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我国电力短缺最严重的一年。全年拉闸限电的省市扩大到了26个,全国仅东北三省和新疆、西藏没有出现“电荒”。在缺电最紧张的浙江和江苏,许多企业被迫停工,出现每周“停四开三”的状况。那么,2005年电力还会持续这种状况吗? 2004年进入9月,炎炎夏日开始消退。江苏省电力公司也稍稍地松了一口气,“迎峰度夏”的工作也接近尾声,度过这个月,用电就没那么紧张了。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拉闸限电已经成了江苏人生活中的常态,人们习惯性地打开电扇,但它并不一定会转起来。
2004年进入9月,炎炎夏日开始消退。江苏省电力公司也稍稍地松了一口气,“迎峰度夏”的工作也接近尾声,度过这个月,用电就没那么紧张了。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拉闸限电已经成了江苏人生活中的常态,人们习惯性地打开电扇,但它并不一定会转起来。
江苏并不是电荒中的特例。和江苏一样位于华东电网的浙江、上海几年来都属于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最紧张的地区。即使是2004年没有出现电荒的东北地区2005年也将面临全面缺电的严峻局面,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势必使得自身对占有重要位置的电力资源的需求大量增长。
电荒:非一日之寒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陆启洲在谈到缺电的影响时说,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往往是电力缺口最大的,缺电拖住了经济发展的后腿。
紧张的电力供需形势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它的形成是长期供需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结果。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动用电需求超常增长,而电力工业“十五”发展规划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估计不足,因而对电力的预测速度偏低,造成在电力建设上滞后于电力需求的增长,导致电力供应不足。其中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目前国内经济最发达和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电力匮乏的矛盾更为突出。
一方面是需求的增长,一方面是供应的不足,双向拉紧了电力供应这根工业发展的生命线。
三大预测
2005年,两种力量都持续增强,但在两者的博弈中,我们预期电力供应的力量将相对增强,电力紧张的局面将从2005年走向缓和。在供应力增强的这一方,将有不少投资亮点存在。
预测一:用电仍紧张,但有所缓解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信息部、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预测,200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万亿千瓦时,增长率达到11.8%。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电力生产和消费国。尽管电力需求依旧保持高位增长的态势,但是近几年的电力政策的调整和电力供应能力的增长,显露出需求紧张将走向缓和的迹象。
2005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按照国务院通过的“十五”后三年电力发展调整规划,全国准备新开工的电源项目由原来的为6000至8000万千瓦,调高到6000到11000万千瓦。这样到了2005年,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将达到4.3亿千瓦。各地政府也对此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四川省就将2005年的装机规模由2000万千瓦提高到2300万千瓦。
因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各地固定资产投资开始退烧,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受到规范,挤掉了电力需求中的水分,相对削减了对电力过热需求。另外,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全国性的节能举措,进一步压缩了电力市场的需求。
同时,全国电力格局预期在2005年将初步形成,西电东送的规模将在本年达到3070万千瓦。通过跨区输电、跨区联网和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电力资源的分布和用电负荷不平衡的情况将得到改善,电力资源开始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
预测二:火电企业继续增长
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仍将以燃煤发电为主。2004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依据“十五”电力发展规划提出的13个电站项目,这些项目发电装机规模共1188万千瓦,其中火电站就占9个,占装机容量的80%,火电站的建设是2005年发电站建设的主要部分。
预测三:电力设备制造商继续赢利
电力供需矛盾紧张,电力设备建设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在1998年和1999年,因为电力相对富裕,国家采取了不鼓励建电厂等限制发展措施。产业链上电力设备行业也相应受到了限制。现在,国家对电力发展政策鼓励和投入,让电力设备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的利好消息,电力的发展为整个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注入动力。
电力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由电源投资和电网投资构成,目前电源建设投资增长远远大于电网建设的投资增长。
此前,我国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但是,根据中国特点提出的“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发展战略,还是让输变设备制造企业看到一个难得的商机。可以预计2005年后,电网投资会超过电源投资,成为电力建设的主要方向,电网电压等级将提高,这会有效促进输变电设备的增长,这种增长将不仅是产量的增长,而且是电压等级的提高,由此,我国输变电制造行业将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