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探讨)转新语丝090709老帖:对上海市闵行区一座13层住宅楼倒塌原因的分析
li3bao2cai1
li3bao2cai1 Lv.14
2009年08月14日 09:34:43
只看楼主

对上海市闵行区一座13层住宅楼倒塌原因的分析作者:科学侦探  摘要:  本文试图对上海市闵行区一座13层住宅楼(7 号楼) 倒塌的真实原因进行探讨和估算。 结果表明: 1. 大楼倒塌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桩群过渡沉降导致地梁(或桩承台,以下統称为地梁) 与桩共同承载,在假定地梁下面的土体完成了排水固结从而达到了最终抗压强度的条件下, 地梁最大承载量可达楼重的 30%。而南面基坑的开挖, 直接导致了整个南面地梁下的土体失效,从而使南北

对上海市闵行区一座13层住宅楼倒塌原因的分析
作者:科学侦探

  摘要:
  本文试图对上海市闵行区一座13层住宅楼(7 号楼) 倒塌的真实原因进行
探讨和估算。 结果表明: 1. 大楼倒塌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桩群过渡沉降导致
地梁(或桩承台,以下統称为地梁) 与桩共同承载,在假定地梁下面的土体完
成了排水固结从而达到了最终抗压强度的条件下, 地梁最大承载量可达楼重的
30%。而南面基坑的开挖, 直接导致了整个南面地梁下的土体失效,从而使南北
两侧桩的荷载差异达到桩所承受的平均荷载的30%, 进而由此产生了加速性非均
匀沉降。(这里用加速性非均匀沉降来直观和粗略地描述可以导致大楼倒塌的非
均匀沉降, 同理,匀速性的非均匀沉降对应于一种临界状态。减速性非均匀沉
降对应于不会导致大楼倒塌的非均匀沉降)2.假定由南面开挖和北面堆土的共同
作用而造成的水平位移达到了10 cm, 由此偏心距而产生的南北桩顶端的荷载差
异不超过其平均承重的2%。另一方面,只要是桩的顶端在平移时能够保持基本上
直立,并且对桩的转动约束的主要来自土体而不是地基梁, 则水平位移对楼体
倾覆力矩的的贡献就不会很大。3. 临近的6号楼没有倒塌的原因可以解释为由于
6号楼的基坑离地梁的水平距离较之7号远一些。 虽然只远了1-2m,可能幸好使
地梁大部分或全部落在了安全区内,因而没有造成地梁下的土体的显著卸载,加
之是部分开挖,因此没有造成楼体的加速性非均匀沉降。

  关于地梁分摊了较大比例的荷载的推断:

  由于缺少直接观测数据及施工资料,本文对地梁下面的土压力只能做间接的
推断。推断之一: 假定回填土在浇地梁之前经过了夯实, 并且当作了模板的底,
这就使地梁下的土可以在沉降较小时就开始固结。而地梁旁边的空腔又形成了理
想的排水条件。进一步假定沉降是在楼体施工的某个阶段开始的。 到基坑开挖
时为止, 数月的连续的沉降使地梁下的土体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排水固结而达到
或接近最终抗压强度。推断之二: 从网上公开的照片可以看到粘在地梁上的土
的断面有如下几个个特征 :1. 土经历了排水固结, 2. 土经历了相当大的压力,
其断面的形状类似于经过压力试验后再掰开的土样的形状。3. 相当一部分土已
被挤入了空腔内 (空腔内的土是挤进去的还是回填的仍有待证实)。 推断之三:
不同于条形或箱形地基, 由于桩有相当大的抗上拔能力,加之桩的摩擦力和位
移之间的关系不是线弹性而是接近于钢塑性(桩可以被拉伸到一定数值的力的大
小而不产生明显的位移变化, 因而P-Delta 效应在这个阶段比较迟钝, 但是一
旦开始滑移, 情况就正好相反)。 因此,虽然由于高宽比的原因, 或多或少
的的倾斜在所难免, 但是要让这个大楼倒下来也 并非易事。 这是因为, 即便
是重心超出了南墙根,如果非均匀沉降能停下来,大楼仍有可能变成比萨斜塔。
由此推断, 在倾斜达到相当大的角度之前,其贡献主要也只能来自于南面的下
沉而非北面的上升 (在重心超出南墙根之前, 北面的桩不可能产生拉力, 因
此不可能有显著的上升位移,当然 由于土体和结构的弹性恢复,可能 会有较小
上升)。从而可以证明南面的地基发生了相当大的塌陷性的下沉。

