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两端简支板,另两边为自由,计算跨径为4米,板的宽度为12米,厚度为40cm,如果计算一个在板的任一位置的集中力作用产生的弯矩,是否是按矩形梁以板的全截面为断面计算,是否要考虑板参与受力的范围。还是按板来计算,如果按板计算,好象没有相关的公式。请指点!!!
一块两端简支板,另两边为自由,计算跨径为4米,板的宽度为12米,厚度为40cm,如果计算一个在板的任一位置的集中力作用产生的弯矩,是否是按矩形梁以板的全截面为断面计算,是否要考虑板参与受力的范围。还是按板来计算,如果按板计算,好象没有相关的公式。请指点!!!
2楼
参照新桥规P14,
如果按照跨径4m宽12m的单向板计算,你以为怎么样?
欢迎讨论!
回复
3楼
多谢!按桥规,计算出车轮在板上的分布宽度,我想也就是参与集中荷载的板的全部有效宽度,是不是然后再以分布宽度为矩形截面的宽,以板高为矩形截面的高,以分布宽度内的轮重为荷载,以单筋矩形截面梁计算配筋,可否?
回复
4楼
沿12m的方向也要配筋,配筋面积好像为跨径方向的15%~30%,
具体查阅项海帆的《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回复
5楼
桥规条文说明上说当板长短边之比大于2时,可以推出短跨的弯矩比长跨的弯矩大4倍以上。按板的一般构造要求,长跨方向有足够的分配钢筋负担这部分荷载引起的弯矩。我不赞成这种说法。因为按此书上的板的一般构造要求,分布筋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25mm,这种要求太低,能抵抗短跨弯矩的1/4吗?楼主说的倒是有道理,不过这种说法似乎应该有一个更为精确一些要求,比如根据不同的长短边比值,确定长跨方向配筋面积为跨径方向的百分之几。
回复
6楼
现在规范没有说这么详细。
但是我想从理论上讲,有力作用在该板上,横桥向是有挠度的,你如果有时间不妨建立一个模型,算算看。
回复
7楼
楼主所云“沿12m的方向也要配筋,配筋面积好像为跨径方向的15%~30%”在水工钢筋砼结构设计规范中倒是有类似规定,不过对集中力是25%。
回复
8楼
最近比较忙,有时间我建个模型分析一下,估计结果可以指导配筋。
回复