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注考之路(2011年3月已更新)
sishimai
sishimai Lv.2
2008年11月17日 12:51:19
只看楼主

进入土木在线注考之路专题: “助”考之路写完这篇东西已有些时间了,是不是发到坛子里,我倒犹豫起来了,也许是担心掌声不够热烈,也许是怕有些观点招致质疑,但想到以往坛子里对自己的那些帮助,就斗胆贴了出来,内容中如有不当之处,请您就像王朔说得那样:把我当个屁给放了吧!我的注考之路 回眸我的注考之路,感慨万千。自2004年开始到现在,接近4年的时间里,辛苦、辛酸、悲喜跌宕,难于言表。现在,终于结束了令人窒息、变态的考试,我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中,我想动动一贯懒惰的笔,追述一下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点滴心得,一方面对自己付诸了巨大精力、些许金钱的注考过程作下总结,另一方面希望给在路上的和要赶往这条路上的同道们一点儿启示。

进入土木在线 注考之路专题: “助”考之路

写完这篇东西已有些时间了,是不是发到坛子里,我倒犹豫起来了,也许是担心掌声不够热烈,也许是怕有些观点招致质疑,但想到以往坛子里对自己的那些帮助,就斗胆贴了出来,内容中如有不当之处,请您就像王朔说得那样:把我当个屁给放了吧!






我的注考之路



回眸我的注考之路,感慨万千。自2004年开始到现在,接近4年的时间里,辛苦、辛酸、悲喜跌宕,难于言表。现在,终于结束了令人窒息、变态的考试,我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中,我想动动一贯懒惰的笔,追述一下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点滴心得,一方面对自己付诸了巨大精力、些许金钱的注考过程作下总结,另一方面希望给在路上的和要赶往这条路上的同道们一点儿启示。



一、我
二、参加第一次基础考试
三、第二次基础考试
四、准备专业考试
五、考试报名风波
六、考场风波
七、等待专业考试成绩兼评价注考
八、第一次专业考试结果公布以后
九、第二次参加注册专业考试
十、注考是什么?