  由于南侧地基梁卸载而造成的南北桩荷载差异的估算:

  本文的几何数据全部由网上的照片经目测得到, 可能误差较大。 假定地梁
下的土达到了最终抗压强度, 按照老5吨的说法, 许用承载力应该是 5吨/m2.
取安全系数为3.0, 那么最终抗压强度为 15 吨/m2. 假定楼长和高都是40m,楼
厚12m, 经估算楼重大约为6000 吨。 假定地梁的底面面积占楼体断面的1/4,
那么地梁的底面面积大约为 40x12/4 = 120 m2. 地梁承担的荷重为:
120x15=1800 吨,既全部楼重的 30%。进一步假定大楼总共有80根桩并且 南墙
下面总共有30根。 那么在基坑开挖前每根桩承受的荷载为: (6000-1800)/
80 = 52 吨。 进一步假定南墙下面的地梁面积占全部地梁面积对的1/4, 既
120/4 = 30m2. 由于基坑开挖所缷掉的地梁的荷重为 1800/4=450吨。为了以后
同由于水平位移而移造成的南北桩压力差相比较(见下文), 这里把地梁的卸
载等效成一个倾覆力矩, 则其大小为: 450x12= 5400吨-米。 由于地梁的卸载,
使得南墙下面的每根桩的荷载增加了 450/30 =15 吨, 既 15/52 = 30%.

  关于水平位移对大楼倒塌的贡献的讨论:

  几乎毫无疑问, 7号楼北边的堆土和南面基坑的开挖可能使楼体产生了较大
的水平 位移。水平位移对大楼倒塌的贡献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1. 桩被剪
断或弯断; 2. 南北两边土压力的变化导致南北桩的围压差; 3. 由水平位移产
生的倾覆力矩造成的南北桩的荷载差异; (本文不讨论关于由于 快速堆土造成
的土的抗剪强度下降)。 下面分别给予讨论。

  1. 桩被剪断或弯断的可能性

  是否大楼倒塌是由于桩被剪断或弯断所导致, 最有力的证据只能由现场开
挖获得。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 仍然可以从网上发布的照片上得到一些启
示。 本文作者倾向于至少大多数桩没有被水平位移破坏。 理由如下: 从网上
的照片可以看到,多数北面的桩都比较整齐地断在了距桩头1-3m的地方。 由于
接近地表的土一般比较松, 很难理解地表土有能力使桩在如此浅的地方集中那
么大的曲率。 因此,把距桩头1-3m处的断面解释为由于水平位移造成的破坏是
非常困难的。但是, 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这个现象却非常简单。 当大楼倾角
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北面便开始拔桩。桩的受拉使曲率向地表的一点集中,随着大
楼倾角的增大,桩被拔出的长度越来越多,拉力也会越来越小。 与此同时, 随
着 桩顶逐渐向南偏移, 地表那一点的曲率却越来越大。 桩最终在某个拉弯组
合应力下断裂。 而这个点刚好是距桩顶1-3m的地方。更简单地, 把桩想像成一
根埋在土里的绳子。这时, 绷紧的绳子就是两段直线, 曲率会全部集中在地表
附近。从照片上可以看到, 只有少数桩的断口离桩顶比较远,其残留在地基梁
上的桩长度达到了4-6m。如果理解了如上所述的拉弯破坏机制, 就可以很自然
地把这些桩解释为弱桩,并且很 有可能在断在了15m或更深的地方。断裂的原因
可能是由于水平位移,也可能是 由于施工。 这点有待现场开挖证实。最后,
照片上所显示的桩的断口形状也清楚地表明了弯矩的方向 。

