析的理论基础不就是刚度矩阵,什么是刚度?
刚度是单位变形对应的力!你内力和位移分别算,骗计算机可以,但不符合客观规律!
3.当作用不同时,体系自己会区分该用多大的刚度系数吗?

具体懒得说了,去OKOK看我驳他的帖子吧!
回复
caijen
2010年01月19日 21:07:03
27楼
首先个人认为内力计算也是要对梁刚度进行放大:
1,首先,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对整跟梁进行放大,就算是大震情况下支座出现了塑性角,梁的跨中的大部分和板一起处于弹性阶段,刚度要比单纯的
矩形截面梁大很多。
2,国内规范还没有对地震力参与的计算进行弯矩调幅;
3,目前PKPM是“弹性计算,塑性设计”,听楼上一些人的意思是要进行“塑性”设计了;

对支座处梁上部配筋个人认为PKPM的结果的确比较保守,特别是梁上板比较厚的时候,板配筋双层双向,其中一个方向起到了梁上部纵筋的作用,另一个方向起到了“箍筋”(提高板钢筋共同工作的作用的箍筋)的作用
回复
caijen
2010年01月19日 21:20:41
28楼
鄙人认为出现这样的争论都是源于“弹性计算,塑性设计”的局限性!
“强柱弱梁”是指结构在强震下的破坏先后顺序,结构已近处于塑性状态了,这个时候“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已经见鬼去了(中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对弹性状态下梁的刚度的调整)
如果对结构进行有效的塑性分析,采用的配筋结果是塑性计算结果那么计算结果才是货真价实的可以做到“强柱弱梁”
就目前而言,规范也没有对所有建筑要求采用弹塑性计算
小日本有个教授跑到浙大说提倡“在目前计算机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有必要对所有建筑进行弹塑性计算”,真要弹塑性计算,需要PKPM多多改进。
回复
shunshunbaobao
2010年01月21日 15:42:58
29楼
刚度放大。吃的力越大,配筋越大
回复
qqqidong
2010年01月23日 23:18:50
30楼
1.对整体计算来说,考虑梁刚度放大,更真实。
2.对构件(梁)来说,梁柱按线刚度比来分配节点内力,梁刚度大了,梁端弯矩大了,配筋也就上去些。
3.抗震角度应考虑梁端负弯矩调幅,梁刚度放大了,应调幅大些。
4.配筋应按T型梁配,在板内配部分钢筋,既符合计算假定又减少梁端钢筋,强柱弱梁也可实现,同时节约板的钢筋。
5.强调一点:不要只盯着配筋数量,在设计中应充分应用概念设计,这样才能既安全又节约。
回复
me1984526
2010年01月31日 13:37:21
31楼
26楼, 去OKOK看我驳他的帖子吧 哪个帖子啊,找不到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