一 我
岁月无情,今天的我已经站在“奔五”的起点上了。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忙忙碌碌,不经意间已经开始步入中年了。
我,男性,某市设计院的一线设计人员,无职务,从事暖通专业设计工作。
高中的我在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就读,成绩属中等偏上。就当时该校的升学率而言,如果我在高考中正常发挥的话,考入重点大学应该不成问题,再不济也能考个普通院校的本科,就是现在所说的“二本”。但考试往往有意外发生,就像打仗,天下没有常胜的将军。我在平时的考试里就有起伏,而高考是我考得最差的一次。那一年的夏天是我一生中最灰暗的,20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耿耿于怀。难怪,对我而言,人生从那时起就改写了。两点间距离直线最短,而圆弧最长,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在圆弧上行走的旅程。
高考的结果是我的分数与本科分数线差了3分,化学79,英语69,政治59,差了3分,可是冰火两重天。父亲多少年来的殷殷希望,现实与理想无情的反差,使我堕入了无限的深渊,我站在人生的最低谷,那一年,我18岁。
我是栽在数学上了。那一年我的数学高考成绩是50几分(120分满分),而我们班的平均分数接近90分。我属于中等智商的人,很刻苦、且勤勉,因此平时里数学学得还算可以。记得那年数学是下午考的,上午的语文考得还可以(接近90分,满分120分),数学的一道立体几何题,大概是6分吧,让我从已知证回到了已知,要知道,我的几何学的还算不错,于是就心有不甘,划掉重做,如此三遍,仍然没有做对。面对如此的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而我确是放弃了努力,但心里却老是惦记着,以至于一道排列组合题,明明是求满足(1)、(2)两个条件的结果,而我却分别针对(1)条件作了个求解,针对(2)作了个求解,做完后才发现答非所问,至此,心态完全崩溃。我全然不知是如何结束的考试,只记得我没有一道大题是完完全全作对的。
原本打算复读的,现在看来选择复读也许是正确的,因为复读的那些哥们,鲜有第二年不考上重点大学的。
没有复读有两个原因:一是填报志愿时(那一年我们是考前报志愿),我父亲给我填了个服从分配。结果本市的一个二本学校的大专把我给录取了。
开始家中研究决定复读,我也做好了准备,并制定了一个较高的目标: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本硕连读的(后改为清华大学医学部)。但命运弄人,在我称病未去某校报道的一个月后,该校我那个专业的系书记,按图索骥摸到我家,向我父母陈述了两点:一是我是他招的生,二是如果我不去该校念书的话,第二年按规定是不允许再参加高考的。(后来才知道的确如此,但是也有办法应对,即报到后第一学期全亮红灯后就可以被退学了)。出现了这个情况后,我家又陷入了烦恼的研究中,我的情绪变得十分沮丧,我母亲终于拍板做出了让我去该校念大专(二年制也是个因素)的决定,而我父亲原准备让我复读的,一方面光宗耀祖,一方面也不甘心,但,哎,错误一旦开始,接下来的错误就不可避免了。
我根本无心在该校念什么大专,那时的我除了自卑就是抱怨,抱怨父母当时不同意我报考成都的大学,抱怨父母没关系让我进入某重点大学念自费。一个学期下来,两门红灯。
父亲心有不甘,又想出了个自我安慰的法子来,让我准备成人高考,来个专本一起读,原父亲的在天之灵原谅我,这又是个糊涂的决定。
我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复习,就考出了高出录取分数线近200分的成绩进入了本市的一所重点大学的夜大。在夜大学的是电子工程,从此开始了艰难的学习苦程。有时上午上大专的课,下午去夜大上课,星期天上一天的课,有时甚至晚上还有课。那时的夜大比较严格,学员也比较死性,学校是真的教,学员是真正的学(后来听说该校的夜大由于招生困难停办了,为什么招不上来生,因为太不好混了!),搞得我身心俱疲,狼狈不堪,从心里厌倦了学习。(这不正是不按规律办事的结果吗,不管别人怎样评价郝海东,我还是很欣赏他说的一句话:不按规律办事,迟早要受到惩罚的。中国足球的今天,已被郝大炮不幸言中了。)
大专的学习,一年新生,第二年就是毕业生。我们系的本科有位女生是我高中的同班同学,高中时,我10几名,她30几名。各位能体会我经常看到她时的失落心情吧。
接着我参加了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继续着夜大的学习。夜大的学习,我纯粹是在混,以至于父亲对我说,你就当是给我学的。想起来令人心酸,要知道,我打小就是个知道自主学习的好孩子呀!
这期间我曾准备放弃夜大的学习,在彷徨了一年,降了一级后又重新把它念完了。五年半的学习,我花费了六年半,拿到毕业证的那天恰好赶上我们单位搞活动,我喝的酩酊大醉,好像是还哭了。在此,我要感谢夜大的班主任程老师,是她网开一面,为我安排补考、降级事宜,没有程老师,估计我很可能半途而废了,一方面她是珍惜我是个材料,一方面也是她人品素常的积德之举,在此为她祝福。
夜大学习的遗憾是未拿到学位证书。英语我没问题,专业课也过了,革命史59分。究其原因是我的态度:明明是开卷考试,我却草上飞,估摸答了70多分就放弃了后面的两道大题,判卷的老师针对我的态度判了上述的分数,那句话怎么说的,对,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再后来,我经了几次商,和别人办过工厂,开过店,最多开了3个店,不是日进斗金,也很滋润,5年间我眼界大开,还认识了我的妻子。由于她没有正式的工作,一方面我不想两人都没有保障,一方面,我发现自己不太适合经商,对财富的渴望程度不高,够厚不够黑,凡此种种,让我又回到原来的单位——设计院上班了。
上班伊始,难免有诸如在外面混不下去了之类的话,我也只能以笑了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看到了,这就够了。说实在的,在此之前的10年里,我并没有好好的钻研技术,没有好好的干活,一句话:是当时社会上心浮气躁大军中的一员。
浪荡之后,回归平静,我格外珍惜早8晚5的上班机会,比起做生意,上班虽然挣钱少点,但是不操心,设计院又是那种弹性较足的工作,虽比不上现在公务员那种金饭碗,比不上银行证券那些银饭碗,但也不错,至少是个“钢总”(铝)的碗吧!但问题出现了,我大专学的是机械,本科学的是电子,加上后来学的结构的工程硕士,但干的却是暖通,设计院、医院、军队讲究的是师出正宗,除非你干得不能再好了,否则的话,就会有人拿你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来说事,这也是当时我要在外面闯闯的原因之一。我在努力钻研本专业技术的同时,也在寻找师归正宗的机会,当时想或者再读个博什么的,但在2003年底,注册设备工程师制度的公布使我看到了师归正门的希望。