  2. 关于堆土和挖坑造成的南北两侧桩的围压差:

  基坑开挖会使南面的桩的围压在靠近顶端一段得到释放。这一点是显而易见
的。 然而, 由于南北桩的距离只有12m, 随着深度的增大, 由开挖而引起的
围压释量放对南北桩来说应该越来越趋近于相同。 堆土的情况与之类似。 因此,
南北桩的围压差应该只在桩的上半部比较明显。由于桩的承载力主要来自下半部,
因此, 把围压差归结为造成大楼倒塌的主要原因是非常困难的。

  3. 关于水平位移对大楼造成的倾覆力矩:

  在本文中, 倾覆力矩定义为任何对大楼倒塌有直接贡献的力矩, 既造成南
北桩荷载差异的力矩。当上部分土体相对于下部分土体产生一个方向向南的水平
错动时, 桩的上端相对于下端也会随着土移动。 因此土加在桩上的合力必然存
在两个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个水平力, 一个方向向南, 加在桩的上部某个对
方, 一个方向向北, 加在桩的下部某个对方。假定对全部的桩, 这个合力大
小总共有3000吨, 假定这个力偶的力臂是12m, 那么土对桩必然产生一个大小
为 3000x12=36000吨-米 的力矩。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值。 如果把这个力矩直接
加在大楼楼体的任何地方, 几乎可以使大楼立即倒塌。 人们很容易把桩和地基
梁的这种受力关系同一个一层的剪力框架结构相类比,既把桩比做柱, 把地基
梁比作刚性屋顶。 假定在剪力框架的上端施加一个向南的水平力,就会使柱产
生竖向的支座反力, 南面的柱反力向上, 北面柱的支座反力则同南面的大小相
等而方向相反。但是, 对于埋在土里的桩, 这种类比却基本上是错的。 原因
是当桩的上端相当下端平移时, 土体也会在桩的上部和底部施加某些约束。 这
个约束的趋势之一, 就是使桩的上端和下端在平移时尽量保持直立。其结果是
土对桩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各产生一个力矩, 这两个力矩正好用来于抵抗那个由
水平力所产生的力矩。 与剪力框架不同的是, 剪力框架只在柱的底部存在外来
的转动约束, 但这个约束只有那个由水平力产生的力矩的一半 (假如柱屋板的
链接是固定的), 另一半则产生倾覆力矩。 因此, 由土体的水平位移产生的,
对结构的倾覆有贡献的力矩只有两个来源: a. 由水平位移导致的大楼重心偏移;
b. 桩顶加在地基梁上的力矩。除此之外, 别无其他。下面分别讨论。

  a. 重心偏移产生的倾覆力矩:

  假定水平位移是10cm 既 0.1米, 大楼重6000吨, 则倾覆力矩为
6000x0.1=600 吨-米。这个倾覆力矩 比由于南面的地梁卸载而产生的等效倾覆
力矩 (5400 吨-米)小很多,只是其大小的600/4500= 13%. 假定这个倾覆力矩
全部由靠近南北两端的桩来承担,那么由此造成的南北桩的压力差为 2x600/12
=100 吨。是大楼自重的 100/6000 = 2%. 与由于南面地基梁下的土体失效造成
的南北桩压力差 450 吨 相比,只占其 100/450=22%。

  b. 桩顶对地基梁的力矩:

