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9.11.25.关于召开《冷轧带肋钢筋用盘条》等三项国家标准审定会的通知。使我感慨万千: 第一、国家标准委对每年全国需用量为1000-2000万吨建筑用细钢筋(直径5.5-12毫米)十分重视; 第二、对1984年就引进设备生产的《冷轧带肋钢筋》寄以厚朢; 第三、对1990年代开始研制的、必须用稀有、贵重、匮乏金属元素铌(Nb)冶炼的微合金20MnSiNb,才能轧制的热轧带肋新三级细钢筋HRB400MPa,这条路显然是不该走的。
第一、国家标准委对每年全国需用量为1000-2000万吨建筑用细钢筋(直径5.5-12毫米)十分重视;
第二、对1984年就引进设备生产的《冷轧带肋钢筋》寄以厚朢;
第三、对1990年代开始研制的、必须用稀有、贵重、匮乏金属元素铌(Nb)冶炼的微合金20MnSiNb,才能轧制的热轧带肋新三级细钢筋HRB400MPa,这条路显然是不该走的。
吴钟群认为:“冷轧带冷钢筋--成也是肋、败也是肋。”成功在于钢筋表面有“肋”,握裹力大,喉径横截面强度可以得到充分应用;失败也在于钢筋表面有“肋”,一败是“肋根”应力集中,小半径箍筋时有弯曲裂痕产生;二败是遍钢筋表面的“月牙凸肋”不能承担轴向力,浪费金属百分之8-11.
冷轧带肋钢筋全国调查合格率在百分之50以下,这是带肋钢筋“外形”和特定“多次拔轧”加“消除应力”生产工艺造成的必然结果。
自从南京轧钢总厂1984年引进第一台《自动化冷轧带肋钢筋生产线》到现在整整二十五年,国人简化仿制冷轧带肋钢筋生产线千条,工艺水平不但未“胜于蓝”,而是“不如蓝”。如今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把《冷轧带肋钢筋用盘条》审定为国家标准,是“治标不治本”是在“削足适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