二 参加第一次基础考试
仔细研究了报考条件后,我发现自己的霉运之旅还远没有结束。算来算去,以我大专的文凭,距离免试基础考试还差一年,而可以免试基础考试的注册电气又不是我的首选,就是说,我要通过注册暖通,首先要通过基础考试。
基础考试的15门课程中我有5门没有学过,均是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我倒是都学过,这也归功于我学了两个专业的缘故,但是算来算去学习这些功课已经是20多年前了。
我暗忖:3到5年吧,拿下注册就算是胜利,到那时正好40岁。
于是我开始筹划基础考试,首先参加了省会城市举办的辅导班。按说我在考基础里是大哥大级了(指岁数),但是我学习的劲头一点儿也不差,我心无旁懋,专心致志。记得那次辅导中收获最大的是讲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那位老教授(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研究生,货真价实)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两次基础考试的理力、材力我均以他老人家的辅导材料为主线进行复习,结果证明效果良好。
但遗憾的是那次辅导班没有专业基础课的辅导,我只好自学大学教材。
大家也许还会记得,原定于2004年的注册考试没有按期举行,这和以后JSB负责该工作的组织决策能力和效率有很大的关系,至于后来出现的类似考试完后迟迟发不出成绩,考试组织工作混乱等等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2004年的考试准备,就在准备、准备、观望、观望中度过了。
2005年8月我被单位派往华北某市工作,工作异常繁忙、劳累,鲜有时间为考试作充分的准备,但期间我获悉北京将举办专业基础的辅导班,于是我就在周六、周日赶往北京学习,此次学习,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受益匪浅。
2005年10月,我参加了注册暖通的基础考试,考试中我不遗余力、不放弃任何一个答对的机会,有些专业基础课的题目根本看不懂,于是就采用了诸如:联想、抉择、猜测的等等方法,进行了大胆的“蒙”,考试的结果是上午的公共基础考试61分,下午的专业基础考试52分,合计:113分,离132分的及格线尚有19分之遥。
第一次基考就取得了这么个结果。

(未完待续)
进入土木在线 注考之路专题:
“助”考之路: http://cms.co188.com/special/0301002H/jgztzkzl.html
免费打赏
renew3
2008年11月21日 16:42:46
12楼
今年应该可以等来好消息了
回复
yellowsea_77
2008年11月23日 15:49:47
13楼
LZ还记得20年前的高考细节,看来真是个大大的心结
较大年纪了还要这么折腾的考试确实不容易
天道酬勤!
祝好运!
回复
sishimai
2008年11月24日 12:02:42
14楼
九 第二次参加注册专业考试
19日那天,我和其他的同事辗转来到省城,入住了早已订好的房间,结合以往的经验,我们在承办考试的学校的招待所定的房间,5分钟即可到达考场,但条件一般,蚊子多多。
19日晚上,我盘算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进行20日的考试,我想关键是掌控考试的节奏,针对我个人的情况,我力求20日的考试花10之7、8成力即可。
20日的考试在我的预想中顺利完成了,晚上我开始盘算明天的最后一搏。关键之战是上午的案例考试,我把以前总结的解题思路在脑海里过了若干遍,并想了想考试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后开始休息。
我在21日早晨去过考场外,目的就是看考场是否变更。当我确定考场没有改变时,我决定象第一天那样临近开始考试时再到考场去。当我差15分钟来到考场时,看见我同事正焦急地站在考场外,远远地边挥手边向我喊:换考场了,快点!我故作震静地回话:怎么又换考场了?!说完,连忙疾步跟他去新的教室。进入教室后,老师已经在发答题卡了,想想没有同事的帮助,我是否有会像去年那样方寸大乱呢?今年如果能考过,真的很感谢我的这位同事。
这次我算是搞明白了,第二天换考场固然有合并同类项的原因,即把两个人数同样少的考场里的考生合到一起来(因为有缺考的),以节省监考老师的费用,可能也有预防考生作弊的考虑,总之,不管怎样,吸取我的教训,全当第二天换考场是法定的程序吧。
21日上午的考试我发挥得中规中矩,我采取做完后涂卡(20日考试我是答一题涂一题)。在有选择的做完全部试卷后,我利用涂卡的机会数了数做出了19道题,时间还有1个小时左右,我从头开始做不会做或者看起来较陌生的那6道题,但我并不恋战,实在做不出来便放弃。这样一圈下来又做出了2道题,余下的4道题我对其中的1道题信心很大,我闭目思索,休息了一会儿,忽然灵感一现,我迅速翻书找到了该题的出处,只2、3分钟便作出了正确答案。
中午回去后,我总结上午的考试,感到自己的稳定性尚可,但兴奋不够,下午的考试应该放手一搏,于是,我冲了大剂量的铁观音,躺在招待所的床上养精蓄锐。
下午的考试,由于铁观音的作用,我很兴奋,大有遇山开山、遇水填水的架势,一口气做了20几道题,仅费时2小时多一点儿。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第一次专业考试中的脑筋急转弯的考题我都做出来了,但这次却一道也没做出来,至今也没有思路。
遗憾的是,去年备考中看得很熟悉的几个知识点,由于去年没有考,今年就没怎么看,结果今年却考了,遗憾的很!
看来注考无重点,全部都是重点啊!
再有一个体会就是:每个章节后的思考题一定要整得明明白白的,别管他们问得问题如何笼统,既然他们作为思考题提出来了,那么就是需要你掌握的重点内容,这部分一定要弄懂、看好。我在第一次考完后就发现了这个细节,这一次考完后又得到了印证。
盘点2008年,自己是在备考中度过去的这大半年,意外的收获是戒了烟和酒。戒烟的原因很简单,考过注考的人都知道注考对身体的要求程度。我在做专业基础练习时发现自己有时因呼吸困难而供氧不足,因此决定戒烟;没机会聚会,自然酒就喝得少了,不喝酒后,发现自己的身体也很舒服。谁知道考完后还会不会管住自己不抽烟、不喝酒呢?任其自然吧!
这两天“神七”正忙着上天,宇航员们早在多少天以前就进入角色,做技术、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与调整。看看宇航员们的简历,谁都不能否认他们是人中之杰,精英中的精英,但他们也不能忽视技术、心理和身体三方面的准备工作,更何况我们这些相对于有些难度的注册考试而言,已略显大龄和老迈的考生呢?
技术、心理和身体上的准备是成功通过注考所必需的。



