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地势、水系及水景的处理手法及布局艺术
cbj3031
cbj3031 Lv.2
2008年12月05日 19:43:38
来自于学生专栏
只看楼主

颐和园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它北侧依山,南面临水。全园总面积5000亩。山上树木葱郁,水面开阔,占全园总面积的五分之四,这对全园小气候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颐和园的园林建筑利用了这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建筑布局、景点的安排多是依山之势、依水之形。依山多是高山崇阁,依次排列,层层向上,形成了高耸突兀之势;临水多为长廊小榭,十七孔桥把宽阔的昆明湖巧妙地勾画出多层次的水面,给人以幽远纵深之感。 颐和园的北山—万寿山、南水—昆明湖构成了全园的基本山水构架。水面约占3/4,环绕在山湖之间的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约3000余间。全园可分为勤政、居住、游览三大区域。

颐和园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它北侧依山,南面临水。全园总面积5000亩。山上树木葱郁,水面开阔,占全园总面积的五分之四,这对全园小气候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颐和园的园林建筑利用了这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建筑布局、景点的安排多是依山之势、依水之形。依山多是高山崇阁,依次排列,层层向上,形成了高耸突兀之势;临水多为长廊小榭,十七孔桥把宽阔的昆明湖巧妙地勾画出多层次的水面,给人以幽远纵深之感。
颐和园的北山—万寿山、南水—昆明湖构成了全园的基本山水构架。水面约占3/4,环绕在山湖之间的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约3000余间。全园可分为勤政、居住、游览三大区域。
风景游览区是颐和园景观的精华,以万寿山为中心,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和后山三大部分。园内建筑景观大多集中于万寿山南麓,佛香阁成为全园景色的构图中心。万寿山上的佛香阁高41米,是模仿佛教仙境而建的,以高大雄伟的佛香阁为主的建筑群成为万寿山以南全园的主景和控制中心。万寿山南部山脚下728米长的长廊成为山水之间良好的过渡,是我国最长的长廊。万寿山的北部,则以汉藏风格的须弥灵境建筑群为中心,完整而又形象地表现了佛国的景象。须弥灵境的北侧为后湖,湖面随山势曲折蜿蜒,忽阔忽狭,分成六个小湖,统称苏州河。两岸仿苏州水乡风貌而建苏州街,这条水街两侧有餐馆、茶楼、钱庄、当铺、服装店、帽店、扇店等等,是皇室成员体验民情的娱乐场所。
昆明湖仿杭州西湖而建,有西堤六桥。而湖中的三大岛南湖岛、藻鉴堂、治镜阁,则又是“一池三山”传统的再现。
位于万寿山东北角的园中园――谐趣园,始建于1751年。虽说它是仿无锡寄畅园而设,但其趣更佳,具有浓郁的江南园林特色。
免费打赏
muyuanqinge
2009年04月16日 14:08:25
2楼
我现在都没有积分下载了,哎, 谁给我借点
回复
muyuanqinge
2009年04月16日 14:13:45
3楼
我现在都没有积分下载了,哎, 谁给我借点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