  通过以上的分析容易理解, 不管大楼的水平位移有多大, 只要是上部的土
体能够于约束着桩,使其尽量保持直立,那么桩顶加在地梁上的力矩就不会很大。
虽然桩顶弯矩的大小很难做简单的估算。但是可以通过观察残留在地梁上的断桩
来粗略地判断桩顶是否曾经产生过大的弯矩。 由大楼水平位移所产生的, 桩顶
对对地梁的弯矩的方向, 如果从倒塌后的大楼看过去,应该是使桩顶的下部受
拉, 上部受压。 因此, 如果不能够在地梁的残桩根部的下侧发现裂纹, 则说
明桩顶没有发生过大的弯矩 (科普知识: 混凝土耐压不耐拉, 不大的弯矩就
能使受拉一侧产生裂纹。 开裂后的拉力全部加到钢筋上。但由于管桩是做成预
应力的,因此裂纹会发生的比较晚, 也就是在更大的弯矩下才能发生, 但也大
不了多少)。另外一个推断是否桩顶曾经产生够较大的弯矩的方法是看桩是否已
经在较深的地方被弯断。 由于上部土体对桩的转动约束, 一般来说最大弯矩不
会发生在桩的最顶端, 而且可能远小于整根桩的弯矩的最大值。那么如果桩没
有在最大弯矩处被弯断,那么桩顶端的弯矩数值会更小。这一点也许可以解释什
么在工程实践中由堆土或挖坑造成的结构水平滑移的例子很多, 但由此造成结
构倒塌的例子却很罕见。

  结语:

  本文力图使用简洁的语言,以科普的形式, 对大楼倒塌的原因进行直观分
析。其目的是能够使尽量多的业内及业外人士加深对大楼倒塌机理的理解。同时,
减少大众对科学的神秘感。 如果此文的结论能够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 进而能
够促进建筑规范的改进,减少经济及生命损失, 则作者甚幸。 由于本文是匆匆
写成, 因此文中的某些用词未经推敲, 可能不够严密, 但这并不代表作者的
概念不清。 定量估算部分虽然很粗燥,除非存在完全错误的假定, 作者相信不
至因此改变本文的结论。

  声明: 本文保证100% 原创。欢迎转发, 但必须注明出处是新语丝。
免费打赏
zoujh2004
2009年08月14日 12:25:34
2楼
这个才是专业分析及讨论。
回复
xingyan567
2009年08月16日 16:07:00
3楼
这个分析比较实事求是,比江欢成等有关专家水平要高得多!应该成为院士!
回复
厦深设计
2009年08月16日 20:55:19
4楼
江欢成  江欢成(1938.11.23--)土木结构专家。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北人。著名工程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工程师,江欢成设计事务所所长,曾领衔设计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和印尼雅加达电视塔等,任世界第三高上海金茂大厦设计总监。
  1957年梅州中学高中毕业。
  1963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分配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历任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江欢成设计事务所”所长(该所原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国际部,隶属上海市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九、十届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
  1995年被英国土木工程学会和结构工程学会分别选为资深会员。同年应邀为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和土木学会年会唯一报告人,作了“东方明珠与浦东发展”的报告,赢得高度评价。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2年荣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3年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70年代,在大屯煤矿主井设计中,设计了世界土木建筑史上罕见的80米超深沉井;首次在软土地基上成功设计30米直径的卫星天线基础,荣获了上海市优秀设计奖和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首次用鱼骨式剪力墙成功地运用于赞比亚总部大楼工程设计,荣获“建工部援外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1980年获英国CBI奖学金,作为期2年的访问学者,赴英国OVE ARUP结构设计顾问公司,参与设计埃及开罗28层米兹银行大楼和香港交易广场大楼等项目。
  1987年,江欢成担任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总设计师。他怀着“创上海腾飞标志,树世界建筑丰碑”的目标,精心设计出造型新颖、结构独特、雄伟壮观的具有“大珠小珠落玉盘”意境,足以抵抗12级台风、8级地震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该塔高468米,时居亚洲第一位,被评为“上海十大城市景观”之一。“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被英国CE杂志用5版篇幅专题报导,被《纽约时报》誉为“新上海崛起的象征”。江欢成被列为“上海十大建筑科技明星”榜首。
  江欢成还担任世界第三高的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总监和设计代表。
  1995年设计的印尼雅加达电视塔方案,参与美、日、加等6国设计事务所竞赛,一举中标。雅加达电视塔高558米,高度超过世界第一的多伦多电视塔,建筑面积超过东方明珠4倍。
  作品荣获奖项
  1.上海卫星地面站工程
  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奖工种负责人
  2.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建设部优秀设计奖 
  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设计总负责人
  设计历程
  1.大屯煤矿主井井筒设计(80m深沉井、70m冻结施工) 主设计人
  2.新中华厂总装车间(33m预应力砼屋架) 工种负责人
  3.华东院高层住宅通用设计(24层、18层) 设计总负责人
  4.东方明珠(468m高) 设计总负责人
  5.雅加达塔(558m高) 设计总负责人
  6.金茂大厦(88层、420m高) 设计总监SOM—ECADI 设计总代表
  7.重庆滨江广场(53层住宅) 优化设计 设计总负责人
  8.上海陆海空大厦(33层、29层) 优化设计 设计总负责人
  9.深圳侩展中心 钢结构审查及优化设计 总负责人
  10.主持许多华东院重点工程结构设计,包括红塔大酒店、上海城市建筑展示厅、两湾一宅工程、世茂广场等。
回复
ougaogong
2009年08月17日 10:03:19
5楼
我请2楼帮我解释一下这一段:
当上部分土体相对于下部分土体产生一个方向向南的水平错动时, 桩的上端相对于下端也会随着土移动。 因此土加在桩上的合力必然存在两个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个水平力, 一个方向向南, 加在桩的上部某个对方, 一个方向向北, 加在桩的下部某个对方。假定对全部的桩, 这个合力大小总共有3000吨, 假定这个力偶的力臂是12m, 那么土对桩必然产生一个大小为 3000x12=36000吨-米 的力矩。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值。 如果把这个力矩直接
加在大楼楼体的任何地方, 几乎可以使大楼立即倒塌。
1、因果关系。
2、数据推算来源。