十 注考是什么?
20多年前的高考失利,老师及同学们普遍认为是我心理素质差加上早恋的原因,所以有老师在随后的几届高考中常拿我的例子提醒师弟、师妹们,看来出名的方式真是不同,或*或#。
我作为当事人,不能否认我的失败有普遍认为的两个原因,但究其根本,是我对高考制度的错误定义和理解不透,站的不高岂能看得很远?
我当时痛恨这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完全是对人性的摧残和折磨,从班上50几人中仅有4、5个人不近视可以想见学业的繁重(现在好像还是这样,甚至......),我坚信除了高考之外还有别的路可以走。
因此高中三年,我如行尸走肉,一方面痛恨、怨尤,一方面在重压之下,紧张无比,吃不香、睡不甜,尤其最后一年尤为突出。说实在的,我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学至深夜,甚至没有初升高那样的拼搏,一方面有我从初中的尖子生来到这个都是尖子生的重点高中后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的原因,一方面如前所述,我迷失了方向,失去了主导思想,没有了初中时一定要靠上重点高中时那样的明确目标。
我想看透,却没有看透。因此在高中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处于自闭的状态中,没有人知道我内心的苦楚,一方面我不知道求助于人或求助于书,一方面我在苦撑着自己那可怜的自尊心,就这样得过且过,以物喜,以物悲,考了个好名次就放松一下,考个差名次就唉声叹气、自卑自怨。凡此种种的结果导致最终高考的失败。有时我想,假如我在高考中侥幸过关,但我的弱点又何尝不会在其他问题上栽跟头呢?我想,一定会的,在客观规律这个巨人面前,人太渺小了。
高考是什么?高考就是一个形式,一个游戏规则,任何一个规则的完美程度都是相对的,如果你不得已必须得去玩这个游戏,那么抱怨规则的不合理性还有什么用处呢?
有人说: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在我看来,比较容易做到的就是适当地改变自己,接受不能改变的一切。
从中国隋朝开始的科举考试起,中国文人(知识分子)的命运从来就没有轻松、愉悦过。
一方面我们放弃自己的喜好,去记忆、演算那些大多是无用的知识;
一方面我们磨去棱角、个性和创意,以换取打开晋升、荣耀和工作之门的钥匙。
而通过此种炼狱之门获得成功的前辈们从没想过让后来者绕过去,或无力抗拒,或变本加厉,鲜有大声疾呼或决意变革者。从这种制度中得到益处并拥有话语权的人,多数都像像军营里老兵虐待新兵一样的变态。
你我都是鱼肉,能说、能做些什么呢?
若你是块带筋的肉,迎接你的怕是更锋利的刀和更猛烈的砍。
要么你被切割开来,要么你被舍弃扔掉。
好了,明白了无论高考还是注考都是游戏规则下的一个不同的规则而已,而探讨规则定的是否合理,无甚意义,或者说我们人轻言微,发发牢骚,问候一下制定规则者的爸妈,能让你得到宣泄也不为过,但千万不能像我高考那样为规则而困惑,骂着骂着,把自己的头骂昏了,后来的苦果也就只有自己品尝了。
想想鲤鱼怎样从少水的沟渠一跃而起,跳过龙门(应该是水库的坝头)。无数的鱼儿竭尽全力尝试着跳跃,前赴后继,但能跳过去而鱼化为龙的又有多少呢?而究竟跳过龙门后真的能转化为龙吗?没有吧,鱼还是鱼,龙是没有的,龙只是一种图腾,是鱼儿们的图腾,注考的证书岂不又是众多考友们的图腾呢?
终于有幸运的鱼儿,跳过了龙门,或鱼或龙不得而知;还有众多不幸的鱼儿几经尝试乃知此龙门是不可逾越之天堑,就折头回游,仍作他的鱼去了;但大批踌躇满志的鱼儿会随之而来,新一波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又开始了。
水库里诺大水域的吸引力诱得鱼儿们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毕竟广阔的水域比狭小的沟渠可以游得更自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获得了注考证书,是否就像鱼儿那样,有了广阔的水域或更多的选择,并不晓得。
但是跳过龙门者因数量上的稀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优越感是一定有的;本专业惟我(或通过注册考试的我们几个)独尊的优越感一定有的;或多或少的经济上的补贴可能有吧;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选择机会可能有的。
说说我们单位注考的情况,考过的不乏技术骨干,但也有考试机器;考不过的确有技术上很有一把刷子的。所以把考过注册等同于在本专业就是行家里手的结论是错误的。考过注册只能说明一点: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水平尚可,其他的什么也说明不了,就像现在遍地都是的大学本科生一样,招聘形势的变更就决定了文凭并非与能力等同。注考充其量是某种意义上的文凭,目前因其稀有而在一定时间内有价值,随着跳过龙门的鱼儿的数量的增多,其价值将会与时间呈单调递减态势。
当大学本科毕业生遍地可找时,我们开始要求能力,甚至没有文凭确有能力也可;当单位里人人都有注考证时,情况有会怎样呢?
把我们有限的精力、金钱投入到真正的规范深度的制定、技术革新、技术尝试,而适时地提出与国际接轨看起来比较妥当。
令狐冲说,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谨以此文献给相濡以沫的妻子和心爱的儿子,以及那些志同道合的好友们。
祝路上的和正往这条路上赶的同道们好运!
就专业程度而言,这条路似乎永无尽头,让我们一同努力!

