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次梁相交处主梁上扭矩过大能否人为将刚结设为铰结
lhj5286
lhj5286 Lv.2
2005年04月06日 19:30:41
只看楼主

主次梁相交处,由于两梁交点离主梁支座太近,使得主梁上扭矩过大,请问能否人为将刚节点设为铰节点

主次梁相交处,由于两梁交点离主梁支座太近,使得主梁上扭矩过大,请问能否人为将刚节点设为铰节点
免费打赏
suibing
2005年04月06日 19:37:09
2楼
可以,有些井梁结构体系,就把井梁和框架梁的交接处设为铰接
回复
lhj5286
2005年04月06日 19:57:49
3楼
我认为如果设为铰接,那主梁箍筋虽然可配小一点,但是主梁岂不是很不安全,而且实际情况下,两梁相交处混凝土为整浇,按结构力学学过的知识的话,应该是一个刚接节点,而且我认为刚接节点与固结节点是有区别的,刚接节点与铰结节点也是有区别的,楼上的兄弟认同我这个观点吗
回复
xzg-888
2005年04月07日 09:49:58
4楼
在主次梁相交处,次梁可认为铰结在主梁上,因为次梁的抗弯刚度远大于主梁的抗扭刚度(材料的抗弯弹性模量也远大于剪扭弹性模量),在节点处按刚度分配、主梁所分配的扭矩也很小,主梁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和腰筋即可满足要求。
回复
winny198108
2005年04月07日 10:38:45
5楼
是可以的,事实上那个点都可算是铰接点!我做过实际工程,都是按铰接点来算的!
回复
xt1962
2005年04月07日 12:00:37
6楼
程序计算即不认为刚节点也不认为铰支点,由次梁支承点的弯曲转角与主梁的扭转角相协调的条件确定,与主梁断面尺寸有关(抗扭刚度)。实际工程中当主梁不能满足抗扭要求时,减少次梁支座负筋即设铰支是一种工程常用处理方法,但次梁构造要满足《砼结构设计规范》131页10.2.6条。
回复
yingtao_1972
2005年04月07日 13:25:00
7楼
一般次梁在该处只配架立筋即可认为是铰结。同时建议次梁端跨适当加大梁底钢筋,以减小挠度,可以有效的减弱对主梁产生的扭矩。
回复
herunfeng3333
2005年04月08日 22:57:07
8楼
铰接点!实际在节点部位有一部分刚接的作用,这通过梁上部钢筋就可以满足了,按照交接计算对于次梁来讲是偏于安全的,对主梁来说主梁的斜截面抗剪,因为次梁的抗弯刚度远大于主梁的抗扭刚度(材料的抗弯弹性模量也远大于剪扭弹性模量),在节点处按刚度分配、主梁所分配的扭矩也很小,
也无我做过实际工程,都是按铰接点来算的.
回复
suibing
2005年04月11日 20:57:49
9楼
砼规范第7.6.16条的条文说明,指出梁的扭矩可以进行40%以内的调幅,且此时由扭矩引起的裂缝宽度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为了简化计算,国外一些规范常取扭转刚度为0,及取扭矩为零的方法进行配筋。此时,为了保证支撑构件有足够的延性和控制裂缝的宽度,就必须至少配置相当于开裂扭矩所需的构造钢筋。

关于主梁对次梁的约束程度,与下式有关:
K=KT/KM
其中:
KT——主梁的抗扭线刚度
KM——次梁边跨抗弯线刚度

系数K体现了主梁固定次梁的程度。在竖向荷载下, 可以近似的取主梁的扭矩T为下式:
T=[k/(1+k)]*Mo
其中M0为竖向荷载下边跨端部固端弯矩。

有上是很容易知:若KT>>KM,即K =∞,则T = M0,次梁与主梁相当于固定端,此时主梁的扭矩最大。 若KT<<KM,即K = 0.0,次梁与主梁铰接,主梁扭矩为0。

因此,对这样的问题简单地铰接或固接都是有问题,它与主梁与次梁的尺寸密切相关,设计时要注意。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