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电代燃料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举措
逍遥浪子
2005年04月27日 17:43:22
来自于水土保持
只看楼主

  水利部将于2003年启动实施的三项"亮点"工程之一--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经过全国农村水电系统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于2002年12月完成了全国性规划,并且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日前正报国家计委进入审批程序。据悉,国务院已明确同意启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这项宏伟的蓝图不久将付诸实施之际,我们特邀参加过这项规划审查的专家之一张岳教授畅谈对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并对《全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规划》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介绍。


  水利部将于2003年启动实施的三项"亮点"工程之一--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经过全国农村水电系统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于2002年12月完成了全国性规划,并且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日前正报国家计委进入审批程序。据悉,国务院已明确同意启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这项宏伟的蓝图不久将付诸实施之际,我们特邀参加过这项规划审查的专家之一张岳教授畅谈对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并对《全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规划》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介绍。

一、小水电代燃料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1. 生态环境是当代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改善西部地区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央将通过国债资金的投入向这些领域倾斜。加快农村生产生活用水、用电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是遏制生态与环境恶化的根本途径。

当代生态与环境问题已不仅是贫困、边远、民族地区的问题,而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并已超越了国界成为世界各国和全球性的问题。专家们已经预言,持续的环境恶化有可能导致经济的衰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指出,农民做饭、取暖烧柴是造成"亚洲棕云"和导致东南亚地区严重自然灾害的重要原因。党中央、国务院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多次指示,要大力发展小水电,解决农民生活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促进退耕还林,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发展贫困山区、民族地区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农民收入;要把农村水电建设同经济建设、江河治理、生态保护、扶贫开发结合起来,进一步搞好治水办电,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这是迎接新挑战的战略举措。

长期以来,农村生活燃料一直以薪柴为主,成为影响我国广大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难点。2001年的资料显示,国务院批准的"十五"期间农民年烧柴限额为0.64亿立方米,而全国农民年消耗薪柴就达2.28亿立方米,超过了2.6倍。大量采伐和使用薪柴,不仅破坏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也造成了大量污染,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大江大河发源地的西部地区,农民砍树烧柴已严重危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在实施退耕还林(草)战略中,作为解决退耕还林后农民做饭、取暖等生活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的重要措施,提出要求同经济建设、江河治理、生态保护、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这是十分英明的战略举措,是保证退耕还林(草)战略能够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重大保证。

2.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难点在西部

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尤其西部地区生存条件较差,贫困人口集中,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主要受制于水。西部地区涉及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总面积占全国的71.05%,其中牧草地占全国的97.88%,未利用地占86.7%。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有三个难点领域:一是从城乡讲,难点在农村;二是从地区讲,难点在西部;三是从民族讲,难点在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这三个难点领域不仅都与水利休戚相关,而且集中于西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不仅需要大量的水,而且需要大量的清洁能源。因此,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行以电养电政策,采取就地开发、就地供电、自发自供自用等措施,形成"以水发电、以电养水、以水兴农、以电促林"的发展格局,构建造血的功能和机制,重点巩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成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贫困山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对推进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 发展小水电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举措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能源结构不够合理,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但占能源的比重一直偏低。据2001年统计,电力生产量为14780亿千瓦时,其中水电只占24.5%。因此,21世纪,加大水能资源开发力度势在必行,通过水能资源的开发提高水能利用率,不仅对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电东送"和东西部地区经济互补
免费打赏
逍遥浪子
2005年04月27日 17:43:46
2楼
2. 六大分区各有特点,"代燃料"目标一致

根据我国小水电代燃料地区水文气象特征、自然地理特点、水能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地区划分为西南区、西北区、东北区、长江中下游区、黄淮海区和东南沿海区6个规划区。

西南区。规划范围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广西6省(自治区、直辖市)共351个县(区、市)。规划区内退耕还林区面积360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20053万亩、天然林保护区面积27075万亩、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26511万亩,是长江、珠江的发源地,区内可开发小水电资源4911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小水电资源量的49%。该区是藏、彝、羌、壮、土家、白、傣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区,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相对较多,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扶持的地区,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长江中下游、珠江下游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项目非常紧迫。

西北区。包括甘肃、青海、陕西、新疆4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35个县(市、区、垦区),西北区地处青藏、蒙新高原,地形地貌复杂,规划区内退耕还林区面积592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52763万亩,天然林保护区面积6328万亩,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22142万亩,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该区农村居民长期以砍树割草为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受自然条件限制经济发展极为缓慢,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秀美山川建设重点扶持地区。

东北区。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3省的44个县(林场)。东北区地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而漫长,春秋干燥多风沙,柴薪消耗量大,规划区内退耕林区面积20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1489万亩、天然林保护区面积5328万亩、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2963万亩。该区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境内资源丰富,工业发达,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粮和畜产品产区。

长江中下游区。包括湖南、湖北、安徽、江西4省的182个县。该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主要林区,也是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的重点区域,规划区内有退耕还林区面积40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4024万亩、天然林保护区面积831万亩、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14254万亩。该区社会经济发达,但发展不平衡,规划涉及的182个县地处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长期以来该区农村居民以柴草为生活燃料,造成森林植被严重破坏。开发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项目,对长江中下游区保护森林、减少水患、改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黄淮海区。包括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4省(自治区)的72个县(旗)。区域内地形地貌复杂,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地区,又是重要的能源、粮食和畜产品基地,经济发达,但发展不平衡。规划区内退耕还林区面积105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3749万亩、天然林保护区面积7056万亩、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8353万亩,规划涉及的72个县(旗)地处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总体水平相对较低。

东南沿海区。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4省的102个县。东南沿海区地处亚热带湿热多雨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区内多为山地丘陵,溪流密布,植被良好,主要河流流量稳定,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规划区内自然保护区面积2150万亩、天然林保护区面积5769万亩、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3137万亩。该区改革开放最早,市场经济发育程度高,但规划涉及的102个县地处山区、革命老区,经济仍欠发达。开发小水电、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项目,可以减少该地区农村居民对煤、气等商品能源的依赖,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对地方经济发展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 促进社会发展,三大效益明显

据调查统计,规划区代燃料户每年烧柴平均5000千克,按规划水平代燃料户2830万户计算,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项目,每年可少烧柴14150万吨,约减少木材消耗1.89亿立方米。据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资料,解决4口之家的生活用能可保护3~4亩森林免遭砍伐,按4年轮伐期计算,即可保护森林12~16亩。按照小水电代燃料每户可保护森林12亩计算,解决2830万户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可保护森林3.4亿亩。由于林地具有涵养水分的功能,可有力防止水土流失,使大量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控制或保护。

据中国林科院资料,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保护森林面积3.4亿亩,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61亿吨。根据《实用环境工作手册》标准,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项目,每年可减少燃煤排放二氧化碳4100万吨。两项合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2.02亿吨。据普华永道国际咨询组织测算,按照减少排放1吨二氧化碳的最低成本20美元计算,社会每年可获得生态效益330亿元。根据《实用环境工作手册》标准,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项目每年还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92万吨,社会可获得生态效益30亿元。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年可获直接生态效益360亿元。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