全文完,谢谢收看!

[ 本帖最后由 sishimai 于 2008-11-24 12:47 编辑 ]
回复
话潇湘
2008年11月24日 13:32:42
15楼
前辈的这段经历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我刚刚毕业,在一个小设计院工作,听说过注考的艰辛,就在考不考之间犹豫,但看了你的经历我决定要考,虽然很难,就当是再次证明自己,祝愿你工作顺利,全家幸福!
回复
zhuxdo1
2008年11月25日 15:45:18
16楼
有时间会看看,因为报了三次名,一次也没去,哈哈,楼主很好的经验。
回复
1630666
2008年11月25日 21:24:05
17楼
从高考到注考20年的曲折路程,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LZ都铭记在心,得到其中的真谛。有心人啊。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回复
ziqiangbuxicitizen
2008年11月26日 15:55:03
18楼
相似的经历。
为之感动!
相信我们的付出会有回报的!qq609489449
回复
寒冬
2008年11月26日 22:26:58
19楼
我感觉真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现在学习也是负担啊!

没有好的证书求职也难,就形成了考证的怪圈!:'( :'( :'( :victory: :victory: :'( :'( :'(
回复
myhvac
2008年11月26日 22:32:17
20楼
我也考了两年基础,今年也是第二次考专业。根据我的推算,今年是白费力了。
明年努力,向老大哥学习。
回复
huituzimeimei
2008年11月27日 17:27:54
21楼
楼主的精神值得称赞!!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