我是一口大气都没有出的看完的,并说说我对1楼贴的看法:
作者在摘要就点明倒楼直接原因是沉降差,本人也是支持此说的,但作者在后面并未对沉降的计算或者估算提出详细说明,只针对地梁和桩的承力比例和荷载做了一定计算,因此这个沉降的观点虎头蛇尾,不够详尽,貌似说的很对,但缺乏严谨性,不能让人信服。
水平位移来源说的不清楚,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呢?3000吨水平推力从哪里来?40m长建筑每米就是75吨,就是直接改变土的重力方向也要41m啊。后面弄个桩间土的抗力是掩盖前面的不严谨吗?

注:本人对专家“压力差”结论一直未能信服,希望论坛大侠能帮我解惑。
回复
whzhxy
2009年08月17日 23:06:35
6楼
以前看帖基本不回帖,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但会花掉我的金币,而且不厚道。于是我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个帖子,就复制上去,以表达我对楼主的谢意,把帖子顶起来,顺便帮自己挣点金钱
回复
xingyan567
2009年08月21日 19:21:14
7楼
我的理解,文章这一段是从力学分析的角度来侧面证明3000吨的推力是不可能的是没有依据的。文中的3000吨来源于上海倒楼专家组(主要是江欢成院士)的结论,其余是文作者的假设。当然文作者是否是这个意思我也不得而知,只能从字面来了解。
关于桩间土的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即便说“压力差“产生的推力有3000吨,那么这3000吨也没有全部作用在桩上,很大一部分是作用在桩间土上了,由于地基土经雨水浸泡已经被水饱和,对基础梁和桩的摩擦力已经很小了,那么有多少力是作用在桩上的呢?
我的水平很有限,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我必定虚心接受。我真诚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将这次倒楼的有关技术资料发布出来,技术人员都能够自己分析一下,辩论辩论,无论是“压力差“或是其他原因倒的,对于以后大家在设计工作中是有警示和借鉴作用的!
回复
kweilin586
2009年08月24日 12:02:09
8楼
设计历程中,没有哪几项是江院士自己动手设计的,真正有成绩的应该还是那些动手设计计算的人,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项目得奖往往都是那些领导层的人拿到了前几位,而真正从事具体工作的能够列上个名就不错了。
回复
wcs1982
2010年08月12日 10:48:45
9楼
桩顶弯矩怎么考虑?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